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考特辑】恢复高考40年,回望法律人高考来时路

2017-06-07 专业法律服务中心


 

高考又一次如期而至。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数以亿计的青年学生通过高考走进了另一种人生;不仅如此,高考也伴随着民族的记忆,记载了整个社会的变革。

对于中国而言,197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后来被认为转变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的法律界而言,197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攻读法律的这一届学生,后来高密度地诞生了一大批对中国法治影响深远的人物。



1

梁治平



梁治平先生于1978年夏参加高考并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本科,是我国著名法学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被誉为“法律文化论的开创者”。

1959年,生于湖北孝感的梁治平,16岁成为一名工人,或许他曾想过自己会以工人的身份度过一生。但是高考的恢复,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参加高考选择法律学习,并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法律人。他著书立说,参加学术活动,他也教书育人,钻研社会与法律。高考给了他的人生以更丰富的内涵,也给了中国法律人一个榜样。

2

贺卫方


贺卫方先生同样于1978年进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攻读法律,他无疑是中国当今法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

十八岁离家,远赴巴渝读法律,他的命运和口味都为之一变。四年后到京,读外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留中国政法大学,做不讲课的教师,编辑《比较法研究》季刊。在学院路四十一号院蜗居十年后转会北大,成为不讲课的教师,编辑《中外法学》双月刊,偶尔发表点文章。

贺卫方自己曾说:“很庆幸生在一个有大学的时代,使自己这种既不喜官场气息又不懂经商之道还恐惧农耕之累的散木之人居然可以过上一种不失尊严的生活。”

3

周强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首席大法官,曾在1978年参加高考并进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学习。

没有参加高考前的周强只是在家乡周边大队插队做一个普通的知青,高考考入西南政法后,他连续读完了学士和硕士,进入社会后,在司法部、共青团等各处政法口做出了出色的业绩,直到现在成为首席大法官。高考之于他,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4

王卫国


1982年2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本科并考入该校硕士研究生民法学专业,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电信法》等相关法律的起草工作。

王卫国教授担任许多重要的社会职务,例如:中国法学会审判研究会金融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等;他也有着广泛的学术兴趣,尤其热心民法、商法、经济法、法理学和法社会学的研究。王卫国教授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和荣誉更是不胜枚举。是1978年那一场高考,赋予了他机会,他抓住机会,一路走来收获良多。

此外,还有陈泽宪、龙宗智、江山、顾培东等一批优秀的法律人,在高考后选择在西南政法大学进行法律学习,并对中国法治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时势造英雄。正如清华大学教授、西南政法学院78级的于安所说:“78级读大学时,正处于国家的转折时期,社会需要大量法律人才,他们生逢其时,无比幸运。”


但是,78级法律人的成就又不仅仅是因为“时势造英雄”,不仅仅是因为历史的际遇,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在的精神。一位学者将那时的精神解释为:学术开明、思想独立、厚德重法、生生不息。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那么,今天呢?又是一年高考时,940万考生即将参加高考,其中有多少怀揣着法律梦想的人呢?

巍巍法学府,和这里成就的无数法律精英人才都在欢迎“新鲜血液”的加入。我们期待也他们能够继承法律人厚德重法的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