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美国地产大佬当总统时,中国地产大佬则在造一座“理想国”

2016-11-28 刘小田 地产大爆炸

一个擅于研究和观察的记者发现了所谓“中国城市病”根深蒂固的错觉;

一个中国工程院的老院士奔走呼号为之找到了治愈良药“天空城市”;

一个中国地产商人则将“天空城市”变为了现实——碧桂园森林城市。




PART 1



记者的拷问:中国不是人太多,而是太少

 

最近,小田看到一篇文章,出自网易记者黄童超。该文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参考文献,提出一个大胆的结论:现在中国的问题不是人太多,而是太少。

 

该如何理解这个结论,而又是如何推论出这个结论呢?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仿佛人口众多就是个贬义词,因此必须依靠铁腕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中国人的生育。

 

等我们长大了,人口逐渐放开了,但大城市又开始收紧了。限制城市人口成为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特大城市刻不容缓的议题。因此,买房、买车、上学、就医等等都以户籍而区分,这些政府都提出了极为严苛的控制人口目标。

 


不过,黄童超却做了一些数据上的对比:北京很拥挤,但2015年整个北京的常住人口密度才1323人/平方公里,对比同期东京都6158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什么人口密度是北京5倍的东京都不如北京拥挤?即使只比较北京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四区(城六区去掉丰台、石景山), 2.3万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也略低于东京都人口密度最高的23个特别区。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拥挤,最直观的感受是交通拥挤。以地铁线路来比较,媒体最常报道的是上海、北京两地的地铁线路总长完爆全世界,分别位列世界第一(617公里)和第二(554公里),而日本东京地铁线路总长只有304公里,为啥东京的地铁车厢里远没有中国城市那般拥挤呢?

 

日本东京都地铁图,还没包括JR、私铁等就已经非常密集。/东京都交通局


答案在于整个东京都市圈,不止有地铁线路,还有许多私营的铁路道路,这些联手构成了长达2400多公里的立体轨道交通系统,完爆北京、上海等国内任何一个城市。中国城市地铁拥挤问题在于地铁太稀少、效率太低,而不应该是人太多。

 

所谓的“城市病”不是“人多”带来的,而是政府管制带来的。道路的拥堵应该归咎于城市极低的路网密度,政府想出来的解决方法不该是通过限号、限牌、限行、限制人口等减少需求,而应该是增加道路供给、地铁供给等。

 

北京夜晚路网密度图,由《自然》一篇论文提供的数据绘制而成。/Alasdair Rae


洛杉矶夜晚路网密度图,直观上就可以看出密度远大于北京。/Alasdair Rae


黄童超认为,相比起其他国家,目前中国人口不是太集聚了,而是太分散了。城市自己会生长,中心城区永远不会爆炸,城市的承载极限不过只是杞人忧天。城市集聚带来的好处远远大过那些微不足道的成本。

 

大胆而深入的研究,并给世人带来许多思考,或许是出于一个记者的职业本分,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PART 2



老院士的梦想:构建天空城市

 



上海东方明珠塔,这座见证了上海复兴和浦东崛起的建筑物,如今已成为上海最耀眼的城市名片。鲜为人知的是,亲手设计上海东方明珠塔的人。

 

江欢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初见其人,第一印象就是温文儒雅、谦谦君子。言谈之间文思缜密,在谈及专业时精神矍铄极富激情,丝毫看不出眼前的这位老先生已近八旬高寿。而他也正是东方明珠之父,当年总负责设计上海东方明珠塔的人。

 

在过往谈及上海东方明珠的设计时,他曾低调的表示“正好接了上头的任务,结果做得还行”。这位极为谦逊的老院士在其过往54年的建筑设计生涯里,东方明珠不过是耀眼的一笔。曾经世界最高塔、558米高的雅加达塔同样出自他的手笔。

 


或许是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缘故,老院士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站在上海的外滩、走在南京路、北京路、福州路,别人看到的是拥挤的人群,而老院士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宏大的命题:有没有可能把这些路抬起来,变成垂直的道路,把和它相交的河南路、西藏路、成都路变成空中花园。

 

正是源于把拥堵城市变成美好空中花园的初心,幻化成了老院士心中最想要实现的一场梦,并由此激发起极大的热情。


前几天,11月21日,在绿色天际线·森林城市“地标建筑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老院士向在场的听众讲述了他的这场梦。

 

在老院士的这场梦里,他提出“垂直设施市政化、高层建筑多层化”的概念,并坚信大中城市一定要建高层建筑,向天借地比向地要空间比摊大饼更好。


老院士为了这场梦,亲手绘制了一张张的图纸,并将之命名为构筑天空城市。

 

 这张草图上是八栋三百米高楼,八柱子,周边是一个环梁,中间是核心筒,4部容纳50人的电梯,通过4座天桥将高楼和环形空间连接起来。每两个平台中间为多层建筑,平台上提供公共绿地和花园供居民使用。与住宅相配套的办公商业等综合设施,地铁和公交直达,满足各类需求,形成一个综合型城市。(克而瑞咨询整理)

 

 

在得知碧桂园正打算建造一座未来城市,与其梦想不谋而合时,老院士担当起碧桂园森林城市全球地标设计招标的专家评审团,希望为这座未来城市挑选出满意的地标建筑。


一个年近8旬、成就斐然的老院士依然饱含激情的实践梦想,这份执着和信念让所有人敬仰。


 

PART 3



地产商人的实践:2500亿造出一座未来城市

 

前几天,乐居的朋友在盘点2016年年度楼盘时,小田给出的推荐就是碧桂园森林城市。事实上,碧桂园森林城市或许也是全中国知名度醉高的一个楼盘项目,没有之一。




今年年初时,小田曾随购房团前往马来西亚新山市参观过这个项目。彼时的碧桂园森林城市还不过是填海造陆的工地,一条通往售楼中心的道路也正在紧张的施工中。

 

在全球zui大的售楼处里展示的是一座天空城市:映入眼帘的是垂直绿化,zui有看点的即是立体交通。

 

碧桂园森林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江欢成老院士的理念不谋而合,采用先进的分层立体城市规划理念,其道路体系或许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地上分为地面层和地上层:地面是公园和活动场地,此为行人层,没有车辆穿行;地上架高有轨交通,连同整座未来城市;地下则分为道路、立交空间和停车空间:人车分离,车辆全部在道路层,设计为高速路;而道路空间之上则为停车空间,充分挖掘出地下空间价值。

 



很显然,这样的规划理念比东京都的道路设计还要先进许多,即使未来碧桂园森林城市的人口密度超过了东京都,也不会有道路拥挤的担忧,何况它的人口密度并不高。



网易记者黄童超妙手著文章,为的是惊醒公众的城市认知,江欢成老院士铁肩担道义,为的是找到治愈“中国城市病”的良药。而中国地产商人杨国强则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离中国两千里以外的马来西亚新山填海造陆,亲手实践一座“天空城市”。



杨国强告诉世人,这会是他有生以来呈现给世人的最好的一座城市,是一座理想中的未来之城。

 

为了这座理想中的未来之城,杨国强几乎做了这辈子zui有魄力的一件事情:计划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打造森林城市。

 

或许,这座理想城市不止是杨国强一个人的魄力,网易记者或许也在关注,江欢成老院士也正翘首期盼着梦想的实现。上半年,森林城市即过100亿销售金额入账,或许也说明着数以万计的人也正用“钞票”为这座未来城市投下了赞成票。


注:本文引用网易记者黄童超部分内容和观点,可通过网易客户端查看其完整文章,鸣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