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薄情的世界里依然深情地活着:《人世间》第六弹

唐亚林 唐家弄潮儿
2024-09-19

前情请阅


电视剧《人世间》传达了什么?兼论“文革”为何不可能重来?


好日子非一人一家之幸福:《人世间》接着谈


“苟富贵,勿相忘”为何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人世间》接着谈


“四命世界”之同事心结为何不容易超越?《人世间》第四弹


可以幻想的爱情:《人世间》第五弹


2022218 22:14

 

【四命世界之二十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往今来,家教家风家训支撑着苦难岁月的人家,度过一个又一个劫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险滩。

 

诗书传家不可求,耕读传家是常态,而母亲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太大了。

 

以前说过,古时中国社会的家庭分工让男人肩负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的使命,而女人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天性,铸就孩子们坚韧向上的品性,其中,母亲的品性就是一个家庭的品性。

 

郑娟与周蓉的个体品性,不能简单地以读过多少书、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人、经历过多少事来评判,而是以识大体、顾大局、成大事来衡量。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事关“四命”(性命、宿命、天命与使命)的道理,也就是周志刚对周秉义、周秉昆所说,“小家大家与国家”,究竟承担了多少道道(责任),是要追问的人生问题。

 

下午与华理的年轻朋友们谈组织理论问题,还专门提到了这一点:企业组织理论不能够解释政治组织问题,而西方组织理论问题更不能解释中国的政党组织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政党组织天生地与立基理性人理论的西方政治组织不同,把小家大家和国家天然地交融在一起,把小家的好日子大家的好日子和国家的好光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22219 22:19

 

【四命世界之二十八】2008年暑假回老家,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乡村观察六记》,最后一记是讲基层干部不懂农民了,其中之一的原因在于基层干部形成了圈层的交往方式,除本层级外,主要是上下各一个层级的干部,即刘禹锡所说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老百姓基本绝缘了。

 

后来,将此观察思考慢慢地发展成两句话:下一层望不到上一层的风景,一层自有一层的风景。

 

今晚《人世间》第3940集通过周志刚去世前安于不劳亲家母前来探望、六小君子十年后再重逢却再也回不到过去两件事情,把“一层自有一层”的风景的奥秘给深刻的揭示。

 

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地位差距导致认识差距,让情感认知发生位移,这是世俗化解释,所谓“一阔脸就变”;

 

二是经历不同,立场不同,关怀不同,无法对话,个中原因在于地位引发的信息不同与责任的不同,所关注的话题优先次序不一样了,即想说到一起,也无法走到一起,唯一可以寄托的就是叙叙旧罢!

 

如果说,人们反对的是社会阶层的固化,强调基层流动的可能,实际上支持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已,因为自己这一代即使不行,但下一代是可以的啊!

 

2022221 19:47

 

【四命世界之二十九】有点提前感知忧郁了:明明也只是昨晚因为冬奥会闭幕式而没有播放的《人世间》,便有种很长没看的感觉,由此可以体会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人世间》已播到40集了,整个剧已过了三分之二,每晚八点固定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剧,看完了怎么办?

 

两种怅然若失感觉,代表了人生的两种状态:前者在一天天过着中把苦难也好,相思也好,就给熬过去了;

 

后者呢,“车到山前自有路”,无非寻找新的替代而已。

 

年轻时,只会一个劲地往前奔,自以为世界在手,永不满足,尽想着人生的丰富性与可变性等好事,可年龄一跨进五十五岁后(实际上五十岁就有了),却经常往回看,往回想,想着人生的短暂性与无意义性,再去试图体会作为群体生活的家国命运之奥秘。

 

将此人生思考套在所谓学术研究上,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的奥秘的投射,也是“性命宿命天命使命”之“四命世界”的奥秘。

 

这么说,略微悲观了一些。而《人世间》第39集所说述说的周父周母离合集散几十年,在守望中看着孩子们长大,各自有出息而自己慢慢变老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在诉说这种莫名忧郁的由来吧——人生,活着不易,把一天天的日子过好,就是最好的人生,哪里用得着管(看)别人的眼色啊!

 

2022221 22:08

 

【四命世界之三十】“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

 

老人们故去了,孩子们长大了,各奔前程,改革也在深化,苦痛以阵痛之名在大转型时代给底层民众遗留下了深深的且无言的伤害与伤痛。

 

回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早一点的地方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了)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近十五年至二十年的时期,属于传统大工业城市的艰难转型时刻,而且在农村同样出现了大问题(时间更早,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以2006年取消农业税为标志),让人反思在当时的局面下改革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答案是肯定的。

 

记得那时就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即人民(工人)当家作主如何体现在工厂改制、单位管理等重大事项的改革之上,可惜从上到下都缺少“这根弦”,甚至一些地方放任腐败的横行。

 

如果说《人世间》能够引发我们这代人的共情问题,我想恐怕除了“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一直在支撑着我们,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看到国家在一天天变好,自信心在一天天增强,好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吧!

 

2022222 22:05

 

【四命世界之三十一】可以理解了我所说的“四命世界”之内涵了吧?

 

人生啊,先要活着,这是“性命”问题;

 

其次啊,奔着奔着,终于发现是一种宿命,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一场空,还是要好好地活着;

 

再次啊,要好好地活着,离不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天命”关照啊,更离不开有个“青天大老爷”式的“政党使命”引领啊。

 

而这一些,能否遇到碰到,还真是命呢!

 

再强的人,即使拗过了宿命,可无法拗过天命与使命啊,最终都拗不过性命哪!

 

今晚《人世间》第43、第44集,就通过楠楠之死把性命的脆弱性与人生的残酷性给深刻的揭示,也正是在这种生活中可能时刻遭遇到的无情片段中,我们又看到了人生的情怀所在——周秉义关键时刻对弟弟的安慰,蔡晓光关键时刻对玥玥的劝解,光字片儿时好伙伴们到遭遇困苦的周家的探望,郑娟在痛失儿子之后面对丈夫再遭打击的下跪求情——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中国人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奥秘——活着的人慎终追远,永远要好好地活着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唐家弄潮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