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9年7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国社硬气

呦呦鹿鸣的鹿鸣君 呦呦鹿鸣 今天

昨天下午,新华社发出了王牌深度栏目“新华视点”的一篇调查文章《甲醛检测结果不一致、丢报告、不赔偿——长租公寓空气检测之痛何时休》。

文章不长,但内容犀利,点不少,比如这段:

“自去年9月阿里员工因病去世,家属检测其生前租住的自如房源甲醛超标一事后,自如推出了板材等各方面升级的“深呼吸1.0”房源。南京江宁区一位租客告诉记者,今年3月,他入住自如“深呼吸”公寓时觉得房间有异味,自费找了一家有CMA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甲醛、TVOC等指标均超标。而入住前自如出具的房屋甲醛检测报告却显示合格。”


我一接到这篇链接,立即就分享到了朋友圈。


必须的呀。从去年8月开始,我通过“租房900个故事写作计划”,写了一大批甲醛房主题的文章,然后还邀请法律界的朋友们做公益,组了“呦呦鹿鸣甲醛问题律师团”,帮助一批受害租客起诉。但是,越到后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一方面,这是个信息快餐消费时代,大众和我,都有疲倦感,另一方面,各大媒体遭遇强大的公关。这个时候,新华社还能发出这样的文章,太不容易了。


这种公关强大到什么程度呢?


2019年两会前夕,2月18日,体制内有风向标意义、级别也最高的报纸《***报》,在第8版刊发了一篇新闻稿《营造一种家的温馨》,副标题是“长租房越来越舒适、安全、智能”,文章里是表扬自如公司的话。不同于一般公司暗度陈仓的软文,这篇是正式登报的、署名的报道,它的位置,处于《马石山十勇士:舍身救助群众突围》上方:

很快,这篇文章被公关推手换了一个标题进行网络传播《人*日报点赞自如》:

当租客将这篇文章发给我时,我震惊了。这家报纸,有非常多令我尊敬的老师,水平也是很高的,我只是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做出这样的选择。于是,立即写了一篇文章《人民的名义,不是用来做生意》:

自如公司,前,有北京孕妇租客任亚男在甲醛房里得白血病病流产身亡事件;中,有杭州阿里租客安时在甲醛房里得白血病身亡事件;后,有向主管部门举报的租客收到冥币事件、甲醛房加价事件;现在,还有大量的租客在起诉的司法程序中。这些情况,呦呦鹿鸣已经发表过无数篇租客的亲笔(《比如《这一次我落荒而逃》),也已经众所周知,但这篇报道,硬是一字不提,视而不见,而且还说是“家的温馨”。即便你要表扬这个行业,是不是应该采访其他公司?

难道这是一家公司的机关报? 这就是“沾满了铜臭气”,这就是“成了市场的奴隶”。 


不过,批评归批评,这恰恰说明,自如公司公关能力之大,已经超出我的想象。虽然之前已经看到各地报纸刊发了自如的整版广告,但是,即便看起来很像新闻版面,都用一些小字注明了广告,我根本没想到,如今,它以新闻稿的形式登上了常人根本没机会的最高级别报纸新闻版面。


自如公司CEO的熊林先生,在看起来与他同一战线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上,曾经这样回应过去年那波舆论热潮:“我认为我们的公关是公司部门里能力最弱的部门,相比产品、品质和服务,我们重点不在公关。


公关都做到这个地步了,还是“能力最弱”?有天理么?如果熊总的这段话是真心话,那么,我真是要为他们公关团队鸣不平。


当时,我写这个,是心惊胆颤的。北京的圈子很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已经得罪过很多媒体大咖了,如今,一不小心,又得罪了更大的大咖,几乎就是作死的节奏。大咖们是大象,随便打个喷嚏,我这只蚂蚁就会被洪水淹死了。我当时给自己壮着胆子说:蚂蚁也是一条生命,既然是一个生命,就要说说话发点声音吧?何况,我还是一只鹿呢。


新华社的记者和编辑,以及社领导,要克服多大的压力,我能明白。如今,新华社站出来了,而且是通过扎实的采访、严肃的调查、重头的栏目站出来,我岂能不欢呼雀跃?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是正部级单位。后者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前者归属国务院序列,行使“国家通讯社”职能。(很多人更熟悉电视,以为中央电视台更大,其实不是,央视之前是副部级单位,去年,央视与另外两个副部级机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并,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更大更强了,但还在成长中。)人民日报代表中央,责任重大,自是不用说了,一直在舆论中心、宣传高地、风口浪尖。新华社呢,有点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在体制内,国社同样是很辉煌的,比如,我分享过一个故事:毛委员曾经是新华社最高产的作者之一,即便战争之中,一天亲手写两篇“新华社电”也不在话下(比如进入教材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委员不仅是“新华社首席记者”,还给了新华社一个非常霸气的slogan:“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可见,新华社所承载的期望和所负担的责任有多高多重。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什么?一定包括室内空气安全,一定包括租房安全,一定包括年轻人的生活体面和尊严。


现在,新华社把自如给“管起来”了。对于室内空气质量安全,尤其是涉及上千万城市租房群体安全,尤其是涉及大学生租房群体安全的问题,意义重大。这是真正履行了国家通讯社的使命。


不过,凡事都有悬念。


就在我转发到朋友圈不到两个小时。朋友们纷纷提示我:新华社的文章被删了。我一查,还真是。这篇文章就这样不翼而飞了。我在新华网的新华视点栏目,也没有看见它的影子。

它去哪了?


看起来,似乎有一股不可见人的力量,不想让新华社记者如此“轻易得逞”,有点暗流涌动。


不过,要让这篇文章彻底消失,并不容易。新华社是通讯社,不仅有自家平台,还将文章发给所有媒体。这篇文章是已经发出的通稿,不是无法删除的。真要删起来,工作量可不小。


到了今天,更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这篇文章又通过另一个栏目“中国网事”发了出来,而且在新华社客户端广受读者好评,新华社旗下一个公众号“瞭望智库”也在头条发布。


虽被撼动,但坚挺依旧,这就是国社硬气,也是事实的力量。


恰好,也在昨天,《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一则消息,有人注意到,在苏北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有一个纪念馆,名叫“春到上塘”。馆里有组群雕:两位记者与三位农民,其中一位记者拿着笔记本站着记录,另一位坐在长条板凳上与农民攀谈。

这两位记者,名叫王孔诚、周昭先,他们当时写的通讯报道,标题就是《春到上塘》。 这两位前辈记者已经过世,但是,农民记得他们,纪念馆也以他们的文章命名。


如今,我们在新华视点的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国社这种“接地气”精神传承。所以,请允许我,重复《甲醛检测结果不一致、丢报告、不赔偿——长租公寓空气检测之痛何时休》这篇报道三位记者的名字:郑生竹、刘娟、宋佳。 


国社硬气。与有荣焉。




PS:“因为洞庭湖的英魂还没有安息”,读懂中国“江湖”,近期呦呦鹿鸣重要文章,点击图片 

有关呦呦鹿鸣作者:

日拱一卒  只为苍生说人话

关注呦呦鹿鸣,得到新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