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素质叫人文

2016-08-27 智悲德育
索达吉堪布教言戒律真正在保护你,只要你守得好,它会帮你提升做人及修行的素质。我从来没有看到这种现象:戒守得越来越好,人却变得越来越可怜。因此,用适度的戒守护行为很重要,尤其是在今天。——出自《信仰、科技与法律》



有一种素质叫人文

“人文”蕴涵着哪些丰富的内涵?不少人觉得:“人文?不就一句话吗:‘以人为本’啊!”作家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老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他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梁晓声说有一次一个德国女博士古思亭在小饭店吃面条,中国同学去了,她说我们一起吃吧,就要了两碗面。中国学生觉得这个地方非常乱,提议换个地方。古思亭说:“我已经要了面了,但还没交钱。”


中国博士就说没关系,走吧。古思亭说:“我得回去,把钱交了。”


这二个故事,大体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人文”其实并不晦涩,它的实质就是根植于人内心的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它是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孔庆东简洁地概括了人文素养包含的三个特质:热爱生活、博览群书、悲天悯人。


梁晓声说:人文在哪里?在高层面,它关乎这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我个人从来都不认为在学者的论文里,也不要把人文说得那么高级,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里,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


往期精彩点击阅读

1、从未得到机会的女人


2、一只报恩的獾


3、生命之吻



智悲德育微信公众号ID:zhibei_dy随喜关注索达吉堪布:sdjkb2014智悲佛网:zhibeifw智悲同步教学:zhibeitb智悲讲堂: zhibei_jt智悲德育: zhibei_dy国际佛学网: buddhistweb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 WYBS_H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