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继学:如何让企业死得慢一点?

张继学 正和岛 2023-08-11
5月13日晚,正和岛《每周一播》第7期《如何打造一个强悍又美好的组织?》如期而至。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企业都陷入停工停产的困境。是否应该裁员?如何利用危机,打造更适应未来行业趋势的组织?如何激励下属,以提高企业管理的内在动力?
 
本次直播邀请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路江涌,新潮传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继学,有米科技创始人、联席总裁李展铿,共同解密企业组织管理的这些问题。
 
以下为张继学当晚分享内容精编,相信创业者和企业家看完,会对当下如何抉择和调整,以及未来如何创新发展,有更确切的答案。

口 述:张继学 新潮传媒创始人、董事长
编 辑:杨羽婷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行业遭遇价值转移时,

连龙头企业都跨不过去

 

企业生来就是会死的。企业家所有的努力,都只是让企业死得更慢一些,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上司。


包括在美国,1950年公开上市公司28000多家,但是到了2009年,已经死掉了78%。上市公司平均寿命也从50多年,降到今天的20年。

 

为什么企业有这样的情况?企业死亡的第一因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管理,其实不是,是整个行业遭遇了技术的非连续性,也就是技术创新,导致行业的价值网发生了转移。

 

在技术创新时代,企业要看到终局之后,再去思考怎么建自己的组织。比如新潮,在疫情期间,一不小心成了“网红”企业。我们复工第一天,就宣布要271优化掉500人,这被炒成了热点事件。

 

我们只是认为,企业只有活着,才能创造价值;我们只是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到今天来看,确实是这样的。新潮仍然健康地活着,而且活得还更好,账上的现金流已经开始正向了。

 

从这个逻辑来说,企业要经得起经济周期的考验,要用好的技术去创造好的产品,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活得下去。

 

当行业遭遇技术的非连续性之后,很多企业哪怕是龙头企业都可能跨不过去。

 

就像诺基亚手机曾经占全球30%多的份额,在互联网手机、iPhone手机冲击下,一下子就不行了,最后不得不草草“卖身”;像柯达胶卷,在数码相机冲击下,不得不退出市场,而数码相机在手机的冲击下,又不得不退出市场。

 

每个行业发生价值观变化的时候,企业管得越好,可能死得越快。移动和电信PK,赢的是微信;苏宁和国美PK,赢的是京东;今天,特斯拉市值1400多亿美金,宝马和奔驰市值只有300多亿美金。这就是价值网发生变化的关键。

 

就像今天的新潮和分众之间的竞争。很多人问:新潮凭什么挑战一个千亿级的行业巨头,你是真的傻,还是执着啊?

 

实际上不是,我们是看到广告行业的价值网正在发生变化,从手工价值网转向智能价值网。就像户外广告行业,正在从柯达胶卷转向数码相机时代。分众是老牌大哥,值得尊敬,但是我觉得我们胜算挺大的。

 

企业现在都很焦虑,

随时被颠覆掉

 

企业死亡的第二原因才是传统说的管理。大家都说,企业无非就两个战略,要么性价比更优,要么你与众不同。性价比更优就是成本控制极好,与众不同就是你的差异化。企业是用成本、效率去竞争的。管理就是再把组织和文化放进去。

 

任何行业都会有三个周期,风口红利期、技术红利期、管理红利期。

 

风口红利期,谁做第一个,谁赚钱,很快大家都来了,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就到了技术红利期;技术红利期必须要差异化,你要跳出来,跟别人不一样,到了红海阶段,竞争就非常激烈了,就会进入管理红利期。

 

什么叫管理红利期?就是别人花3天才干完的事,你2天就干完了;别人花100块钱才办到的事,你80块钱办到而且能赚钱。这时候,你就可以把别的企业逐步淘汰了。管理红利期的特征就是,双巨头或者三巨头垄断市场50%以上的利润。

 

以前企业是不焦虑的,因为技术周期来得慢,一个行业发生迭代是三、五十年。但是今天,摩尔定律会让行业的技术周期变得非常短,垄断企业没垄断多久,新技术就在挑战它了。

 

在3C行业,这种情况特别常见。我们现在特别羡慕周期长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行业,一旦占领用户心智以后,它们是不焦虑的,可以慢慢来,而其它行业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颠覆了。

 

数据智能+网络协同,能把每个行业重新定义一遍。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跨界打劫者,或者技术领先者会重新定义整个行业的成本和效率。

 

就像美团,是一拨技术“民工”将餐厅、食客数字化,连上网交给程序员做重新分发,于是全球最大的餐厅就出现了;就像滴滴,是一波技术“民工”将汽车、乘客数字化,连上网交给程序员做重新分发,于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就出现了。新潮也一样。

 

今天,所有的电梯都可以连上网,社区里面有多少部手机都是知道的,他们搜索过什么,点过什么外卖,聊过什么话题都知道。我们把这叫做“电梯版抖音”,就是你刷抖音的时候,你是谁,抖音知道,也知道推给你什么内容。

 

我们跟京东、百度就有两个合作的数据产品,一个叫社区商品购买指数,一个叫社区商品搜索指数。贴浓度高的标签,就可以和客户的产品标签匹配,通过竞价交易、自动传输、在线监播、效果归因的方式,把整个行业重新做一遍。

 

所以,我们拿了很多投资,百度给了12.75亿,京东给了1亿美金,58给了3亿等等,总共拿了59亿。投资人眼中看到的,一定不是做一个更好的“第二名”,而是做社区媒体的短视频流量平台。

 

他们要求新潮做什么?用10年时间,把中国的10万个社区挑出来,安装150-200万张电梯屏,覆盖1亿中产家庭,打造日活、日覆盖3-5亿中产人群的社区媒体流量平台。一旦干成了,新潮肯定是和分众并驾齐驱的千亿级公司。

 

但是,新时代的企业要成功、要做大,几乎都是“三轮驱动”才行,就是哲学+科学+组织。

 

科学是你用领先技术,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如果只是好产品,那不一定卖得出来。就像爱迪生一生发明了那么多产品,企业还是快死了,最后董事会把他赶出来,那个企业才积极发展壮大。

 

除了有好产品,还要有好的哲学,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只有价值观能保证你长期稳定的成功。但是有了价值观,有了好的产品,企业也不一定做得大。

 

这时候要建组织,就是平台规则+利益分配机制+企业文化氛围等等。所以说,优秀的企业要靠前面说的这三轮才能驱动。

 

回到创业的本质:

用成本和效率去竞争

 

我们发现,传统工业时代的管理理论,在互联网时代不一样了。

 

为什么华为、阿里、头条做得好?因为它们都是由一个优秀的、伟大的管理者,来驱动科学家、哲学家以及整个组织的。华为18万人,阿里巴巴10万人,头条10万人,都是超大型组织,有形形色色的人,却可以管得妥妥的。

 

这些组织的规则、分配是怎样的?

 

陈春花教授讲了:今天,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是平等的,每个人的能力提升了,能够嫁接更多的资源,所以懂得不一定比老板少,个体价值凸显了。这时候,企业必须尊重他们,成为平台,和他们合作,共同产生、分享价值,进而,“平台+合伙人”模式就得以成立了。

 

华为、海尔、小米现在都成了平台,当然阿里、头条更是平台型组织。新潮是个好学的公司,现在大概已经有100多个员工合伙人了。事实上,凡是优秀的创新型组织,股权都极度分散。

 

过去,我们可以做自营模式,做品牌和高利;但在互联网时代,突然发现还不如做共生共赢的平台的商业模式。因为成本曲线类似于微笑曲线,企业规模过大、不科学的时候,成本反而是上升的,所以,组织管理形态也会向更优秀的共生、协同的模式升级。

 

我们请了很多顾问公司帮忙打样。为什么?因为我们怕。事实证明,发展过快的公司,有95%都死了,或者出问题了。风口只是一个阶段,会马上就过,过了之后,企业还要回归“创业的本质”——用成本和效率去竞争。

 

大家经常说,第一条曲线和第二条曲线之间的断点,一定要用创新跨过去。但是,创新不是天天有的;天天创新,企业也受不了。这时候,在同一条曲线的竞争就是成本和效率,得用组织管理的体系,慢慢去把企业做好。

 

于是,新潮也分成几个模式、版本去打造组织。


比如,阿里巴巴的创业地图在新潮怎么落地?我们分业务关、组织关,看公司要到哪里去,把目标拆解成行动方案,然后用平台规则做业务运营的基本保障体系,再看需要什么样的组织。

 

组织设计完以后,要判断组织关键岗位的人才胜任力模型,就是人才画像。如果有这样的人,你就培训考核奖惩;如果没这样人,就必须要这样招聘。很多新业务,往往是从外面请专家来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做成功的。

 

我们经常定了目标,但是没调组织,这样的结果是目标没达成。怎么做?


比如要成立汽车事业部,这样的部门一定要有策划专家和运营专家,所以得先看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画像,再看梯队里有没有,如果没有就招聘,如果有得考核和奖惩。

 

我们以前有一个误区,觉得要先过组织关,再过利润关。一个企业的利润关,至少需要6-9年,奠定基础3年,发展3年,真正成功交出去还要3年。这么久,还不如组织关好过,对吧?

 

陈春花教授也是我们公司的顾问,就说:“新潮才发展几年啊?2014年才成立,2017年才全国发展,现在就过组织关,过不了的。你只有和客户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了价值,客户付你钱,你能活下来、赚了钱的时候,组织观才慢慢成立了。”

 

意思是,企业的组织关没那么好过,要重视、做对了,但是也要慢慢来。

 

结语

 

稻盛先生有一个企业经营模式:哲学+实学。哲学就是爱、利他、致良知、敬天爱人、为人民服务、活着就要感谢、作为人何谓正确;实学就是赢、幸福、阿米巴、每日核算、现金流经营、贯彻完美主义和人人都是经营者。

 

这背后是有一种强大的价值观在支撑。


我们也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长期坚持做,等待时间的回报,因为相信——一切的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排版 | 张溪冉

 审校 | 一 一  轮值主编 | 孙允广

跟陈春花学管理


——20堂必修课,彻底学会带团队


【适合对象】公司一把手、管理层及后备干部

【课程内容20门课,每节课40-70分钟,全年观看;花教授每季度一次线上面对面答疑互动。

【你将收获】1、系统的战略思维,像CEO一样思考;2、做好时间管理,告别虚假繁忙;3、提升领导力,突破事业瓶颈。


识别海报二维码,现在就听课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花老师视频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