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入高年级,为什么有的娃成了“伤仲永”,有的娃成了“黑马”?

2017-03-09 英华兰的DrBing 父母大学堂



言  


娃是读书料,那走留洋学霸路线就没错了。但有一些娃,是早期看不出是否是读书料的。只要是在教育圈呆过的,都会知道学生中有两种很特殊的群体。一种是梯次掉队伤仲永(一般是比较乖的孩子),另一种是后来居上黑马(一般是比较皮的孩子)。

提到的领学到高年级失去优势啦;有家庭变故(如离婚)娃心灵受到冲击啦;有青春期中二病花痴病啦。。。但是最要命的还是心智不成熟不懂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儿童教育啊, 心智建设最重要!)


而后来居上的,永远都是一种人:底子好的底子好的底子好的!(重要的话要说三遍)底子就是什么?——早期启蒙的基础。这些屁孩子,忽然有天觉悟了,成绩蹭蹭地就窜上来了

今天专门讲数学。这篇文章出自网络某个数学老师,最原本的出处和作者已经找不到了(知悉的请联系我)觉得写得很到位。另外也补充了我自己的想法进去。



“三年级之前,数学闭着眼都是一百分。有那么一次考试, 有一题不会,急的我满头大汗。老师都催着交卷子了,我还是没做出来,从那以后,从学霸变成了学渣,数学一蹶不振。到了初中,真的连题目都看不懂了。


一个掉队学渣的自白(来源:知乎)



文  


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着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所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批学生成绩突然掉了下来;再往后,到了初二、三时,又有一批学生掉队了;再往后,到了高二时,又有人掉了。这就是所谓的“梯次掉队


为啥?有人说是“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有人说是“青春期了,孩子野了”,还有人说,“小时候没有进行思维训练”。最后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更准确的说,就是是:数学思维的地基没打牢


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越往顶层走的时候,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就越多,当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掉队是必然的。比如说——


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只需要记忆力就可以了,记住一些计算规则,90分so easy;


但到了小学四年级,光有记忆力就不行了,还要逻辑能力,这时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队了;


到了初中,还需要用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们就跑不动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还要用到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这方面综合能力不足的学生,就力不从心了。


这就有点像打地基起高楼,儿童时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来起的楼就越高越雄伟,就越不会中途掉队。


所以,要想孩子数学好,首先帮他“打地基”。


地基怎么打?有三条:

1. 开发多元智能

2. 生活中数感启蒙

3. 培养阅读习惯



1
多元智能

疯玩的重要性



多元智能,是加德纳给弄出名的,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8种组成。


我们的问题又来了,这八种智能怎么开发?


让娃疯玩,越疯越好


游戏中喊叫和交谈吧,这叫语言智能;游戏中组合多个游戏道具和计算数量吧,这叫计算智能,游戏中爬树,滑梯,堆起积木吧,这叫空间智能,游戏中疯跑乱跳吧,这叫运动智能,游戏中还合作协调吧,这叫人际智能……简言之,孩子玩得越疯,玩得越嗨,这八种智力就开发得越好,未来的数学成绩可能就越好。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到了高年级忽然反超学霸乖乖女的理科“黑马”,多数是小时候特别调皮的男生。


顽皮娃子低年级数学成绩不好,也许仅是由于粗心懒惰,但疯玩,会玩的童年,多元智力开发得远比乖乖女要彻底,深层思维能力远比乖乖女要强。地基打得牢打得深,自然会在高中阶段反超。



这么会玩的娃,一看就是人才


所以如果娃是个调皮捣蛋鬼,虽说做妈的洗衣服,赔礼道歉,上药什么的很是闹心,但还是该庆幸,更不要打压,逼娃听话当好乖乖。娃会玩,玩得嗨,多元智能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开发。


吐槽一下,国外早教一直强调无目的“疯玩”(Free Play)对智力,认知发育的好处。很多国内家长误读为放任不理给自己育儿偷懒当借口挡箭牌,美其名曰“快乐教育”。其实呢,娃玩也没玩,学也没学,进小学就懵圈。所以家长理解能力差又爱喝鸡汤,很容易坑娃。




2
数感启蒙

融入生活中



很多文章讲过“数感”,“数感启蒙”就是在娃小学学数学抽象的概念之前,把这些概念通过具象的方式理解好。生活中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道具:一根香蕉,两个苹果,五个旺仔小馒头。。。等等


玩珠子游戏——建立数的概念已经通过故事跟你讲了方法,理解了原理,觉得有把握了,可以去某宝入手珠子(建议娃在3岁以上,低龄口敏感期小宝容易误食)


理解了数,又学会了点数,自动就能过渡到加减法。



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说到她家圆圆4岁开始玩游戏,不出两年居然就会了500以内的加减法。玩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开小卖部”,让她自己围个地方当柜台,放点东西,爹妈轮流去购买。真定价,用真钱,真找零,玩着玩着,到小学二年级,学校经过测试后,觉得也不用上三年级了,直接给她跳级上了四年级。





没错,生活中的日常买卖活动其实是最好的数学启蒙。同时,娃去超市买自己的玩具,或者买冰淇淋时,让他自己算钱、拿钱、花钱、存钱,也是个不错的法子吧。另外,最好这是娃自己的零花钱,毕竟自己的才会比较上心嘛,人家找少了钱娃就会着急。同时连财商启蒙的活儿也一道完成了,简直就是一石二鸟。

打扑克,各种涉及扔骰子的棋牌游戏,都帮助牢固数的概念。




更专业的还有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下图是蒙氏数学中的“银行游戏”(PS:以后DrBing会另写蒙氏教具的介绍文章,要剁你至少要知道剁哪个)




反正,你横竖都是得陪娃玩的,横竖都是玩,那就去玩“数学“相关游戏,玩着玩着,十位加减乘数自己就会了,而且还一点压力没有,娃对数学还会很有好感,哪儿像那些一上来就背1+1=2,3X3=9的娃,那愁的。。。



3
阅读启蒙

实际上很有关系



你问DrBing:语文是语文,数学是数学,语文不好怎么搅合到数学来啦?


如果你辅导过高年级的学渣学弱做作业,阅览过他们的考卷,你会发现有些题他们毫无头绪,完全乱来。


六年级数学题: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它的3/4,第二根剪去3/4米,剩下的绳子哪一根长?答案单选 A第一根 B第二根 C不能确定


这题,DrBIng就遇到个抓瞎的娃。她顿了一顿,问:“一样长啊,但怎么没有选项呢?呜呜” 我问:“第一根是剪去 3/4,第二根是3/4米,怎么会一样呢? ” 解释了很久,娃才弄明白两者的区别。


没错,做过辅导班老师,都会发现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很多娃对着考题无从下笔,是因为连题目都没看懂


越是高年级的题,越是会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例如:


A,B,C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在B正东6Km,C在B正北偏西 30,相距4Km,P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处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地远,因此4s后,B,C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此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sKm/,A若炮击P地,求炮击的方位角。


哦漏!DrBing承认,一乍眼我也没看懂!


娃呢?理解力差一点,光题目就让他掉云里雾里了,再加上考点不清,就直接蒙圈。


文字理解能力靠什么?平时积累的大量“深度阅读”啊。


“我们班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大多6、7岁就能看书,在小学阶段就大量阅读,爱思考,爱看书,这群孩子问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时把我都难倒了。而那些表现不怎么样的孩子大都以前没读过什么书,现在也就不爱看书,有些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的感觉,他们父母着急花钱,我再怎么辅导,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数学老师



所以,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对每门学科都是根基。早早养成阅读习惯的娃,长期积累下来,理解能力强,阅读速度快、准。相反,娃仅依靠课内阅读,那整体阅读就思维肤浅,理解能力自然弱。这个现象在初二这个分水岭年级就表现得很明显。



结  

学习成绩这玩意儿,真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东西,是长期以往,各学科相互交缠,智力+心智+习惯多因素等等等等错综复杂的东西。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文章请回复"300"-"306"间数字



好男人!

孩子的自尊底线

望子成人

父亲的来信

【学之道】2017开启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文章搜索并关注 fmxt211 (长按可复制)查看"历史消息"

看完再点个↓↓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