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索取之心,却能不断奉献的人,最后反而会有大取

雪漠(XUE MO) 雪漠禅坛 2019-06-10


欲取先与,大取无取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想要得到什么,首先就要送出什么。这个谋略也很可怕,阴谋的味道很浓。不过,现在有很多成功商人都喜欢用这个谋略,尤其是一些善于推销的人。比如那些推销保健品的人,他们一开始不会鼓吹你买那些保健品,而是免费送给你吃,一些网络套餐、网络服务也是这样,最初都会让你免费试用,等你养成习惯,他们才开始向你收钱,这些都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我常说:“如果你想得到社会的回报,就要首先贡献社会;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善待,就要首先善待别人;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友爱,就要首先付出友爱。”这些也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但它们不是阴谋,而是智慧,因为你是在贡献社会、给别人带来好心情,而不是为自己谋利。

所以,阴谋和智慧只有一步之遥,只看你到底是好心还是恶意,只要守住一颗善心,永远与人为善,永远利益别人,你就永远不会变成阴谋家。

中国有一些百年家族,他们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回报社会、贡献社会。比如范仲淹、孔子、曾国藩等。尤其是范仲淹,据说他的家族兴旺了八百年,一直从宋朝兴旺到清末,至今还有很多人自称是范仲淹的后人。为什么?同样因为范仲淹“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关于范仲淹,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一些小故事也很值得分享,从这些小小的细节之中,你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第一,范仲淹幼年丧父,为了不拖累母亲,很早就自己住进山东的醴泉寺里念书。因为没钱吃饭,他每天只用两升小米煮粥,粥凉之后凝固成块,他就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以咸菜为菜。但是,即使他的生活这么艰难,有一次突然在醴泉寺里发现一坛黄金时,他也没有将金子据为己有,考中进士当官之后,醴泉寺被一场大火烧毁,住持托人来向他求助,他才想起寺里的黄金,然后告诉住持黄金的所在。这是典型的“贫贱不能移“。

第二,范仲淹请风水家去看母亲墓地的风水,风水家说那所在是“绝地”,会让他家断子绝孙,劝他迁走,但他拒绝了,因为不想害人,宁愿自己来承受厄运——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后来范仲淹做了宰相。后来,有人劝他买下苏州南园,因为那里是风水宝地,会出人才、大官,但他觉得这样的土地太珍贵,光给自己用好像有点浪费,就买下这块土地修了义学,让老百姓的孩子都来上学,这就是著名的苏州书院。据说,这块土地出过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多个状元,而范仲淹自己的儿子就做了宰相,且世世代代都人才辈出,彻底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第三,范仲淹自己省吃俭用,把俸禄都用来帮助一些吃不起饭的人,穷困潦倒、鳏寡孤独者都可以跟他一起吃饭。于是,他不求名,却赢得了千古美誉;不求利,子孙后代却兴旺发达。而且,他的子孙中多有继承了他的风格,用自家财富济世救人者。这些都是典型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范仲淹的这种例子还是太少了,中国多的是贫富无三代,不但很少有百年大家族,企业中也极少有百年企业,很多人都是第一代艰苦创业,第二代开始享受,第三代坐吃山空。有人专门做过研究,想要打破贫富无三代的魔咒,就要学习老子的理念,要多付出——想要得到社会的回馈,就要在收获的同时不断付出,甚至在收获之前就不断付出。后来,这成了最大的赚钱秘密。因为,当你有一颗布施之心,而不是索取之心时,你的心就会非常富足,跟宇宙中富足的能量达成共振,你的生命中就会出现巨大的财富。为什么他们会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他们最初以为很多大富翁都会成为慈善家,后来才发现事实刚好相反:不是很多大富翁都会成为慈善家,而是很多慈善家都会成为大富翁。他们还发现,财富就像种子,你将它撒向社会之后,社会的土壤里就会长出更多的财富,用更多的财富来回报你。佛家称之为种福田。

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通常不会有索取之心。注意,没有索取之心,却能不断奉献的人,最后反而会有大取,范仲淹就是典型的大取之人。他没有索取的心,只想奉献,把奉献当成自己的本分,结果无意中成就了不朽的功德。这也符合老子所说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因为没有索取之心,所以层次更高。

佛家的修行也是这样,不谈索取,只谈给予。所以,佛道两家都有“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理念,甚至整个中国文化、东方哲学中都有这种基因。

毛泽东打仗的时候,也用过“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比如,胡宗南带领几十万大军扑向延安的时候,很多人都准备御敌于延安之外,但毛泽东不这么做,他把延安让给了胡宗南。为什么?因为,要想守住延安、保卫延安,就必须把延安给胡宗南。不过,毛泽东留给胡宗南的延安是一座空城,胡宗南占领了这座空城,于是整个国民政府都开始庆祝,认为国民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真正的失败就是从这时开始的。陕北大军大踏步地后退,将一个个城市让出来,胡宗南为了守住那些城市,不得不把几十万大军分散到各地。这时,彭德怀就带领西北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就是毛泽东的策略。从井冈山时期开始,他就一直在运用这个策略。不过,他不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而叫“诱敌深入”。这两种说法其实代表了同一个意思,都是故意示弱,让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在敌人分散兵力的时候逐个歼灭。

《水浒传》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场面,就是林冲和洪教头的较量。刚开始的时候,洪教头气势汹汹,“来,来,来”地舞着棒子扑上来,而林冲却不紧不慢地一直退让,最后故意露出一个破绽引洪教头来进攻,然后一下就把洪教头给打翻了。这也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

雪漠(XUEMO)


图片|来源网络

侵立删

——雪漠文化——

XUEMOCULTURE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这世界,有两样东西,令人目眩神迷参详不透,却又止不住探寻追问,一个是浩瀚的宇宙,一个是深邃的人心。



《老子的心事——雪煮〈 道德经 〉第二辑》现已面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店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