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几个月,英国悄悄转变对华立场

环球杂志 2023-03-04
7月19日,约翰逊(前排中)在英国伦敦首相府与内阁成员合影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8月2日刊登汤姆·麦克塔格撰写的《英国为何改变对华立场?》一文,文章认为,伦敦与北京接触的周期表明,美国让盟友在大国竞争中保持一致的能力正在变弱。文章摘编如下:

就在2015年,英国还标榜自己是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它不顾美国的反对,成为北京有争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在还是欧盟成员国的时候,英国外交官敦促欧盟同意与中国达成正式的贸易和投资协议。对英国来说,未来显然是中国的。
    
然而,从2020年开始,英国把自己从中国在欧洲最好的合作伙伴变成了对中国最严厉的批评者,在西方世界最剧烈的这种转变中,数十年来的外交政策共识化为乌有。英国成为第一个正式阻止华为参与其5G电信网络的欧洲强家。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有很多:英国脱欧意味着,与其最亲密的经济伙伴欧盟断绝关系后,英国不能再拿与最亲密的安全盟友美国的关系冒险。随后,疫情加深了公众对西方依赖中国的担忧。或许最重要的是唐纳德·特朗普。即便在对盟友加征钢铁关税并贬低它们的领导人之际,这位美国总统仍然要求它们与美国站在一起反对中国。

英国的未来曾经看起来是中国的,但现在又变回是美国的了。但最近几个月,开始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伦敦再次开始软化对华立场。即将离任的英国首相约翰逊今年批准重启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他的政府还批准把一家微芯片制造商卖给一家中国公司。(不过,此事眼下不能肯定。)

英国近年来在外交上的反复提供了最极端的、显示各国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所引发的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动荡的例子之一。似乎还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华盛顿,两党围绕下述观念形成共识,即与北京的“接触”已经失败,中国是美国在21世纪霸权的唯一强大对手。对欧洲大陆来说,北京与其说是一个对手,不如说是一个被包容、管理和承认的风险,其实力的增长是从美国那里争取更多“战略自主权”的机会。对夹在美欧之间的英国来说,这是所有这些东西的混合体。
    
为了解发生了什么,我与美国、英国和欧洲的十多位政府高官、外交官、外交政策分析人士和议员进行了交谈。(由于谈论的是敏感的政府考量,许多人不愿透露姓名。)从这些谈话中可以看出,英国牢牢抓住美国的新共识,部分是出于对其最大利益的判断,部分是由于美国的压力,同时在面对21世界的现实时,寻求确保其与中国的经济优先事项尽可能保持活力。英国的例子表明,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日益扩大的对峙将改变那些谋求避免被拖入新冷战的中等强国——更重要的是,表明美国无法轻松保持对它所创建的世界秩序的掌控。

几十年来,英国对北京的政策一直是相当一贯的路线,试图平衡安全关切与经济机会,但通常是偏向接触。

长期以来推动英国政策的理由正在重新确立:中国的规模和财富意味着英国根本承担不起不接触的代价。在英国脱欧、经济增长乏力、债务高企以及没有其他明显的替代办法来增加贸易的情况下,未来的英国首相真的能够忽视中国提供的东西吗?

英国明显回归更加开放的对华政策这一情况提醒人们,华盛顿要想构建和领导任何形式的联盟——无论是民主的还是不民主的——来遏制北京是多么困难。尽管美国可以利用极限施压政策迫使一些国家服从,就像它在5G问题上对英国所做的那样——实际上剥夺了伦敦维持独立政策的能力——但这样的立场只能走这么远。美国仍然足够强大,它的大棒能够而且确实奏效,但如果没有任何胡萝卜,这种战略就会有局限性。

或许英国对华经历的主要教训是,从长远来看,无论哪个政党、首相、总理或总统在英国、法国、德国和其他地方掌权,核心国家利益都可能重新确立。在伦敦,约翰逊奉行的政策是本世纪前四位英国首相(包括工党和保守党)中任何一位都会熟悉的,欧盟的情况也是如此。如今与中国的经济纠缠如此之深,以致布鲁塞尔、柏林、巴黎——还有伦敦——要真正改弦易辙,光谈论“民主联盟”和对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威胁是远远不够的。

这对美国意味着什么?如果它想构建一个联盟支持其遏制中国的努力,它就必须准备好实施威胁和哄骗,是的,还要准备好比目前更有效的贿赂。

热文推荐




来源:参考消息智库

总监制:刘明       执行总监制:陈泽伟
监   制:乐艳娜    责任编辑:张海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