每月工资的20%花在家里这些地方,你会回来感谢我
我们免不了常常会感到愧疚,因为又一时冲动买了预算外的东西。
但我最近不愧疚了,因为有人比我狠多了。比起这位的一时冲动,我时不常买的那些小手表、小家电和香水之类又算得了什么——这位一时冲动,清空投资在美帝买了一座湖畔小屋!这本来只是我这位闺蜜的一次公路旅行而已,快要结束的时候,她去拜访住在马里兰的朋友,然后就被附近那座房子击中了——那甚至不是一座新房子。
美帝的新房跟我朝的毛坯房不同,基本交付的时候,硬件就已经规规整整,四白落地,地板妥当,水电暖齐备,如果你愿意睡地板,简直可以不买家具直接空手搬进去。(有个专门的电视频道叫HGTV,全天都在播家装节目,什么《Property Brother》、《Flipping House》、《Fixer Upper》、主持人不是兄弟俩、母女俩就是夫妻俩,然后专门买下失修的老房子然后全面翻新,再加价卖出去。)
基于美帝昂贵的人工成本,普通人买了房,基本不会再搞硬装,换个瓷砖已经是大工程了,最多就是自己买两桶漆来给墙面改个颜色。大多数时候,全是主人按照自己的品位把房子用软装填满——窗帘啊、家具啊、艺术品啦、祖母留下的相框啦铸铁锅啦。
真正大费周章破土动工的重点是花园,所以走在中产社区,经常会觉得自己在童话世界。每个房子都美得别出心裁,不管是参天大树、柳藤秋千、还是多肉庭院,都各具特性,路人看到都心情好。每个房子仅代表自己主人的审美和个性,很少看到一模一样的“简欧”、“田园”、“地中海”…套餐风格。
我蜜就是这样被击中的。
那座双拼小房子优雅地俯视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有小小的木质码头,庭院里种满了正在盛开的蔷薇和重瓣牵牛花,院墙看上去像是一匹铺陈开的花锦;有小型喷泉,杏黄的门廊和木墙,大大的落地窗,整个房子的大部份房间都撒满了阳光。屋子里的装饰十分简单,没有任何浮夸的线条和昂贵的雕花,墙上挂着怀斯风格的水彩和蛋彩画,精致、干净,沐浴在阳光里,站在原木地板上,闺蜜觉得自己就是童话女主本人。一问价格才合一百多万人民币,居然还是好学区,她脑袋一热,清空了之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攒出的美元投资,买了这房。
买完才清醒过来,靠,一年也来不了两次,这个童话女主成本有点儿高啊……😳只好立刻又租了出去,还好租金理想不算太亏。
然而闺蜜仍然是得意的,她拥有一座那么美丽的屋子,就算不住在那里,也在心底里留下了暗藏的骄傲:那样童话般的生活,老子也可以随时想拥有就拥有!——女人永远不能抗拒对美丽房子的向往,因为这完全是梦想的具象。
还记得《托斯卡纳艳阳下》婚姻失败去意大利放飞自我的女主么?把离婚分的钱全用来买了一座乡居,虽然那房子结构已经烂成危房,但是因为房子的名字“向往阳光”、因为那些美丽的细部、因为有旧主人的个性和审美,女主仍然被洋溢的时光和刻在房子上的故事与生活打动,毅然买下它,宁可从此开始一轮改造与装修的困局。
房子大概是人们心目中最特殊的财产,一方面它价格昂贵,但另一方面它还常常背负着比价格更昂贵的,对于美好生活、对于幸福家庭的向往和责任。一个房子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是我们用美好有趣的生活将之填满,它才变成令人向往的样子。
怎么有效地把你的家变成令你钟情的样子?而不是一间豪华但冰冷的五星酒店,或者千人一面的宫廷风、地中海风、北欧风、原木风……不不不,什么风格都不是重点,这所房子首先需要服务的,是居住在其中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没有人需要在一百平的家里留个蓝色贝壳池,或者贴满木皮假装自己住在希腊或者欧洲古老森林里。
某种意义上,一所房子是不是有魅力,首先取决于它的主人是不是过着有吸引力的生活,这一点即使是昂贵新风、进口瓷砖和涌浪游泳池也无法解决的。虽然大多数时候实现我们对于家的向往需要金钱支持,但是钱不能解决一切,我们仍然要回到那陈词滥调的三问:住在这里的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尤其对于平层公寓来说,整个小区一毛一样的户型起码上百间,差不多的墙壁、门窗、内部结构,是什么让它们每一间都截然不同,讲着不一样的故事?
如果说硬装是决定这房子能不能住,软装则更加灵活,承担了家的情感属性。最重要的是,毕竟一动硬装就是十万、几十万、上百万,但是软装,却是丰俭由人,而且跟随着主人自身的成长,可以毫无负担地改变。硬装是管道、拆墙、贴瓷砖,是基础建设;软装却是一花一草一画、一杯一碟一椅,满满是家的细节。
前两天看了由美克美家联合《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年度软装生活报告,谢天谢地这报告并没有打算推销我们今年该买棕色沙发或者细脚椅子,它只是跟我们谈了谈软装的观念有了什么变化——我可不可以不谦虚地自白一下:从第一次装修开始,我就是这么做的,好么?😬
其中有一些软装的法则非常有用,在此我也为你解读一下,你肯定用得上——
法则一:控制硬装的欲望
是的,如果你要搬新家,我要说的是,最重要的第一点,请把硬装牢牢控制在基础建设。采光通风俱佳、设施精良、施工细腻牢固就好,舒适,但是没有存在感是最高境界。
要知道,我已经认识好些人在肉痛地打掉7、8年前耗费巨资设计、装修的宫廷装饰柱、石膏线假壁炉、希腊风卵石墙、室内风水假山鱼池……他们实在无法忍受别人走进自己家像吃了屎的表情,就像若干年前他们大把砸钱完成这些当时很时髦的创意,骄傲、得意,恨不得叫每个认识的人来看一遍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几年一个周期,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几年就跟随成长换个家。我们也需要给我们的家留出成长的可能,而不是掏空积蓄一把就将之钉死在装修那年,永世不得翻身。
家和人一样,值得期许的,不正是有无限可能么?
法则二:软装的原则是审美,而不是有用
如果说,硬装的功能性是首要的,那么就软装来说,审美价值是优先的。
当然要好用,但是首先,一件东西放在你的家里,应该是和谐的、美丽的,让你的家看上去更有格调、更美好、更温馨、更表达你自己的心意,而不是完全相反——就像爸妈来了执意帮你买来早市出品粉红三角形塑料多层搁物架、粉蓝粉绿粉黄透明塑料洗脚盆放在浴室,花开富贵巨幅十字绣挂在客厅……这些不是不能用,问题是用的时候你就会越看越绝望:那我何必跑到北上广拼死拼活买这种均价十万的房子呢?吃饱撑的么?
而你家中你觉得最珍贵、每天都要看到才安心,才觉得是回到自己家,身心都能立刻放松下来的,常常是某件没有大用的东西。
试试花点小钱,买灯、买画、买地毯、买沙发毯、买床品、买茶具、买酒杯、买托盘……这些是不用花太多钱,就能立即让家变得个性化、以及与你本人更有关系的美好小物。我一年到头时常出差,一想起家,除了家里的两条狗,我最想念的,便是我家里那一块可坐可躺的手工地毯。当我想笑或想哭、或者常常只是想平静喝一杯时候,我就会想到那块地毯。想立即回家坐到那个角落去。
没用,但是看到它,会唤醒你内心深处某种深邃的情感,令你感谢自己能这样生活——这才是最昂贵的价值。
法则三:每月收入留出20%固定用于软装
家这件事,不要奢望在一开始就达到完美。而且实际上,也并不存在永远的完美,完美都是有时效的,即使现在看上去十全十美,过不上多久再看,兴许就面目全非。
你要保证的,是带到这个家里的每样东西,都符合你当下的趣味,但你永远不可能把所有你中意的东西都买回来——在刚刚提到的美克美家的软装生活报告里,他们甚至去调研了这个数字:一半以上的人一次软装消费在5000元以下——这就是软装的真相,你不需要负债硬撸,没有负担地去喜欢,才能一直持续下去,常常给自己、给喜欢的家新鲜感,营造新鲜的喜悦。
还有,坚持每个月留出收入减去固定开销以外的20%用于软装。不是说每个月都买,而是给自己设立一个软装基金,每个月往里投入20%,半年清空一次,为自己添置一把舒服的阅读椅、一盏限量的设计师台灯、一套音质感人的Hi-fi音响……这些,都是每天用得上,且始终相看两不厌的好东西。
又不是交提案赶deadline不交会被追杀,适意地拉长时间线,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寻找和发现,不买凑合和不满意的替代品,一年之后,你的家真的会大变样!
法则四:必要的时候,找人来帮你
家居布置看上去似乎买买买就可以,然而同样的预算,品位一流的人做,和自己来做,实操的结果就是家居杂志大片和买家秀之间的天堑。
没有比较好的整体感,各种零碎的堆砌很可能变成灾难……如果你有预算,不妨找专业人士来帮你,互联网拉平了世界,在各种家居app上都可以找到设计师。
而且,像美克美家这样专业做软装的家居平台,它们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特别盛大而专业的“软装节”。通过手机报了名,就会有专业的软装设计师上门,通过详细的一对一咨询,充分了解你的性格、偏好、居住要求后,为你设计出全套的软装方案,照着布置就行了。强烈建议对软装没有概念的你,立即预约试一下。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即使有设计师的帮助,你其实并不会得到一个超出你自身品位的家——即使设计师给你一个,你也会很快把它住成你自己的样子。想想《梦想改造家》里那些设计师们精心设计的梦之屋在几个月后便被屋主们还原成以前的样子,就了解了。
所以,你必须跟着你的家一起进步啊~
以及,在软装这个坑里,我们总是要为自己意想不到的某部分垃圾审美付学费的,就像我们曾经买错无数衣服化妆品最后才找到什么适合自己一样,不必焦虑。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装修这件事一旦从技术层面(水电布线、PVC管还是铜管、防水涂层的种类和材质、垃圾处理器和深埋隐形地漏要不要装…妈的这些到底是什么)转移到审美层面,事情就变得美好多了不是吗?
这是营造一个家最美好的部分,就像大家从小爱玩的养成和建造游戏,不断加加减减,直到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就算别人看了嗤之以鼻,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喜欢就好!并且兴许过不了多久,我自己也改变主意了呢。
我知道看完这一篇,你就像看完女明星的成功整容技术分析贴一样,已经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家还有哪里可整整、可磨磨皮、可微调的。这篇文章的“阅读原文”里,是一个很好玩的性格软装测试,通过测试你对细节、颜色、质感、整体氛围的偏好,帮你分析适合你的软装风格,可以先试试,看看你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有哪些足够了解和未曾发现的。
说到底,人也好,家也好,谁还不是从丑小鸭,变成大白鹅的呢?
本文插图来自艺术家Lianne Nixon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
很准的软装审美测试
你家应该长什么样?
一测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