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子是谁?为啥那么多女孩想要活成她?

CITYZINE 城市画报 2019-09-04


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在胡同拐角处的咖啡馆,我们见到了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竹子。


她是当下中国社交媒体网络中最具影响力的Vlogger之一,微博拥有超过260万的关注者,视频作品被广泛传播,广告合作对象包括不少国际奢侈品牌。



我们爬上天台晒太阳,她在背光处摘下了墨镜,调侃自己因为昨晚收工太晚此刻“脸都肿了”,和摄影师商量将拍摄时间往后延一些。


如同大部分的互联网创作者,竹子有高强度又随机的工作安排,几乎没有周末。采访间隙,她还不时需要通过手机远程盯着助理加字幕的进度,确保这周的Vlog能在下午两点钟准时发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你觉得乐观是一件天生的事吗?我觉得我就那种人。就着一杯咖啡和外卖送来的煎饼,她以轻快的语气跟我们分享了她满世界飞的拍摄、她永远向上的生活方式、她人生中的一些运气和很多努力。


竹子大方自信、经济独立、工作自由的样子,让网友直呼想“成为竹子”。她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外表,更体现在思想。


#竹子的weekly vlog-《真正的学习,是从离开学校后开始的》



📹

成为记录者


婚礼摄像出身的她此前已有近6年的短片拍摄经验,早在2016年就开始尝试制作Vlog。这些已经沉淀过的优质内容被时下的风一刮,两年间,她独立运营的微博账号关注人数从5万涨到了250万。


“我觉得就是幸运。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我没有变,但是媒体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并不视自己为美妆博主或时尚博主的竹子始终无法在微博的认证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随着大众对Vlog的认知越来越全面,如今她能够开始更多地以Vlogger的身份出席活动。


#竹子出席活动。图片源于竹子微博


“Vlog是视频日志。Vlog是你DIY的小玩意儿。Vlog是普通人的生活小电影。在Vlog到底是什么这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上,竹子帮我们下了几个定义。


于她而言,这还是记录生活的最好方式之一。她希望把日常中那些开心的转瞬即逝的瞬间拼成完整而流畅的影像。


竹子对Vlog的兴趣始于2015年,她在YouTube上看到了一些加州女孩的视频,她们对着镜头说话,介绍自己的住所、介绍老年痴呆症的妈妈,最终呈现出一种短篇但诗意的影像表达。


#竹子记录自己的31岁生日。截图源于竹子的vlog


她想起自己很多次的拍摄经历:很好的拍摄对象,开机之前非常精彩的人,在大相机的镜头打开之后,一下子别扭了起来。而在人们对手机甚至小相机更为熟悉的当下,Vlog冲破了类似的叙述局限。


“拿我妈举例子,她也是面对大相机会紧张的人。但是平时我们聊得很精彩的时候,我偷偷把手机拿出来对着她,她还会继续甚至更兴奋。


这些发现让竹子开始以另一种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事业,直到它变成了事业本身。


#竹子的父母在镜头面前大方展示自己。截图源于竹子的vlog


如果说加州女孩们激发了她的兴趣,那么被称为“Vlogger鼻祖”的Casey Neistat则是她从职业摄影师转为全职Vlogger的关键。


而在拍摄难度上完全降级的Vlog让她感觉自己逐渐脱离了这个轨道,直接站到大众面前。“别人会觉得我去拍容易的东西了。大众不会这么认为,但是我身边的人会这么认为。


#竹子和朋友一起拍影片。图片源于竹子微博


前辈们的看法重要还是读者喜欢重要?竹子就在这样的纠结中盘旋,直到她看了一个Casey Neistat的演讲。


这个曾经的HBO制片人在作品于戛纳获奖之后回到洛杉矶解散了自己的公司,因为他认为电视的一系列制作离观众太远了,但他最在意的是观众。


听到这个解释,竹子眼前一亮,发觉自己的纠结都是无用功:“如果我把这个事情做很好的话, 我可以反过来去拍我想要的东西。但是我要先把Vlog做下去,因为我看起来做得还不错!


#竹子记录自己的生活。图片源于竹子微博



🚥

7年前的岔路口


很多粉丝跟竹子说过一句同样的话:我好想成为你。


这当然是一种称赞。某种程度上,通过持续地以Vlog等形式分享自己的生活,她已经成为许多女孩的目标或榜样。


竹子对此感到高兴,但她更希望对方明白:你说想拍得和我一样好,那你要看我7年前拍得多差。你说想像我一样自由生活,那你要看一下我7年前是多么挣扎。人都是一点点起步的。


#竹子在拍摄视频。图片源于竹子微博


如同人生中的每个分岔口,7年前的竹子面临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彼时她刚刚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硕士课程毕业,搬到了伦敦。经济萧条,一时找不到工作,但如果不解决就业签证将很快过期。


无意间,竹子看到一些中国婚礼拍摄的视频。她立刻上网查询了伦敦的影像拍摄服务现状,心想,“经济再萧条婚丧嫁娶还是要有的”——对拍一些爱情故事跃跃欲试。


#截图源于竹子的短视频作品-《独立女性无畏“指南”》


执行力极强的她第二天就去注册了公司,尽管当时她连一场婚礼都没有参加过。甚至,她根本不会拍摄。


她先用有限的银行存款购入了一台单反以及一台Macbook,每天在房间里盯着YouTube自学摄像和剪辑。一周后,她写出了一个剧本,并将它变成了公司网站上的第一个视频作品。


自此,一个叫“LoveStorage(爱情储藏室)”开始在伦敦扎根。


#2015年竹子在工作室与同事跳舞。图片源于竹子视频


除去诸如人手不够、打广告被骗等波折,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组建起小团队,从一单到一年七八十单、从工薪阶层到拍昂贵的上流社会,这些过程竹子花了三年。甚至,她还在北京开设了一个分部。


但2015年的圣诞节,她意识到自己似乎“玩砸了”。问题是长久积累下的,宛如涨潮时分的海浪,一下一下地拍打过来。


“LoveStorage”在2016年停下,竹子把公司转给合伙人,并因为签证问题暂时回到北京。


#2016年竹子回北京之后拍的第一个vlog。图片源于竹子的vlog


时至今日她对此总结:“当时异想天开觉得还挺顺利的,但是这个顺利不可能一直跟着你。在某个阶段,除了你的冲动和干劲,还需要一些谨慎的东西。


“我觉得现在就是我人生里最好的时候了”,竹子笃定地说。家人朋友都在身边,规律的Vlog练习也让她的拍摄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沉淀。


“我打从心里说一句实话,Vlog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因为它让你活了两遍。第一遍你举着相机,真的是在生活。第二遍是坐下来看那些素材。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超级傻,所以看素材的时候我会检讨自己。


聊到这样一本正经的人生体悟处,突然她又话锋一转,靠着椅背大笑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让别人剪辑我的视频。


#竹子送给丈夫Nad的视频信



岁月储藏室


每周,她会提前去想接下来7天将要发生的内容,形成一个预判和粗略的编辑计划。这是为了不让Vlog成为生活的负担。


很多初学者经常询问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让Vlog这件事不妨碍你的生活?


竹子的建议是熟能生巧“我也曾觉得这个问题困扰我,因为我是非常‘living in the moment ’那种人。但后来我发现跟爸妈出去吃饭两小时,可能最后拿起相机的时间只有3分钟,而这3分钟已经够了。


#竹子和家人一起吃饭,母亲在学习英文。截图源于竹子的vlog


她强调Vlog仍然需要拍摄者具备一个制片人的思维方法否则最后很难成型,尤其会给剪辑带来很多困扰——“我要是拍了那个就好了”。而竹子的判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观众的反馈。


开始周更Vlog之后,一开始,竹子觉得要做很诚实的人。比如一天发生了10件事情,她甚至Vlog了7件。但后来她发现粉丝可能并不愿意看那么冗长的记录。


——“那会觉得矛盾吗?观众想看的和自己想拍的?

——“不矛盾,因为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只是在记录而已”,竹子斩钉截铁道。


#竹子和友人说走就走的摩洛哥旅行。图片源于竹子微博


不过她的确有想传递的东西。竹子讲到自己二十五六岁时,微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她也会有琐事缠身、完全找不到路也不知道如何活得更好的时候。倘若当时有人问她,“你30岁时会是什么样子?”她没有概念也没有答案。


“但如果那时能看到一个类似我这样的人的存在,就会觉得没有那么孤单。就觉得当我和父母抗争、想离婚或者想晚婚时,当我害怕时,我看到一个姐姐站在那里,她每天都很开心,这个时候我心里会有一份力量。


#竹子挑战高空跳伞。图片源于竹子微博


Vlog成为竹子对外开放的“岁月储藏室”观众进入她的叙事,带走各自愿意带走的。所以,“我的在场对她们来说可能是一种陪伴吧”,她猜想。


聊到未来的拍摄计划,竹子表示,她最大兴趣仍然是调查性纪录片——一个与当下互联网快、碎片化但生机勃勃的短视频风潮背道而驰的选项。


“我想拍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想跟一个好故事。需要10年、20年去跟的那种。此时她收起笑容,坚定地说道。


#竹子导演短片《寻找大人物》。图片源于竹子微博




城市画报❌竹子


城市画报:平时拍摄使用什么器材?

竹子:我觉得器材特别不重要。我特别不想跟大家强调设备的重要性,导致读者想,“啊竹子用这个我也要用这个”。我不想给大家留下这种印象。

我一直说手机也可以拍。我选择Vlog工具的唯一标准就是它是不是够轻巧,不会你打开相机别人就变得尴尬。我知道有些男Vlogger会拿单反拍,但是我不会考虑。对我来说Vlog就是要轻松,一切与我平时做的视频相反。


城市画报:目前自己觉得拍得最好的一支Vlog?

竹子:我觉得还没出现,还没有我特别满意的,目前还在找。最近马鲨鲨火的那个,设计就非常好。我想拍的肯定不是她那样的,但是看到觉得耳目一新的东西,我自己都很激动。


城市画报:会不会担心被讲商业化?

竹子:时间会证明一切。到现在为止我都特别特别认真地在拍每一个广告。可能同级别的Vlogger里我是花钱最多的,我会想对我的观众负责。



以上内容节选自《城市画报》7月刊

关于竹子的完整采访内容尽在

《Vlog让你活了两遍,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新刊内页抢先看




点击下图购买《城市画报》7月刊

看井越、竹子、毕导、马鲨鲨等11个Vlogger的真实自我



✒️

文 / 陈雨婷

专题编辑 / 席郁兰 夏偲婉

图(除特别标注外)/ 林舒

微信实习编辑 / 阿琳



你也看Vlog吗?

戳这里告诉我们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