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i~我是东莞,你有一年的时间了解我(内有福利)

文化莞家 2022-07-11

2021年,东莞,捷报频传。
GDP有望突破万亿,进入“万亿俱乐部”。
与此同时,东莞也将成为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
在“双万”的新起点之下,如何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供给质量和文化认同感,成为了2022年我们“东莞文化馆人”的新使命。
东莞,一座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活力之城,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它海纳百川、新旧交融。
这座城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拥有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开始。
我们牢记初心,守正创新,并且力求更多元化地育民、惠民。
新年第一天,2022年东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行动计划准时启动,全新出发。


新的一年,我们将呈现更多的亲子活动,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东莞文化,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东莞文化。


新的一年,我们将提供更多线上的互动玩法,把东莞文化变得更有趣,更接地气。


当然,我们还将继续循着岁时节令的线索,为繁忙的城市生活按下慢速播放键,通过人物和故事、活动和市集,一起探索东莞,寻找能够点亮生活的光。


12个月发现东莞传统文化之美


一月


元旦过后的第一场活动,我们将开启线上报名征集。


辞旧迎新之际,请大家一起制作虎虎生威的千虎图。


东莞的书法家们也会给参与征集的大家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如虎添翼的新年福袋,共同迎接虎年春节的到来。


除夕之夜,我们还会看看当代东莞的孩子们如何实践传统的“卖懒”习俗,通过独特的仪式,成为祖辈期待的勤奋刻苦的好孩子。


二月


每年正月十五至正月十九,东莞麻涌镇大步村都会举行大步巡游活动,俗称“菩萨过坊”。


活动结束后还会大摆宴席,宴请邻里亲朋。


请大家收好这张图,到时候,记得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围观”一下现场盛况。


三月



三月的东莞,天气逐渐转热,又到了可以畅快玩水的时节。
射水活动,正是东莞东坑卖身节的重头戏。
这项从封建时代的人力墟市发展起来的非遗项目,如今早已脱去“卖身”的苦涩,成为人们在开春之时找工作、逛集市、打水仗的民俗活动。
好多参加过的街坊都对此念念不忘。


四月


东莞茶山,因古时沿山种茶而得名。


明代初年,东岳庙建成。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廿五日至廿七日的东岳庙会,就成了茶山人的盛会,逐渐发展为今日的茶园游会


山花烂漫的四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今的模样。


五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但东莞人的龙舟月,却是从农历四月初八开始,至端午节前后达到高潮。


我们亦计划在5月底开启“龙舟寻光——水乡龙舟之旅”城市探索活动。


邀请亲子家庭组团在城市的街巷和角落里探寻龙舟文化,分享行走体验,以每个家庭的独特眼光,组成千姿百态的当代龙舟文化图景。


六月


“标红竖出染桃菲,两两龙舟夹水飞。不见主人炊白饭,黄昏犒得荔枝归。”


这是一首描写龙舟竞渡的竹枝词,既有赛龙舟的生猛,也有龙舟饭的清香,还有岭南六月的清新景致。


趁龙舟景,不只是看龙舟。


七月


7月,东莞石排镇将开启被誉为岭南地区明清民俗“活化石”的康王宝诞


“康王”是北宋时期真实存在的人物康保裔,是抗击契丹保卫疆土的英雄,被民间尊为康王真君。


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一和初七,人们会举行盛大的仪式为康王贺寿。


八月


七月初七,本是女性拜七姐、祈姻缘、求巧艺的乞巧节。


当所有人都把它当成中国的情人节后,“乞巧”的含义,似已无人记得。


不过,东莞道滘的“七夕贡案”,或许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2022年8月,在夏夜的星光下,我们将开启“艺游市集”,请各位一起,过一个不只有爱情的七夕。


九月


每年中秋夜,城市的夜空里,总能响起电子灯笼千篇一律的音乐声。


虽然没有了传统纸灯笼的古意,但孩子们依旧玩得很开心。阖家团圆,共赏明月,也应了中秋团圆的期盼。


这是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应。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仍然有坚持传统的人,秉持古老的习俗,用手工制作的灯笼仔,庆贺佳节的到来。到时候,请记得来看一看,他们的故事。


同时,我们也会开启“老东莞影像展暨绘本大赛”,请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们,画下你们心中“家”的样子。


这是21世纪的我们,给古老节日的一声问候。


十月


广府人都知道,“秋风起,食腊味”。


东莞人都知道,东莞其实是一个深藏不露的美食之都,也是广式腊味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


10月,岭南秋风未起,但煲仔饭的灵魂,必须提前安排。


我们计划开启广式腊味制作工坊,请大家一起动手,寻光东莞风物。


当然,给吃货们的腊味好物节也安排了。


十一月


土沉香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树脂类薰香料,以东莞所产最为著名,称为“莞香”


它既是清代的皇室贡品,也曾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11月,我们想开启莞香寻根之旅,请你带上家人一起,体验一次采香人的生活。


十二月


广东人都说“冬至大过年”,而每年冬至,南北方的人都要为了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


2022年的冬至,我们不妨跳出饺子和汤圆的包围圈,尝试一下可爱的冬团,一起找寻东莞的家常味道。


15条线路梳理东莞在地文化之精髓

在2022年,我们即将开启“走读东莞24小时”系列。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深入了解过自己居住的城市了?



“走读东莞”系列的初衷,是重走城市传承之路,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不同镇区的日夜,记录人们的生活。


重走东莞各大镇区,梳理出悠长岁月里的在地文化精髓。


南城、麻涌、东坑、茶山、万江、石排、道滘、东城、石龙、虎门、高埗、大岭山、莞城、清溪、长安、望牛墩、中堂……


莞香、腊味、灯笼仔……


龙舟、冬团、七夕贡案……



你真正了解自己城市里的历史和沉淀吗?


我们要带你们重走东莞,进入城市的百年历史时空。


聚焦一个东莞传承人,挖掘一种在地文化,传承一项技艺,讲述一段东莞故事,定格一个惊艳瞬间,留下一句经典语录,拍摄一段宣传视频,打造一条文化线路。


它们最终将汇聚为15篇文章与视频,沉淀出一套关于东莞在地文化的深度记载。



完成东莞各个镇区传统文化的,一次美学重构。


于街头巷尾,在城市的烟火气里,感受城市的生命力。


这也是我们新年,重新走读这座城市的,真正意义。



写在最后

2022年东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行动计划的启动,也标志着我们再一次踏上寻找属于东莞自身文化符号之路,也意味着我们又将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性格。


事实上,东莞近几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丰富、立体的效果,这也某种程度上暗合了转型时代中国人日渐多元的精神走向。


正因为此,身为”文化馆人“”非遗新青年“的我们。


一直思考着如何把“传承”这两个字,更好地注入到每个东莞人的文化基因当中。


我们希望,2022年,你们能陪我们寻找东莞最亮丽、最温暖的光。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

END


来源:文化年历项目组   编辑:叶泳斯   统筹:黎淑敏
校对:利民   审核:莫家鋈   终审:何超群
添加小莞家微信Dgwhgxgj,备注“加入群聊一起玩”进粉丝群


关键词:感恩 | 精彩回眸,与「文化」在一起的365天

2021-12-31



在看你就赞赞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