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启动美股IPO,王小川:搜狗立项时,我与今天很多的创业者一样惨

2017-07-31 王小川 正和岛 正和岛

今天(7月31日),搜狐公司宣布,其控股互联网搜索服务子公司搜狗公司计划就潜在的首次公开招股(IPO),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一份登记草案。随后,搜狗CEO王小川发布全员内部信,确认此事。

 

当年,王小川要做浏览器,张朝阳充满了质疑,浏览器策略让王小川和张朝阳产生巨大分歧,那是王小川最有理由离开搜狐的一次,可是他没有。除了对搜狗的强烈归属感,还因为张朝阳是个“值得被信任的人”。

 

在没有控制权、没有资源投入的情况下,王小川打起“游击战”,一边做着公司需要的视频P2P项目,一边从各个项目划人做浏览器。自2003年成立以来,搜狗浏览器将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它取得的不仅仅是“阶段性的成功”,更是一手促成了今天“四赢”的局面,于张朝阳,于王小川,于搜狐,于搜狗,都值得庆贺。

 

曾经的王小川说,自己像一个落魄的将军,带人攻城略地的过程中也遭遇过惨重损失。今天再看王小川的创业经历,几乎可以窥探整个行业创业厮杀的情景。




口 述 | 王小川

来 源 | 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

            正和岛(ID:zhenghedao)

搜索:杀入红海


2003年我刚研究生毕业,在搜狐从兼职转成全职,之后就接到了老板(张朝阳)的任务:给你六个人头,咱们把百度灭掉。搜狐的搜索业务原来是用百度的服务,但是搜索引擎当时是互联网的核心入口,无论如何也得抓住。


搜狗立项的时候,我与今天很多的创业者一样惨,这个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点,我杀入到了搜索这个特别红海的行业里面去了。百度当时做搜索已经有五年了,我们从时间点上比百度晚五年,而且那时百度还是一个很少犯错的公司。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说:在破坏性技术刚刚出现时,率先进入这些新兴市场的企业将赢得巨大的回报,并建立起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的起步落后不是一星半点,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时间,回头想这是蛮危险的一件事情。


第二点,我们公司在整个机制上也不占优势。当时搜狗是搜狐媒体的研发中心,从体制上没有那么多的独立性。我们当时基本找不出一个会写C 语言的人,而且也没有充裕的资金。我的解决方案是:在清华附近设办公室,挨家挨户地敲门找清华的学生,请他们进来兼职,这样我用6个人的钱,招到了12个人。


但就是因为当时我没有很多的想法,对风险也没有很深的认知,毅然踏入到了互联网行业,最终依靠的是热爱和勇气,帮助我在后面克服了很多的困难。这也是我想给你分享的,在整个创业的过程当中,肯定也有很多不利的条件,但是只要你努力,还是有机会突破的。


当时我们这个小团队,没日没夜没有周末,除了吃饭睡觉便是工作,每天只睡四小时,常常倒在办公室地板上就睡着了,一行行代码都是自己写的。十一个月后,我们的搜索引擎上线了,用不足别人二十分之一的人员和资源,做到了他们两三年才做到的程度。

输入法:转型之作


然而搜索引擎完成后,我们一直没有什么市场,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发展的速度比百度慢,品牌急剧滑落,团队士气涣散。


但是在2006年我们扳过来了,这个突破性的产品叫搜狗输入法。当时我团队有一个产品经理跟我说,发现有一个网民(马占凯)给搜狗提的建议还蛮靠谱的,我看了觉得确实对产品上的小细节很有感觉,我觉得这哥们不错,就把他招了进来。一个星期之后,他就给了我一份计划,一个简单的说明,建议搜狗去做输入法。后来我们把他叫做「输入法之父」。


他是怎么发现输入法有机会的?他总结了两点:


1. 下载站里面排第一的是QQ,排第二的是输入法,所以输入法是有广大用户需求的,但是当时市面上的紫光、ABC都很难用;


2. 他发现在百度搜索引擎里面输入一个拼音的时候,就能找到汉字。虽然不懂原理,但是他知道应该还能有更好的词库。


但是为什么我能够做输入法呢?很简单,首先当时我做搜索非常不成功,但是积累了大量的词库,使得我们有资源去做输入法。其次我们没有百度成功,但有做这个产品的能力,所以这给了我们一个机缘去认真对待输入法这件事。


而且我们的团队极度专注,大概两周、一个月就会发布一个新版本,不停去想,而且足够认真。还记得谷歌做输入法的时候,实际是一个浙大的实习生来做,他自己资源有限,想编辑词库,需要编辑帮助他,但没人理他,背后缺乏支持。而我们是每天都和团队在一块,如果说词库有什么需求,大家立刻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的输入法一上线就让大家振奋,当时所有人用后都觉得好,我们还收到过锦旗,还有用户把自己的操作系统从Windows ME升到了Windows XP,就为了用搜狗输入法。一个打字困难的人,变成了一个打字如飞的人,就好像一个哑巴能开口说话了,这个产品满足的是人想要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


搜狐为了支持我们,把输入法放在首页进行重点推荐。但一年后,我们的市场份额只有2%。我们也傻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我们的理念就是,产品好了你就有用户了,然而一款好产品也没有获得市场认可的时候,这是跟被雷劈一样让人震撼的一件事。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不是产品问题,一定是推广的问题。原来光有技术有产品是不够的,今天网络条件好很多之后口碑传播依然还会有局限性,而当年信息流动速度很慢,更需要渠道和市场。


我们做了新的策略,组建了推广团队,开始借助外部渠道做推广,把输入法递到需要的用户手里。比如在华军、天空这些下载站做推广,比如和番茄花园进行合作。这就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第二年我们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40%,2009年达到了70%。这次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对渠道的理解,我们变得更强了,对产品也更懂了。

浏览器:三级火箭


2008年的时候,我们又遇到了新的困难。那时候,输入法的市场份额很高,但是搜索引擎还是带不起来。当输入法市场份额到了40%的时候我忽然间懂了一个道理,这样做搜索引擎是没有前途的,搜索不只是品质的问题。


以前有很多坑,比如有市场调研表明,20%的人会选用两个搜索引擎,所以我想做到第二位,也有20%的份额,后来我发现市场调研有太多问题在里面。确实有20%的人使用两个引擎,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两个引擎。只有当他主搜索引擎不好的时候,才会用第二个,所以这种仗不是这么打的。


用户在什么地方用搜索?浏览器。PC时代,整个搜索引擎的流量发起都是从浏览器开始的。大家打开IE、首页hao123,或者其他的地方,都是百度的搜索框,不是搜狗的,怎么办?要做自己的浏览器!


我很兴奋,觉得找到了破冰的点。我像一个特别落魄的将军,一开始带6个人攻城,后来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但是我们损失惨重,没有打下来。我们应该做浏览器,浏览器成功了,搜索就成功了;浏览器失败了,搜索就失败了,这是一个等价的问题,所以我跑去跟老板(张朝阳)讲了这个新的想法。


老板说,你们要做的事情,就像在攻城的时候,在旁边打井。这口井打成了,城就攻下来了,没有打成,城就攻不下来,这个井就像一个「巫术」一样,所以显然他没有接受这样的想法,反问我:“IE有60%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微软的Bing没有成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都没有再负责搜索业务。这也可以理解,老板觉得你在伤害他的信心,如果我下面的员工在玩“巫术”,我也会放弃。


实际上,当时我没有放弃,而是开始暗地里做。老板知道这件事吗?也知道。所以我觉得他很宽容,我想其他公司没有这样宽容的老板了。


坚持到2010年的时候, Google退出了中国,包括腾讯都觉得机会来了做了搜搜,但其实Google退了之后百度更是一家独大,用户还是不会用搜狗和搜搜。而我们的浏览器开始推量之后,搜狗搜索的量开始往上升,两年拿下了10%的份额。「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的模式,得到证明,而又在几年后又被另一家公司360证明了。

人工智能、大数据、IOT:未来布局


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我们的移动端搜索流量增长50%以上,推动搜狗搜索整体流量比一年前增长24%。由此,这个季度搜狗实现总收入人民币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其中移动搜索收入对整体搜索收入的贡献由去年同期的49%提升至76%,我们成功完成了向移动的转型。搜狗的搜索流量增速和收入增速已经连续26个季度明显高于竞争对手,这表明搜狗已经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力,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搜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赛道,搜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回眼望去,已经有不少搜索公司退出了赛场。搜狗是仅存的能在PC和无线领域同时攻城略地的挑战者。已经没有人会怀疑搜狗的生存问题了,唯一的悬念是搜狗是否能在搜索领域实现颠覆,是否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重大的创新。我曾说过,行业的质疑将会变成我们的功勋章,我们已经阶段性兑现了这个承诺。


在搜索之外,我们两年前便开始了面向未来的布局。依赖于搜狗的积极布局,再加上竞争对手的战略迷失,我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IOT领域,都追赶到同一起跑线,甚至赢得先机。在这些领域,我们会继续加大投入、强化组织建设,在往下的一两年间,转化成竞争壁垒和颠覆性的产品。


人工智能桂冠上的明珠是对语言的处理,这是人工智能里最难突破,也最有价值的部分。搜狗是为语言理解而生的,除了搜索引擎对语言理解有无尽的追求,搜狗更有市场份额绝对领先的输入法产品,也专注在自然语言的计算与处理。正因为有输入法和搜索,我们天然具备了啃这块骨头的能力。我们将基于对自然语言的交互和计算,将搜索升级到问答系统,将输入法升级到对话系统,并通过翻译将中文世界与全世界连接。


这些新技术在现有产品中已经小试牛刀。以语言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通过问答、语音和翻译等形态应用于搜索和输入法等产品中。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语言为核心,在“自然交互+知识计算”的技术路线图上持续探索,改进人机交互界面,让人表达更容易;以及研究知识的表达、提取、推理计算技术,研发未来交互问答式的下一代搜索引擎新形态,实现“无处不在的搜索”,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者和引领者。(此部分为王小川针对搜狗将启动IPO的消息所发的内部全员信)

我的成长感悟


创业至今,经历的事情非常多。我真正能够不断有提高,去突破,是基于自己内心的热爱。


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工作当中正是因为不懂,而不是因为精通,使得我们少犯了很多错误。这里我也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1.适当地坚持自我


我有一次到硅谷去,听到这么一个说法挺有意思:一个好的想法,一定是大家听不懂的。所以当你做一个新东西,特别是当别人听不懂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让你做一个普通的、一致认可的平庸东西,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所坚持。


当然,后来我也学会了新的观察角度,自己会去注意当别人否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光看他否定或者同意,而是仔细看他否定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他的经验背景,去理解这个否定点在什么地方?


2.为老板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拥有很大的热爱去面对一个不靠谱的需求,让我获得成长空间。在 ChinaRen 时老板说你做一个叫 CMMS 系统,就是内容管理系统。我问,什么叫内容管理系统?老板也不清楚。


后来我不断发现老板有他的想法,但是很多想法并不成熟,其实给了你一个机会帮他去思考,一方面把本职工作做完,同时你能帮助老板构思,他到底面临怎么样的问题,甚至在他想好解决方案之前你能想到,这时候老板对你更放心,给你更大的空间。


3.学会接受不完美的共享精神


从一个人写程序,变成两个人写程序,对我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一关过了之后,后来与三四个人合作,到了两千多人规模时已经不再感到别扭。虽然最后产出的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一个人做不出伟大的东西。


当你项目有越来越多人的时候,你不得已把自己脱离出来。如果你埋头写程序,实际上是跟这个团队过不去的一件事情,不是我愿意当一个 leader、做领导,而是当你团队规模大之后你不得已的选择。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最大的转变是跟人的合作而不是满足于自己的成就感。


4.钝感让我不被选择诱惑


在 ChinaRen 的时候,有过各种传言,被 VC 投资或者快倒闭了,人走了一批又一批。我没什么感觉,就高高兴兴写程序。当公司卖给搜狐时,账上只有 15 万美金,再挺一个月就将倒闭了。


后来想,其实倒闭就倒闭了,管你啥事?无外乎比先走的人晚两个月找工作。有一些时候我们看似特别重大的事情,其实可能并不关键或者让你迷失掉你其他的机会,所以,对有些事保持钝感,远离对自己没关系的干扰。


参考资料:


搜狗 CEO 王小川给大学生的 5 条建议(极客公园)

当过“一哥”,曾年销8亿,遭遇破产,这双90岁的鞋又火了!

安邦智库陈功:下半年经济可能回落,民企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期

辟谣之后,郭广昌绕了地球一圈,复星要去哪儿?

重磅:大转折时代下,与你密切相关的3个投资机会(讲透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