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被央媒看好!潜力无限,挡不住涌动回汉的人流!

2017-09-18 阅读武汉☞ 长江日报

昨天,第三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举办,现场签约项目投资1546亿元。


今天,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再次聚焦武汉,资智聚汉,让武汉每天不一样!原文如下▼



初秋的湖北武汉还是很热,却挡不住涌动回汉的人流。


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吸引了武汉大学校友小米的雷军、泰康的陈东升、中诚信的毛振华、融创的孙宏斌等。他们率领团队、带着资金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今年5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回汉专场”签下投资989.7亿元。8月27日,武大校友专场签下1576.7亿元。留才、招才、引才、用才让武汉再次成为当下精英会聚的高地,“大学+”新模式也让武汉成为创新创业创造人才所向往的城市。


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吸引了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光明日报图片

 

01

人才新政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武汉市紧紧抓住在汉大学生和在汉高校校友两大关键群体,创造性地提出“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即“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目前,武汉市以“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通相关政策壁垒,积极营造起引才、留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在短时间内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简明、务实、高效、给力的具体措施已初见成效,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继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举行专场活动之后,9月17日举办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场,再次奏响“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强音。

 

承担着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武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

 

要实现中部崛起,首先需要凝聚人才。但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数据表明,在武汉高校毕业生中,每年有99%的博士,96%的硕士和89%的本科生流向市属以外的单位。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要创新出台一系列大学生留汉举措,用诚意,力争5年内将100万名大学生留在武汉。如何留下这些优秀的人才呢?陈一新的回答是,“我们不能顺其自然,一定要刻意人为”。

 

 

02

人才举措凸显武汉效应


 

首开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大学专场,武汉成立了招才局和“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开启华中科大和武大专场,汪潮涌、陈宗年、龚虹嘉、陈东升、孙宏斌、雷军等校友悉数回归。

 

首设“市科研成果转化局”,武汉探索创立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新体制新机制,出台突破性政策举措,搭建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促进科技与资本、企业精准对接,努力把在汉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这个“富矿”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就地产业化,使武汉科教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形成源源不断的现实生产力。

 

03

人才助力武汉蓄势腾飞


自武汉向百万校友喊话不到半年,华中科大、武大已举办两场资智回汉专场活动,2500亿元,是半年内两所高校校友带回的项目投资总和。


 

80%,是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力争5年达到的目标。科研人员就地服务于汉,有效供给和转化了科技成果。12位在汉高校院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了专家顾问团,作为顾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抓住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要害,将大大加快科技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的步伐。”

 

 

两院院士李德仁认为,精英、校友、院士、海归,这些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四方”着力、多措并举,武汉潜力无限,必将蓄势腾飞。


一个“聚”字,意味深长


创新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作用,反复强调,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个“聚”字,意味深长。聚是一种储备,更是一种效应,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人才资源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更倾向于向人才密集区流动,越聚越多、越用越多。

  

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武汉首先把着力点放在聚才上,谋划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抓住了创新发展的关键。武汉的思路和改革创新举措,值得借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有开放的视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开放,首先必须是对人才的开放。武汉的“四大资智聚汉工程”,聚才对象包括新毕业大学生、分布在全国和世界的校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针对不同对象,推出相应的开放政策,既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又坚持广揽博用。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有创新的良方。武汉成立“虚拟机构、实体运行”的招才局、科技成果转化局,推出最宽松的大学生落户政策,与在汉高校合作举行“校友资智回汉”专场活动。武汉的这些聚才良方,针对的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痛点,抓住的是人才最关心的问题,真诚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是前提,用是目的。聚而用之,用而更聚之,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让人才在经济活动中展现才华,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武汉敏锐地提出“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聚力发展“菁英经济、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这样,人才来了就有舞台,就能融入创新实践创新事业,就能实现价值。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个城市必然充满活力,蒸蒸日上。



出品:长江日报融媒体中心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夏静

编辑:蔡欣星 校读:刘永杰

报料&投稿:cjrb027@qq.com

转载长江日报原创图文须授权并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