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观・面孔】金文:天上云霞人间织

融媒体新闻中心 南京新闻 2021-03-12


南京云锦传统悠久
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它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色泽绚丽 灿如云霞
代表了
中国古代丝织物的最高技术水平
2006年列入
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期《城市面孔》的主人公金文
是云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从事云锦创作四十余年
他的创新云锦让这项古老的技艺
焕发出时代光彩
  

金文

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著名云锦艺术家。中国唯一国家级云锦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织造龙袍第一人”。作品《万里长城》荣获民间文艺类政府最高奖“山花奖”。



南京云锦始于元,而盛于明清,但是历经了清末的萧条后,从事这项技艺的手艺人纷纷转行,至新中国成立前,这项传统工艺甚至濒临失传。1957年,为抢救消亡边缘的南京云锦,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云锦研究所”。上世纪七十年代,高中毕业后的金文为了响应“恢复民族服饰,恢复工艺美术题材”的号召,分配到云锦研究所成为一名学徒。

 


回忆起学徒时代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南京民间曲艺白局有一首代表曲目——《机房苦》,描述的便是云锦织造者的辛苦与不易。而这些都是金文学徒生涯的真实写照。



工作辛苦,薪资微薄,和金文一批进入云锦研究所的学徒,四年后只剩下他一人,选择坚守源自一份责任。当时云锦研究所的老师傅们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许多技术如果传不下去就会面临消亡。金文回忆那时的他每天都在向师傅们“偷技”,每学会一项技术就立刻画图记录下来。现在很多书籍上的云锦图,基本上都是那个时期所做的功课。今天看来这样的过程,强化了记忆,对后来云锦工艺的总结提高有很大帮助。

       

织造龙袍第一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老一辈云锦人的努力下,南京云锦研究所承接了一个重要项目,为北京定陵博物馆复制明代万历皇帝的龙袍。接受任务的金文成了上世纪复制龙袍的第一人。如今看来,龙袍的成功复制让云锦织造工艺起死回生,但当时参与其中的金文,身上肩负的却是莫大的压力。


织造一件龙袍,需要用到一百多万根纬线,整件袍料要挑结十二本花本,任何细节出了差错,都会导致复原失败。由于得不到前人的织造经验,金文只能在织机上一边织一边改,制作难度可想而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五年的时间,金文共复原出三件龙袍,其还原度之高、做工之精细令世人惊叹。其中,明万历皇帝的“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获得1984年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珍品金杯奖”。龙袍的成功复原让传统云锦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金文从此名声大振。




创新云锦


2015年,“9·3”阅兵之际,天安门城楼贵宾厅里悬挂的一幅云锦作品《万里长城》,让中外来宾为之赞叹,它的制作者正是金文。



从前的云锦作品大多是以传统纹样构成,将长城作为云锦题材可谓前无古人。而金文对云锦的革新还不仅于此。


这些年,金文将云锦带到了世博会,带到了天安门城楼的贵宾厅,他将云锦织造成优雅的服饰,精美的请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向世界展示着这项来自南京的传统工艺的精妙绝伦。如今的南京云锦已经成为了一张文化名片,一个展现东方古国文化神韵的美丽符号。以金文为代表的云锦工匠们在这样的时代里,要肩负着更加神圣的使命。他说,他想一辈子热爱云锦,钻研云锦,让这项优秀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9月8日

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19:30《城市面孔》
金文:天上云霞人间织
敬请关注!





全媒体记者:李旸洋 申鹏

编辑:黄海琚 江沁涵 

主编:周长城



南京V观:

南京广电集团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短视频公众号


重点推荐


谁再说社区医疗水平不行,你把这条扔给他看

南京乡村越来越美?你看到的只是开花结果……

自贸区能“点石成金”?原来江北新区的“金手指”是……

10月17日看南京!又一顶级“黑科技”大会举办!

张敬华专题调研,这个5A级景区将有大动作!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南京新闻】官方微信

ID:njxw84631111


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18:30《南京新闻》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