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凌晨3时27分,尽管已从救援现场撤下一个多小时了,但邵启鹏和天鹰救援队的队友们,站在临时休息点的路边,视线却从未离开救援现场片刻,“万一有事,我们可以立即顶上去。”
6月13日下午5时左右,已临近饭点,邵启鹏突然接到任务,要求队员紧急集合,赶往大溪救援。当时,他正在看店,一听说有救援任务,赶紧关了店门,连饭也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急匆匆出了门。 仅用了40多分钟,来自温岭各镇(街道)的天鹰救援队队员就已火速集合,赶到了事发地点。
“刚到搜救现场,我就听到了很轻微的呼救声。”循声找去,却不见人影,邵启鹏和队员们仔细找寻,才确定呼救声来自断壁残垣下,“听声音,是一位阿嫂。” 事不宜迟,天鹰救援队队员们立即拿上铁钩,想要挖下去救人。可是,铁钩一碰上水泥墙,根本没有着力点,很快就滑开了。呼救的声音越来越微弱,队员们心里更加焦急,直接扔掉铁钩,开始徒手挖掘。 沉重的水泥墙,一块砖头压着一块,中间还交错着水泥柱子,挖掘救援的难度可想而知。可此时,队员们却顾不了那么多,一边安慰阿嫂,一边合力挪走一块又一块水泥,移走一块又一块瓦片。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向下挖了六七十厘米,“搬掉一块水泥后,我们才发现了阿嫂的身子。” “这位阿嫂已经60多岁,头部满是鲜血,腿部也受了伤,一直喊疼。”邵启鹏回忆,“我们又花了一些时间,才将压在她身上的重物全部挪开,最终救出了这位阿嫂。” 幸好,因为救援及时,阿嫂被救出时,还有生命体征,很快被送上救护车,前往医院救治。
13日当天,温岭天气闷热,穿着厚厚的救援服,持续救援了一个多小时,邵启鹏和队员们个个都已浑身湿透,“就像刚洗完澡一样,汗水滴答滴答往下掉,可看到人被成功救出,我们非常激动,眼眶都红了,所有的劳累一扫而空,马上又投入到新的救援中去。” 14日凌晨2时左右,已经连续高强度救援了8个小时的天鹰救援队队员们,暂时撤下来休整,“可我们哪里能安心休息,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眼睛却时时刻刻紧盯着救援现场,希望看到又有人能平安获救。”
而在救援现场周边的临时休息点,一个个橙色的、蓝色的、红色的身影,有的席地而坐,有的不时看向救援现场,他们身上沾满了泥尘,累得双手使劲揉捏腿肚子,却没有一个人肯离开救援现场。
6月13日下午4时40分左右,一声巨响,将正在大溪镇镇西村家中干活的张文军吓了一大跳。一分钟之后,又接连响起两声巨响。张文军家中的窗户、大门全被震倒了。 “不像是施工爆破。”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张文军赶紧催着房内的父母和女儿往房外跑。
等张文军一家人跑到房外时,他看到自家边上一水泵厂的许多工人也跑出了厂房,于是他朝他们大喊道:“大家别乱,快去安全的地方躲一下。” “有一帮人困在水塔下方的山沟里,快来人帮帮忙……”就在张文军准备随同家人一起转移时,听到旁人的一句话。 “人命关天”,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文军和现场的十多人不约而同决定留下救人。他迅速跑回家中,从楼上取来一根绳索,便和大伙一起往水塔方向跑去。 等到张文军一帮人赶到水塔边上时,水塔下方的景象让众人心惊不已。 受此次槽罐车爆炸事故波及,事故现场边上的某机电公司厂房燃起了大火,十多名工人跑到了厂房后部、距离着火厂房约2米远的山沟里,身陷险境。而水塔则坐落在山沟上方20多米高的悬崖上。 张文军赶到时,已有数人在水塔边用绳索拉上了好几名工人,而在水塔下方的山沟里,还有十多名工人困在那,其中不乏受伤者,“当中有五六个人看上去伤得有点重,另外有些人被突如其来的事故吓得腿都软了,根本无法站立。”张文军等人赶紧向悬崖下方投掷绳索,加入救援。 张文军回忆,现场参与救援的十多人中,有些是本地村民,有些是素不相识的外来务工者,大家三四人一组,配合默契,向悬崖下方分别投掷了四根绳索救援被困工人。“看到有被困工人受伤较重行动不便,我们还下去了几个人,一起帮忙用绳子将工人捆绑固定好。当中一个伤势很重的伤员,我们还用被子将其包裹好后再慢慢拉上来。” 参与救援的众人还就地取材,用门板当担架,第一时间将获救受伤人员送医。通过众人一个小时左右的全力营救,加上后续消防救助人员的及时支援,受困的十多名工人全都成功获救。
废墟中那一部正在响铃的手机,给予周彭坚等现场救援人员无限的希冀,那意味着极有可能在废墟下再次找到一名被困人员。 为了这部响铃的手机,从6月13日下午6时起至6月14日凌晨4时,周彭坚和同事们循着手机响铃的位置,用手和器械刨挖三层楼高的废墟。期间,他们给手机打了七八十次电话,可一直没人接通。 6月14日凌晨,手机铃声愈发清晰,意味着救援人员距离手机越来越近了,大家不觉加快了刨挖节奏。凌晨4时,刨去最后一层土渣,手机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遗憾的是,边上却没有其主人的身影。 虽带着些许失落与伤感,周彭坚和同事们互相鼓劲再加油,前往下一个可疑点继续刨挖作业。 周彭坚是市消防救援大队万昌中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6月13日下午,周彭坚和同事们赶到事故救援现场时,现场不少点位还在着火。“在灭火的同时,还要在坍塌的建筑里寻找被困人员,这给我们的救援工作增添很大难度。”周彭坚说。 但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一到现场的他们,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当中。在上级及市外救援队赶到前,他们就成功救出了8名被困人员。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在这片布满灰色水泥板和黄色旧砖瓦的废墟中,救援人员防护作战服上的橙红和明黄,成了救援现场唯一的亮光。 随着各地救援力量的陆续进场、大型救援器械的顺利到位,一名又一名被困人员在废墟下被成功救出。“在6月14日凌晨两三时,我们还陆续发现了几名废墟下的被困人员。”周彭坚说,虽说救援有黄金时间,但他们会竭尽所能施救,“因为我们对生命的奇迹始终抱着希望。” 连续作战,加上天气闷热,让许多身着厚重防护作战服的救援人员逐渐感到体力不支,出现脱水症状。于是,他们中途不得不席地休息了十多分钟,补充体力,随后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当中。
让我们为受灾人员祈祷,
也向坚守在一线的“逆行者”致敬!
文字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柳文岳 潘国志 陈祥胜
图片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振清 朱海伟 潘国志 通讯员 吕有谷
视频丨温岭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安 通讯员 邵启鹏
编辑丨陈涵婷 审核丨黄慧慧 校对 | 季虹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