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相遇,亦未告别 | 追梦人为你读
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触碰心扉,竟泪流满面。影终人散,我却不愿离场。
从未相遇,亦未告别
声音:追梦人 | 作者:杨文轩
↓↓↓ 点击下方音频即可收听↓↓↓
『主播简介』
追梦人,70后,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爱好旅行和打羽毛球。
早年,父亲在镇上教书,我兄弟姐妹与外婆、母亲住在村里。周末父亲归家,往来间如人客。
此时多近黄昏,母亲在堂前案板上裁剪布料,外婆在灶间着火煨汤,我与弟弟坐在门槛边玩耍。
父亲偶尔带些吃食,还有连环画回来,我心中欢喜,也是微微的,不过是孩童本能的期盼。暑夏放假,家人在户外乘凉,父亲给我兄弟二人读书,讲故事,似乎不算太亲昵。
父亲性格温和,少与人争。虽自幼上私塾,读高小,但造诣似不深,少见诗文和墨宝。年轻早早参加革命教育工作,却一直未得升迁,恐与他遇事含糊,缺主见有关。与人相处,总是频频首肯,“那是,那是” 口头禅挂在嘴上,常被我母亲讥讽。他也不生气。
家中凡事皆由母亲做主。母亲幼年丧父,孤苦伶仃,中年离异,拖儿带女与我父亲再婚,遭村人欺侮,便要奋发图强,出人头地。这样个性刚强,难免苛刻,心中稍有不如意,便抱怨父亲懦弱,不能为她出头撑腰。家中难免争吵不断。
年幼时,半夜被吵闹惊醒,偶尔也会有厮打器物碰撞声。此时,我总是闭目装睡,想自己的心思,弟弟则会紧抱着母亲的腿啼哭不已。成年后,常被家人讥为无情无感太冷血。而我知道自己并非如此。
革命破除了礼教,却又未赋予新的情感纽带和家庭秩序,于是,这黄昏夜半,婆媳争吵和夫妻打架,成为中国乡村的一大风景。我父母也是这样寻常夫妻,一生几乎都在争吵中度过,而我似乎也并未因此而蒙上童年阴影。
如今,我们也有争吵。我常说,你见过完美的夫妻吗?至少我未见过。
我们这代人,其实依然不懂得如何相处,距离总是不恰当——近观,透视赤裸,缺乏美感;远瞻,朦胧整体,只是幻象。其实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如何表达——近了太纠缠,远了太疏离。紧了甜腻,松了寡淡。表白是索取,沉默是胆怯。人生总是两难,这样想来,对父辈也不应有苛求。
初中我随父亲去镇上念书,也是早出晚归。父母偶尔问及学业,也是潦潦草草的,或许因我一直勤奋,无须操心。父亲几乎从未责骂过我,也少有赞誉。中国乡村亲子关系多如此平淡,让人感觉亲情本该如此,多了便显刻意和矫情。父亲不善表达,我也少有渴望。
及长,父母在乡下,我去县城念高中,而后又去省城读大学,假期回乡,只是简单问候,少有交流。
我工作之后,父亲已退休在家,和母亲一样终日在麻将桌上。以他凡事不经意,自然是输多赢少,而我母亲又是一钱如命的当家人,所以依然是吵闹不休。
我兄弟姐妹三人在京城,父母过来轮住。早年我忙碌奔突,至晚归家,他们已早早睡下。见房门已关,只觉得他们就在那里,少有牵挂。
其后父亲患老年痴呆多年,人事不识,已无法交流。我依旧是早出晚归,周末家人一起吃早饭,他坐在那里,我心也安。
见父母日渐衰老,心中有忧虑,却非伤离别。知道这一天终会来临,总觉得自己尚未准备好,想就这样拖延下去,其实也知道拖延不了的,也不知要做怎样的准备。对于岁月,是如此无能为力。想做得更多更好,却手忙脚乱,甚至弄巧成拙。一些问题迫在眉睫,另一些问题又接踵而至。总是这样的奔忙中,至今如此。
父亲晚年,无论健康时,亦或患病时,我兄弟姐妹算是尽心尽孝,未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三年前父亲去世,享年86岁,算是寿终正寝。我有悲无恸,唯有在他垂危时,看着他的眉眼、嘴角、耳垂,竟如此陌生,如此遥远,仿佛与自己全不相干陌路人——内心油生惊恐不安。
一直未找到一种语言来表达与父亲间的关系。某一天,观《少年派的奇幻之旅》,一句“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触碰心扉,竟泪流满面。影终人散,我却不愿离场。
我与父亲,一同走过四十余年,却是这样草草的,至终依旧是陌生。如此平淡,甚至连相遇都算不上,亦未真正告别。想来,悲由心生。
生有长长的期盼,死却总是来得突然,来不及说告别。以生死论,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告别——与他人,与自己。
人生的亲疏聚散,真是一大难题。难的不是养,而是亲,亲是要心心相通的。
▼ 点击标题即可收听
○ 客串主播招募中:回复“客串主播”立即获取招募说明
○ 本文所含音频、视频及图文信息乃“小也电台”独家制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本文所使用文章、图片及音乐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 欢迎加入小也电台听友群,回复“也粉”加群。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收听往期所有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