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竞争时代怎样让孩子“输得起”?(下)

2015-03-03 智悲德育

大家也清楚,有些修行人自从皈依佛门或出家以来一直很顺利,不管是自己闻思修行,还是弘法利生,都没有任何阻碍或违缘,心情也很快乐。其实,这就是他们善于保护自己、解除魔众束缚的原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方便法。在世间,若人懂得医药,就会经常调节身体,比如服用该服的药、治疗该治的病,这样身体就会健康。作为末法时代的修行人,肯定会有种种内外魔的干扰,故大家一定要经常勉励、鞭策自己,还应反观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不如法,并及时改正。---《般若摄颂浅释2》


 3、家长给孩子树立榜样,示范自己对待输赢的态度。


  身教大于言传,当父母自己遇到问题时,展现的态度就是很好的机会。比如,妈妈烧焦了一锅菜,与孩子分享:好可惜啊,不过没关系,我已经知道秘诀,下次一定能做的很好吃!比如,爸爸修理电风扇,屡试不爽,与孩子分享:怎么这么难呢,不过没关系,我再仔细找找哪里出问题了!


  当孩子出现“输不起”的状况时,等他的情绪缓和之后,父母可以情境重现,模拟孩子刚才遇到的问题,示范正确的态度。比如,搭积木,为什么我搭不高呢?啊,我发现了,因为下面的根基不稳,我再来一次,一定能搭好!比如,下棋,你比我快,没关系,我要向你学习!还可以假装学孩子的样儿耍赖发脾气,让孩子反过来安慰你、教育你。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有许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失败并不“丢脸”,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会很多东西。


  4、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竞争,尝试“输”的滋味,家长不能总是“让”。


  童年的主题是“快乐“,孩子的任务就是“玩”,游戏大概是孩子最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也是最不留痕迹的教育方式。石头剪刀布,打扑克,下棋,比赛拍球、跑步,等等,通过各种游戏,让孩子有机会在玩乐中尝试“输”的滋味。


  刚开始,家长可能会故意输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不能总是“让”,孩子绝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必须有一些输的惨痛经验,必须亲身体会一下内心的失落,这时,家长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输赢很正常,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


  5、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增加认识,积累经验。


  人总是要融入群体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集体游戏中,孩子一方面要学会如何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伙伴之间的竞争,面对比赛的规则,面对失败,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力和抗挫力。


  6、借助动画片和童话故事,让孩子理解抽象的道理。


  给孩子讲道理,要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找一些有关成长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和孩子一起阅读和观看,别忘了一定要和孩子进行讨论:故事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输了?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对不对?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呢?


  7、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难题。


输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了就失去信心。鼓励和信任,是在孩子经历挫折时,最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的东西。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反省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办法,让孩子明白:方法不当、努力不够、条件不足等等都可能引起失败。在“输”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8、为竞争对手鼓掌,向竞争对手学习。


  输了之后,不能故意贬低对方,或者心生嫉妒仇恨,为竞争对手鼓掌,和战胜你的人握手,由衷地欣赏对手,向对手学习他的长处,这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感谢对手,感谢困难和失败,让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努力的方向!失败除了可以显露不足之外,还可以让人们学会谦虚。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聊聊: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谁谁身上学到一些什么?这样当孩子在竞争中面对比他强的人,就能够坦然接受。


  9、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心胸。


  要想让孩子“输得起”,就要培养孩子心胸宽广,乐观豁达。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比你强,你会在不同的场合承受失败,要平静从容地面对,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微笑着挺起胸膛,看到积极的一面,内心强大,充满希望。


  现代社会,压力巨大,竞争激烈,很多人都在追求胜利和成功,追求的道路上,心态最重要,“输得起”的精神很重要!


  我们常常听到某某学校的高才生,因为不堪重负而自杀,为什么这些孩子宁愿轻掷生命也不愿面对挫折、不愿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力量不够强大,就无法抵制外来的压力!


  4-5岁开始,孩子渐渐能够理解并喜爱竞赛游戏,生活中也会有愈来愈多竞争的机会,小游戏,团体比赛,都有面对输赢的时候。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成败观,培养豁达的心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个真正快乐的有魅力的强者!


智悲德育 zhibei_dy

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仁波切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智悲德育网:www.zhibeidy.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