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陪你聊微信、发自拍的妹子,可能不是人

邻家的杜若姐姐 大数据 2019-06-23


导读:之前大数据(ID:hzdashuju)发过几篇跟微信自动回复有关的Python实战。你可别以为,只有少数几个技术宅会用这种冷幽默的方式逗你玩,实际上,有人正用自动聊天的方式,算计着你的钱包……


作者:杜若

本文整理自某课程的讲稿和PPT,经原作者本人审阅、授权大数据(ID:hzdashuju)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在大数据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网恋女友,可获取完整版PPT下载链接。




01 哪些是人,哪些是机器人,你真确定能分清吗?


1. 你的网恋女友可能不是人


每天都会要我发红包,不发就撒娇、发脾气。


最近一个网约车司机开始吐槽起自己的女友。半个月前,等客无聊的时候,他在一款App上滑到一位自称实习律师的女网友。两人互加了微信之后,一来二去对方就认他做男友了。


不过,这位女友几乎每天都会跟他要红包。如果给了红包,就让他看一些尺度比较大的自拍照。要是不给,就会百般撒娇或大发雷霆,让他难以招架。


事实上,这位“女友”就是一个自动化聊天程序,过聊天不断刺激网友发送更大的红包。


可以做到全自动的,无人值守。


2. 骚扰电话


今年5月,在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公布了一款新的AI产品。能模拟人声,为人们提供电话预约服务。7月份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百度现场播放了一些AI拨出的参会通知电话,并且,有些接听者并没有发现他们是在跟机器人对话。


其实,国内已经有不少这类的AI业务,比如今年8月,一只来自浙大的90后团队就研发出了自己的AI机器人,用于替代人类来打电话,它会用甜美的女声和人类对话。


只不过,根据这家公司的官网上的资料显示,这个AI的主要用处是拨打销售房产和金融催债电话,换句话说,他们外拨的,全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骚扰电话



3. 拟人机器人


  • 佳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的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身高1.6米,肤白貌美,五官精致,还给佳佳定义了机器人的“品格”。

  • 松子机器人:照着主持人松子的样子做的。



4. 恐怖谷现象


随着AI的发展,拟人机器人不断出现,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恐怖谷。


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于1969年提出的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感觉的假设。



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超过一个临界点的时候,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感到反感和恐惧,直至谷底,称为恐怖谷。


▲图片来自法国摄影师Nicolas Bigot的作品“邻家机器人”(The Robot Next Door


因此,阿凡达的外星人与人类很像,却又有动物特征,让人类与外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果说阿凡达这种外星人让人感到舒适,那么下面这个机器人则相反。


5. 儿童机器人iCub


iCub 模拟儿童,但是雪白的脸上只有两只大大的无神的眼睛,做不出任何表情;另外走路的时候步履缓慢,双手颤抖。想想一下,还是很恐怖的。




02 就业大崩溃


日本驹泽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人工智能与经济学相关研究的先驱井上智洋,在他所著的《就业大崩溃》这本书一开始,就讲到了关于AI的两大争论: “机器叛乱”和“技术性失业”,这两点我们在下面都将提到,首先讲一下霍金和他的“机器叛变论”。



1. 霍金的“机器叛变论”


霍金表示真正的人工智能崛起之时,或许就是人类终结之时。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在未来给人类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在这里,他强调了一个概念,叫做“真正的人工智能”。



如果AI会引起大面积失业,那么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历史上的技术性失业是如何造成的?


2. 卢德运动


早期的技术性失业都是一种暂时性的、局部性的问题如卢德运动。


卢德运动(Luddite Movement):发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生产逐步排斥手工劳动,造成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



后来,由于机器的普及节省了纺纱及织布的劳动力成本,棉布价格有所下降,导致人们穿内衣的习惯得到了普及,反而扩大了棉布的消费需求,对工人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缓解了当时的就业危机。


3. 技术失业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的技术失业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新技术的产生-->产业效率提高-->经济增长-->消费需求随之增加-->变革经济结构增加新岗位


一部分工人进行“劳动转移”,转向新兴产业就业,造成了技术性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目前,我们遇到的技术性失业大多都是暂时的,并没有成为长期性的问题。


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都会引起新一轮的技术性失业。至今为止,已经爆发了3次工业革命,而每次工业革命的关键都在于“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 GTP)。


4. 通用目的技术


工业革命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的时代开端。


  •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作为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和水利,使生产力快速发展。

  •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内燃机与电动机的引领下,许多家用电器发明并逐步普及。

  •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引发的“信息革命”,计算机随之普及,并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可预想到的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极有可能是通过人工智能引发的革命,但届时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一切仍未可知。



每次通用目的技术都可以促进后续发明不断产生,影响各个产业的发展,于是历史上新技术的产生形成了两种效应。


5. 肩膀效应和耗尽效应


  • 肩膀效应:意味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发明创造,而这个巨人就是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通过参考现有的技术积累,可以更容易的发现新技术。

  • 耗尽效应:是指简单的新发现会很快出现,但随着创新程度不断加深,很难有新的思路,就像在池塘钓鱼,鱼会越来越少。



在通用目的技术出现后的一段时间,肩膀效应处于优势,之后会陆续产生发明,但是这些发明的新创意终归会用完,创新便走向枯竭。


我们讲到了卢德运动,讲到了三次工业革命,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讲到AI,下面我们就从新卢德运动讲起。


6. 新卢德运动


20世纪90年代,我们出生那几年。由于担心信息技术的引进会导致技术性失业,美国发生了反对信息技术的“新卢德运动”,其中,有一个极端分子——大学炸弹客卡辛斯基(Theodore Kaczynski)。



他从小就有数学天分,16岁就被哈佛大学录取,20岁就拿到了数学博士,25岁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他先后邮寄了16个炸弹包,炸伤了加州林业协会总裁,炸断耶鲁大学计算机教授并发出警告信,要求立即停止基因研究。


1995年,《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发表了《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并预言“机器将逐渐代替单纯的作业,底层劳动者将会失业。”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出现了。


不过,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当AI发展到智力超过人类的时候,也许灾难才会正式降临,超过的这个节点我们成为“奇点”,所以我们不得不看看“奇点之父”——库兹韦尔。


7. 库兹韦尔和奇点


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是一个神预测家。他出了一本书,叫做《奇点临近》。



奇点(Singularity)的含义:


“奇点”一词中包含着“现有的规律都不在适用”、“将会发生难以想象的荒诞事情”。


主要有以下4点: 


  • AI超过人类的智力

  • AI代替人类,掌握世界霸权    

  • AI自己创造出AI,由此引发智力爆炸

  • 人类和计算机结合,成为后人类


库兹韦尔认为,当AI超越了全人类的智力水平时,我们已经完全无法预测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超过全部”和“超过大部分”是有着天然之别的。



毕竟,目前为止的AI发展,并未展现出真是超过人类的智慧,那么目前AI技术属于什么样的水平?


8. 20世纪的AI


首先,我们先从20世纪的AI发展来看。


“第五代计算机”:日本的研究项目,1982年开始,1992年结束,期间并没有拿出实用性成果。


第五代计算机力图打造能够向人类一样思考的人工智能,失败。仅仅提高了“假名、汉字转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AI研究都处于停滞状态。第五代计算机的失败,让很多人认为AI无用。


进入21世纪后,“概率统计”方法取代逻辑法成为主流。


概率·统计性方法:基于模糊识别和大数据,来收集信息进行推荐。并非直接模仿人类智力行为,而是从信息空间数据中提取出特定知识,如亚马逊的推荐系统。你买一本书,下次一打开亚马逊就会有相关推荐。


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神经元网络(Neural Network)则是21世纪AI研究的主流方法。


杰弗里·欣顿(Geoffrey Hinton)在2006年提出“深度学习”的神经元网络。认为计算机可以和人类一样自主切分视觉信息并了解物体的模式。2012年,谷歌研究出“谷歌大脑”(Google Brain)展现了目前深度学习的成果。



9. 谷歌大脑


在谷歌大脑中,从上面的不同单元红抽取相关特征。比如这个单元是猫,就把猫的各种特征输入其中,当研究院展示猫的图片的时候,这个单元就会做出反应。



在深度学习中,机器可以将宇宙万物进行类别划分并认知,而原来这种能力只有生命体(人类、动物)才具备。当AI具备了这种深度学习的能力,它便可以自己自主认识物体的特征继而扩展自身的智力水平。


10. AI的两种主流研究方式


全世界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式,主要分为全脑仿真和全脑架构两种方式。


  • 全脑仿真是将大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复制,全部的大脑神经系统网络构造进行扫描,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复原;

  • 全脑架构是基于大脑的何种驱动原理,选取大脑重要的部分进行复制和人工编程设计。


如果采用全脑仿真的方式,那么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自然智能之间的障碍理论上为零,强人工智能也将产生。


11. 强人工智能


《就业大崩溃》作者井上智洋认为,如果AI真正的取代人类,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话,那么一定是强人工智能产生了。而强人工智能产生才是真正的“奇点”来临。


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是截然不同的。


  • 弱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超过人类,而强人工智能则会在全部方面超过人类;

  • 弱人工智能并不能对人类造成真正的威胁,而强人工智能则拥有了取代人类掌握世界霸权的智力;

  • 最重要的是,弱人工智能只会在某些领域取代人类的工作,或是对人类工作起到补充作用,而强人工智能则会大面积造成人类失业,引起恐慌。



井上智洋认为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是“全部智慧”和“大部分智慧”的对抗,而其中有着“生命壁垒”这道障碍,也就是AI很难拥有感统智慧。


12. 感统智慧


感统智慧是指一种存在于人类身体感觉中,而不是大脑中的智慧。


井上智洋认为,虽然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具备极高的智慧,但是却仍缺少身体感觉。


例如,人工智能很难学会游泳的方法、小提琴的拉法、球棒的挥法等。


因为,即便基于全脑仿真形成的强人工智能也仅局限于对于大脑的复制,而不是对整个身体的复制,人类拥有的无数身体感觉,AI将很难具备。除此之外,作者还认为有3类工作AI很难替代。



13. 难以被机器替代的工作


创造类经营管理类服务类工作这三类工作的内容需要与其他人拥有感觉上的共性,即便是强人工智能的出现也仍然很难让这些工作消失。这些工作往往要顾忌到人类本身的情感,而AI在情感和情绪方面则很难复制。



对于这一点,井上智洋举了个栗子:AI不会掀翻棋盘。当两个人下棋一方快输了,生气可能会把棋盘掀翻,而AI并没有这个系统。


但不可否认的是,强人工智能进入社会后。人类的就业形势会遭到极大的威胁。


14. 未来劳动人口将降到总人口的1/10


如果未来机器人顺利地抢走人类的工作,那么到30年后,也就是在2045年左右,整个社会的劳动人口将降到总人口的1/10。


确切地说,剩下的那9/10的人口中也许有人依然在从事工作,但可能仅仅是兼职,就算是全职,其收入也难以维生。


人类的危机将会降临,就业会全面崩溃,但其实目前为止,严峻的人口形势已经在助推AI取代人类了。



15. AlphaGo


去年阿尔法狗大败柯洁,引发了新一轮的“恐慌”,警惕AI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上,视频助理裁判的亮相十分抢眼,凭借着多角度的全景慢放,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让裁判的判罚更加精准公平。


AI已经更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并且不断地替代一些职业,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16. 银行


2018年4月,中国建设银行宣布成立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


2018年7月3日,花旗银行宣布计划在 5 年内把投资银行部门的科技和业务人员裁去 50% ,准备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他们的工作。


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客服中心从业人员为5.12万人,较2016年降低4%,这4%的员工几乎都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了。



17. 机器人法师


在日本的一次葬礼现场,一个身着袈裟的“机器人”法师。


穿上一身袈裟,装扮成僧人的模样出席葬礼,一次三千。相比一个真僧人一万多块钱的出场费,的确可以给好多家庭减少经济负担了!



18. 全面机械化经济


日本人口急剧降低,年轻劳动力短缺,越来越多的工厂无人可招,只能用机器人组装机器人。


如果有国家研制出了强人工智能,那么他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将逐步拉大,实现第二次大分流。



说起大分流,我们不放从马尔萨斯陷阱开始讲起。


19. 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陷阱是在工业革命时期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中提出的。


在农业为主的经济中,资源是有限的。


人均土地面积变大-->人们获得的粮食越多-->生活富足-->生孩子,人口增加-->人均面积减少-->生活贫困,回到原来的水平


因此马尔萨斯认为,即使技术水平提高或耕地面积扩大,人们也只能获得一时的健康与幸福,最终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水平,不一样的只不过是人口更多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尔萨斯陷阱都是正确的,例如16世纪,马铃薯传入欧洲,其生产能力是小麦的3倍,其中爱尔兰广泛种植马铃薯,但人口也增长了3倍,人们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颠覆了科技、人口、生活水平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人口增长——但生产力提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口增速——脱离陷阱——世界划分为贫困与富裕区域——第一次大分流。


而如果强人工智能引发第二次大分流,那么将强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引进的国家,将会具有压倒性优势,将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为了避免AI导致的就业崩溃现象,《就业大崩溃》最后提出了基本收入制度(Basic Income,BI)来解决这一危机。


20. 基本收入制度


基本收入制度:无论收入水平、向所有人、无条件发放、最低生活费的制度,其特点是以个人而不是家庭为单位进行发放。


不难看出,社保是一种选择性的社会保障,而基本收入制度既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面,也具有国民红利的一面。


BI是为了应付贫困,而不能代替“缺陷者救助”。BI势必会遭到高收入阶层的反对。但是更多的人将会获利。AI高度发达,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不再是天经地义时,大概就会有很多人觉得导入BI才是明智之举。




03 人脑和电脑、人类和AI,有本质区别吗?


1. 缸中之脑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


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也就是现在我们在这里,你能否意识到是现实生活还是我们也是出于实验中,是一个缸中之脑?


但这个例子让我突然想到,如果“缸中之脑”的假设可以成立,将证明人的所有感觉、思维、智慧均存在于大脑之中,AI仅仅复制人的大脑即可达到人类的智慧。那么,而上文所称的“生命壁垒”将不复存在?



2. AI宗教


2018年初,美国一位工程师发起的“未来之路”。这个宗教以 AI 为信仰,崇尚技术至上。


发起者安东尼认为,AI 将会主宰世界。 “AI 和那些传说中的神不同,它比人类聪明数十亿倍,看得见摸得着,是经得起推敲和验证的神灵”。


把 AI 视作神灵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却反映了当下计算机科学,尤其是 AI 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影响。




04 名人观点


各界名人关于 AI 的不同观点有很多,包括上文提到的霍金的“机器叛变论”。在本文最后,我想引用高晓松和马云的两种比较乐观,也比较典型的观点。


1. 高晓松——人工智能是“杞人忧天”


他选择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


他认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历次的科技进步都有人担心自己会因此失业,(之前提到的技术性失业)但实际情况是,人们不但没失业,甚至还越来越忙活,这种担忧只是杞人忧天。


他认为人类之所有会有这种担忧,而这种担忧又没有成为现实,是因为人们“总是以过去的资源去思考未来,总是觉得资源会没有,会完蛋”。


在高晓松看来,“未来你的人、时间、数据都是你的财富,科技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一次科技进步都让人类更平等。


刚有汽车的时候谁开得起汽车,当时一个手机 3 万块钱,是一个公务员 40 年的工资,今天每个人都有手机了。


科技的进步不会拉大差距,只会缩小差距,所以不用担心他们还有工作而我被淘汰了,科技只能让每个人更平等,我们未来只会生活得更幸福。



2. 马云——so TM what


so TM what


对于AI,从AlphaGo火爆之后,马云就留下过这个评价。但并非是出于对AI的不屑,而是认为AI是 “机器智能”,是辅助人类的工具手段之一。


马云退休计划公布前曾公开谈论AI,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人工智能”是人类把自己看得太高,我们人类对自己的大脑了解还不到15%,我们何能让机器像我们一样去思考。


过去我们把人类当成了机器,未来我们将会把机器当作人类来使用,未来不是万物像人,而是要让万物像人一样学习、去思考,未来机器必须去解决人类解决不了的问题,去了解人类不能了解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担心机器可能会控制人类,我认为机器永远不可能控制人类,也不可能战胜人类,机器只能快速计算,但人类有真爱。


每当世界有新的技术诞生的时候,起初都是会让很多人失业,但是当人们学会了这个科技,学会使用他们,30年后就会创造更多的就业。


所以多关注孩子们的教育,机器将会变得更聪明,但是人类永远技高一筹,所以需要教育子女学会创新,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生存。


所以,马爸爸选择奉献教育事业,去教书了!



关于作者:杜若,邻家的杜姐姐,哲学系学霸(zhā),推理小说爱好者,微信公众号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资深主编大人,欢迎来撩。


在大数据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网恋女友,可获取完整版PPT下载链接。


延伸阅读《就业大崩溃》《奇点临近》

点击图片了解及购买

转载请联系微信:togo-maruko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完成了这个神操作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PPT | 报告 | 读书 | 书单

Python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神经网络

区块链 | 揭秘 | 干货 | 数学


猜你想看




Q: AI会对人类造成威胁吗

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觉得不错,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转载 / 投稿请联系: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请在后台点击“历史文章”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