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上文化馆之云·展览 | 为什么龙图腾寓意着华夏精神?这里有答案!

文化莞家 2021-10-15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为了让莞邑市民
更多优质展览当中汲取力量
东莞市文化馆强势推出
云上文化馆之云·展览系列
线上精品展览不打烊
让你轻松宅家就能一饱眼福!
现在,小莞家继续带大家赏析
云·展览第五期
岭南之南“中国龙图腾”——

大湾区传统民俗影像系列邀请展

继续品味雷州高跷龙
丰顺埔寨烧火龙、清远旺龙
各色龙图腾的独特风采
品味之余
也能从中汲取
龙图腾背后的华夏精神力量!
↓↓↓


- 策展语 -

中国龙!

一个传承久远的中国形象!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符号;她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她是中华事业腾飞的象征;她是中华愿景通达的吉兆……

“龙”已是中国人的思想信仰和精神图腾,对“龙”传承和演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民族习俗和精神寄托。

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强区块联结,新一代“龙的传人”紧紧携手相连,迎来了“中国龙”的新时代!

抖擞精神,信心满怀:我们有盘龙蓄势的地理态势,我们有藏龙卧虎的人才优势,我们有降龙伏虎的精神气势……

一切,如气贯长虹,如弓在弦上,蓄势待发!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挖掘龙的内涵,讲述龙的故事!阐释龙的精神,彰显龙的力量!传承龙的香火,呈现龙的风采!

为此,吾辈义不容辞!

——李志良  成 功 



雷州民俗一绝——高跷龙高跷龙(舞),顾名思义,脚踩高跷,手舞蛟龙,其灵感来自渔民踩高跷下海捕鱼的场面。广东省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中部,一个靠海的地方,先民以渔猎为生。
据嘉庆《雷州府志•选举》与民国《海康县续志•杂事志一》记载,明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乡试者有洪真护、吴通、郑亹、陈庭、李实…等九人,试后俱海还乡,阴风淹没。俗称“九龙归海”,亦奇数也。雷州(南门圩)百姓为纪念“九龙归海”㦬难举子,自发组织踩高跷舞龙,以寄哀思。据说初时高跷龙舞人数为九,皆剪发纹身,脚踩铁力木高跷,手舞草龙,动作朴素粗犷,涛声与唢呐声相应,悲壮如水龙吟!“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百姓舞龙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历史的演变,高跷龙不断兼容并蓄,至清光绪二十年,雷州市雷城南门关的高在岳对高跷龙进行了改革,(舞龙)人数增至十三人,并且有了形态仪式及完整的规模动作,很具艺术张力。此后,高跷龙逐渐成为民间庆典,祭祀活动的一项传统节目,距今约600多年的历史,一套完整的高跷龙动作中,蕴含着“畏龙,敬龙,祈龙,酬龙”等朴素的禳灾,祈福等民俗理念,有着重大的的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美学价值。
雷州高跷龙曾获得广东省首届非遗项目传统舞蹈金奖,传承奖,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南门关万人空巷,争相观看高跷龙精彩绝伦的表演。舞者脚踏高跷,精神抖擞,英姿飒爽,观众的喝彩声不断……目前,13岁加入高跷龙的“龙头大哥”郭广庆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年近八旬的他依然在致力于高跷龙的传承与推广。

(以上图片均为韦徐茂 所摄)
丰顺埔寨烧火龙

“埔寨火龙”是埔寨镇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早在乾隆六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数百年过去了,埔寨镇老一辈将“埔寨火龙”制造工艺世世代代地相传,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发扬。

“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炮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是数不胜数。一条火龙从制作到完成,由于工序众多且繁琐,需要十几个人合作,历时半个月才能完成。      

丰顺埔寨烧火龙是梅州一项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整个表演过程由烧火树(烧烟架)、烧禹门(鲤鱼跳龙门)和烧火龙三部分组成,寓意着庆丰收、迎新岁、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至今有300年历史。       
首先是“烧烟架”:把安装好的烟架(大约四、五丈高),竖起在广场适当的地方,由下向上顺托次燃放,同样是用“老鼠游梁”击中导火线,在爆竹声中,第一托飞下一条“蜈蚣”,一位勇士立即抓住它的头部上下左右舞动,蜈蚣一边吐珠和放出艳彩,一边不停地飞舞。第二托上飞降一条口吐火光的小龙(又名软龙),一勇士立即抓住它的龙头上下左右舞动,小龙就一边放出灿烂的火花,一边在不停地轻柔地腾舞。第三托上就放燃着口吐金珠的大鲤鱼,接着散下一群小鲤鱼。第四托是“菊盆”五光十色的火花在旋转,象一盆盛开的菊花。第五托“轮船”,在金色的火花中乘风破浪向前进。第六托“对联”、第七托“珠灯”,第八托“花篮串”,第九托“箭担”,第十托 ‘大箭桶’,第十一托“大珠盘气火树银花,金光溢彩,变化万千,时如象群星倾泻,火蛇凌空,时如象金色的瀑布落“九天’。特别是最后的“大箭桶”转动时,叫“雪花盖顶”漫天雪花飘落,“大盘珠”万箭齐发,长空溢彩,天地间浑成一体,这就是“临火金光迎新岁,瑞雪漫天兆丰年。”        

其次是“烧禹门”(鲤鱼跳龙门):这部分取材于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这个节目就是人们纪念他的功迹。禹门高六米,有正门和两个小门共十米宽,燃放时,门上一排排五光十色的焰火交织在一起;禹门下面成群的鲤、虾,在鳌鱼带领下,邀游、戏水、跳跃。真是“龙腾风舞歌盛世,鱼跃人欢乐升平”的一种太平欢乐景象,使人永远难忘。

最后是“烧火龙”:这是最精彩最震撼的压轴节目,火龙向开阔地点出场,前面是锣鼓队、鳌、鲤、虾、绣球,最后是火龙,还有在火龙两边的”火缆队“(火缆:火把的一种,用竹篾编成长长的,像缆绳一样,用时剁成一截一截的),将”火缆”划半圆状。高大的龙头,两只眼珠光芒四射,气势雄壮,犹如天降神龙。在喜炮声中进入广场后,一边绕场,一边向观礼台及观众点头参拜,表示致敬.绕场三次后点燃,首先从嘴里吐出火珠,接着全身放出奇丽的光彩、千万道各色各样的火花交织在一起,时而万箭穿云,漫天光彩辉煌,天地间浑成一体,火龙在火海中翻腾,气势壮观、惊险其特,动人心弦。

每逢新岁元宵到来,人们扶老携幼幼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渴望能看到火龙表演,给自己带来吉祥。火花如若在你的皮肤烫出了“泡”,(当地口音“泡”与“钞票”的“票”同音,就是钱的意思),那你一定会发大财.特别是擎龙头的就更了不起,人们都急着出钱,出钱最多的才能擎龙头,擎了龙头,在新的一年,一定会行好运,人们叫“大发龙运”(发大财)。 

(以上图片均为张明   所摄)


清远旺龙
清远旺龙,又俗称舞“背带龙”。
旺龙习俗,是广东清远一带客家围村一种客家世代相传的围村民俗活动,是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该项活动在清城区源潭镇青龙村委会龙狮田客家围村较为流行和具代表性。

△广东旺龙习俗,是清远源潭镇青龙村委会龙狮田客家围村较为流行的一种客家围村民俗活动。

清远旺龙习俗,是清朝中期(约287年前)由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带来。龙狮田村的旺龙,是随潘氏祖先从韶关长宁(今新丰县)迁徒传承而来。当时生存环境极差,客家祖先有舞“香火龙”兴旺围村的传统,为了传承此传统,又不引发山火,清远客家祖先将“香火龙”改为“背带龙”世代相传,沿续至今。

△择吉日良时将祠堂扎满背带的龙出发村后山开光,请龙回村。

旺龙时,客家人在村后山约五、六公里山脉跌落之处,迎请龙神到村中祠堂,并将各家各户提供合造成喻意添丁、富贵、平安的背带组成龙,以祭引领;同时,又以鸡公狮、大旗、长棍、快耙在龙后面护送追赶;全村上下、外嫁女等一起锣鼓宣天沿着事先整理好的后山山脊奔跑喝龙,将龙迎送回村中祠堂。其中有接亲,请龙神,过龙门,祭五处吉地、接龙米龙币、接龙水、洪潮圣会(祭祀及歌颂祖先)、分灯(分龙、分龙水)、回龙、化龙、吃龙饭等环节。活动历时两天一夜,是一场客家文化的盛会。

“龙”为客家人图腾象征,生性勇猛顽劣。传说非得使用比它更为凶猛的客家“鸡公狮”才能降服,所以只有“鸡公狮”可以把后山上的睡龙请起。于是客家人用数十个乃至上百个背小孩的背带拼凑成“背带龙”(客家话俗称“咩带龙”)走在前面,被客家“鸡公狮”在后头赶着将“龙”赶入自家祠堂。这一过程被客家人也称之为“赶龙”、“旺龙”

整个旺龙必过五道“龙门”,喻意家族年轻人要通过努力过龙门,进入人生新的起点!赶龙习俗,是族人为了表达兴旺客家围村,激励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民俗活动。


△农闲时节,村民自发练习旺龙活动。
清远旺龙习俗在新时代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一是客家人信仰龙凤(鸡公狮是凤神的化身)图腾世代相传;二是客家围村信仰崇拜祖先的重要仪式;三是促进家族的团结。

△旺龙,村民们早早的在祠堂点燃鞭炮, 全村上下赶龙回到祠堂。

△活动有接亲、请龙神、过龙门、祭五处吉地、等十多个环节。祭五处吉地(村口)。

△每年旺龙时,客家人在村后山约五、六公里山脉跌落之处,迎请龙神到村中祠堂。

△鸡公狮到村后山脉来龙处,一般在龙脉过峡下行之处,把后山上的睡龙请起,再用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客家人背小孩的背带拼凑而成的“背带龙”(客家话俗称“咩带龙”)赶入祠堂。

△每逢庆典,龙珠引路,龙神狮神都会来到村中大榕树下开光。

△各家各户提供合造成喻意添丁、富贵、平安的背带龙,以祭引领。

△全村男女老幼及同族兄弟及外嫁女出发迎龙。

△迎龙队伍需要走五、六公里的路程。

△村中的男女老少齐声吆喝,由引龙者带领下齐喊 “喔!喝!旺龙、旺龙、旺龙”(以长音、高音大喊),要求族人以最快速度奔跑,将“背带龙”赶回潘氏祠堂,举龙者由村中青壮年男丁组成。

△龙行前头龙狮田鸡公狮随后,妇孺跟随,沿途鞭炮齐呜,锣鼓喧天,呼喝号语,呼龙回祠堂,形成几百米乃至上千米的长龙。

△村民们在祠堂前接龙米龙币。

△村中的旺龙活动使这些成长的孩童或多或少传承了祖辈们的良好家风。

(以上图片均为潘赣明  所摄) 


-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民俗摄影委员会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摄影家协会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疫情期间,线上展览不停歇!东莞市文化馆推出“云上文化馆之云·展览”系列,不用门票,也无需排队,尽享优质精品展览。期间,我们将陆续推出书法、美术、摄影等各艺术门类展览,其中包括东莞本土艺术家青年圆梦系列展览、惠民精品系列展览,以及全新引入的“广东省龙图腾民俗影像”等多个主题展览。让我们宅在家里,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细细地品味影像带来的震撼,一起感受光与影,一起感受美和爱。

- 云·展览系列作品回看 -
(点击作品名即可查看详情

1.云上文化馆之云·展览 | 气势如虹,“龙图腾”等你来赏!

2.云上文化馆之云·展览 | 龙的传人看过来!图腾霸气十足

3.云上文化馆之云·展览 | “醉”迷人的图腾,邀你来赏!

4.云上文化馆之云·展览 | 小小植物里,居然隐藏着龙图腾的奥秘!



资料来源/黄孟良,编辑/黄嗳仔



△疫情过后,我最想……

△东莞这些墙绘壁画美翻了!约上朋友一起去打卡吧!有趣的人儿,你在看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