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年人的流调:太苦了,求别公开

裤衩 豆天蓬 反裤衩阵地 2021-02-05

谁又能想到,时隔一年之后,我们仍然会在春节之前,为疫情惴惴不安。


而对于所有生活在中、高风险地区,又或者有可能被划分为密接、次密接对象的所有人来说,更加惴惴不安的,还有另一件事——关于自己去过哪儿、见过谁、做了什么……事无巨细、无法隐瞒的流调报告,将会人尽皆知。


比如顺义之前公布的那几位病例的流调,如同白描一般,让全中国都知悉了他们的生活,并领悟到其中的滋味——


34岁的奶爸,下班后辛苦备战考研,每日通勤上下班往返50公里,周末还要带孩子去上早教课,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在临近考研前几天被安排出差,然而落地他乡没多久,就接到了确诊的消息——35岁是传说中的职场分水岭,也许他是想用一段时间的艰苦去博一条能走得更久的职业之路,可惜如此励志的他,还是被命运打碎了计划。


32岁的车厂女工,白天下班后,还要去物流中转场做兼职,从夜间一直工作到凌晨。说是兼职,其实算下来她一周要去4天,已是另一份全职——搭进睡觉的时间,去赚点额外收入,这基本上已经是她的生活常态。


还有一位31岁的年轻人,是上一位女工在车厂的同事。下班后也会去物流中转场做兼职,而他的工作时间更紧密——白天一份工作,晚上一份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种极度缺乏睡眠的情况,已经持续了13天。而他休息的那天,流调记录显示,他是去医院陪护生病的妻子。


至于那位40岁的网约车司机,数据简单到让人心疼——连着13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每天都在路上跑将近17个小时,日日如此。


……


微博上、朋友圈里,很多人同情,很多人怜悯,也有很多人自嘲:“当务之急,是要赶紧丰富一下每日行踪、提高一些生活档次,去高端商场逛逛、去五星级酒店喝个下午茶,至少的至少,也去看个电影啥的。一旦被流调,起码自己被游街示众的生活,看起来也不那么苦逼、无聊。”


而感慨一番又或者置之一笑之后,大多数成年人,便陷入了沉默。



不是害怕行踪太热闹太丰富被全网挖苦辱骂,也不想因为行踪显得太艰辛太奔波而被全网同情可怜——身为成年人,我们只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被打扰、不被评价、不必解释。


若因为不可抗力、特殊原因,你必须要把自己的生活掰开了给所有人看、让所有人检视对照,你的那份“流调报告”,会写些什么?

 

“从草房到后厂村,上下班通勤往返80公里;准备考研第二年;最近两周几乎每天出门天还未亮、回家已是深夜;一个人在帝都第三年,没有一天睡饱过、也从来没有双休日……没错,我应该给那位34岁的考研奶爸一个拥抱。”


这是一条单身北漂女孩的朋友圈,她今年刚刚三十而立。一直以来,她在朋友圈里只分享工作状态和行业资讯,很少见她发如此感性的文字——那种诧异,就好像你看见一个钢铁般顽强的人坐在你对面,突然落泪。


留言区里都是安慰,她不慌不忙统一回复:身体很好,工作正常,没啥糟心事,只是对自己的生活后知后觉:在别人的故事里,同情着同情着,却冷不丁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从同情到共情,不过是物伤其类。


没车没房没有相爱的人,但有责任有远方有想要实现的梦。在人群熙攘的大城市里,大多数人都在低着头努力奔跑。没人觉得辛苦,因为早已习惯。


 

“我手机设置了20个闹钟。从凌晨4点到晚上23点,两个孩子,一份工作,我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才能真正地放空、休息。因为那段时间,人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只能等着到站下车,什么也做不了,反而减轻了内心的焦虑。也许在别人看来,1个半小时的车程很长很累很辛酸,但对我来说,那90分钟,是生活里短暂的自由。”


这是一位二胎妈妈给我的留言。


她是北京城里非常普通的一名写字楼白领,也是10号线地铁上拥挤人潮中的平凡一员。那首《十点半的地铁》唱的就是许许多多和她一样为生活奔走的人们:十点半的地铁/终于每个人都找到了座位/这是我唯一不失眠的地方/沉重的,烫手的/在这里都可以暂时放放/等到了站,下了车/余下的路,还有好长……


踏出地铁口,那条路,通往万家灯火中的一盏。


像每一个归家心切的母亲一样,她会跟“短暂的自由”挥手作别,迅速在身份上归位,恢复成两个孩子的妈妈,用永不断线的温柔与不知疲倦的耐心,去陪伴孩子长大。


为了生存的自驱和生命之间的羁绊,构成了生活的底色。那些诗意的、浪漫的、治愈的时刻,只会偶尔、零星地点缀其中。

 

“2020年太难了,刚过完年公司就宣布解散。宅在家里的春天与半个夏天,整个人从不想活了、到要死要活、再到好死不如赖活。感谢那段什么也做不了的居家时光,它让我被迫进入了冷静思考的状态,创业的勇气也是那个时候生出来的。最近这半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吃住在公司,媳妇儿跟我开玩笑,如果我被流调,那报告可能简洁到一句话就写完了。”


这位重头再来的创业者,是与我从前一起工作过的同龄人,今年冬天,刚刚升级为新手奶爸。他从前的口头禅总是“差不多得了”,一贯的随意、放松、无所谓。认识他的人,都绝对想不到他会自己创业。他自己说:别人创业是为了成功。自己创业,只是为了给全家人,博取一个更好活着的机会。


人生从来都是险中求胜。那些在旁人看来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生活轨迹,其实是每个人自己想用时间、生活与健康,去换一个能实现的“明日计划”。



每个成年人的流调,都是一幅人间辛苦的速写。


没有人活得容易。那一条条时间线上的行踪与去向,一半是生活给出的种种艰辛,一半是面对种种艰辛、只能咬牙挺住的坚毅。

 

《请回答1988》里,有一句印象很深的台词,出自第13集《超人回来了》:


“小的时候,我家住着超人,他是个能修理世上所有东西的百战天龙,是个不会懦弱的超级英雄。但当我懂事之后才明白——超人也是人,只是没有被发现罢了。有多少肮脏、卑鄙、令人作呕、悲伤、可怕、累人的事情,从爸爸的面前闪过了呢?而现在,我才好不容易懂得了,不论多么肮脏、卑鄙、令人作呕、悲伤、可怕或者累人,他之所以能够坚强地挺过来,是因为他有要守护的人。”

 

一个男人成为父亲,一个父亲成为“超人”,算是一个成年人的成长进阶。其实这条进阶之路,对于女性也是一样:一个母亲不管外表多么柔弱,内心总是会慢慢修炼成“无敌女金刚”的真身。而有一天,发现“超人”褪去光环,“金刚”不再无坚不摧,大人们都回归到平凡、普通与无能,则是因为父亲和母亲想要守护的那个孩子,自己也长大成了一个成年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都是勇敢者的游戏。你可以千里走单骑,也可以组队团战,怪兽杀不尽,装备可以升级。允许失败,允许略过支线情节,甚至允许你偶尔关机——但你总是要一次次尝试,一次次重来,一次次振奋好精神,拥抱自己,然后,去拥抱你想守护的人。

 

这就是游戏规则。


 

2020年,让成年人的辛酸与不易、挣扎与沉默,用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成为年终岁尾的话题。


人人揽镜自照,偷偷对号入座,没有嘲笑、没有鄙夷、没有幸灾乐祸。


只有慨叹,只有心疼,只有无言以对的懂得——懂得生活很严苛,却也懂得生活自有温柔之处。


早点摊前热腾腾的白烟、耳机里突然播到自己正想听的一首歌、吃到一家靠谱的餐厅、在健身房里淋漓尽致地出了一场汗、回到家里一开门猫猫狗狗果然乖乖地坐在门口等着、孩子今天会爬了/会说话了/似乎有一点懂事了……一天天、一年年,是这些小小的、随机的、无人知晓的快乐与温柔,将无尽奔波的日子,变成无法割舍的生活。


就算头顶再晦暗、再逼仄,心底啊,总要藏着一处轻轻闪烁的星空。


成熟的人不会再相信许愿的意义,但依然会许愿。就好像有一天终于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也终于坚定了对它的热爱。


是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天之中哪儿有那么多深刻、那么多感悟、那么多热闹、那么多愤怒?每一天不过是做事发呆闲聊吃喝睡觉——若能在这些重复的琐碎里,吃到了什么好吃的、聊到了什么高兴的、做完了工作、睡了个好觉,已算是充实而幸福的一天。我们其实都不贪心,能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很知足了。


你看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的城市里,每一盏灯都在等着自己的英雄归来——所有风尘仆仆的成年人,都是这个城市的英雄,也是自己的英雄。


尊敬、拥抱每一个在泥泞艰难中,始终努力生活的人!


插图来自艺术家Roberto Cig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