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颜婷婷 朱海伟 2018-05-30

弹棉花,

又称“弹棉”“弹棉絮”“弹花”,

历史悠久,

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之一。



“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看电影《巧奔妙逃》是在多年前,但记住了插曲《弹棉花》。



想必一定有很多朋友跟小编一样,

只是听过,

却没有真真切切地在现场看过“弹棉花”,

不用担心,

前方记者为大家准备了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615v981y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不少70后和80后的记忆里,曾走街串巷背着“弹棉弓”吆喝的弹棉郎如今已基本看不到了。那时,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是一种魔术。


正在弹棉花的池阿富。


68岁的池阿富,从小就和弹棉花有着不解之缘。自12岁开始,他从事这个行当已经整整56年了。


1

12岁开始弹棉花,

他是家族第六代“传人”


池阿富的店就在城南镇岙环街路92号。这是一间二层楼的老房子,没有店名,但说起他的店,周边的人都知道。


这间店,从我爸爸那时就开着了,算起来有70多年了。


池阿富家祖祖辈辈都以弹棉花为生,到他这里,已是第六代。“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读小学时,每逢假日,就在家里帮忙。帮着帮着,自己也就会弹棉花了。”12岁的池阿富个子不够高,他就拿个木桶,在下面垫着。

  1990年,池阿富的父亲去世了,他才接下了这家店。弹棉花,首先得有材料。他认为,要想弹出一床好的棉被,得用质量上乘的棉花,那个时候新疆还没有通火车,用的都是江苏、安徽等地的棉花。后来,就一直用新疆的棉花。“新疆的棉花是纯白的,更好看。”


2

坚持手工弹棉花,

祖辈的手艺要坚持


就在墙上挂着两把弹弓,一新一旧。旧的那把弹弓,池阿富12岁就开始用了。弹弓上面有一个深深的凹陷的痕迹,那是拇指长时间放在同一个位置上才形成的。


56年,池阿富使用的弹弓握出了深深的指痕。


“咚、咚、咚……”伴随着弹锤有节奏的打击,弓弦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均匀地振动,棉絮成飞花而重新组合。弹棉花,弹是重头戏。这是个细致活。“现在很多人都已经省略了这个步骤,图省事,直接用棉花机。”但池阿富很坚持,“若是省略了弹棉花这个步骤,棉被里面的每一层就是分离的。”在池阿富看来,他做的棉被,质量一定要过关。“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我就要这么做下去。”


九心结,除了表示喜庆,也是池阿富家的标记。


  弹完之后,池阿富还要给棉被压平,包沿,牵纱固定。结婚用的被子,他还要用红绳摆上了两个九心结,然后再用红色、白色的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


池阿富与妻子熟练地飞绳,看得人眼花缭乱。


经过压平,棉被更加结实耐用。


最后一步是用电磨机压平,使之更加平贴、坚实、牢固。“以前没有电磨机,就用石头压。”池阿富说。



3

酒香不怕巷子深,

顾客遍布全国


市场上,蚕丝被、鹅绒被很多,传统手工棉被遭受了市场的冲击。池阿富带的徒弟,很多都已经转行了,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在池阿富看来,酒香不怕巷子深,他的棉被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弹的棉被价格实惠,也环保。”池阿富说。由于对棉被有感情,加上价格实惠,中老年人是他的主要客户,其中有不少顾客来弹棉被是给孩子结婚用的。

  每年的农历十月,结婚的人最多,而这个时候,店里生意也最好。“一天最多的时候要做十多床,晚上都在赶工,答应了别人就要做到。”池阿富的话很实在。前一天晚上,有一个客人拿了10床旧的棉被来,让池阿富重新弹。“我一看,这10床棉被是父亲做的,有35个至40个年头了。”如今,他将旧棉被弹成新棉被,意义非凡。池阿富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的客人遍布五湖四海。“除了新疆、西藏这两个地方,其他省(市)都有我的顾客。”

  池阿富的儿子池昌秋今年37岁,是他的“传人”。他的店,以后将交给儿子来守。


希望池阿富弹棉花的手艺能一直一直地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 持续追凶16年,跨越2000公里,民警终于抓住了他!面对他们,他这样说……

◆ 一闯红灯就要停运,动则损失好几万!开这类车的车主长点心吧

◆ 春雨过后,水库涨了!雨后的温岭还缺水吗?答案是……

End -


文字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婷婷

图片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海伟

视频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杰

编辑丨王怡

校对 | 季虹希



微信ID:wldaily86901890
长按二维码关注温岭日报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