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非遗墟市沿海片专场 | 本周“五星推荐”项目有点棒!
东莞非遗墟市沿海片专场
过一个“好食好玩”的周末
- 活动时间 -
8月1日(周六)9:00-12:00(考虑天气炎热,只开半天!)- 活动地点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外围走廊
- 进场项目 -厚街腊肠制作技艺、厚街酱油酿造技艺、厚街什锦菜制作技艺、东莞沙琪玛制作技艺、东莞鸡蛋卷制作技艺、厚街濑粉制作技艺、舞木龙、双手洪拳、广式红木家具制作技艺、沙田莞草编织体验与文创产品、洪梅花灯技艺、洪梅禾胎草、道滘裹蒸粽(佳佳美)、道滘裹蒸粽(李志平)、莞草编织技艺、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卢氏正骨。
什么是“五星推荐项目”?
东莞非遗保护中心每周为大家精心挑选一款或多款非遗产品作为五星推荐,线上线下均享优惠,优惠力度超乎你想象!
沙琪玛最早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修撰的《御制增订清文鉴》,“沙琪玛”为满语(转写:sacima)的音译,起初也是满族人祭祀的贡品,满清入关后随着满族人的足迹传到广东等地。据《东莞厚街镇志》记载民国初年,厚街有七大茶楼,而沙琪玛也是各大茶楼必备糕点。另外据当地老人回忆,至少在清末,厚街街上已经有沙琪玛售卖了。这是少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与汉族饮食文化交流传播的结果,也是民族融合的一个片段。
沙琪玛制作技艺,用料非常严格,粉、鸡蛋、糖的搭配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做出来的沙琪玛才香甜适中。主要制作流程如下:
①配料、和粉、揉面
用鸡蛋全蛋、面粉、发酵粉、猪油等按比例一起和粉,用人手根据经验,以均匀的力度搓揉半个小时,然后封盖进行醒发,发酵2个小时。旧时没有发酵粉,就用老面团制造酵母。
②碾压
进行人工碾压,传统要用擀面杖须压上半小时,要求厚薄均匀,厚度约1.5毫米。压面也很讲究,压得不紧不松,恰到好处,做出来的沙琪玛才柔软松脆,现代制法是先人工碾压,再机压。
③切块、油炸、拌糖
切成均匀条状,长宽要求5*3厘米,然后人工撒玉米淀粉,使条块不粘合。油温接近130度时下锅,油炸过程中不断人工搅拌,使每根条块炸得火候都一样,1分钟后炸出来的沙琪玛色泽漂亮、口感最佳。随后煮糖胶,红糖、麦芽糖按比例熬煮,最后进行人工拌糖,使沙琪玛香甜适中。这些环节一定要准确把握温度与时间,是制作的关键环节,传统制作全凭经验。
卢氏正骨(免费义诊)
★★★★★
东莞水乡片,濒临南海,明清两代均为海防前线,长期驻军。大量军医,随军而来,有的世世代代定居下来,发源于蒙医的正骨,也随之在东莞水乡片民间流传开来,结合岭南地理环境和特有药材,逐步形成岭南中医正骨传统,卢氏正骨是岭南中医正骨的一个典型代表,卢玉燕是第四代传承人。
卢氏正骨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方法体系,其基本手法如下:一是手摸心会;二是拔伸牵引;三是旋转屈伸;四是提按端挤;五是摇摆触碰;六是挤捏分骨;七是折顶回旋;八是推拿揉按。
卢氏正骨的第一代传承人为清末虎门人张氏,上世纪三十年代,张氏将此方法传给自己女儿吴有园,上世纪五十年代,吴有园将此方法传给儿子卢同响,卢同响因正骨医术高超,成为东莞水乡一带民间著名的中医。上世纪八十年代,卢同响将此方法传给儿子卢玉燕,卢玉燕在传承家学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借鉴,逐步形成卢氏正骨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治疗体系。四代传承,历时百年,卢氏正骨在为数万人解除病痛的过程中,既建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认知系统,理论和实践都有新的突破和贡献。
卢氏正骨,有着伤痛少、愈合快,针对性强,少有并发症、继发症发生,且费用低廉。其影响广泛,东莞及珠三角城市乡村的骨伤骨痛患者,尤其是腰肩椎盘突出患者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卢氏正骨已经成为东莞中医骨科一张名片。传承和发扬卢氏正骨,对研究中华传统医学,培养大批中医骨伤骨痛科的人才,提高骨伤骨痛科疾病的医治水平,促进正骨手法在现代医疗事业中的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双手洪拳展演
洪梅禾胎草
厚街酱油酿造技艺
道滘裹蒸粽
莞草编织技艺
东莞鸡蛋卷制作技艺
END
文章来源:晓君、玉珍,编辑:欧尼(添加小莞家微信Dgwhgxgj,备注“加入群聊一起玩”进粉丝群)
2020-07-29
2020-07-29
在看你就赞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