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我没错过巴莫教授的这一期课!
天和地不相连
云彩来相连
山和谷不相连
溪水来相连
你和我不相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来相连
……
一首悠扬的彝族民谣拉开了
东莞市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系列讲座(第二期)的序幕
4月18日,东莞市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第二期)开讲,巴莫曲布嫫教授受邀莅临东莞市文化馆作为主讲人,她引用一首彝族民谣的开头拉开了培训班的序幕。
▲巴莫老师
在为期一天的培训中,巴莫教授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和原则,向学员们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指”和“能指”;围绕《公约》约文厘清概念之间的关联、错位与对接,进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基本领域及其保护措施等核心理念;从认识论和实践论两个层面诠释《公约》及其概念工具、话语系统及遗产表述中的不当用词。
▲认真的学员
根据《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搭建的知识管理系统,分析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非遗保护工作实际;结合《公约》创立的“四重国际合作机制”和《公约》框架下的三类非遗名录/名册,说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传承人和实践者)在定义、展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的举要分析,讨论中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程中的横向问题和主要挑战。
主讲人简介:
巴莫曲布嫫
彝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法学博士(民俗学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史诗研究学会秘书长;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缔约国推荐);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04年以来,深度参与了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政策制订、行动纲领和实践方略有密切的学术跟踪;2015-2017年,与中国民俗学会非遗工作团队一道,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查机构的项目评审工作(团队负责人之一);2016-2018年,带领中国民俗学会专家组参与文化部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履约报告的撰写工作。
▲学员大合照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表示
此次培训不仅
对准确把握非遗保护的科学理念
深入理解非遗保护工作的关键问题
具有重要作用
对今后切实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推进非遗保护相关学术研究等
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END -
供稿:谢嘉怡、罗晓君
摄影:张奕诗
编辑:陈慧慧
小莞家微信
有疑问咨询
或想了解更多活动福利
请扫码添加小莞家微信
往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