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你是这样的东莞!

文化莞家 2021-10-15

7月11日上午,因一纸留言而走红的农民工吴桂春,作为企业员工代表接过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新华发行集团等单位赠送的1000册图书,再过两个月他所工作的小区就会有一个85平方米的职工书屋,除了东莞图书馆之外,工作之余他可以每天就近去读书了。
“余生不忘你……”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写下的130余字留言,虽简短却饱含真情,戳中数亿网友泪点,也将东莞推到了聚光灯下,阅读、书香、温暖……这些浸透着文化味道的标签,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

一直以来,东莞的工业味都浓于文化味,甚至一度被称为“文化沙漠”。现在因一个农民工对阅读的无限眷恋,“书香东莞”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从“文化沙漠”到“书香东莞”这样的华丽转身,让很多人觉得自己之前误读了这座制造业名城。
重新认识后才发现,东莞已不仅仅是印象中的“世界工厂”,还是图书馆之城、音乐剧之都、博物馆之城、全国篮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如今,东莞正以实际行动,走在“书香岭南”建设的前列。戴着“世界工厂”的桂冠、秀着品质都市的魅力,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味道,原来这才是这座城市的真面目。

随着一项项文化惠民举措落到实处,“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建设加速推进,“书肩上的东莞”未来更可期。


原来,东莞人买电子书数量进入全国前十

在很多人印象中,用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东莞,阅读氛围并不浓厚。实际上,东莞有很多人,像吴桂春一样,已把读书当成为一种习惯。城市里,除去工厂机器的轰鸣声,还有文化场馆中的读书声。

曾经,东莞留给人的印象并不是这样。早些年,东莞招引高层次人才时,让他们“留下来”甚至比“引进来”还要难,“文化氛围不浓”常是一些引进人才选择离莞的理由,“文化沙漠”是当时一些人留给这座城市的评价。

但东莞已不是当年的东莞,现今已鲜有人再以“文化沙漠”视之,反而“书香东莞”成为城市发展的注脚。

有数据显示,在2018年电子图书购买榜单上,广东省在购买顾客数和人均购买量两项数据中,均位列全国第一,而东莞人均购买电子书数量仅次于广州和深圳,排名全省第三。2019亚马逊中国Kindle付费电子书人均购买量城市榜也显示,东莞进入全国前十。

在东莞图书馆周围的海报上,数字资源也随处可以见。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民通过东莞图书馆APP下载和在线阅读108本电子书达13万余次。

无论是在图书馆借阅,还是在网上买书,在东莞,不断有人加入阅读的行列,一批东莞社会力量开始为“书香东莞”增添新的色彩。“理读读书会”“莞读书友会”“趁早东莞读书会”“炼钢读书会”“阳光读书会”“云上读书会”“约读书房青少年读书会”等东莞阅读力量悄然成长。

炼钢读书会《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分享会

加入东莞阅读联盟的主题读书会,每年至少需要完成10场以上读书活动,读书会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带动更多的人读书,这对提升全民阅读的作用非常明显。

从孩子喜欢的的动漫图书馆,到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朗读活动,再到自发组织各种读书会,阅读已逐渐成为很多东莞人的生活方式。

知识改变命运,也改变一个城市的未来。作为一个数百万外来人口的制造业名城,阅读人群的不断扩大,不仅是东莞人才结构升级、公共服务体系进步、城市品质升级的标志,也是东莞未来发展的坚实力量。


原来,东莞有653个图书馆
在莞寓·人才安居社区的城市阅读驿站,每张读者证每次最多可免押金借阅10册图书;在位于麻涌镇的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图书室内,下班后的员工正在挑选琳琅满目的图书;在石龙聚龙湾社区驻点服务的图书流动车上,街坊们席地而坐读起书来。

像这样在东莞全市大街小巷流动穿梭的图书服务站共有102个,400个村(社区)里也出现了图书服务点。除位于南城的东莞图书馆之外,其52个分馆也遍布各个镇街。
根据东莞市图书馆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每天平均有3.7万人进入东莞图书馆,有1.8万本书被市民借走,比2017年增加4000多人和3000多册书,东莞书香日益浓郁。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书香东莞”的形成也非一日一夕之功。2001年,东莞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发展战略。在2004年开始投入资金实施“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即将东莞打造成“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和“广场文化之城”。自此,东莞的图书馆数量从2002年的24个激增到2003年的346个,到现在已有653个。

之所以投入重金打造图书馆之城,是因为一个地区的图书馆事业是否兴旺发达,决定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含量,进而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竞争力。
当年的选择如今结出了硕果,东莞文化软实力因一个农民工留言的意外走红而备受关注。鲁宾斯坦说:“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如同东莞强悍的制造业实力一样,653个图书馆让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东莞,也必将推动这座城市发展达到新高度。

原来,东莞人口吸引力仅次于深广京
自2019年6月改造升级开馆以来,松山湖图书馆已接待读者20多万人次,成为园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松山湖文化馆在松山湖学术交流中心基础上也已基本改造完成,成为松山湖文联各协会的活动阵地,园区广大的文艺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家”,园区文艺创作也将繁荣起来。
为进一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精神需求,松山湖将会在园区内推进一批文化场馆改造工作,新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推动在园区孵化器内规划建设一批美术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拓展文化艺术地理空间,打造无处不在的‘城市美术馆’。

松山湖的变化,正是东莞文化建设实现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
十年磨一剑。2010年8月,东莞出台《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正式吹响从文化新城到文化名城的跨越号角。
随后,自2013年起,东莞提出实施“人才东莞”战略。该战略密集出台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特色人才特殊政策等50多项政策制度,涵盖了人才规划和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机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服务保障、激励机制等多方面政策。
文化建设的扎实推进,让东莞书香愈加浓厚,终于“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截至2018年,东莞市人才总量突破195万人,同比增长13.1%,高层次人才12.6万人,同比增长9.6%,专业技术人才23.3万,同比增长9.4%,持有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34万,同比增长4.8%,双聘院士10名,院士培养对象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名,省创新科研团队新增6个,总数36个,新增量和总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与此同时,东莞城市活力也明显增强,百度地图慧眼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东莞挤掉上海,排名第四,同比上升1个名额,人口吸引力指数为8.038 ,仅次于深圳、广州、北京。

原来,东莞不止有书香
吴桂春留言事件发生在东莞,不是偶然的。正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所言,这一事件发生在东莞,得益于东莞多年塑造的文化生态。
在东莞653家图书馆里,每天借阅记录都在不断刷新;在东莞市文化馆,平均每天有8节公益培训课在这里举办;15年时间,有2300多场国内外的高端演出在玉兰大剧院上演。

因吴桂春而走红的东莞图书馆之城背后,博物馆之城、音乐剧之都、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等,同样是东莞的软实力。
在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市民艺术中心,平均两天半有一场文艺演出在这里进行。从这里出发向各个镇街延伸,高质量文化服务的输送同样不分人群。
7月2日,东莞文化馆虎门分馆正式启用,这意味着东莞市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又取得新的进展。据了解,目前,全市文化馆分馆已达25个,“一核多元,分类推进”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初见雏形,在家门口获得文化大餐的生活方式已经部分实现。

在茶山镇,17个社区文化支馆覆盖全镇,是东莞市首个文化支馆全覆盖镇街。从前无人问津的一片废地,如今已经变身为茶山圩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从2018年7月开始对外开放以来,舞蹈排练室、小型阅读区、培训手工教室、各协会工作室里人流络绎不绝。茶山圩社区干部李媛表示,截至2019年,这里已开展了各类活动300多场,惠及人群大约2万人次。
7月6日,东莞玉兰大剧院官方宣布将于7月18日正式复演,首场演出致敬抗疫医护人员。听到这一消息,许多剧院粉丝坐不住了。

惠民的价格、高品质的艺术享受,舞台剧、踢踏舞、魔术、芭蕾舞、儿童剧、话剧、明星演唱会等各类演出共吸引了近350万观众。
“政府财政补贴,目标管理,保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让广大市民足不出莞就能欣赏到众多世界顶级演出。东莞音乐剧《蝶》的推出,国际知名音乐剧《猫》的八场连播,让东莞“音乐剧之都”声名远播。
除图书馆之城、音乐剧之都外,一直被忽视的还有东莞的博物馆。根据东莞市统计局官网显示的数据,截至2018年,东莞共有48座博物馆。
东莞莞城新芬路36号东莞博物馆里珍藏着上千件珍贵文物;在南城街道胜和社区,矗立着一座展现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走进虎门镇镇口村,充满着历史味道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坐落在此。2004年,东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创新博物馆发展模式,扶持和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以来,市镇村三级博物馆网络基本建成。

东莞展览馆、东莞科技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市属博物馆每年以优秀展品和活动,迎接大量游客。民营博物馆则凭借不同的定位,为东莞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冠和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以古典家具展览为主的民办专题博物馆。位于东莞市高埗镇的唯美陶瓷博物馆则是我国首家陶瓷行业博物馆,是一个集陶瓷、书画艺术品展示与企业建筑陶瓷发展历史、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于一体的陶瓷博物馆。

从2008年起,东莞连续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四连冠”。2013年,东莞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无数褒奖的背后,得益于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得益于东莞人的参与。
如今,东莞正在推动文化智慧建设,建立“云上”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丰富数字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资源,通过线上阅读、网上展览、网络慕课、活动直播、云旅游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
东莞书香不仅留住了吴桂春,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还有无数个吴桂春从中受益。东莞也将在人们的参与中,建成“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从而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厚植文化底蕴。


END


来源:南方+编辑:欧尼


集合!美女局长带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⑤ | 到乡村去!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大有可为


艺术团招新张榜啦!欢迎加入这个群英荟萃的大家庭



有趣的人儿,你在看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