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村行 | 温岭这个村以桥为名,曾是水陆交通枢纽,商贸繁华

温岭日报 掌上温岭 2022-08-26


在外闯荡,我们身上的烙印都是温岭;而在温岭,我们的来源大多与村庄有关。村庄里,往往埋藏着我们最为厚重的记忆,凝结着最为浓郁的情绪。

2018年8月11日起,“温岭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百村行》系列报道,以最简单的笔触,写最深情之故乡。



城北街道:麻车村




  记者曾多次走进城北街道麻车村采访,2016年10月17日的《温岭日报》上,刊发了记者采访的《曾日日为市,现渐渐衰落》的“地名故事”,不妨节录其中一些内容:

  “过去,一些地方设有榨油作坊,麻车就是榨油工具。温岭地名中,含有‘麻车’两字的有石塘镇的麻车坑、大溪镇的麻车屿,还有就是城北街道的麻车村、麻车桥(街)。

  ‘三八桥桥市’,温岭有许多地名中带桥字的街,市日是‘三、八’,如肖家桥街、金佛桥街,麻车桥街也不例外。

  ……

麻车桥街。

  现存的‘角尺街’,西街头,属于花桥村,北街头,则属于麻车村。站在街上,可以看到西边的麻车公路桥和东边新修的永安桥廊桥。

  麻车桥街以桥得名,实际上,真正的麻车桥,本来应是叫永安桥的一座古石桥,就是现在改建为廊桥的永安桥(金清二期工程建设中曾称它为麻车人行桥)。这座桥,在麻车港上,故称麻车桥,又因为县西也有一座麻车桥,故在县志中被称为‘东麻车桥’。

永安桥。

  《温岭老桥》一书中已收录了永安桥,称此桥‘位于温岭市城北街道麻车村173号西南侧,南北向跨越石粘河。永安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修。桥原为三孔石梁桥,1960年加宽为五孔石梁桥。总宽约3.16米,总长约57.64米。南侧老桥部分长约29.7米,桥墩为石伸臂梁式结构,用仿栱形的条石叠涩悬挑而出,桥墩两侧设望柱栏板,望柱头雕饰仰覆莲。北侧1960年加宽的新桥部分约27.94米,桥墩为石壁墩式,墩两端做成分水尖,桥面由条石铺砌而成,桥面两侧设望柱栏板,望柱头雕饰仰覆莲……’而麻车村、石粘村等村,一度时期,就属于永安乡,乡名当从永安桥而来。

  因金清二期工程建设的需要,永安桥石桥被拆除,改建为永安桥廊桥(原设计为简支梁式桥)。

  至于现在桥名叫‘麻车桥’的那座麻车公路桥,1954年初是木料结构,1968年改为钢筋水泥大桥。在金清二期工程施工时,该桥也经过了改建。”


老理发师坚守老街


  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麻车村,要拜访的蔡桂福老师就住在麻车桥街西街(实际上西街包括蔡家也有部分是麻车村的),因为他们夫妇都出去了,记者只得转到了北街。

  记得数年前,曾在北街采访过村民蔡安利,他是一位当地的老照片收藏爱好者,从周边的村民家里翻拍了许多老照片存放在电脑中,有些照片的背景中,就有以前的麻车老桥。不过不巧的是,他去厂里上班了,中午也不回来。记者于是走进一家老式的理发店,听64岁的理发师傅林福云谈理发的变迁。

麻车桥街理发师傅林福云。

  林福云17岁时就跟大哥学理发,当时店在西街上,另外还有两家理发店。

  林福云回忆说,他学艺时,小孩理发5分钱,大人理发一角钱,那时候,有些下村巡回的理发师,价格则低一些,如小孩子理发3分钱,大人理发5分钱。后来慢慢涨起来,比如说,剃光头一角钱,西发头一角二。而现在理发收费10元钱,也已实行四五年了,之前是八九元钱。一两年前,他的店也支持微信收款了,不然有时候不方便。

  林师傅的顾客来自麻车村及周边村,以中老年人居多。现在,他一天能剃30多个头,下午顾客多一点。以前外来人口多的时候,一天能剃50多个头。

  林师傅带过四五个徒弟,现在他们都改行了。他还是守着这家老店,好在店面是向村里租的,一天只需10元钱。

金色夕阳养老院创办近廿年


  后来,记者又来到路泽太高架建设现场,有几名工人正在施工。据现场的中交二公局一公司管理人员介绍,路泽太高架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工了一段时间,目前正在赶工争取按原计划完成。

  路泽太高架西边有一个麻车佳苑小区,据村文化礼堂里的资料介绍,是麻车村的两个新型小康型别墅区之一。

麻车佳苑。

  路泽太高架东边、麻车大道北边则是园田新区,这里看样子有不少人在从事鞋业淘宝生意。而在麻车大道南边隔着一大片田,有一家金色夕阳养老院(外面招牌上写着是“金色夕阳托老中心”)。这家养老院是泽国镇东环村万堂人狄素玲创办的,2001年开办,有19年历史了。

  养老院旧址上原有麻车的张氏祠堂,另一部分是村里的。养老院是向麻车张氏祠堂和麻车村集体租的。养老院里,大部分人是三个人一间房子,现入住的老人及个别年轻的残疾人共160多人,百岁以上的有3人,其中最大的是108岁的蒋小凤,泽国楼下张村人。

琅山张氏园田大房居住地人才济济


  据麻车村文化礼堂中的村史村情介绍,麻车原是国民党永安乡乡公所驻地,辖区面积0.96平方公里。以张姓为大姓,有70%以上姓张,其余为林、陈、狄、吕、王等姓。村里有两个自然村,一名麻车桥街(含园田、庙前),二名后湾(含后湾、南站)。

  其中张姓为琅岙(琅山)张氏分支园田大房。关于琅岙张氏的来历,麻车村文化礼堂是这样介绍的:“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福建惠安县天旱地荒,时任县丞的蔡公与理财的张公、管粮的吴公,为解救百姓,决定一面呈文,一面即开仓放粮,不料督抚驳回,限令追缴皇粮,并要究罪。三公商议走为上策,各率家小一起登舟北上,船行至长屿附近,同船有闽僧见崇国寺山顶放豪光,闽僧称此为佛光,是定居的好地方。大家即弃舟登陆,闽僧在崇国寺修行,蔡公属南山,张公属琅岙,吴公属山洋后迁横塘,从此艰苦创业繁衍后代。”而据清末举人赵佩茳《琅岙张氏重修宗谱序》所载:“张氏祖居山阴,宋开禧间怀盛公以惠安司庾赈饥,为大吏所劾,失职至此。”称“张氏祖以不俟命而开仓救民失职”,总之,是一位救民不顾身的好官。

  麻车村可谓人才济济,记者曾在麻车村文化礼堂中看到,村里出的乡贤、名人,有任职于中央纪委的复旦大学博士张灵聪,有温岭市“百佳医生”台州骨伤医院副院长张文正等医师,而罗春生提供的《麻车桥街史迹》中,所列的人才更多,还介绍了过去麻车桥出的许多人才。

  如黄埔军校毕业生张翅先生(1918-1993),台州中学毕业时正逢抗战爆发,立志从军报国。1937年考入南京国立航空学校,刚到南京即遭遇日军屠城,后辗转入川,考入位于成都的黄埔军校,成为黄埔15期步兵学员。毕业后分至江西陆军军官学校当教官,因家中义塾炳蔚学校迫切需要有生力量经管,遂回乡从教,曾任温岭中学教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县工商联文书,后由于历史原因居家,以引进并推广瓜果新品种为生,是温岭引进、推广番茄种植的第一人,号“半农先生”。

耄耋老人回忆录记麻车桥旧事


  罗春生是记者此次拜访的重点,他现和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88岁的他,还是精神矍铄。

  罗春生的夫人肖桂花是小学老师,几年前去世了。罗春生本人1952年9月参加工作,有一定文化,退休后,撰写了一本回忆录,2013年时,编印了一本《罗坦诗歌录》。在这本回忆录中,他回忆了自己的苦难童年,参加“土改”工作,1952年在供销社工作后的经历,如创办石粘供销社麻车分社,上调县供销社、三上杭城、五上武汉、参加台州发电厂建设等各个时期的经历,其中描写童年经历有关麻车桥街历史的有关内容,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

  他记录了麻车桥街上打银店、打铜店、打铁店、鞋作店、袜作店、弹棉店、箍桶店、裁缝店、糕饼店、油漆店、棺木店、染坊、榨油坊、糖坊、酒坊、豆腐坊、咸货店、米面坊、碾米厂等商业、手工业店铺、作坊的经营者和分散作业的小手工业者情况,以及鱼行、麻帽行、小猪行、肉行、米行、糠行、柴行和鸡鸭行等有关情况,如麻帽行“设在路廊连至关庙里,每当集市路廊墙壁上挂满了帽草,卖帽的人一早从四面八方赶来,挤满了整个关庙,收购者把帽收集起来,再转手给麻车杂货店老板林美桃等,通过航船运到海门出口”。

  他也回忆了炳蔚小学的有关情况。他记忆中的炳蔚小学,“设在麻车关庙的一幢西横楼内,学生只有三四十个人,先生只有兰花姑(即毕业于扶雅中学的张彬,张翅堂姐)一个人,后来兰花姑离开了,换了张寿南先生。”

  罗春生在炳蔚小学读了三年半,本来是要读完八册再转学到琅岙闸的茂宏小学的,因为好多同学转学到茂宏小学读高小一年级,所以也跟着转过去了。那时候,罗春生11岁了。他在茂宏小学读了两年,在1947年7月毕业。后跟父亲学了三年篾匠活,因为有高小文化程度,后曾任村文书,并参加民兵、青年团等组织,直至1952年9月走上正式工作岗位。

  罗春生写的诗风格,诗人李树青为其诗集所作的序言中称之为“白描”,诗集中一部分是歌诵家乡城北和温岭的变化发展,还有一部分是歌颂国家大事的。他的诗集中,许多是写麻车桥的风物,如《咏麻车桥古镇》之一:“一桥横跨穿南北,两岸相连街市排。水陆交通枢纽地,麻车自古一繁街。”最近,他又写了《麻车十景诗》。



- End -


文图丨记者 黄晓慧

编辑丨郑黎明 审核 | 王妙德 校对 | 季虹希




猜你喜欢



◆ 蒙脸上路!刷爆网络的“五菱神车”在泽国被扣!罚2420元记7分

◆ 男子3个月打了110次温岭“110”报警电话,被行拘10天

◆ 3个亿的消费券!下周一开抢!温岭人,赶紧定好闹钟来领“钱”!




点小花花,千万要遵守交通规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