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澜一句“本来就应该这样”,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CITYZINE 城市画报 2022-10-26

这阵子,大家很怕在热搜看见“专家建议”。

在搜索栏输入“专家”,相关联的热搜铺满了整个屏幕,从婚姻家庭到买房投资,从个人就业到孩子教育,“专家”为“年轻人”操碎了心,可同时冲上热搜的,还有#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然而,被称为“人生导师”的蔡澜,不久前在香港书展的一段采访回答,却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

蔡澜,作家、美食家,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中国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之称。图为今年他参加香港书展的访谈。

对于当下年轻人热议的话题,我们还找到另一些前辈的发言。



LESSON 1

职 场

去过想过的生活


应该留在大城市里奋斗,还是回到县城享受安稳?年轻人该怎么选择生活的城市,是当下网络火热讨论的命题。

梁永安教授意简言赅,要走自己的路。


当“保住份工”成了职场人口头禅,热搜上也出现了不少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建议。而现实的上班生活,更多是如履薄冰的日常,担心被毕业,担心突然要去灵活就业,忧愁和烦恼萦绕心头,可蔡澜看来:

“年轻人应该去快活嘛,慢慢去享受嘛,忧伤是你自己去想的嘛”

大脑是性感的艺术,不要用来去烦恼。

期待也不要太多,想再多不如就实在点,直接开干。

要做人间玩家,但不是指让我们放弃努力,放弃工作,消极面对。



网络技术手段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多人被工作裹挟,越来越多人找不到自己的生活在哪,而蔡澜说:


尽量的学习,尽量的尽力,尽量的旅游,尽量的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就是这么简单。


LESSON 2

结 婚
婚恋由己不由人


专家同样关心年轻人情感状态。

#专家建议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
可以先去结婚生子#

热搜的说法是专家在一次讨论人口问题峰会上提出的,完整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你短期内找不到工作,那么就接受更多的家教育培训或自我培训,去提升技能水平,然后等待经济好转,或者去结婚生子也行。”

而在年轻人婚姻观中,选择是否走进婚姻,没有必须遵守的社会时钟,可热搜的表述将本来只是选项之一的“结婚生子”放大,脱离原话语境后极易产生理解偏差,也就很容易惹人反感。

梁永安教授在《为什么90后和00后是历史上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里认为,强扭的瓜不甜,只有顺其自然找到自己的状态,才可能获得所谓理想的幸福。

当面对外界对“晚婚”“不婚”女性打上“剩女”标签,蔡澜在采访中直接否定,希望大家将精力放在追求生活质量上,由衷地喊“快点去玩”。


希望年轻人去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成长和快乐,少去关心外界对单身的标签和定义,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沈奕斐在《这是恋爱》里聊到:

“在亲密关系中,其实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镜子,让我们不断去冲撞,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独特性。”


恋爱是人生的一场体验,去尽情享受吧。


LESSON 3

生活状态
不要轻易、廉价地指责年轻人


这届年轻人面对生活焦虑时,总以反内卷、佛系来自嘲。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老师认为,这些问题不全在年轻人身上,单一化评判标准下形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是年轻人焦虑的根源,谁也择不出去。因此,她说:

“不会特别轻易或者廉价地去指责年轻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年轻人”上了超过200个热搜,从平淡的一日三餐#年轻人为何不吃鸭脖了#到灵魂提问#年轻人为什么越理财越穷#,年轻人堪称社交媒体第一流量密码。

几乎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不那么年轻的人给出建议,连蔡澜也聊过,自己是个“看不惯”年轻人的人,可他的言语之间全是包容。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博导刘擎也曾在采访聊过“年轻人消极生活”的现象,他希望年轻人找到自己生活的精神面貌。




LESSON 4

社 交
取悦自己是最好的社交姿态


互联网不止一次讨论过年轻人的社交状态。

#专家称年轻人要多出门社交#

线上热闹,线下沉默是很多年轻人的社交现状。社交媒体的热闹真能治愈我们的孤独吗?有多少个微信好友,发出的朋友圈下划拉不完的点赞名单,就是好朋了吗?

刘擎教授也解释过这种现象。


此外,互联网也不止一次就社恐社牛展开讨论,在各方讨论声中,社恐仿佛成了一种需要被纠正的病症。当然也不一定非要强迫社恐出门去社交、成为社牛,梁永安教授认为,社恐也并不需要被矫正,这可能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自我意识和个性是稀有品,想要努力理解自己存在一定困难。但尝试接纳真实的自己,和自己和解,或许比努力扮演社牛,强行外向社交更容易让自己快乐。



年轻人和专家,这两个热搜常客当真水火不容吗?不是的。

那些看似离谱的专家建议,大都是基于一定的经济环境、特定人群、具体情景提出的,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适用领域和范围,脱离讨论背景后,建议的普适性也就大大降低,甚至被误读。


事实上,年轻人难免面临一些困境,依然需要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经验丰富的专家提出建议,需要人生阅历丰富的前辈来分享观点。可说到底,人生路还是我们自己在走,在听过这些丰富的建议后,希望大家都能打开更多维的思考方向,得到跨越困境的勇气,找到人生难题的另一种解法。


本文编辑 雨衣

实习生 杜漾思


你怎么看文中的专家们?

评论区等你来唠

🎤


//


戳一下,祝你生活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