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现场 | 一个钟表记者却看穿了明星“长红”的秘密
点击上方图片
跳转到JustPod小程序收听本期节目
30
主播:杨一
如果说一位记者的条线只是钟表,听起来会不会太细分了一点?本集《去现场》的嘉宾钟天阳(小野),过去十年就一直在主流媒体跑这个条线。这个条线的记者每天都在做什么,他们对于所关注的钟表行业有着怎样的理解,钟表的流行趋势由谁来决定,以及在采访中一些无关钟表的“发现”,都在本集《去现场》。
【嘉宾】
钟天阳(小野),澎湃新闻钟表条线记者
01. 钟表记者,这么细分的吗?
钟天阳:真正接触钟表珠宝的话,基本上是等入职以后了,渐渐地我们的编辑就不太想跑活动了,他就会把好多的活动分给我去跑。第一次真正接触钟表行业是日内瓦表展。钟表行业全球有两个重要的大的表展:一个是日内瓦表展,一个是巴塞尔表展,都在瑞士。他们两个表展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日内瓦表展全称叫做“日内瓦高级制表沙龙”,它是邀请制的,是不对公众开放的。巴塞尔表展是对外开放的,你买了票就可以进去看。
07. 钟表其实是一种话语权
钟天阳:还有一种就很少会找到我这里来了,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了。他戴表不是为别人戴了,是为自己戴了。
杨一:我周围真的遇到过很多男生就很喜欢研究表,他那个研究表,就像另外一拨男生很喜欢研究车一样。
钟天阳:他是有很多乐趣在的。这种的话他们可能就要找一些自己的认同,你可能要找一个角度,去尽可能多的完善我的体系。
杨一:首先它的基础的需求是一个偏收藏向的,不光是说我只是戴出去好看。
钟天阳:对,他想要完成一个收藏。他可能会说,我对于这个功能非常感兴趣,那我就去了解这个功能的演变历史,我可能去找这些功能的古董表、怀表。如果你深入了解的话,国际上是有很多二手市场的,eBay或者是一些论坛、交易市场,其实是可以淘到一些大牌子的历史表款的,而且价格也不需要特别的贵,就会很有意思。
我认识有一个人他就是很喜欢响闹表,响闹表就是会发出声音的,可能是三问的,也可能是两问的,有可能是大自鸣、小自鸣,或者是闹铃的,他可能就会去收藏、搜索相关的一些手表。他就觉得那个声音特别能够吸引他。我后来去采访过他,他说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功能呢?他说这其实是一个话语权。在百年以前,大家都没有表,大家也都没有钟的时候,大家看时间只有城镇里面最高的钟塔。那个塔其实是一个话语权,我在告诉你们,现在几点钟了。
杨一:你要干嘛,得要跟着我的时间来。
钟天阳:对,他觉得这个东西很有趣,他就觉得是用声音来报时这件事情特别得有意思。还有我认识的一个人,他对于手表的收藏,他的思路是我要找到能够反映时代进程的一些手表。在上个世纪,1950年前后,大家对于外太空——
杨一:那时候因为苏联发了卫星。
钟天阳:对,好像我们对未来已经触手可及了,那种很fancy的、科幻的未来,我们好像近在眼前了。大家对未来有一种很强烈的憧憬,会有一些未来主义的东西出现,包括建筑等等都有,手表也会有。那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很奇妙的手表,不光是设计上可能像宇宙飞船一样,三角形或者是流线型的东西。
杨一:很有科技感的。
钟天阳:那时候还出现了有一种机芯,是用电池驱动机械齿轮运转的一个手表机芯。现在的话要么就是石英机芯,要么就是电子表,要不然就是机械机芯。它那个时候有一点在过渡,用电池驱动机械齿轮运转。这种机芯的手表只在那个时代出现过,非常特别、有意思。然后他就去收藏这样的手表。
08. 50年前刮起“石英风暴” 而今是否会有“智能风暴”?
杨一:提到科技感这个事情,我其实蛮好奇的,因为你做钟表行业报道的这几年当中,刚好出了个Apple Watch,在你采访的过程当中,这个行业里的人怎么看这样的东西?
钟天阳:它其实是蛮微妙的,有一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在1970年前后,瑞士制表全都是机械机芯,但是那个时候日本人发明了石英机芯,石英机芯它就是非常准。那时候人们戴表就是为了看时间,一定要准,准就行了,准就是第一要务。那时候的机械机芯,每天如果误差能够在±5秒,已经是非常准了,超厉害,就等于说牛逼的不行了。但是石英机芯一出来,直接就是一年才误差十几秒。机械机芯的精准度就直接被人打下去了。而且造一个石英机芯多快呀,流水线,成本那么低。造一个机械机型,大家哼哧哼哧地在那弄,工匠、打磨,卖又卖那么贵。在那个时代整个瑞士的制表行业锐减,基本上很多人在那个时段就停止生产了,那段时期叫做“石英风暴”、“石英危机”。所以他们是有PTSD的,他们担心会不会真的会有一个“智能危机”。大家会很紧张,但同时又会嗤之以鼻。我已经不用手表看时间了。
杨一:是,它的功能性已经减很多了。
钟天阳:大家都用手机看时间了。智能腕表面世其实不是跟手表在比,其实是在跟手机比。那我用手机了,我干嘛要买智能腕表呢。其实很多人现在也是这个心态。你买一个瑞士产的,比如说浪琴也好,或者是劳力士、欧米茄也好,你戴出去的时候,其实是会有一点炫耀身份地位,或者是品位。但是你戴 Apple Watch就是一个功能,关键它也不怎么好用。它很多都是需要通过触屏来操作,但问题是,你那个屏幕那么小,就算是有再多的功能塞进去,你用起来就是不舒服的。而且还需要每天充电,而且你能预料到这个智能手表,两年以后可能就不好用了。因为你的手机就是两年以后就不好用了,你的手表怎么可能两年以后还很好用。
在戴手表的时候,本身它就是一个情感倾注的容器,因为它每天跟着你,陪着你,两年以后这个情感倾注容器就不能用了,那你从一开始就不会在里面倾注情感。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这个行业一方面很忌惮智能腕表,另外一方面又对它嗤之以鼻,就觉得这个东西成不了大业。但其实几年以后我们再回过来看现在的市场,智能腕表真的在迅速地侵占1万块以下的手表市场,而且现在智能腕表也越来越有意思了。今年刚出的不是还可以测血氧含量什么的,它的功能性越来越强大了。但它没有办法去抢占几万块钱手表的市场,因为大家买那块几万块钱手表的时候,他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有一些集团和品牌也是未雨绸缪,觉得既然智能腕表一定会成为大趋势之一的,不可否认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有钱人也会想要戴智能腕表,当然他肯定不想跟没有钱的人买同一款智能腕表,但是他们肯定也觉得,反正也不在乎钱,就会有这样的需求。这样高端智能腕表就应运而生。
我觉得这当中有一个做的特别好的,就是LV的智能腕表。因为LV的智能腕表一出来就立即售空,它的价位也很合理,是15,000左右。对于买LV的那些客人来说,1万多的价格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是买个小包的一个价格。但是它很好玩,它的设计很好玩,而且它的表带有LV的皮表带,有棋盘格,可以随意换。等于说我戴着它,我去见朋友,立即就会有话题。对他们来说,我买一个什么新的配饰,或者一件新的衣服,就是要引起讨论,大家都讨论就好了,就觉得好玩就可以了。而且这个手表还可以一直戴,而且表带还可以,于是立即卖空,特别好卖。他们后来出了二代三代,都是非常容易卖完的,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出路。他们会推出一些跟特定的场景相关的功能,就包括高尔夫球,有一个功能是,它可以定位全国各大高尔夫球场,包括你现在在哪里,你在球场里面你要去到哪个洞,洞在什么地方,它可能都知道,还会帮你计数,就是你挥了几杆,它会有一些有趣的东西慢慢研发出来。同时他们也会跟一些艺术家合作,就会出现一些艺术家特别设计的表盘,都在发展。
|||END|||
后期制作:Nikko | 制作总监:王若弛
Logo设计:五颜六色的大亮哥 | 节目运营:得闻
文稿编辑:杨一 | 排版:得闻
---往期回顾---
▷ 去现场 | 腾讯千万美元“抄底”版权与英超在中国的十八年
《去现场》是播客与数字音频企业JustPod的一档原创播客,关注与媒体相关的人和事,也尝试从媒体与传播的角度观察世界。
订阅节目
Apple播客 | Spotify | 小宇宙App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蜻蜓FM | 荔枝FM | 芒果动听
搜索《去现场》订阅收听
粉丝群
微信搜索“qxcxzs”,添加“去现场小助手” 进群
或在后台回复“ 进群”,获取小助手微信二维码
点在看,一起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