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富养的女孩们,嫁得都好吗?

反裤衩阵地 反裤衩阵地 2021-05-14

前几天菲利普亲王的葬礼上,暌违半年的哈利王子,与他的哥哥站在一起,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这件事上了全世界的头条。毕竟,他的妻子梅根上个月刚刚接受了那场引起轩然大波的奥普拉专访,英国王室被描绘成了落后、冷漠、势利、甚至公然种族歧视的恶霸。


当然,梅根本人缺席了亲王的葬礼。给出的官方理由是怀孕,但显然,真正的原因所有人心照不宣。


讲真,脱离王室并不稀奇。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一个已经失去了绝大多数权力、完全依赖于传统和制度留存的王室,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必然在光鲜和富贵之外,背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责任、无奈。


以及,越是需要维护王室在国民中的被仰望和爱戴,越是需要个人的克制和忍耐,有时甚至是压抑和扭曲——无法妥协的人,想要离开,并不令人意外。随着时代进步,公众越来越同情以及理解。


离开王室这件事,戴安娜王妃做过;接受媒体采访自曝家丑这件事,戴安娜王妃还是开先河者。但为什么,戴安娜被誉为“人民的王妃”,成为不可逾越的传奇;而梅根的名字却成为一个动词:“你被梅根了”,意思是“你被无情抛弃了”?


真相外人无从知晓,但至少有一点:即使都被叫作“平民王妃”,然而两人为人做事的姿态真是天差地别——


同样是接受媒体访问,戴安娜点到为止,开口的原因,是为了个人自由,而不是为了牟利;同样是出走,戴安娜专注于慈善,在那个人们普遍相信接触就会感染艾滋的时代,她敢于拥抱艾滋病儿童,推动了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的正确认识。她有过挣扎、有过沉沦、当然也有过对名声的渴望,但不论是自我觉醒、断尾求生还是追寻人生新的可能,戴安娜始终是体面的。所以,无论多少年过去,她仍然是人们心目中永恒的“英伦玫瑰”,人们爱她所爱,恨她所恨。


梅根却是不一样的。即使她在镜头里戴着戴安娜留下来的珠宝,说着被王室歧视的悲苦,准确地抛出那些会激起舆论同情的争议点,但有一点她总是掩饰不住:她永远想要更多的好处,以及迫不及待地想甩掉对她无用的人。



这不是时代的差异,而是教养的不同。


戴安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她是正统贵族家庭出身的女孩,只是没有继承爵位,因此相对于王室而言,她是“平民”身份。但实际上,她成长在祖传庄园里,从小到大上的是贵族女子寄宿学校,她的两位祖母都是宫廷侍女(王后私人助理,不是端茶倒水的),在戴安娜的传记里,她说:我从小被教育,行事得体,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成就人。


梅根的出身,当然并非她本人的选择。按她自己的话说,在一个破碎、不安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必须要有“街头智慧”。要攫取、要抓住、要时时刻刻考虑自己。她甚至并不掩藏自己这种价值观,于是连小心谨慎的王室传记作家,都公开评价她为“social climber”——即我们理解的,捞女。


坦白说,各人的成长、选择、与生存之道都无可厚非。甚至在这样的对照里,你会发现:无论是富养的女孩、还是穷养的女孩,最后竟都殊途同归——嫁给了王室。只是,嫁给王室之后,有人以美德继续成就自己,有人尽全力吃干榨净。


戴安娜快乐么?说不定在个人感受上,她并不比名利双收、一点亏都不吃的梅根快乐。但,作为单纯的旁观者,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女,我想,我们还是希望通过教育与培养,使之成为玫瑰、而不是凌霄花。


真正的教养,并不只是吃最好的、穿最贵的、用最奢靡的,而是关于,怎么好好活——没有匮乏感、不必急赤白脸用力过猛、接纳和坚持自我。


教养其实是一条看不见的底线——不想越过这条底线,也许需要付出很多。但也正是这条看不见的线,让人与人得以区分,看出美与丑,辨出高与下。



诚然,我们谈女孩富养,也并不是要将女孩打扮成乖巧模样,以期将她嫁入豪门乃至王室。不,富养,是为了让女人获得一种风格——


纪录片《上海的女儿》,便展示了另一个富养女孩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听周采芹讲话,你简直难以置信:这是一个生于1936年的中国女人!她英文措辞优雅流利,人生态度自由而大胆,天生像是为了打破规则而来——今时今日尚有女明星为了生儿子要看婆家脸色、对丈夫允准自己回娘家小住而心怀感念。半个世纪前,周采芹已经满不在乎地声明:“我的人生哲学就是自由和独立,你越自由,你就越有责任感。”、“我知道我不会是忠诚的妻子、一辈子做个好妈妈之类”。



她是名媛,起点就是别人的终点。父亲是京剧大师周信芳,母亲是上海滩鼎鼎大名天宝银楼的三小姐。周采芹拥有天赋,17岁时成为入读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第一个中国人,后来主演《苏丝黄的世界》在伦敦一夜成名。她的一生跌宕起伏,是第一个出演邦女郎的中国人,是平趟东西世界的社交明星,将近60岁出演《喜福会》还能东山再起,75岁应邀出演新版《红楼梦》的贾母。她也曾经中年破产,最凄惶的时候跑去做勤杂工,还被挑剔做得不好。


但周采芹的魅力,真的是隔着屏幕也会跳出来:少女时青春的激荡、年轻时的妩媚与奔放、中年时的勇气与坚韧、满面皱纹时依旧满满是诙谐与阔朗——那种满是高级感、一言一行里的美,令人神魂颠倒。


周采芹的美,与她是谁的女儿无关。她的身上,既有人间富贵,又有人世沧桑。人们爱她,因她复杂而绚烂,一生风雨如晦,却永远抱持天真。


被富养的女孩,就应该是周采芹这样。



所以,好的教养,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毫不费力的穿着,因为不必证明自己。


如果说被富养和被穷养,在物质上有什么差别,那最明显的便是对穿着的品味。


作为普通人,我们每个人在穿衣打扮上一定都走过弯路。就是在我们刚刚开始能负担一些好东西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LOGO最大的、款式最引人注目的、颜色最亮眼的——因为彼时我们需要证明自己:我要让你看到,我做到了,我拥有了。


所以时尚媒体曾经不厌其烦地报道淑女、名媛的穿着(现在只奔着流量去了),就是为了让普通读者少走一些弯路——跟着被富养的女孩们穿衣打扮肯定没错,因为她们总是选择品质最好的、设计最优雅的、穿起来最舒服的,而不是那些充满侵略感、要让别人羡慕的。


比如戴安娜王妃,至今仍是全球杂志公认的时装偶像、最会穿衣的传奇。但她最经典的形象,却绝不是名利场上的珠宝华服,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她:一件白衬衫、一条牛仔裤,和一双TOD’S豆豆鞋。



在我年少无比向往时尚、疯狂阅读时尚杂志的阶段,我便是通过戴安娜王妃,认识了TOD’S。以及渐渐明白,为什么穿TOD’S的鞋,不止关乎当下时尚,更是关乎一种生活方式。


后来我如愿去了时尚杂志做编辑,有一次编辑部策划了一组时装专题《富家女的假期》。在资讯并不发达的十几年前,我们这些普通家庭出身的编辑,完全是凭“公主挑水用金扁担”的想象,拍完了这组大片。结果发回版权总部,被国际版权主编打了三个小时电话教育——你们拍的,全是错的!


富家女怎么会躺在泳池边却盘着一个晚宴发髻还化着大浓妆?她是去真实度假享受人生、而不是在泳池畔凹造型捞有钱老头儿!把妆卸了、头发放下来弄湿!还有,无论是逛街、还是坐飞机,真正的富家女都不可能穿8厘米高跟鞋和蓬蓬裙,她们只会穿一双TOD’S麂皮乐福鞋和洗褪色的牛仔裤!



是如此,在我当年能够负担之后,我入手的第一批好东西,便有一双TOD’S的乐福鞋。


穿着穿着,自然便明白了为什么它是雷打不动的富家女之选——


首先,它太舒服了。作为经典鞋履,TOD’S乐福鞋代表着意大利的顶级工艺和审美。尤其是招牌的软牛皮乐福鞋,皮质细腻无比,几乎就是一双皮做的袜子,绝不磨脚,且十分耐穿。在长途旅行或终日奔波里,只有穿着TOD’S乐福鞋出门,我才会有安全感,至少知道我的脚不会因为鞋子的问题,而水肿、而磕破后跟痛到锥心。


踩着10厘米的高跟鞋,诚然是有气势的;但穿着舒适的乐福鞋,人才会因为自在而更加舒展。


以及,TOD’S乐福鞋是美的,美得经典、美得低调、美得不动声色。这么多年,它只在小小的细节上做变化,比如这一季的Kate乐福鞋,用了独特的鞋面金属扣,鞋底厚度有了高低选择,鞋型也更挺括。但,整体上,它仍是一双简洁的、舒适的、自然的意大利工坊皮鞋。


这样的鞋子,只为自悦,如同被富养的灵魂。



其实作为顶级皮具品牌,TOD’S的手袋,也十分经典。


戴安娜王妃曾经每日拎着出街的杏仁色牛皮手袋,便是TOD’S经典的D-Bag。而今年出品的这一只以字母T为装饰扣的Timeless Bag,可以说是对戴妃的另一种致敬——低调、优雅,才是永恒。



在这流量年代,越来越多的品牌为了媚青而在设计上走向极端。难得TOD’S在一片喧哗之中,依然能坚持自己的老钱品位。


前两年我去纽约出差,在SOHO一家古董家具店闲逛,突然进来一对十分养眼的年轻情侣,两人都高高瘦瘦,身姿挺拔,男孩穿着旧到柔软的皮夹克、女孩穿着松松垮垮的羊绒衫,两人脚上皆是一双磨到见底漆的黑色TOD’S乐福鞋,看起来十分舒服。陪我逛街的当地朋友悄声对我说:你知道那女孩是谁么?纽约最顶级的画廊就是她家的。


真正的富养,便应当是这种心底的自信。



更多见识,更少偏见。


就像周采芹的妈妈在八十年前已经在告诫女儿:“别像其他人家的女孩子一样,就指望着嫁妆,它只会像磨盘一样吊在你的脖子上。你需要的是一肚子知识,这样你就能轻装前进,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我见过的那些称得上“名门”的家庭,他们对小孩的教养,除了必要的社交礼节,都绝不是把小孩圈在固定的阶层范围里,让小孩从小就优越感爆棚。恰恰相反,父母会有意识地带着子女去认识不同层面的人,去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地方,见识不同的生活方式。鼓励他们在思辨中形成自己的见解,用不同的方式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这种教养,并不能直接为她们的将来带来可以量化的利益,但却构成了一个人内在更加基础的能力。影响着她们对于世界、对于社会、对于为人处世的价值判断和行事方法,更加懂得理解与宽容。


懂得享受,舍得吃苦。


富养,不是养尊处优。它的核心是一种教育——要把人生看作只此一次的体验,在高处时被滋养,在低处得到成长。


被富养的女孩从小就懂得“我”的重要,在必要的时候,她们是最不怕苦的一群人。比如戴安娜、比如周采芹、也比如草间弥生,她不愿意留在日本嫁一个门当户对的富裕丈夫,宁愿选择去纽约捡烂菜叶,也要实现自我。


富养,养出的不是刁钻的品位和习惯被伺候的骄纵,而是养育出真正的自我。


不会轻易被他人左右。


因为不自卑,所以不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都会责怪自己;不会在遇到争执的时候,为了表面的和平,匆匆妥协;不会因为见识太少,只能随声附和别人的看法。


也因为不轻易被他人左右,才可以坚持把一件事做好、做出风格、做出特点,这真的是一种最强大的底气。


刘诗诗这样的打扮,

有些千帆过尽蒋南孙的味道了(也是被富养女孩的典型)。


亦舒在《圆舞》里的名言:“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


然而这句话真正的精髓,却在最后平淡而直白的那几个字:“因她没有自卑感。”


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度,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而“没有自卑感”,则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能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


愿世间每一个女孩,都能被富养。或者,在理解了“富养”的核心与要义之后,学会自我富养——


以适当的满足养出丰饶的内心,穿舒服的鞋子走遍天下的路。


一生从容,姿态舒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