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用11年发出一个养老小红包,对8000—16667元收入人群的减税效应最为明显

    布谷头条 出品   文/黄志杰  画/张冕

    信息泡沫时代,值得付印的信息 

    1

    布谷



    这是下午2点。


    火车站站前广场,大学学阿芳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把包给我!”。她以为是在喊别人,没有理睬,继续往前走。


    “把包给我!”声音愈加清晰,双肩背包被拉得往手臂滑落。


    阿芳回过头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他太老了,我以为他是在跟我开玩笑。”阿芳后来在做笔录时说。


    两人开始争夺背包,老头似乎争不过,迅即掏出一把小水果刀,比划起来:“你喊抢劫”。她松开手:“抢劫,有人抢劫!”听到喊声,这个老人并没有跑,反而鼓励阿芳“使劲喊”。很快,身边小伙子将其制服,警察赶过来给他戴上手铐。


    老人叫做付达信,69岁,来自湖南中部大市衡阳。


    看见警察来我心里那个乐啊。”付达信说。“不能选男的,要不抢完了肯定会挨打的,所以只能选择女的。而且要么岁数大的,要么就是小的,20多岁的女人太有劲,抢完了可能会打我。”  


    他已经两年没有吃到肉了,抢劫的目的,就是坐牢。抢劫阿芳之前,他曾经从一个排队妇女的手中夺走100元钞票,也让她喊抢劫,但妇女自认倒霉,不报警就走了,让他感到很挫败。


    当听到自己被判二年有期徒刑时,付达信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法官,您再好好审审吧,判得太轻了。”出狱后,他说:“每天一日三餐能吃饱了,以前我45公斤,三个月胖了10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6413r4ff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老家,付达信有一个哥哥,80多岁,犯了老年痴呆,谁也不认识。“我的侄子已经50多岁了,也在外边靠收破烂挣钱,哪能管得了我。他养不起我,我也不用他养。”当时,付达信是五保户,一年获得的民政福利补贴为600元。


    当他在镜头前平淡无奇地述说时,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平淡中,有一丝兴奋。在我听来,尽是惊悚。贫穷,不只是带来贫穷,它还会拿走一个人的全部尊严。  


    2

    布谷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省监狱系统集中清理因政策限制滞留监狱的五千多名“老病残”服刑人员,9月到当年年底,千余名“老病残”通过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回家。


    这里面包括成都女子监狱一位叫做陈晓兰的“三无”老人:无人接见,无汇款,无包裹。她有两个儿子,还有8个姐妹,但从无人来探望她;她给家里写过信,没有回音后便没再写。


    她的专管民警叫做周红玉,是“弱势群体犯人”监区的监区长。周警官说,为照顾好这些人,监狱需要给每个病犯和60岁以上的老年犯,选派两名健康服刑犯,协助监狱民警全天护理。为了保证犯人的营养,早上银耳汤和豆浆鸡蛋换着吃。“还不能老给她们吃馒头,我们最近还要买面包机,变着花样给她们改善生活”。


    这被称作四川省“建国以来最大的假释行动”。监狱民警认为,让滞留监狱的“老病残”假释回家,有利于减轻监狱行刑成本,也有利于犯人提早适应社会。


    当时,汶川地震影响仍未结束,陈晓兰的家,在重灾区什邡红白镇,当她回到家,房子是一堆瓦砾。从邻居那里得知,母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大儿子到临镇做了上门女婿,多年没回家,小儿子流浪长大,“现在外面混”。


    陈晓兰用邻居给的木板和油毡,搭建了“过渡安置房”,度过了元旦。



    陈晓兰假释后的照片,并不清晰。小儿子接到干部通知后来了,但18年未曾见面的母子两人,不知该如何面对。



    一些服刑老人,则拒绝假释。这次假释行动,争议不绝。一些朋友,则可能是像我一样,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滋味。


    何处不囹圄?很多人想进去,很多人不想出来。 


     

    3

    布谷




    同样的故事,在日本也有。


    日本警视厅2015年度《犯罪白皮书》显示,近20年来,日本老年人服刑人数一直在增加。2014年与1995年相比,老年人犯罪总数增长约4.6倍。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犯罪率却在下降。日本德岛监狱共有594名服刑人员,平均年龄53岁。


    法官:“可以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偷窃吗?”

    被告:“用生命起誓。”

    法官:“上次你也说了同样的话。”

    被告:“这我无言以对。”


    这是一次公开审判时的对话,被告是在7-11便利店偷了三明治的79岁日本老人P先生。从第一次进广岛监狱开始,他便发现“老残监区真是个舒适无忧的养老之地啊!”此后,他多次实施故意犯罪,陆续吃过鸟取、高松、大阪、名古屋、福岛等地牢饭,登上日本“老年犯罪名人堂”。


    日本的“团块世代”步入晚年之后,养老金不断被削减。同时,年轻人连自己都养不活,给老年人的经济支撑也越来越少。于是,很多日本人超过退休年龄仍在工作。很多老年人走向犯罪,正是因为贫困。



    由于养老金不足,很多日本人超过退休年龄仍在工作


    《犯罪白皮书》显示,约6%的老年人的存款不到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约8%的老年人只能靠每月不到4万日元(约人民币2400元)的养老金生活。有一些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且独居寂寞。


    “下流社会”,这是日本作家三浦展先生发明的词汇,并非骂人,指中产阶级分崩离析后,甘于平庸、不再向上努力的人群。与此相应,日本大约有1100万“下流老人”——每三个老人中,就有一人属于中下层贫困人口。


    “只需要从便利店顺走一个200日元(人民币11.5元)的三明治,就可以获得两年的监禁,比领养老金靠谱多了。”


    在被捕的日本老年人中,近七成是小偷小摸的盗窃案。他们有钱却故意不付,因为按照日本法律,在超市里偷东西,将被判入狱。 


    于是,一个结论来了:为了进监狱养老,日本老人变坏了。美国《财富》杂志就此提问:


    如果用自由作代价,换来免费的食物、住处和医疗,你愿意吗?


    这一问,令人心塞。


    “事实上,里面的生活从来都不容易。”P先生说,军事化的管理让人崩溃:把毛巾盖在头上会被大声呵斥;刮完胡须后要让狱警检查干不干净;借指甲刀要事先申请,获得同意后才能从小窗里接过使用——但即便如此,总算是一个有屋檐的地方,有监护员保护、有人照顾健康。“就算死了,也有人为你吊唁。”


    据东京警察厅数据,截至2016年,在60岁以上的老年罪犯中,超过40%会在出狱后半年内再犯,“六进宫”的人数高达36%。“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经济萎靡的受害者。”尾道监狱的负责人Takashi Hayashi说:“监狱不应该是他们的退休之家,我们希望他们重新获得生活的动力。”2016年,日本政府推出“再犯防止推进法”,试图扭转这一局面,效果还在观察中。


    何处不囹圄?相比于监狱,外面的世界更糟。


    大概,中国的付达信,和日本的P先生,正是知音。日本的现在,会不会是中国的未来? 


    4

    布谷


    2014年2月9日,74岁的美国人沃尔特·翁贝豪恩,走进芝加哥市郊一家银行。


    他没有遮住脸。走到银行柜台操作员面前,亮出自己腰间的左轮手枪,抢走4178美元,然后来到附近一家汽车旅馆,静候警察上门。


    警察一到,翁贝豪恩脸露欣喜,举手投降。



    翁贝豪恩年轻时做过浴缸修理工,后来先后大小犯罪十余次,第三任妻子也在他坐牢时去世。2011年出狱后,妹妹送给他一辆房车,他独居其中,平时除了看电视就是画画,很是寂寞。


    辩护律师在法庭上说,翁贝豪恩见到他时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想回家”。片刻之后,他才意识到,翁贝豪恩口中的“家”,就是监狱。


    “这无疑是我经手过的最令人悲伤和不安的案件。”律师说。首席检察官莎伦·费尔利认为,法官面临两难:如果判处监禁,这似乎更是奖赏而非惩罚;如果宣判释放,又担心他继续犯罪。最终,法官判处他3年半监禁。


    美国加州监狱里,约有18400名年龄超过55岁的囚犯。加州惩教与康复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根据最新数据,2016年该州13万名囚犯中7%年龄超过60岁,然而20年前这个数据只有1%。其实,作为一个很早就进入老龄化的国家,1982年,美国纽约召开了第一次老年犯罪人年会,“老年犯罪浪潮”早早成为媒体议题。



    上图是2018年5月23日的一张新闻图片,来自美国加州瓦卡维尔一个监狱,兼职护理工的囚犯Kao Saephanh在为71岁患有癌症的艾迪·范·胡顿(Eddie Van Houton)理发。


    Saephanh因2006年万圣节派对上杀害一名17岁的男子而入狱,现在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换尿布、洗澡或给病人护理。他也是临终关怀理发师。“我知道,一旦我来到这里(临终关怀),我就能回馈一点。最难过的是看到你关心的人去世了,有些囚犯他们没有家人,所以我们是唯一能支持他们的人。”

     

    当越来越多的老人因为贫困而主动入狱,最终,他们会像美国这个老人罪犯一样,把监狱当作自己的家,并最终在这里离世。


    当地时间2018年5月22日,美国瓦卡维尔,62岁的囚犯迈克尔·帕特里克·罗德里格斯(Michael Patrick Rodriguez)患有皮肤癌,他正在监狱的临终关怀中心观看一段冥想视频。(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5

    布谷



    日本,已经是超老龄社会,中国,正走向超老龄社会。


    还记得上个月黑龙江省养老金推迟发放的那个文件吗?后来,黑龙江省出面澄清说,已恢复发放。虚惊一场!



    事实澄清了,担忧有没有消失呢?


    并没有。 


    国家现在基本养老保险,是现收现支,用年轻人工资单里缴纳的社保,去支付老年人退休金。人社部的报告说,2016年,黑龙江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90亿元,支出1210亿元,缺口320亿元,成为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穿底”了。


    万一真的没有养老金,这个社会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数字总是枯燥,又惊悚。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说,2017年底,全国在职参保人数2.58亿,离退休人员9454万,总抚养比为2.73:1。黑龙江是多少呢? 1.3:1。换言之,平均1.3个在职人员抚养一位退休人员。


    怎么能不穿底呢?


    2017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17%。全国老龄委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亿。这个数字,超过美、英、德三国现人口总和。 


    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缴社保的人越来越少,领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交了社保,将来还能不能拿到退休金?这是个问题。社保是个池塘,进口的水流越来越小,出口的水流越来越大……后果可想而知。最近,各个城市争相抢年轻人,为什么这些地方政府屈尊讨好年轻人?原因当然很多,社保是关键之一。任何一个市长,都不能无视所在城市的养老金家底。


    养老是一只“灰犀牛”,

    看起来笨笨的样子,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意,

    但它已然狂奔了起来,要把我们直扑在地。

    作为一个大概率危机,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


    我写过《论语》精读系列,孔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句自我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不知老之将至”,是快乐的老头孔先生的忘我状态,属于精神领域,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如果真的在现实中也“不知老之将至”,恐怕更有可能是这样的局面: “人还在、钱没了”。


    当“老有所养”变成“牢有所养”,当监狱是比养老院更好的选择。湖南付达信、江西瞿射仔这样心酸故事,不会绝迹,只会越来越多,并成为这个社会的一种病:“监狱养老综合症”。就像前面那个美国老人的故事一样。





     

    6

    布谷



    怎么办呢?要自救啊。分两个层面。


    首先,国家层面,国务院紧急印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全国统筹。我理解,大概的意思,是用富裕省份的钱,去支持其他省份。这种省份有多少呢,7个。广东排第一,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说,养老基金结余主要集中在南方、东部地区,7个省份占全部结余的三分之二。


    如果这7个省份也开始不够了呢?


    养老有个术语“替代率”,指一个人退休后领到的第一个月养老金除以他退休前最后一个月所领到的工资之比,代表生活保障水平。中国的这个数字,已一路下降,目前有很多说法,但我看到的几个数字,多不超过45%,而据世界银行测算,替代率不低于70%,老年人生活相比退休前才不会有显著下降。


    结论很简单:只靠基本养老保险,难有幸福晚年。



    所以,第二个层面的事情更重要——个人养老投资。


    目前这块几乎是空白。今年,五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三地,试点1年。


    所谓“税延”,就是我们拿一部分钱来买养老保险,这一部分钱暂时不用交税,延迟到退休领后再补交。每个月省下来的这部分税延款,相当于是国家借给你的。你将它作为本金去买保险赚取收益,等到退休时,再收税。


    国外成功经验、模式很多,这个政策,借鉴自美国。在美国,这块以401K计划\IRA的形式存在,和是养老支撑的核心部分。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税延”,是国家让利,让税,发出一个养老红包,鼓励大家充实个人养老投资账户。 



    这个红包有多大呢?


    我认真学习了上述这个《通知》,其核心精神是,每月每人有一个额度——工资的6%和1000元之中低的那个数字,免缴个人所得税,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退休时领养老金,25%部分予以免税,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归纳来说,国家发了一个每月金额不等,最高免税额度1000元的红包,对于恰好最符合条件的人来说,相当于,将现在的个人所得税缴纳门槛提到4500元。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主任郭金龙的说法是,参加个税递延养老险,对8000—16667元中等收入人群的减税效应最为明显,且在16667元时达到最大。


    红包就这么大。



    7

    布谷



    如果不是我莫名其妙的好奇心,无法控制信息搜索本能,我不可能发现:国家发这个红包,花了11年。


    2007年,税延养老列入上海市政府当年重点课题研究项目,中国太保等企业参与该课题研究。


    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在上海适时开展税延养老险产品试点。上海保监局的方案一改再改。


    自此之后,几乎每一年都有新闻说,“税延养老优惠要来了”,要来了,要来了……


    比如,2012年,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表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推出条件基本具备,我相信年底以前(上海)应该可以推出”。


    然而,一拖再拖。 


    2015年,保监会天津监管局副局长江先学公开表示,争取在天津地区开展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这个计划,写如了《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建设的意见》。


    然而,没有见到天津实质行动。


    直到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敲定时间表:2017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仍推迟到2018年5月1日才开始试点。


    从这个角度看,税延养老这件事情,兹事体大,既涉及到每个人的未来,也牵扯了各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各种利益。


    很难动啊!改革之难,窥一斑而知到全貌。


    截止8月,已有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养老、平安养老等16家寿险公司获得税延养老险经营资格。太平洋寿险的首单客户是中国商飞公司的我国第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机长;中国人寿的首单客户为CFA持证人,在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任职……


    看起来,很多人领了国家的这个养老小红包了。


    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说,税延养老险最大的亮点不在于税收递延,而在于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建设将打破保险、基金、银行等不同业态各自分割、各自封闭的局面,在更高层面实现统筹规划……


    我看到一个机构测算说,税延养老险有望撬动每年千亿元级别的增量保费,预计未来5年,税延养老金资产规模可达3.2万亿元。


    好像挺厉害的样子。


    那么,具体到我们个人,这个红包细算起来到底有多大?谁可以领?怎么领?当我一一对比了解已经发布的这批养老保险产品,发现,这里面竟然大有学问——它被寄予大大的期望,但面世试点三个月来,却动静小小。这种反常是有道理的,这个小红包磨了11年才磨出1000块的样子,也是有道理的。



    不知不觉,这篇文章已经太长,暂停吧。我是黄志杰,我将在布谷有料接下来的推送中,分享我的发现,请大家关注起来:

    最后自我安利下:

    大家好!我是黄志杰,当过调查记者、周刊主笔、媒体主编,也是呦呦鹿鸣创始人、每天一千字发起人,以及,中国马拉松界最大的笑话。布谷头条,是我新办的自媒体,关注中国养老问题解决方案,我们有个小小野心:在信息泡沫时代,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在老龄化中国,为最大多数人,预定未来美好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