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两会 | 陆世强:文体旅融合发展,建设高品质文化引领城市

文化莞家 2019-11-27


1月15日

东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1月16日,东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肖亚非在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表东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东莞政府2018年工作成果,并对2019年进行战略规划。2019年,东莞要坚决打赢九大攻坚战之一公共服务攻坚战,着力提升民生保障品质。

其中,公共文化、体育、旅游服务是公共服务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报告要求东莞要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文体活动、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提升市民对东莞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1月17日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局长陆世强

走进南方+东莞两会直播间

与记者就“文体旅融合发展”

相关计划展开畅聊

东莞未来的“文体旅”

将有怎样的新局面?

我们一起来关注!

南方+:市委市政府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离不开高品质的文化支撑。东莞提出打造高品质的文化引领型城市,我们刚刚挂牌成立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接下来将围绕哪些方向实现这一目标?

陆世强:是的。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是1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我在挂牌仪式致辞中表示,要把建设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作为价值追求,着力推动文体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新担当新作为拥抱“诗和远方”。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这一战略任务,我们将以确立“一个目标”、强化“四个理念”、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认真谋划、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确立一个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城市品质提升计划,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文化滋养城市生活、以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凝聚城市力量、以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努力把东莞建设成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为我市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强化四大理念


(一)“惠民育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性情、涵养人生、凝聚人心、提升素养、塑造形象的作用,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切实改善文化民生,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创新创造”。继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着力破除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发展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理念思路和路径举措,加大文化与科技、创意、旅游等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结合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促进产、城、人、文、旅、体各项功能有机结合,找准文化体育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工作深融合、全贯通,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四)“共建共享”。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管理体制机制,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多方共建、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开放型治理体系,让文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实施五大工程

(一)文化空间拓展工程。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志。坚持高品质发展理念,在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上下功夫,更加注重空间的人文性、功能性和便利适应性。

我们计划新建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市博物馆新馆、袁崇焕纪念馆、蒋光鼐博物馆建设。推进市体育中心场馆改造升级、滨江体育公园功能完善优化、市体育运动学校功能扩建工程,全市规划建成198个足球场,推动公共体育设施100%免费开放。

(二)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文化品牌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要培育、引进一批全省和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体育和旅游节庆、赛事、作品等品牌,打造更多更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我们要擦亮城市文化品牌,继续办好读书节、合唱节、音乐剧节、三大群众艺术花会、东莞文化四季、东莞文化年历、“文化周末”、“同饮一江水”、东莞产业工人新春歌会、“畅游东莞•四季如歌”、“莞香花开”东莞(寮步)莞香文化旅游艺术节、东莞市民运动会等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要策划举办新文化品牌,举办东莞市民文化艺术节、中国森林诗歌节、全国美丽乡村美丽中国主题歌曲征集推广、2019年篮球世界杯(东莞赛区)等重大活动。

(三)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要通过传承乡村文脉、活化传统民俗、提升服务载体,丰富服务供给,补齐文化短板,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实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振兴地方戏曲文化,扶持粤剧粤曲精品创作,打造粤剧曲艺品牌,提升“东莞粤剧黄金周”、“粤韵金声”“粤唱粤好”三个粤剧品牌影响力。

◆实施“红色革命文化振兴”行动计划。整合博物馆红色流动展览、讲座、活动等资源,形成配送菜单向社会公众发布,并配送进学校、社区、企业。与相关学校联合举办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东纵第二课堂、东纵联大等红色体验班。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策划开展参观红色景点、举办红色革命歌曲演唱比赛、观看红色主题电影、进行红色故事征集与讲演等主题教育活动。

◆实施“乡村精品旅游”行动计划。开展“打造岭南古村落文化旅游品牌”“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乡村旅游特色住宿体验”、“提升乡风文明”五大行动。

(四)是湾区文化共建工程。依托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发挥东莞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特点和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资源特色,不断深化和拓展大湾区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人文湾区。

◆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会,争取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的支持,做大做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会。充分利用东莞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举办各类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共同弘扬和推广粤剧、龙舟、麒麟舞、醒狮、客家山歌等岭南文化,培育打造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区域民俗文化品牌。

◆持续打造“东莞非遗墟市”品牌。扩大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合作,推动大湾区各城市加入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常态化开展非遗城际交流活动,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是文化产业促进工程。要加强文旅融合,完善服务平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乘数效应。抓住机构改革的机遇,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机制与运营上的深度融合,合理探索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开发,以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引导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文化与制造业融合、统筹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和各大展会,高标准、高水平谋划办好漫博会、广印展、香博会等大型文化展会。

◆打造虎门“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文化旅游品牌。开展鸦片战争虎门遗址文化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策划和落地计划编制工作,重点谋划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旅游项目。实现林则徐销烟池、海战博物馆、沙角炮台三个景区水上旅游巴士试航,探索打造水上旅游观光线路。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充分利用好文物古迹和红色文化资源,抓好水乡道滘特色小镇、谢岗银瓶湖湿地公园、塘厦文旅综合项目等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镇街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典范,推动东城周屋建设连片示范,整合开发茶山南社、石排塘尾岭南古村落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游景点。

- END -

部分资料来源: 南方+

编辑:DABING

 小莞家微信 

有疑问咨询

或想了解更多活动福利

请扫码添加小莞家微信


往期热文 

◆ 东莞非遗墟市摊位哪家强?好吃好玩你选一个!
◆ 这个高研班结业了!共谋新时代东莞文化品质提升

去33小镇,倾听《东莞,这座城》第三部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