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危险妻子”、“贤者”算什么?《她》才是王道啊!

2017-01-23 成都法亚外语培训学校

          很久之前是不是介绍过每一集颠覆一次三关的日剧日本|《我的危险妻子》如何从7.2分的疑似抄袭剧逆袭成9.0分的高能反转剧嘛,当然后来又除了一部《贤者的爱》,相信大家都是非常喜欢的~


      

    那么今天要说到的这部刚刚斩获了第74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 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女演员的片子《她》就很对大家的胃口了,不过还是要提前说一下,这一部尺度可是不能让妈妈知道你看过的那种。



    贴上海报之后,小编回想起片中的一幕幕场景,觉得这种逗趣式的推荐好像不够走心了呢。这部影片其实还是比较沉重的。

    本片是保罗·范霍文继《黑皮书》十年后再度执导剧情长片,堪称保罗·范霍文晚年的巅峰之作,集合了他所偏爱的黑色幽默、暴力和性元素,依然不按常理出牌,情节处理更为冷静,以独特的视角窥视男女关系以及人性的黑暗面,剧本荒诞又扎实,人物古怪又饱满,伊莎贝尔·于佩尔塑造的角色简直完美,十五年前凭借饰演《钢琴教师》中的病态欲女获封过戛纳影后,如今对此类角色可谓驾轻就熟,理所当然这次也提名了戛纳影后,已年逾六十的她把一个中年女人的性感、欲望、强韧、孤独展现得出神入化,不被强暴都对不起观众,当真令人佩服膜拜!



    米歇尔是一个美艳性感的中年女人,离婚,有子,居游戏公司主管之职,这些身份也袒露了她的部分性格。影片刚开始米歇尔就被性侵犯了,但她没有报警,说是警察没用,后来我们才得知她是不想因此而被人提及童年阴影。更有趣的是米歇尔被设定成了一个私生活本就不检点的女人,表面上优雅,暗地里放荡,出轨朋友的丈夫,勾引邻居的老公,还跟下属有性交易,而她的欲求不满正好跟施暴者的攻其不备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享受病态,使得整个故事更为吊诡!


    米歇尔的这种病态心理始于她的父母,首先父母的身份就极具讽刺意味,母亲本是护士,父亲却成了杀人犯。在米歇尔十岁那年,父亲持枪杀死了临街住户二几十个人,还拉着她纵火烧房,后来父亲被判终身监禁,米歇尔从此活在那个阴影中,但她并没有负罪感,而是感到特别耻辱。三十年来两人从未相见,直到父亲自杀后,她俯下身贴近父亲的脸庞,没有吻别,反而平静地说了句“我来这里杀死了你”,没想到那一刻比尸体还要冰冷的是活人的内心,她的淡定从容令人不寒而栗!


    再说米歇尔的母亲,面对母亲,她也是反感的,按照她母亲水性杨花的性格,在米歇尔父亲入狱后肯定对她疏于管教,也养成了米歇尔独立孤寂的性格,但她也情不自禁跟着母亲的脚步对性爱产生了迷恋。米歇尔曾对母亲说过“你若再婚,我便杀了你”,尽管这是句玩笑话,但后来母亲宣布婚讯的时候,她的冷嘲热讽却成了母亲病倒住院的罪魁祸首。最讽刺的是,在母亲去世后为其选墓地的途中,米歇尔因与儿子吵架,一气之下竟随意将母亲的骨灰倒在了桥下,简直荒谬至极!



    毋庸置疑,米歇尔是个强势的女人,她的强势主要体现在面对其前夫和儿子的时候,之所以对他们强势是因为她的妒忌心和占有欲。米歇尔的前夫是个不知名的作家,由此分析他应该没有当主管的米歇尔有钱,就这一点他便处于婚姻中的弱势,再加上米歇尔本就性格强势,而且性欲旺盛,他们注定了要离婚,但按照他懦弱的性格是不会先提出离婚的,由米歇尔先提出才合情合理。然而离婚并不代表分道扬镳,因为儿子,因为朋友,他们总会有所交集,米歇尔也堂而皇之地干涉着前夫的私生活,妒忌前夫的现任女友比她年轻比她有学识。最后看似前夫和其女友是因为一本书的名字而分手,但米歇尔的添油加醋何尝不是巧取豪夺,这才是一个前妻最可怕的地方!


     婆媳之战在中国上演了几千年,这个法国家庭也未能幸免于难,战争的源头不仅来自母亲的占有欲,也跟儿子的懦弱有关。米歇尔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父亲的懦弱,面对母亲他是懦弱的,面对女友他是懦弱的,不仅因为他二十几岁一事无成,也因为身处的家庭环境,父母离异,父亲弱势,母亲强势,女友也是嚣张跋扈,由此养成了他妻管严的性格。印象深刻的是,儿子的女友怒斥他忘记带孩子的奶嘴,他只知道沉浸在做父亲的喜悦当中,却连还嘴的勇气都没有,反而把火气撒在了唠叨了他几句的米歇尔身上,骂他的母亲是贱人,有个如此不懂事的儿子,米歇尔难辞其咎也咎由自取!


     安娜是米歇尔的闺蜜,也是她的下属,还曾是她儿子的乳母。二十几年前,米歇尔和安娜在同一家医院生产,谁料安娜生了个死胎,安娜提出给米歇尔的儿子喂奶,米歇尔答应了,她们也因此成了好朋友,但米歇尔的儿子跟安娜的关系比她跟儿子还要亲近,这让米歇尔至今仍心存嫉妒。不知是否出于这个原因,还是因为冥冥中天注定,米歇尔竟然跟安娜的丈夫展开了长达6~8个月的地下情,没有爱,只有性。当米歇尔主动对安娜坦白的时候,居然没有丝毫愧疚,反而冷眼相看,但安娜也没有对米歇尔爆跳如雷,只是含着泪水转身离去责骂她的丈夫。本以为她们就此而友尽,谁料最后陪在米歇尔身边的只有安娜,两个人远去的背影不禁让人感动。今年有句流行语不是说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吗,看人家米歇尔和安娜的友情,那可真是坐的豪华游轮!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前提要看是什么人,瞧米歇尔的这对邻居夫妻可不是省油的灯。夫妻俩是天主教徒,丈夫帕特里克是气宇轩昂的银行白领,妻子瑞贝卡则是贤良淑德的家庭主妇,看似他们是幸福的一家,但帕特里克却在背地里干着强暴米歇尔的坏事。其实有一幕戏便暗示了罪犯是他,就是米歇尔隔着窗用望远镜边偷窥帕特里克边自慰的时候,以编剧的反思维来猜测,帕特里克很可能也用望远镜偷窥过米歇尔,而熟悉米歇尔房子环境的人不是亲友就是邻居,恰好那个情节论证了这点。当米歇尔得知帕特里克是罪犯后,不仅没有警钟长鸣,反倒对他投怀送抱,但细想他们就是黄暴版的周瑜与黄盖,一个愿施暴,一个愿受虐,互相补助,没啥不好,只是那场地下室的天雷地火着实令人触目惊心!最荒谬的不是受害者变成了受虐者,而是施暴者变成了施救者,当米歇尔出车祸时,她因联系不上亲友而向帕特里克求助,谁知帕特里克竟然迅速前去施救,这样的角色转换让我联想到了罗曼·波兰斯基的《不道德的审判》,期间变化的不仅有身份还有心理以及人性。米歇尔在这段病态的关系中无疑处于绝对优势,因为米歇尔沉醉的同时也得到了救赎,就在帕特里克死后瑞贝卡搬家时,她对米歇尔说的那一句“很高兴你提供了他所需要的”犹如当头棒喝,那一刻瑞贝卡仿若俯视人间的圣母,她的光环照亮了米歇尔内心深处最阴暗的角落!


    她,一个享受病态的女人,但她的病态并不讨人厌,因为她用她的孤寂和忍耐让观众深有同感,因为她用她的从容和坚韧让观众心悦诚服。我们不能以此评判她的好坏,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黑暗面,也都有心善的一面,本片还单独用了个情节表现了这一点。一只小麻雀撞向了米歇尔家的落地窗,谁知她的猫跑过来咬住了它,米歇尔救了这只小麻雀,并拨打电话向医院求助,但医院听说是只小麻雀便置之不理了,过了会儿小麻雀停止了呼吸,于是米歇尔便把它安置在鞋盒中然后扔进了垃圾桶。米歇尔面对亲人去世都那么冷漠,却对一只小麻雀流露出这般温暖,不禁令人惊叹编剧们对角色巧妙而细腻的刻画能力,而这个角色的成功也有赖于伊莎贝尔·于佩尔的精湛演技,她为这个性格多变的角色赋予了灵魂,使米歇尔成为了近年来大银幕上最生动饱满的女性角色之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