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戳破“砖家”假面:唯快不破的时代,为什么这件事一定要慢慢做?

杜若 大数据 2019-06-22


导读:我们生活在一个嘈杂、混乱的世界中。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权威”和“专家”,他们标榜自己是内行人,宣称自己掌握着该领域的真理,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两个字——接受。


但事实上,专家真的是专家么?今天,我们聊聊《学会提问》这本书和“批判性思维”这件小事,来一起戳破某些“砖家”的假面具。




01 快思考的困境


那些想说服我们的人呢,在努力塑造着我们的习惯,而他们说的话至多不过是真假参半。


专家说的再动听,事实上却无法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


养宠物是否可以让人更健康?


  • 美国心脏协会认为:养宠物有利于促进主人的健康;

  • 芬兰可靠的研究发现:饲养宠物和健康恶化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手机会不会产生有害辐射?


  • 国际流行病研究院院长认为:手机会产生有害辐射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

  • 南卡罗莱纳州医院的专家宣称: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手机和癌症之间的关系足以对手机使用者发出健康预警。


每一个你想要找打答案的问题,我们可敬的专家们往往都是意见不一,但是专家们多多少少为我们提供了合情合理的观点,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素材,而你则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在众多答案中抽丝剥茧,辨别真伪。


在这个凌乱、令人困惑的世界中,大脑在不断完成这惊人的既充满想象力又复杂艰难的任务。我们的大脑常常以来那些会将我们引入歧途的思维模式,《学会提问》一书中,作者称这种思维方式为“快思考”。


快思考来的自然、迅速,并特别容易受我们的情感控制,与此同时,我们的理性在“快思考”的模式中,显得弱小可怜又无助。我们改如何掌控自己的大脑?激发批判性思维呢?




02 批判性思维


何为批判性思维?作者认为它包含了以下3个维度:


  • 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 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 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面对生活中的困惑,我们需要抱持批判性的倾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批判,然后做出回应。批判性思维可以帮我们捍卫自己的信念,并对自己当初的信念加以评估和修正。


  • 是否应当恢复“五一黄金周”?

  • 酗酒是难于自控的疾病还是有意为之的恶习?


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参与,来帮你建立更好的信念,以及做出更好的决定。




03  批判性思维的“减速带”


尽管批判性思维优点众多,但是生活中我们却很少见到人使用,这是因为顺利掌握批判性思维的道路上障碍重重。要成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我们需要注意这些“减速带”。


前面,我们提到了“快思考”,与之相对的是,我们也拥有“慢思考”的能力。


所谓慢思考,就是使用我们的大脑来吸收和理性评估别人说过的话。慢思考可以有效的降低我们犯错的概率,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具备某些信念与思考习惯,继而形成一系列的刻板印象:


  • 日本人都很勤劳;

  • 年轻人办事比较草率;

  • 女人更适合做秘书的工作等等。


假如问你,恐怖主义和饥饿哪个对人类安全的威胁更大?你是不是会回答“恐怖主义”?


然而,事实却是,每天有超过60000人死于饥饿和不安全的饮用水;而只有少数人会死于恐怖主义。


很多情况下,当问题和争端出现时,刻板印象会抢在理性分析前占据先机,这些刻板印象会让我们失去批判性思维精神。


刻板印象解释了所谓的“人设”及“便签”现象。这种现象在娱乐圈尤为常见。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的某个方面有一技之长,我们会在大脑中给他“涂上一层光环”,并认为他在其他地方也有过人之处,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接受他的观点。


好丈夫、好父亲、爱心人士等等,众多明星被贴上了一个个光鲜靓丽的标签,并在人们的脑中留下一圈圈的“光环”,光环不断叠加,优秀的形象愈加完美,以至于等到光圈退去,一个普通人才让人觉得更加“不完美”。


为什么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会遇到众多的“减速带”?究其根源,是我们总是自我陶醉并忠于自己。在与其他人的经历和观点相对照是,我们赋予自我世界中心的位置,但一旦当我们学会换一个视角来回顾每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04  “有道理”的合理立场


在生活中,批判性的思维方法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我们需要说服别人的时候。


当我们想要说服某个人,我们都会尽量拿出与之立场相一致的理由。当然,别人说服我们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同的人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持有不一样的价值观。正如有的人会大呼小叫的说堕胎就是在谋害生命,而另一些人却把堕胎看作是人性化的行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到他的结论。


生活中,很多价值观是大家所共同拥有的,所以这种价值观本身不能变成有力向导来影响我们的决定,而不一样的特定价值观则是我们增加认同度,说服他人需要关注的领域。


一个人对特定价值观的偏爱常常不会明说,但是这个价值取向一定会对他的结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他捍卫这一结论的方式。


但是,我们所接触的人通常很少告诉我们隐藏在他们观点下面的价值观假设,甚至很多去情况下,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特定价值观。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许需要通过反串的技巧来找出价值冲突。问问自己:“如果和争论中的这些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也许,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答案,才是对方心中的特定价值观。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是观点,最缺乏的是理性。



批判性的思维方法不能帮助你在考试时临阵磨枪,也不能显摆你的智力超群,但是却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极大的收益。


想要开始批判性思维,不妨在面对别人抛来的某个观点时,多问三个问题:


  • 他在说什么?

  • 他为什么这样说?

  • 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关于作者:杜若,邻家的杜姐姐,哲学系学霸(zhā),推理小说爱好者,微信公众号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资深主编大人,欢迎来撩。


延伸阅读《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点击上图了解及购买

转载请联系微信:DoctorData


推荐语:批判性思维领域“圣经”。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之作。一本授人以渔的智慧之书,独立思考者的起点。已更新至第11版专家说得再动听,也不能帮我们救急。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完成了这个神操作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PPT | 报告 | 读书 | 书单 | 干货 

大数据 | 揭秘 | Python | 可视化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神经网络

AI | 1024 | 段子 | 区块链 | 数学


猜你想看




Q: 批判性思维,你掌握了吗?

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觉得不错,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转载 / 投稿请联系: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请在后台点击“历史文章”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