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打就是数月甚至数年,古今战争为何非要死磕城市?

石宏 环球杂志 2022-06-03


现代战争最难打的就是城市攻坚战,尤其是巷战更是惨烈无比,让人望而生畏。守卫城市的一方,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防御工事,同时部署重兵守卫,形成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进攻的一方要想在城市攻坚战中获胜,往往要付出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代价。


不过,被攻坚的城市往往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价值,处于战略战役重要支撑地位。如果敌对一方能够夺取这些城市,就能从根本上摧毁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摧毁该国的军事潜力,并掌握大量的人口和资源,从而达到其毁灭一个国家或夺取大量资源的目的。这也决定了城市攻坚战是非打不可的。


01



城市是一国国力发展的集成,价值巨大


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进程中,城市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城市化更是成为发展普遍趋势。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而之所以要城市化,是因为工业化需要劳动力、生产、物流、资金等诸多要素实现集约化,这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无一不是该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枢纽。不仅如此,多个城市还能形成工业带,例如日本的城市群就形成了京滨工业带、名古屋工业带、阪神工业带、濑户内海工业带和北九州工业带。可以说,日本经济的精华全都集中在五个工业带所属的城市,首都东京更是无可争议的经济中心。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同样如此,不仅拥有众多的工业企业,还是世界上著名的金融中心。

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城市就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和财富聚集地。尤其要强调的是,现代城市还有不少是军工企业聚集地。对于采取军事行动的一方来说,如果不能控制对方城市,那就根本不可能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而如果拿下了对方的城市,那么不仅能极大地削弱对方的经济实力、战争潜力,而且对方城市所拥有的工业企业、交通、通信、金融、人力等全都能为己方所用,显著增加己方的实力。

02



很多城市战略地位重要,无法绕行


在古代的很多战争中,城市攻坚屡见不鲜,而且一打就是数月甚至数年,攻守双方都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很多人或许会问,为什么遇到城市不绕过去,而是非要去进行攻坚作战呢?

实际上,古代战争也有不少绕城的实例,例如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就是遇到城市能绕就绕;皇太极率军面对山海关这样的坚城时也是绕开,从其他地方入关劫掠。但是,很多重要城市是无法绕开的,必须进行攻坚。

以古城寿春(今安徽寿县县城)为例,其地处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地势平坦,水陆交通发达,处在南北交通要冲,是华东地区的枢纽,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古人称之“控扼淮颍,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江东之屏蔽,中原之咽喉”“有重险之固,得之者安”。因此,寿春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据统计,自秦至清末,寿春发生过5万人以上的战争30余次,其中20万人以上的战争十余次,比较著名的战例有秦灭楚之战、淝水之战。

秦灭楚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23年,王翦率60万秦军攻打寿春,击败几乎同等数量的楚军,楚王负刍被俘,楚灭。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前秦君主苻坚亲率步兵、骑兵、羽林军共90万攻击寿阳(寿春),同时派7万水军从巴蜀顺长江东下,目的是扫平东晋,实现统一。东晋朝廷在丞相谢安的建议下,派谢石、谢玄率8万北府兵迎敌,在寿阳淝水之畔大败前秦军,苻坚只身逃脱,不久前秦灭亡。

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的襄阳古城

而类似寿春这样的古代重要城市还有很多,它们往往都是建在关键位置,扼守交通要道,如果进攻方想绕开,基本就是把自己置于不利境地。稍不注意,就会遭到灭顶之灾。所以,进攻方哪怕明知进攻坚城很难,也不得不去打。只有打下来,才能让己方行动获得支撑,并且利用城市的一切资源补充自己。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二出祁山时走陈仓道,出散关,包围陈仓古城,但攻了近一个月也没能打下郝昭防守的陈仓。眼见曹真从长安派出的魏国援军又将赶到,诸葛亮不得不率领蜀军退回汉中。诸葛亮打陈仓就是不得不攻,因为陈仓古城就卡在陈仓道要害位置,根本无法绕过去。只有打下陈仓,才能进入关中平原。

到了现代,城市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发达,使关键城市对周边地域的控制能力愈发增强。如果不拿下城市,军队想要对广大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就无从谈起。例如二战时期德军之所以要进攻斯大林格勒,就是因为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只有拿下斯大林格勒,才能进入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但是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却导致大量精锐作战力量被歼灭,该战役成为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03



城市是一国有生力量的聚集地,不打不行


平时状态下,很多城市也都会布置有各军兵种部队的要害机关和数量可观的兵力,而一旦进入战时状态,集结在城市的部队数量和装备也就更多。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有生力量在战时主要就是集结在城市里。如果进攻方不攻击城市,那么在作战中就很难达到歼灭敌重兵集团的目的。相反,对方却可以从城市中不断派兵对城外的攻方部队进行袭扰、伏击。而且,如果攻方部队选择绕城而走,那么城市中的守方可能会派出大量兵力进行追击,甚至与其他方向的守方部队一起对运动中的攻方部队实施围歼。

2018年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俄罗斯“雨燕”特技飞行表演队在阅兵式上飞过伏尔加格勒上空 

以苏德战争初期的基辅战役为例,苏军以基辅为核心部署了西南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一部,总兵力85万;德军进攻的部队是“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总兵力50万。这场战役从1941年7月7日开始,到9月26日结束,整个苏联南部战线崩溃,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再无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向顿巴斯地区进攻,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苏联首都莫斯科进击。

尽管有不少学者认为德军进攻基辅只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则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量兵力用于突击苏军西南方面军侧翼,使其在主要进攻方向,即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受到了迟滞,从而使苏军统帅部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得以在莫斯科方向集中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为后来莫斯科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但这只能说是站在上帝视角的事后分析,事实上,如果德军当时不进攻基辅,德“中央”集团军群怎么敢放心大胆地进攻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又如何去进攻顿巴斯地区?毕竟基辅的近百万苏军不是摆设,一旦其分兵北上对德“中央”集团军群钳击,能否迟滞德军的进攻另说,但也必定会形成牵制。 

通常来讲,进攻作战都是离开己方有利位置,深入敌境,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先天就不占优势,所依仗的主要还是军力优势。如果不去攻击敌方重兵防守的城市,那么必然会陷入攻击无路、补给受困的危险境地。大军在野外驻守,四面都无任何依托,一旦被敌合围,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所以,进攻方必须进行城市攻坚,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获得立足点,并利用城市的一切资源进行补充,之后才能不断扩大战果。(作者系《舰载武器》执行主编)



热文推荐




来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0期
编辑:黄红华

总监制:刘明       执行总监制:陈泽伟
监   制:乐艳娜    责任编辑:张海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