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村行 | 新河这个村出了名梁姓巧匠,60块青石雕成普陀九龙壁

黄晓慧 掌上温岭 2022-08-26

在外闯荡,我们身上的烙印都是温岭;而在温岭,我们的来源大多与村庄有关。村庄里,往往埋藏着我们最为厚重的记忆,凝结着最为浓郁的情绪。

2018年8月11日起,“温岭日报”微信公众号将推送《百村行》系列报道,以最简单的笔触,写最深情之故乡。



8月31日,新河镇河头梁村梁氏圆谱,记者决定去现场看看。


河头梁梁氏:源推百步家声远


  河头梁村村部前东边为梁氏宗祠,西边为戏台,河头梁梁氏族人称之为“颁谱庆典”的仪式就在宗祠和戏台之间举行。两头大猪、两只羊,桌上还有其他琳琅满目的各种祭品,梁氏族人和一些村民围在周边观看。祭拜、绕筵、唱排街献盘、颁谱……仪式在执事先生的主持下,热烈隆重地按步骤进行。

  记者在文化礼堂内拍到了第十次修的民国《河头梁梁氏宗谱》,1989年进行了第十一次修谱,今年则是第十二次修谱,主修者临海百步梁氏宗亲梁克湛先生。


河头梁村文化礼堂。


  本度修谱于戊戌年正月初六(2018年2月21日)正式启动,历时一年半时间,入谱宗亲2200多人。为了修好宗谱,梁克湛先生不顾年逾八旬,十多次往返于临海百步与温岭河头梁之间,在河头梁村住了两个多月,梳理了老谱存在的问题,纠正了不少差错。


《河头梁梁氏宗谱》。


  现在河头梁梁氏除了河头梁本村外,还居住在温岭太平、新河东湾(硐天东村)、梁家(木城河村)、松门、石塘、玉环等地,后裔已传至第28世。河头梁梁氏派分四房,即大、二、三、七房,其中大房老谱中称为老长房派下小大房,七房老谱中称老长房派下小四房。故宗祠前有一联语:“源推百步家声远,派分四房福泽长。”


校长梁汉忠:且话桑麻夕照前


  据河头梁村文化礼堂介绍,2018年河头梁村1690人中,共有77个姓,人数最多的梁姓有913人,王姓113人,李姓94人,陈姓88人,颜姓64人。梁姓是河头梁第一大姓,英才辈出。

  这一次到河头梁,记者想顺便打听一下1994年前横湖小学校长梁汉忠(1916-2000)的事迹,巧的是,碰到了他的孙子梁军华。


梁汉忠旧居。


  据温岭档案馆里的档案记载,梁汉忠曾任温岭县师附小(方城小学前身)训育主任、横湖小学校长等,其简历上介绍,他高中毕业于江苏省立镇江中学。


梁军华介绍,爷爷英语流利,擅长数学,也会作诗。当过大溪赵氏小学首任校长,1945年8月至1946年7月,担任过新河龙山小学(新河镇小学前身)校长。后因一些原因,梁汉忠在1949年后被判了死缓,改刑后仍坐了20多年牢。回来后,新河中学领导曾想聘请他去教书,但是他拒绝了,就在家里“泡泡茶,写写诗”。


  记者起初没有理解“泡泡茶”的含意,原来,就是在家里用锅炉烧开水出售给乡邻。

  梁汉忠家就在河头桥老桥西边,地理位置较好。当地人回忆说,梁汉忠那时候泡茶,价格是1.5分钱一瓶开水,2分钱可找回一个纸板,作为半分钱,下次可用这纸板抵半分钱。

  据梁汉忠的儿媳妇回忆,梁烧开水用的是煤饼,是他自己做起来的。因为没有退休工资,他还卖过女婿种的甘蔗。

  山园村的王定士、现属硐天南村的王启明、大溪殿下村的赵沛等,都是梁汉忠的挚友,过从较密。王启明有一本《瞽叟诗集》,集中有不少有关梁汉忠的诗作,对梁当时的生活进行了形象的写照。


梁汉忠故居灰塑。


  至于梁汉忠本人,则留有一首《感怀》,从中可窥见其晚年心境:“不耐幽居斗室天,惯看报纸遣愁眠。亲朋老去悲零落,杯酒年来欲绝缘。五兽峰高堪仰止,小桥水碧爱留连。二三农父常欢叙,且话桑麻夕照前。”


中医梁达南:腌制桂花妙法传


  记者曾经见过一张1958年拍摄的“长屿河头梁民校”老照片,照片上是一帮社员围坐在几张饭桌前学习,上写“吃饭是食堂、开会是会堂、学习是课堂”字样。这回顺便一打听,原来,这民校原是梁达南中医师家,老屋都还在。

  梁达南原来在河头梁也教过书,是长屿卫生院的中医师,后在长屿街药店坐堂。据介绍,其医术高明,江若柽是温岭中医院的名医,有一次,一河头梁人去找江看病,得知是河头梁人时,江说,怎么不找达南看,认为患者是舍近求远了。


梁达南故居。


  宗谱里赞达南先生“专精医学,真窥《内经》之奥,深造仲圣之堂。每观其疗病,或投以药,或砭以针,推燥就湿,无不得心应手,立起沉疴”。

  梁达南89岁生日时,王启明作《敬祝达南先生八九生辰大庆》诗四首,其中两首为:“闻君常叹不逢辰,陋室安居一世身。壮志未酬虽白首,回春济世尚宜人。”“自在安闲度诞辰,避风返棹得安身。人生谁鲜坎坷路,莫叹痴聋作矮人。”

  据说,当地人称梁达南的父亲为“三老爷”,与温岭著名文人毛济美先生是亲戚,家有花园,还养马,不过,到达南时已没有多少资产了。

  据村民回忆,梁达南家原来的院子非常大,是个百花园,老人家对桂花非常喜爱,常“且话桑麻夕照前”。


梁达南故居曾经办民校、食堂。


他的孙女婿硐天南村干春圃传承了他腌桂花技法,同时博采众长,学习了加工保鲜桂花的方法,1999年推出了“沁馨”牌桂花,曾获得温岭市首届旅游产品奖、最浙江伴手礼等荣誉,干春圃还创建了沁馨桂花专业合作社。同时,著名酿酒专家李谷亮先生采用沁馨牌保鲜桂花与长屿硐天硐藏陈年糯米酒,酿制了沁馨桂花酒。

  

巧匠梁宗涛:“九龙”飞舞到普陀


  河头梁村还有一位巧匠梁宗涛,曾为普陀山打造九龙壁,照片载于《温岭县志》。

  梁宗涛现年63岁,十八九岁就从事石匠活,1981年时到普陀山,在那边干了30年左右,直至2010年回来。

  梁宗涛的成名作和传世之作法雨寺九龙壁,全用质地优良的青石人工精雕细刻而成。《普陀山旅游指南》称:“有的石板上是半个龙头,有的石板上是一只龙角,有的是一只龙爪。这么多石块拼接,竟然不露隙缝,看上去像是在一整块青石上雕刻而成……下盘为清式须弥座,四边顶端飞檐翘角,上部是石梁石瓦,梁与梁之间共雕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栩栩如生,似在画壁间飞动。”


普陀山九龙壁。图片来自网络


  《浙江日报》在1988年2月20日、1989年8月26日曾分别以《“九龙”飞舞到普陀》《梁宗涛和石雕九龙壁》为题,两次报道梁宗涛雕刻九龙壁的事迹。《“九龙”飞舞到普陀》介绍,梁宗涛1981年随师父到普陀山修建寺庙,经多年艺术实践,石雕技艺突飞猛进。法雨寺大圆通殿重新修造时,“他在佛座的四周,用青石刻云龙、瑞狮或荷花等浮雕,皆生动逼真,深得人们的赞赏。八十高龄的妙善法师,更具慧眼,当决定在法雨寺建造一座工程巨大、工艺精深的九龙壁时,他首先想到了梁宗涛这个有志于石刻艺术的青年人。”

  报道称,“梁宗涛多年在普陀山修建寺庙,他不以金钱为重的品德也备受妙善法师的推崇。为了雕好这座九龙壁,他在个人经济拮据的状况下,不惜重金购置了一架高级相机,把北京等地的九龙壁一一拍摄下来,进行深入的琢磨。关于龙的造型艺术,历来民间工艺都是口传心授,很少有书籍记载下来。梁宗涛在绘制九龙壁的方案时,既吸取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长处,又结合现代的雕刻工艺,几经反复修改,最后由妙善法师和其他行家定夺。”

  这座九龙壁,用60多块大青石拼接而成,拼接时要合榫,不露缝隙,加之岛上又无现代化的起吊设施,确实遇到了不少难题,但都被他和他的伙伴们一一解决。

  除了九龙壁外,梁宗涛的杰作还有洛迦山上的妙湛塔(又名五百罗汉塔)。这一由他设计,始建于1990年初,建成于1993年3月的妙湛塔,四方形,高27.6米,塔身三层共雕罗汉518尊,工程浩大,雕工精细,堪称一绝。


宋代古墓藏身湖湾山


  河头梁村还是戴复古家族宋墓出土地。2010年7月,河头梁村湖湾山麓在开山修路时,挖出了一方石板,梁鹏骞见上面书法颇佳,就清洗并制成拓片,送给温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毛孝弢鉴定。毛孝弢见此是南宋戴氏墓志,即转交戴复古研究专家吴茂云先生,确认为戴氏族人戴温夫人车氏墓志,并于8月1日到现场察看,次日报告温岭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现现场尚有带有文字的墓砖。


2010年8月1日 吴茂云(左二)在河头梁村实地考察,左一为梁鹏骞。


省考古队接到报告后组织人员进行发掘,发现这是一处宋代墓葬群,出土的六方墓志铭为戴忱及夫人林氏、戴勋及夫人林氏、戴温及夫人车氏墓志铭。现在,在温岭博物馆内,观众可在戴复古塑像边上,看到戴温夫人车氏墓志铭原石。

  此外,河头梁还有一座卖盐桥收录入《温岭古桥》一书。卖盐桥位于下郑小金河上,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为单孔石梁桥,宽2.2米,长14米,《温岭古桥》称它是“温岭窄河面上石梁桥的典型”。


卖盐桥。


  穿村而过的长镇线(长屿至镇海)旁还有一株古树名木雀梅藤。此雀梅种在一株朴树边上,老干虬曲如黄龙,已有110年历史了,很是难得。为保护这一古树,村民特意在雀梅树边建了石亭。


百年雀梅王。



- End -


文图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晓慧

编辑丨王怡 审核丨黄慧慧 校对 | 季虹希


猜你喜欢

◆ 重磅!今后温岭人去萧山机场高铁直达!浙江首座地下火车站来了!

◆ 部分公租房申请名单公示!竞争太激烈了,太平就有782户⋯⋯

◆ 扩散!去新河请注意,西岙岭隧道昨起封闭施工,开通时间定在……


点小花花,让更多人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