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利奇马”登陆前后72小时,这群温岭人都是守卫者“张小敬”~

感谢有你们在 掌上温岭 2022-08-26
最近,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催火了张小敬。为了保护长安城的百姓,十二时辰之内,他几乎没有片刻休息,一直不断奔波于坊巷之中……


而在“利奇马”登陆前后的72个小时,比之张小敬,温岭天鹰救援队的队员更为辛苦,为了救援因台风受困的温岭、临海群众,疾风骤雨中,3天内,天鹰救援队队员里只休息了几个小时的比比皆是。


他们,是平民英雄;他们,也是守卫台州的“张小敬”。


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分赴温岭各地抢险救灾

 “冰山”真名张斌辉,平时是一位口腔诊所的医生,因为常年忙于救援,大家更喜欢叫他的网名“冰山”。

“在‘利奇马’来临前,我们时刻都在关注着台风的动态。


“冰山”说,8月8日,他们就开始提前做准备工作,备好救援船只、动力维护,备好抽水泵、发电机,将救援物资从温峤运送到温岭城区,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点。


休息了三四个小时,“冰山”就早早起了床,此时距离预估的台风登陆时间,已只有20多个小时,匆匆洗漱完毕,他和天鹰救援队的40多名志愿队友,就分赴大溪、松门、城东、城北等地,投入到了紧张的人员转移、抢险救灾之中。


劝说、转移群众

全身湿透好几个小时

下午两三点钟,正在松门待命的天鹰救援队副队长莫金兵接到消息,说松门大交陈有一个山洪隐患点,附近住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一些当地老人,尽管通知了很多次,但仍不肯转移,需要他们尽快赶往帮忙。莫金兵和另外5名队员一起,很快赶到了大交陈。
此时,已是风大雨急。一个多小时里,队员们劝说了三四次,才最终说动了群众转移。当看到老人们衣衫单薄,队员们毫不犹豫,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了老人身上。从大交陈到松门文化站的安置点,6名队员的衣衫湿了个透,饶是如此,他们仍一心扑在救援上,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才匆匆换了套衣服,又重新投入到救援中。


右手打着石膏

救下一个又一个群众

队员“牵牛人”真名王伟超,是东音泵业的一名员工。前段时间,一次下班途中,他不慎摔伤右手,缠上了石膏。台风登陆期间,本该是取下石膏的日子,但忙于救援的他,根本没空抽身前往。狂风暴雨中,拖着这只带伤的右手,他一次又一次,在危急关头救下一个又一个群众。8月9日晚10点多,距离台风登陆只有三四个小时,外面已经狂风骤雨。城东街道接到温岭110指挥中心转来的报警电话,称有一名男子被困在了新开河的积水中,急需救援。

8月10日凌晨,耀达周围积水到大腿根部,队员在风雨中行走困难。

正在城东街道参与救援的“牵牛人”,二话不说接过了任务,和队员一起赶到新开河。此时,眼前的景象分外骇人,路面的积水,早已没过了腰部,风雨肆虐中,能见度也非常之低。赶到地点后,队员们却没有见到这位遇险的男子。生怕出事,他们蹚着齐腰深的积水,一步一步,挨家挨户询问,半小时过后,他们才在另一个地方,成功救出了这名男子。原来,男子对温岭不熟悉,报错了地点。
狂风暴雨中接送两位70多岁老人

又是数十次救援,时间转眼来到了8月10日凌晨1点多。城东街道突然接到一个求救电话,称有两位老人在数码城路口车子进水熄火,情况非常危急。


凌晨1点多,数码城附近的积水开车像在“划船”。


此时,距离台风登陆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冰山”和队员“潇洒哥”立即接过任务,赶往路口。齐腰深的积水,肆虐的台风,两人一出门,就差点被迎面而来的风雨刮倒,只能拄着棍子,一步一步移往事发地点。不足百米的距离,两人却走了十多分钟。等挨到车边,力气已耗去了大半。原来,车中坐着的两位老人是夫妻,丈夫今年70多岁,妻子也近70岁了,夫妻俩在泽国牧屿和温岭城区都有房子,当晚,担心温岭的房子出问题,两人就驱车从牧屿赶到了温岭城区。然而,车子刚进城区没多久,就遭遇了很深的积水,以至于寸步难行。狂风骤雨中,两名队员搀扶着两位老人,一点一点挪到了城东街道办事处,才最终转危为安。

“说实话,我们人都走不稳,到了城东街道后,还有些后怕,可我们不出去救援,两位老人的处境会更危险。


说起这事,“潇洒哥”王金初坦言。

 


漫长的72小时里,天鹰救援队的事例不胜枚举。8月10日凌晨5时许,风稍微减弱了一些,警情也没有再次来临。然而,天鹰救援队的队员们仅仅在地上、桌子上眯了一小会儿,又开始忙碌奔波。救灾物资运输发放、道路清障、排涝抢险……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抢险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刚刚抵达临海时的现状。


没等到“收兵”的命令,队员们又得知了临海遇水围城的消息,几名队员于8月10日当晚立即赶赴临海,而已经忙碌了一天一夜的“冰山”等队员,则在温岭稍作休整,于8月11日上午9点左右,带着4艘冲锋舟,分成两批赶赴临海。



长时间高强度的救援,使得几乎所有队员都出现了体力透支的情况。然而,抵达临海后,面对着频繁而来的求救消息,18名天鹰救援队队员却没一个人肯下火线。



一趟又一趟,一人又一人,“已经忙到根本算不清跑了多少趟,救回了多少人。”“冰山”说。在大水围城的临海,救援过程同样危险重重。在崇和门救援时,莫金兵下水救援时,踩到了一枚钉子,以至于脚部受伤,可饶是如此,他却依然咬牙坚持。



而浑浊的积水,也让队员们吃尽了苦头,队员们经过温岭积水浸泡的皮肤,经过短暂“休息”,又再次浸泡在临海的积水中,“又痛又痒,非常难受。


真心感谢箬横“曹永进”先生赞助的船和动力,让我们更好地帮助他人。好人一生平安。


8月12日凌晨3点30分许,“冰山”和队员们才结束了救援,从临海回到温岭。此时的他,已是满身疲惫,然而,他在朋友圈中写下的,只是少许的疲惫,更多的,还是对于好心人的感激之情。



 在温岭,提起天鹰救援队,很多人都会立即反应过来,“就是那个身穿橘红色队服,经常出现在救援现场的队伍。



天鹰救援队


2015年2月,10多位热心公益救援的志愿者自发走到一起,成立了温岭天鹰救援队。队伍当中,既有医生护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个体户和待业青年,还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纪相差悬殊,但他们都是有颗爱心的“好人”。

而在队伍成立的4年时间里,救援队就组织城市山地搜救500多次,找回失踪人员500多人。


而在队伍成立的四年来,类似的救灾场面,并不只在温岭。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钻。
辛苦卓绝的救援背后,是队员们无私的付出。据不完全统计,队员自掏腰包用于救援的经费已超过20万元,购买救援所需装备的费用达25万元。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有一种感动叫救援,你们与时间赛跑,与危险共舞。鹰击长空,翅膀抵达的高度,一半是侠气,一半是柔情。”


正如第八届“感动台州”人物评选描写天鹰救援队的颁奖词中所说的一般,“天鹰”用侠气与柔情,书写了满满的台州正能量。



- End -


文字 | 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国志

图片、视频丨由天鹰救援队提供

视频剪辑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陶仙萍

编辑丨蒋路娅 审核丨黄慧慧 校对 | 季虹希


点小花花,为温岭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