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犯错时,你“涵容而掩覆之”了吗?

涵涵爸爸小罗爸爸 智悲德育 2019-06-18







古人云 : 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

在子女教育这件事情上,我在面对自己家孩子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做到“涵容而掩覆之”,对怎么做才能达到即“令其可改又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时常感到困惑,这个度实在有点难把握。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最近我正在努力学习与力行一种非暴力沟通方式~



Tips:

首先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希望通过不断地练习,以期达到言传不如身教,行不言之教的效果。



同班的小罗爸爸看到我的这个想法,觉得用非暴力沟通来表达也还是批评,表示很疑惑,为什么“且涵容而掩覆之”,反而可以达到“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的效果呢?

 

他与小罗妈妈讨论,小罗妈妈说,只要三观正,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知道的。如果说出来了,或者已经被批评了,他可能就觉得错误已经有交代了,反而心里就不会再警惕了,这种情况她小时候是有体会的。如果犯错后认错了,或者被批评了,就会觉得错误已经用代价偿还,心理负担都没有了。如果犯了错误自己知道不对,但还没有被批评,就会一直害怕错误被发现,反而会很小心。

 

所以,关键是要正三观,如果发现孩子的错误,不直接指出批评,采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孩子,什么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孩子一定会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同时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就会起到“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的效果。

 

小罗爸爸说,他一直以来对孩子的错误是第一时间立刻批评,并且用法律的逻辑与证据思维让其难以逃脱,大篇幅说理说教。结果孩子的毛病越批评越多,且养成了钻漏洞狡辩的习惯和能力,这个愚笨的好心办坏事的错误真的很大,教训很深刻。



比如昨天早上,小罗同学犯了一个错误,然后掩盖说“不知道是谁干的……”,小罗爸爸忍住什么都没说(此前肯定是用证据、推理,明确的告知他,你撒谎了,错误小但后果很严重等等,然后,一天的家庭战争的种子可能就此种下,现在回想,好忏愧。过了几分钟,小罗同学自己又说“我要去做个什么……”,然后自己去把错误造成的后果给弥补消除了。

 

看来,“涵容而掩覆之”,也是可以达到“令其可改”的效果,且这种改正是自省、自发、自愿而不是被迫的、委屈的。这种方式下孩子能提高自省的能力和改错的能力,建立自我管理的正向的信心和能力。有这颗内省的种子在,“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又怎么会达不到效果呢?

 

原来,“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这里顾忌的,不仅仅是外在的怕被别人知道的顾忌,更深层次的是启发孩子的内省力。

 

由此小罗爸爸又想到一个朋友分享的,她孩子的一个错误她知道但一直没说,没想到两年后,孩子自己给她坦白承认了错误,并且说这两年来这个事情一直放在心里。


作者: 涵涵爸爸&小罗爸爸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爸爸妈妈们愿意来一起试试“涵容而掩覆之”吗?欢迎留言区讨论~



精彩推荐

那些被养“残”了的孩子,谁之过?

乱放东西的后果

我的公主

话说多,不如少






本篇文章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使用请联系原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