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00年1月1日前,石塘只是温岭石塘;后来,石塘是中国石塘了!

温岭日报 掌上温岭 2022-08-26


从名不见经传到名动天下,
温岭因为2000年1月1日的
第一缕曙光而改变。

温岭这座城市,也因曙光之名,

显山海盛誉,成为旅游发展的宠儿。



对于不少温岭人来说,
这一缕曙光同样拥有着特别的意义。

今天,温小闻就来向大家讲述

这一缕曙光与温岭人的故事……



曙光照耀,东海渔镇越来越美


▶受访者:讨海人陈意康


当了一辈子讨海人、看了一辈子日出,只有2000年1月1日那天的日出,深深地印刻在陈意康的脑海里。那一天,51岁的陈意康三四点就起了床,走出家门往后山高处走去时,山路上早已人潮涌动,“都是人推着人在走,一眼望去山头黑压压一片全是人。”  


陈意康是石塘镇海港村(原前红村)村民,20年前的那一幕盛况,他现今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20年过去,因为“曙光”,村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只要抬头便能望见元龙岙山头那伫立着的千年曙光碑,在静候每一个东方日出。


1999年11月16日,中国2000年委员会宣布:新千年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首照温岭石塘。这一重大消息很快传遍石塘的大街小巷,就连平日里足不出户的老人们都知道,这一缕曙光对于石塘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千年等一回啊!2000年之前,石塘只是温岭石塘,2000年1月1日之后,石塘就是中国石塘了!”说这话时,林应庆语气中,透着满满的自豪。


林应庆和陈意康是村里老年协会搭档的伙计。前往石塘中心渔港渔港大坝的跨海大桥旁,有一座小型停车场。停车场一角,一间移动管理房便是他们的办公室。这几年,俩人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上班,有时候轮到清理大坝卫生,有时候管理停车收费。一到周末,往来的游客一多,他们就有得忙了。


停车场旁的白围墙上,一行红字——“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异常显眼。不远处,石塘曙光园内,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2000年之前,谁知道有石塘这样一个地方啊,2000年之后,石塘才有了‘千年曙光’这样一张迎客的金名片。”潘定来是原前红村村支书,举办“中国千年曙光节”之前,他和村两委忙得不着家,1999年12月31日晚,他们早早地开始安保工作。家里,上海来的亲戚带着十几位朋友一起提前几天就已到达,为的就是能在石塘看到新千年第一缕曙光。


2000年1月1日凌晨6时46分,新千年射向我国大陆的第一缕阳光首先到达石塘。那一刻,潘定来正巡逻至后山。他的周围,所有人都面朝东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东海逐渐亮起的那一个点。陈意康更是记得清楚,“海平面上有一道雾墙,挡住了日出的那一刻,没多久,太阳才在雾墙上露了头。”这一辈子看过的日出中,唯有那一次,他记得每一个细节。


据当时的报道记载,当天,10万人聚集石塘共迎千禧年大陆第一缕曙光。自1999年11月17日至2000年1月2日,短短的46天时间,石塘就接待了国内游客16.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亿。那一道曙光,从此拉开了石塘旅游发展的序幕。


2005年6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前红村走访调研,称石塘是东海好望角。自此“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成了石塘最响亮的名片。阳光、石屋、大海,吸引着外地游客前来体验这独一无二的海山风光。


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2年,石塘镇将目光投向了这里绝美的海岸线。2016年5月1日,全长约8公里滨海绿道一期试通行,令各地游客眼前一亮。一条绿道,将阳光、海港、石屋、沙滩等石塘最具特色的旅游标签全串联在了一起,游客们纷至沓来,对于绿道是一致的好评。2017年春节大年初二那一天,滨海绿道的游客量达到9万人次。这一数据,已可比肩2000年1月1日的盛况了。



也因了绿道,石塘的石屋开始大放异彩。一个个空心村开始被改造,由石屋改建成的民宿受到了外地游客的热捧,“石塘原来不仅有千年曙光。”固守在渔村的石塘人幡然醒悟:原来这样老房子是宝啊!金山银山可不就在眼前嘛!海港村内,像陈意康这样打小便跟着长辈下海的渔民越来越少。旧渔村有了新面貌,开渔家乐、办民宿、投餐饮,年轻一代石塘人的出路越走越宽。


可以预见,今后的石塘,必将给游客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我与新千年第一缕曙光


▶自述:温岭日报社记者刘振清


2000年1月1日6时46分,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穿过冬日的寒冷,照射在温岭石塘。从这时开始,“温岭、石塘”这个名字,响彻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作为温岭本土最早捕捉到并报道这一消息的记者,新千年第一缕曙光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1999年11月17日,我在新闻联播中得知中国大陆2000年第一缕阳光地理经纬点为浙江温岭市石塘镇后,立即打电话给中央电视台、中央气象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中国2000年委员会、石塘镇政府等单位,求证消息,采访怎样计算出登陆点及如何迎接新千年第一缕曙光等


获得权威证实后,我随即撰写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将撒向温岭石塘》的消息。消息稿在传送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石塘信息的同时,介绍了石塘人文地理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背景资料。稿件除温岭日报及时在第一版倒头条位置报道外,钱江晚报在“县市报道”版头条位置以《雄海阔民丰足 捷足先登2000年  石塘人翘首期盼新世纪第一缕曙光》为题全文刊登。


电话采访中,中国2000年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的秘书长助理马晓彤将到石塘确定新千年第一缕曙光登陆点。


1999年11月18日上午,我陪同马晓彤赶赴石塘。我俩爬上石塘最高峰金阿顶,上导航台,转雷公山,从后山绕到视野最开阔的元龙岙。马晓彤用手持GPS卫星经纬定位仪测量方位,推算数据。


图为2000年委员会秘书长助理马晓红彤在石塘海边测量GPS数据。

2000年1月1日凌晨3时,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名记者从市区出发驱车赶往石塘,一路上经过四五个车检点。车距石塘还有两公里多的上马卡点,步行的人已人山人海。采访专车进入石塘后,又经过五六道关卡,才步行抵达海拔123米的最佳观景点——千丈崖。


在千丈崖,我们迎接到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


作为首批报道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温岭、唯一见证确定曙光登陆点的媒体人,我收获了很多。

 

最令我高兴的是,新千年第一缕曙光“治”好了我的偏头痛。


1990后期那几年,我不知得了一种什么病,每年春秋季节,都有一段时间头痛得厉害,不管是大脑还是体力,只要一疲劳,就要头痛,严重时吃不香睡不着。到医院做过脑电图、脑彩超、脑CT、核磁共振等等各种检查,也吃了一些西药,但没有什么效果。记者这职业既是脑力劳动经常又是体力劳动,可恶的头痛困扰着我,严重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自1999年11月16日晚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获悉祖国大陆2000年第一道阳光首照温岭石塘后,到2000年1月15日前后两个月时间,我采写了二十余篇有关新千年第一缕曙光的消息稿件和照片。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2日第三版刊登了《新千年曙光首照温岭石塘  紫气东来 旅游走俏》消息稿,热心的编辑给我寄来了样报。


收到刊有我稿件的报纸后,我便认真阅读了起来。看报中,健康版“冯大夫信箱”栏目的“你的偏头痛为什么难以消失?”一文引起我的注意。这是冯大夫答复加拿大多伦多周女士和美国罗克威尔顾先生关于如何治疗头痛病的一封回信。我立即认真仔细阅读,并按照文中的处方去药店配了七剂药。这药当时价格不贵,每剂只要两元多一点,之后,我又配了七剂。 出乎我预料的是,吃了这14剂中药后,我的头痛病竟奇迹般地好了许多。因为有了效果,这之后,我又服了七剂,便彻底治愈了。至今过去整整二十年了,我的头痛病再也没有犯过


我常想,如果我没有给海外版传稿,如果稿子写得太平淡没有录用,海外版编辑就不可能给我寄样报,也就无缘看到使我受益的药方。这既要感谢提供处方的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孙怡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周超研究员,更要感谢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和新千年第一缕曙光。这是一个奇妙的巧合,既是一个处方治好了我的头痛病,也是新千年第一缕曙光治好我的头痛病



迎着曙光,许下婚姻的誓约


▶受访者:20年前的新人戴海燕


  2000年1月1日,对于戴海燕和柯君福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她穿上了婚纱,成了他的新娘。


  “1995年,我们俩经人介绍认识,那时候我才刚20岁。”经过三年的甜蜜恋爱,戴海燕与柯君福于1998年登记结婚。“只登记领了结婚证,但一直没办喜宴,也没穿过婚纱。”说起当年,戴海燕不胜唏嘘。
  据戴海燕回忆,1999年年底,为庆祝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温岭市石塘镇,市里决定举办第一届曙光节,招募20对新人在千年曙光碑下举行世纪婚礼,共同迎接新千年中国陆域地区第一道阳光。“团市委的一个工作人员来找到我,希望能参与这个活动,我立马就答应了。”戴海燕说,“一直以为再也没机会穿上婚纱了,谁知道最后能在那么有意义的情况下穿上婚纱。”就这样,戴海燕想要披上白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2000年1月1日凌晨,“冷,特别冷,但心里是火热的。我们俩穿着婚纱和西装,外面就裹了件外套,然后在万寿路边等大巴车送我们去石塘。那天,她特别美!”
  大约5时许,20对新人来到了千年曙光碑前,静待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到来之际,许下誓约。“希望我们接下去的日子,平平淡淡、携手一生。”戴海燕说,她的愿望特别简单,只希望两个人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品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温馨。随后,他们来到了长屿硐天,共同种下了属于他们的同心树。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誓言,眨眼间,20年即将过去,戴海燕与丈夫的生活,平静恬淡,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最大的今年刚好18岁,正在读高三。“这次曙光节,再次邀请了我们,本来不想去的,但女儿鼓励了我们,说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一定要参与。”这么多年来,戴海燕和丈夫从未再次去往石塘观赏日出,迎接新一年的曙光,也从未和女儿们说起过他们与千年曙光的故事。“虽然没有回去看过新年曙光,但我们每次去长屿硐天,都会寻找当年的同心树。”此次受邀,女儿们知道了爸爸妈妈曾经参加过世纪婚礼,纷纷大呼浪漫。
  2020年1月1日,戴海燕和柯君福将作为嘉宾,受邀出席“曙光照耀东方”中国·文联曙光节20周年盛典,并作为“过来人”带领20对情侣共迎曙光。



3800名警力顺利完成安保任务


▶受访者:时任温岭市公安局副局长杨德明


2000年1月1日6时46分,我市在石塘举行迎接第一道阳光活动,并进行“千年曙光碑”的命名揭幕仪式。与此同时,我市还举行了一系列的迎曙光活动。


这次活动规模盛大,影响范围广。为确保该活动顺利进行和圆满成功,我市警方结合此次活动的特点制订安全保卫方案,投入3800名警力,包括来自公安、武装、检察、法院、工商、财税以及乡镇的应急力量等


从1999年12月29日下午起,保卫人员连续作战三昼夜,没有出现秩序混乱、人员伤亡等安全问题,顺利完成了保卫任务


时任温岭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杨德明,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很多细节。


“时间紧、任务重,对我们公安来说,安保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杨德明称。安全保卫的方案由公安部门起草,期间七易其稿。“活动方案调整了,我们的安保方案也要跟着调整。我们还反复到现场踏勘,不断完善方案。


整个安全保卫工作需投入警力3800名,其中公安占了大多数。我市警力不够,还从外县市区请来支援警力。


为保证观众的绝对安全,必须检票入场,严格控制各景点的观众总人数,及时引导,分流各个景点的观众,做到容量不饱和,群众观光不拥挤,易疏散,坚决防止观众推挤等情况的发生。


安全保卫的重点是曙光观景安全保卫。经踏勘,在石塘千丈崖、导航台、后山等地方设观景点,预计到达景点观光有5万余人,根据保卫需要,组成2100多人的庞大保卫组,其中应急处理组有近300人


景点保卫由千丈崖(含导航台)、后山、流水坑、车关栏头、元龙岙、雷公山等6个主要观光景点保卫,麻车坑、前山等零星观光景点保卫和居民自防组成。


杨德明说,每个观光景点都安排了警力,同时还有应急处理组待命。


千年曙光来临前,各处全是人群,远远看去,只看得到人,看不见路。突然,杨德明的对讲机接到消息:后山告急。很多人涌现后山观景点,人潮涌动,存在安全隐患。


杨德明马上组织应急处理组过去,并安排多名熟悉地形的人员,到后山疏散人流。最终,人流被成功疏散,安全隐患消除。


直到2000年1月1日下午,参加千年曙光节的人群才在石塘散去。当时,安保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三昼夜。“大家的第一个愿望,是好好地睡上一觉。”杨德明说。


拍这张照片提前准备了一个多月


▶受访者:摄影人陈建明


“为了拍这张照片,当年我提前准备了一个多月。”2019年年末,在陈建明家中,他向记者回忆起20年前拍摄新千年第一缕曙光照片的故事。



陈建明是我市一位资深摄影人,当时他正着迷于海洋题材的创作,经常前往石塘等地采风拍摄。


由于平时与旅游部门等单位有联系,陈建明第一时间便得知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将首照石塘的消息。


对于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陈建明当然不愿错过。


为了实地试拍日出效果,每次他天还没亮就从家里出发赶往石塘。那时正值冬季,而石塘海边的山岗上,寒风更为凛冽刺骨,但这丝毫不影响陈建明的兴致。最终,经过多次比较,陈建明选择了石塘当地人称后山的一座小山岗,也是紧邻曙光碑所在地的一座小山岗。


怎么展现新千年第一缕曙光这个主题呢?陈建明说,在一次次采风的过程中,“万人瞩目千年曙光”这个构思已经逐渐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在具体拍摄时,又是矛盾的。因为根据他的经验和技巧,要想体现万众瞩目,需要用广角镜头,尽量多把迎接曙光的人拍进去,但这样的话,远处的太阳就会很小。而要想突出千年曙光,需要用长镜头,尽量把太阳拍得大一点,但这样的话,前景的人就不好拍了。


怎么办呢?从小主意多、动手能力强的陈建明很快想到了一个法子——同张底片两次曝光。就是先用一张遮挡板遮挡住镜头的上半部分,用广角镜头拍摄前景喜迎曙光的场景,同时让底片不要翻动,然后再用遮挡板遮挡住镜头的下半部分,换上长镜头,再按快门拍摄日出。


对于这个拍摄方法,他事先试了几次,但具体拍摄后的效果却无法查看。这是因为当时温岭还没有冲洗反转片的地方,需要寄送杭州、上海等地冲洗,而这样的话需要好些时间。不过,通过练习,他能更熟练地完成上述操作。而这也是挺重要的,因为日出就是一瞬间的事。


经过上述准备,1999年12月31日下午,陈建明提前入住石塘一户渔民家中。


2000年1月1日凌晨4点多,陈建明就起床了,背上摄影器材来到后山,“当时上山的人很多,原本无人走的台阶都要互相让着才能通过。”一番周折后,他找到事先踏看好的位置,架起相机准备拍摄。“当时人太多了,时不时有人站到我的镜头前,我只好不停地劝说。”陈建明记得,他所在的山岗上满满的都是人,还好那天的太阳也挺给面子的,新千年第一缕曙光如约而至。陈建明抓住时机,用他的方法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时也挺紧张的!太阳刚露了一会脸,又钻入了云层里,我想再多拍一张都来不及了。”


好在,陈建明拍的那张照片成功了,“当时,不少媒体都刊登了,宣传部门、旅游部门、石塘镇等单位都找我要这张照片,2001年举办新世纪曙光节的时候,石塘镇还将这张照片放大做宣传呢。


陈建明拍摄出的照片。


陈建明说,他当时拍照不是冲着什么奖去的,也不是为了稿费啥的,就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当时好多媒体打我电话征询我能否用一下这张照片,我都同意,只要是为了宣传温岭就行。”


拍了这么多年的照片,陈建明说他还是喜欢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为了纪念,他还注册了“大阳光”的名称,并将其办理的企业改名为大阳光机械有限公司。


再过不久,我们就要与2019年挥手道别。20年前的那道曙光,你可能已经错过,
对于2020年的第一缕曙光,
你是否有迎接的打算呢?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观看日出直播哦~



- End -


文图 | 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远笛 赵云 刘振清 
王萍 陈潜 通讯员 郑洁
编辑丨郑黎明 审核 | 王妙德 校对 | 季虹希


猜你喜欢

◆最全合集!温岭人迎曙光的20年回忆,看着看着,眼眶突然湿了

◆大风降温送别2019!新一股冷空气今天抵达,跨年夜要冻惨了……

◆还在加钱抢票?12306已屏蔽多个抢票软件,别瞎折腾了!



点小花花,让更多人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