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2019民生示范工程” 评选投票(第一批)

关注☞ 民生周刊 2021-04-17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将于2019年12月下旬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一年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已收集了近千项民生工程案例,经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案例进行分批初审,评选一批民生工程案例最后入围“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


组委会将对这些候选案例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其中网络投票权重40%,专家评审权重60%),综合评出“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名单,并在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隆重发布。 


今天向您展示并开启投票的是第一批候选案例(第001—020号),请为您支持的民生工程案例投上一票吧!

 

注意:1.请识别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民生周刊”(ID:msweekly)微信公号后进行投票。

        2.勾选您支持的候选案例后,下拉底部点击“投票”。

        3.第一批候选案例投票截止日期为11月28日23:00。




2019民生示范工程候选名单(001-020号)



001


阿尔山市“棚改+旅游”富民


实施单位:内蒙古阿尔山市委、市政府


项目概况:



阿尔山的美丽蜕变,源于2014年。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尔山看望棚户区群众,并对阿尔山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做好生态保护、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旅游业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作出重要指示。


5年过去,阿尔山真的变了样,而变化最大的,是群众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


随着2014年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成为阿尔山头号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阿尔山市委、市政府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0亿元。


棚改5年,阿尔山完成房屋征收1.02万户、65万平方米,彻底解决了遗留的棚户区问题。同时,道路、管网等相关基础设施相应完善,城区亮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垃圾处理率明显提高,并新建4处居民广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安居更要乐业。住得暖了,如何吃得饱?阿尔山也找到了答案。


早在1996年立市之初,阿尔山就明确了旅游兴市的发展方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阿尔山时作出关于“保护生态就是最大发展”的指示,阿尔山引导群众摒弃“靠山吃山”思想,“放下斧头当导游”,积极参与旅游业发展,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


如今,在破除了棚户区发展瓶颈后,阿尔山顺势把握住了全域旅游的发展契机,“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开始叫响全国。


目前,阿尔山全域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旅游业经济拉动作用突出,支柱性产业地位愈发凸显。


此外,在近年脱贫攻坚工作中,阿尔山积极探索实践出“一贷双增”“前借后奖”“全域旅游+五小经济”“边贸扶贫”“消费扶贫”等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目前,经过持续攻坚,阿尔山已累计实现脱贫548户134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7%。




002


阿勒泰地区城乡“一元通”公交


实施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


项目概况: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紧紧抓住自治区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的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地区关于“交通扶贫”、“旅游+交通”的安排部署,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运作的模式,在全疆率先开通城乡“一元通”公交线路40条,投入车辆44辆,年投入资金约1155.47万元,覆盖47个乡镇310个村,惠及群众21.27万余人。


“一元通”公交让群众出行零距离


城乡一元公交的开通,让村民的交通出行变得更加便利,实现城乡完美融合。以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为例,青河下辖4乡3镇,其中塔克什肯镇、查干郭勒乡、萨尔托海乡均距离县城约100公里,沿线居住的各族群众约3.6万人,以往单程车票30元/人,城乡公交“一元通”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这些乡镇的农牧民群众,全程都是100公里的路程,仅需要一元钱就可直达。


“一元通”公交让农副产品流通零距离


阿勒泰地区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科学规划运营线路和停靠站点,串联重要集贸市场、重点商业区、景点、宾馆,同时合理调配车辆班次,聚焦农村产业发展,为基层农牧民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以阿勒泰市为例,该市为农村贫困妇女建立“双孵化创业基地”,自“一元通”公交开通以来,当地很多农村贫困妇女每天在家门口乘“一元通”就能来孵化基地上班,很大程度上减低了交通成本。


除此之外,城乡一元公交还为村民自售农副产品提供极大的便利。农民乘坐一元公交进城,每次可以带上自家生产的奶制品和土鸡蛋,到县城进行销售。


“一元通”公交让民族文化交流零距离


地区城乡“一元通” 公交车开通,也改变了各族群众的“时空”观念和消费理念,促进各族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每到节假日,农村的孩子可以坐车去县城购物、看电影和朋友聚餐,晚上再坐回来,加快城乡两地融合,大大增加边远的农牧民群众接受先进文化的机会,让党的政策和先进文化向边远村庄传播成为常态,使各族群众文化交流实现零距离。




003


三河市“消防先行”护卫农村安全


实施单位:河北省三河市委、市政府


项目概况:



近年,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燕郊,燕郊常住人口已超百万,消防任务很重。加之为治理雾霾进行的农村电代煤、煤改气工程,又让消防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燕郊寸土寸金,城市消防站、模块化消防站却全部建在黄金地段。“燕郊地区的楼房已超过1100栋,其中54米以上的一类高层建筑800余栋,30层以上的近百栋。应对近百米的高层建筑救援,普通消防车难以胜任,必须使用特种车辆。”三河市消防大队的白凤杰说,全市区域内还高标准建设了19个消防水鹤、725座地上式消火栓,三河的消防水源、装备水平在河北省内排在前列。


免费为贫困、失能等弱势人群家庭进行电气改造是三河实施的一项农村安全工程。


2018年4月至8月,三河斥资300万元购买第三方服务,对全市10个镇的9900家电代煤用户、25000家气代煤用户和1500家沿街商铺进行了电气安全检测。


11月14日,《关于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开展贫困、智障、低等、残障家庭电气线路改造工作的通知》发布,一场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消防扶贫”拉开大幕。


截至2019年1月11日,三河摸排需改造村街179个、住宅688户,完成改造村街109个、住宅682户、房间2220间,投入119.365万元。


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员涌入燕郊,安全工作需求与管理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燕郊逐步建立“巡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新模式,形成了“村村都有巡查队、处处可见红袖标、人人都是治安员”的网格化巡查体系。


巡防联控工作机制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目前,三河市已推广燕郊经验,形成数千人的群众巡防队伍,在大气污染防控、气代煤安全运营等多项重点工作中,巡防联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安全知识深入农村,三河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通过政务微信等,开展安全文化进农村、进家庭活动,重点宣传消防、交通等常识。三河还开展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倡议书、公开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把安全教育、安全作业延伸到家里,带动提高中小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大大促进了农村安全环境改善和安全素质的提升。



 


004


巴林左旗“七位一体”兜底保障


实施单位:内蒙古巴林左旗民政局


项目概况:



2017年以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并创造性地开辟了低保对象标准化综合认定体系的新路子。巴林左旗的做法是划个线,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标准来操作执行,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作的余地,定标准,这是最大的一个优势。


劳动力系数法就是依据申请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病残程度、年龄等因素分类估算量化劳动力指数,分别对家庭男女老幼在各个年龄阶段和健康状况下的具体劳动能力进行0~1系数量化界定,通过设置6类5个层级共30项指标,最终估算其劳动力价值实现精准核定收入,以此来认定申请人是否享受低保。


通过建立外出务工收入和农村牧区土地经营收入核算、养殖业收入测算、赡养费收入测算、特殊困难家庭扣减和合理性支出等4把“标尺”,实现“收入核定+财产核查+综合测算+公开评议+全程公示”的工作格局。


在巴林左旗,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保障和兜底养老“七位一体”全方位、全覆盖兜底保障,助力老百姓脱贫奔小康。


首先低保兜底一批,低保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4537人,占农村牧区低保对象总数的53.8%;其次,特困供养一批,特困供养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68人;医疗救助一批,医疗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215人次,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一站式”大病救助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90%,普病救助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医后大病救助比例由原来的20%~30%提高到90%,普病救助比例由原来的20%~30%提高到50%。


临时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270人次,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施专项救助、重点救助,将2000元以下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苏木乡镇,提高救助实效。


残疾补贴一批,残疾补贴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41261人次,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范围扩大至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所有残疾人。


优抚保障一批,解决优抚保障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解三难”问题26人次;兜底养老一批,高龄津贴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对象4027人次。全旗22所幸福互助院入住1207名老年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636名,占到总数的52.69%。





005


成都玉林街道文化特色街区


实施单位: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


项目概况:



黉门里特色街区入口位于临江西路,锦江南岸,紧临老南门大桥(万里桥),是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三区交汇的门户位置,也是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中华西坝历史文化风貌片区的西北侧入口,锦江绿道的重要节点,区位特征十分鲜明。


在特色街区建设过程中,街道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以弘扬黉门国学文化为主线,打造集国学文化、万里桥文化、音乐休闲、美食体验和社区治理于一体的特色街区。主要分为五个区域:


一是黉门国学文化展示区。二是音乐创客街区。三是万里桥文化展示区。四是美食文化体验区。五是黉门里邻里生活体验中心。


街道按照整体协同策划、片区统筹规划、集成项目资源的工作要求,切实承担起特色街区打造的实施主体作用,从“四个结合”入手,切实推进特色街区示范打造工作,着力彰显特色街区“四个基本特质”。


一是与滨水区域风貌提升相结合,突出“开敞性”。充分融入锦江公园建设整体方案,按照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通过打通封闭道路,实施开墙透绿,进一步突出慢行功能,拓展开敞空间。


二是与街区文化传承相结合,突出“文化范”。全面梳理黉门街形成和演变历史,通过深入挖掘黉门国学、万里桥特色文化,将各点位串连,连点成线,形成可触摸、可感知、可消费的特色文化体验场景。


三是与业态转型升级相结合,突出“生活味”。在街区统筹布局音乐创客、美食文化、生活体验、科技赋能、新零售等多元复合新业态,着力推进生态价值转化,通过构建新生活场景和新消费场景,推动社区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发展。


四是与社区发展治理相结合,突出“参与性”。


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充分调动社区、社区企业、商家、居民参与积极性,建立街区联合党支部,组建商家联盟,通过众筹的方式,政府、社区公司、商家共同出资,多元参与推进街区打造和长效维护管理。采取市场化可持续运营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商业化逻辑”,由社区公司运用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本合作,打造黉门里邻里生活体验中心,在街区植入文创、新零售等消费场景,着力强化街区发展“造血”功能。通过“市场化+公益化+长效化”运营,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巩固社区发展治理阵地,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006


国网自贡供电公司“电参谋”专项行动

实施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自贡供电公司


项目概况:



一、“电参谋”行动的背景


近年来,受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中美贸易争端加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国网自贡供电公司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开展“电参谋”行动,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和工业企业,不断增强用电企业的电力获得感,进一步树立了责任央企、诚信央企的形象,努力将公司打造为党委政府信赖的依靠力量、电力客户信任的专业力量。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政企协作,展现央企社会担当


国网自贡供电公司主动促请市政府组织各区县、园区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召开全市“电参谋”启动大会,现场开展电价构成、市场化交易规则的培训,构建了“政府主导、供电公司专业指导、用电企业具体实施”的良性工作机制,展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二)逐户分析,提供优化用电方案


针对部分企业“基本电费占比高”“力调电费被罚”“避峰用电差”等典型不合理用电问题,公司组建了七个“电参谋”小分队,逐户分析客户数据,出具《“电参谋”用电大数据分析诊断报告》,为园区、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一园一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用电建议和优化方案,切实提升企业科学用电水平。

 

(三)精准发力,提高企业实施主动性


将分析诊断报告直接向企业经营者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清楚,让企业经营者第一时间知晓企业用电成本高的原因,帮助其掌握如何科学合理提升用电水平,提前了解需要的资金投入和效益产出情况,将知情权和选择权真正交给企业经营者。

 

三、工作成效


(一)企业科学用电水平有效提升


截止2019年10月底,国网自贡供电公司共出具《“电参谋”用电大数据分析诊断报告》379份,153户企业在“电参谋”指导下采取优化用电措施,每年节约电费支出4212.01万元。


(二)党委政府和企业满意度显著提高


通过“电参谋”专业指导,工作成效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自贡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高度肯定,自贡市“两代表一委员”在多种场合高度赞扬“电参谋”行动为实体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公司在全市营商环境大会上成为市政府主要领导唯一表扬单位。2019年,公司在全市公共服务单位的行风评价中实现“五连冠”。


(三)“电参谋”品牌初具影响力


国网自贡供电公司“电参谋”行动受到了人民网、四川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专题采访报道,成为了自贡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样板工程”。 


 




007


东莞市“河涌治水”攻坚


实施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委、市政府


项目概况:



东莞将坚持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精准治水理念,聚焦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加快提升水环境质量。


除了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和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之外,今年东莞继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截污通水工程,确保全年新建及通水截污次支管网均不少于1000公里,并大力推进管网接驳入户,新建微支截污管网1500公里,推动建设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


此外,全面完成6家污水处理厂新扩建、3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42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尽早尽快发挥工程治污效益。


在考核断面保障方面,东莞坚持全流域与重点区域双管齐下、长远与短期治理措施双结合的攻坚思路,分清轻重缓急,实施精准治污。


东莞逐一制订7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攻坚方案,围绕茅洲河、石马河国考断面,全面实施全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围绕运河樟村断面、沙田泗盛断面,加强综合分析,精准实施重点区域防控措施。围绕石龙北干流断面、石龙南支流断面、淡水河角尾村断面,重点分析东江溶解氧偏低问题,积极争取广东省支持指导,协同实施防治措施。全面实施挂图作战,细化责任分工及进度安排,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断面水质逐步改善。


在排污口整治攻坚行动方面,按照“规范一批、整治一批、清理一批”的原则,对全市入河排污口实行三年攻坚分类整治,到2020年基本完成整治。


其中,市区4个街道及长安镇茅洲河流域全面完成排污口整治,石马河流域及长安镇非茅洲河流域要完成不少于60%的排污口整治,其他镇完成不少于40%。


在内河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方面,全面部署开展内河涌(黑臭水体)污染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到2021年基本完成全市内河涌整治,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在面源污染整治方面,东莞全面压实河长责任制,完成“清四乱”和“五清”专项行动。强化工业排污管控,对重大排水企业全面实施在线监控,严厉惩处偷排超排行为。


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坚持“治差水、保好水”工作理念,统筹兼顾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和建筑清理整治,同时继续加强河道两旁违建清理工作。





008


郏县“互联网+医疗健康”


实施单位:河南省郏县卫健委


项目概况:



近年来,郏县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信息化工程,积极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巩固和拓展医改成果,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路径、工作方法和服务标准,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生活的新需求。主要做法是:


一、织好“一张网”,即建立“健康信息采集网”。


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检验影像和病案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保障县乡村三级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开发集群众用户端、医生端、政府管理端为一体的共享信息软件,实现了群众医疗健康数据更易留存、统计分析和操作更加快捷、综合医疗保障服务更为到位。


二、建好“一个台”。即建设“健康分级诊疗台”。


建立了贯通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的郏县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向上可连接全国2700多家医院、29万多名医生,向下与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相连,形成上下贯通的互联网医联体。


 三、用好“一根线”。即利用好互联网这根“看不见的线”。


建设预约挂号系统,县域内群众在村卫生室即可直接预约全国各大医院知名专家;建设智能处方系统,实现基层医生与上级医疗机构专家共同诊疗,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将农村患者与县市医院的专家通过互联网连在一起,打通了群众就医、问诊不便的“最后一公里”。


四、开好“一台车”。即使用好健康“云巡诊”车。


为各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健康“云巡诊车”,定期入村为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相关检测信息自动上传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同时推送到居民的手机端,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与移动APP客户端实时互动和行政管理一键同步,使家庭医生健康“守护神”作用进一步凸显,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定期入村为群众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


此外,建成县域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会诊(问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实现了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和集约节约化利用。同时,开通了电子居民健康卡、人脸识别支付和诊疗、生育全程管理、医保支付DRGs、院前急救等多个先进的子系统,探索建设集团型、智慧型医院。


通过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提高了全县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做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真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强了基层服务能力,做通了健共体服务,做准了健康扶贫,真正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009


驻马店市“一元民生”救助保险


实施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


项目概况: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总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通过实施“一元民生”救助保险项目,解决急难问题,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遇到的“不能承受之重”,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着力创新保障体制机制,撬动社会力量助推兜底脱贫。


为破解传统兜底政策覆盖不全、政策资金不足、保障程序繁杂等“老大难”问题,避免群众因急难事件致贫、返贫,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引入保险机制助力精准扶贫,使金融保险直接面对广大弱势群体,并将该项目列入2019年度市政府重点惠民工程。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出资801.71万元为全市户籍人口每人投保1元钱,居民免费享受到约定的七类保险赔付,最高金额达20万元。为提高保险资金理赔效率,确定了“保本微利”、“风险分担调节”机制,将保险资金的盈利率控制在15%(含运营成本)以内;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信息通报机制,制定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等,确保“一元民生”项目取得最大成效。


着力聚焦因病致贫问题,织密救助网络筑牢民生底线。


“一元民生”救助保险项目对症“老、弱、病、残、幼”特殊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专门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城镇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孤儿等6类群体因重大疾病住院治疗产生的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进行保底理赔,标准为500-800元。为方便困难群众获得医疗赔付,民政部门履行牵头职能、发挥行业优势,为目标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实行一张表办结,督促理赔资金快速到位,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加固兜底保障网络,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着力破解急难问题,“雪中送炭”彰显党和政府关怀。


“一元民生”救助保险项目实现了区域内人员“全覆盖”、打通了应急救助“快通道”、建立了成熟服务保障体系,当群众遭遇自然灾害、未成年人溺亡、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发性临时性“急难”事件时,能够充分发挥保险赔付相对于传统救助反应迅速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开展赔付,帮助遭遇“急难”问题的群众渡过眼前难关,保障其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的损失;对见义勇为行为最高赔付20万元,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体现人文关怀。有效预防和解决因为急难事件致困的问题,为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目前,全市已理赔457件,赔付资金515万元,该救助保险项目“乘法效应”逐步显现,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实现了减轻政府资金压力、缓解社会矛盾等多赢的良好局面。






010


金乡县建困难指数促精准低保


实施单位:山东省金乡县民政局


项目概况:



为基层工作人员减压


“在以前,对未能被纳入低保的申请家庭进行解释工作,只能靠一张嘴。”这让在金乡县王丕街道民政办工作多年的闫保同一直很头疼,“你说咋讲?就是磨破了嘴,没评上的老百姓还是不服。但是现在有了评估指数,我们身上的压力减轻了,解释工作容易多了,群众也都心服口服了。


困难评估指数,是建立在信息完善的基础上的,当完成信息采集后,将信息录入到评估平台系统,系统可以直接计算出困难指数,并直接将其通过科学运算转化为具体的救助金额,提升了救助的科学性、准确性、公平性。


救助金差异性发放


2018年7月之后,由于金乡县实施了低保救助困难指数评估机制,于庄村的5户低保家庭的救助金也从之前的统一标准调整为差异性发放,“根据家庭困难情况,将特困、中困、一般困难家庭低保救助金拉开了差距,使救助金差异性发放、因人施救得到了合理诠释。”金乡县民政局副局长殷乐荣说。


救助金调整后,于庄村5户低保家庭,有的从原来的每人204元提高到290元,有的从204元降低到176元。


及时清退保障救助金用于实处


金乡县共辖9镇4个街道办事处,647个村居,总人口64.68万,农村人口56万,目前全县低保11366人,每年发放低保金3000余万元。一直以来,如何保证低保救助金精准发放和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群体工作都是金乡县民政工作的重要一环。


困难指数评估机制可以让民政部门在第一时间知道哪些人需要清退。以王丕街道为例,在实施低保救助家庭困难指数评估救助机制前,有394户低保家庭共710人,通过困难指数调整后,王丕街道的低保群体减少到如今的229户360人。


金乡县在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方面,走在了全国县级城市的前列。低保救助困难指数评估机制,规范了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困难救助的公平性、针对性和精准性,还能实现与精准扶贫、社会救助的有效及时衔接,以制度衔接的形式解决低保户的其他社会需求,真正建立起运转良好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发挥了民政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011


成都锦江区“飞地+众筹”产业扶贫


实施单位:成都市锦江区


项目概况:



成都市锦江区在对口帮扶甘孜州炉霍县脱贫攻坚实践中,针对受扶地贫困村偏远分散、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要素欠缺,群众增收困难的实际,聚焦“输血变造血、增收可持续、脱贫不返贫”,创新县域异村产业合作方式,打造贫困村“飞地”产业;创新“众筹”扶贫,广泛汇聚各界力量,搭建帮扶平台,“众筹”发展要素,助力脱贫攻坚。项目在有效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同时,推动了炉霍县产业加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得到炉霍干部群众赞誉和肯定,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2019年被评为四川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慈善项目。


打造飞地产业。携手炉霍县,在交通区位、土壤条件和气候等较为适宜的斯木镇流转土地1000余亩,整合政府、社会等各方援建资金1亿余元,打造炉霍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地处牧区、资源条件差、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88个贫困村,集中建设“飞地”智能蔬菜大棚241个,年实现分红受益600万元,每个贫困村分红6万元以上,带动9879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余元,解决当地1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就业收入500余万元。同步实施贫困村“飞地”梅花鹿养殖、“飞地”旅游帐篷建设项目,每个项目可为对应的贫困村实现收益分红3万元以上。


创新众筹扶贫。变政府“包办”为社会多元参与,组织全区机关部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全域结对帮扶炉霍县。选聘4批次41位政治可靠、有实力、有爱心、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中产爱心人士等各界精英作为帮扶带头人,担任贫困村“荣誉村长”,共有300余家企业负责人,500余名爱心人士担任“荣誉村民”,构建形成了千余个爱心帮扶“朋友圈”,聚集“爱心亲友”上万人,共同“筹人、筹智、筹资”帮扶贫困村发展飞地产业。构建“一中心四平台”项目实施运行保障体系,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共计募集资金物资折合2760余万元,其中产业发展资金近1000万元,打造了四川藏区第一个社会帮扶贫困村飞地产业园。


撬动社会资源。项目链接撬动社会各界资源,帮助“飞地”及炉霍农特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及港澳地区,进入伊藤洋华堂、盒马鲜生及京东、苏宁等大型商超、电商平台销售。目前,飞地园生产的蔬菜、瓜果仅在成都市场的日均销量就超过1万斤,全年销售量达400余万斤,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帮扶炉霍引进重大产业和民生发展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2亿余元。在全国率先开展消费扶贫,2019年,众筹购买消费扶贫农特产品300余万元。此外,项目有效激发了社会帮扶活力,促成多个扶贫济困、公益慈善项目落地炉霍,援助资金合计1000余万元。





012


昆明盘龙区“金钥匙”社会治理


实施单位:昆明市盘龙区委政法委


项目概况:



以“五网共享”为内核的“金钥匙”社会治理“盘龙实践”,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思考。


以智能化为引领构建一张监测监督网


在构建智慧应急机制上,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联动融合,构建了矛盾联调、平安联创、问题联处、治安联防的工作新格局;在实施动态实时监测上,整合交通、商场、客运站等视频资源,实现重点领域安全动态实时监测管理;在建立公共场所流动监督岗上,加快“城管+社会治理”网格监督全域监控建设,形成重点目标和治安复杂区域视频监控立体覆盖。


以品牌化为重点构建一张社区治理网


积极总结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以来既有创新项目的好经验,以社区党建、综合治理、社区自治、民生服务示范项目为主体,遴选出部分成熟典型在全区进行推广示范。推行“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建立城乡社区“三社(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一体化”模式,探索建立“五微”治理模式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长效化为目标构建一张社会安全网


以社区信息化“平安网”为抓手,全面打响了“零发案”社区创建战役。通过组建3万多人的治安志愿者队伍、建立“九位一体”巡逻防范机制、健全完善内部防控网、深化联合勤务工作等,基本构建了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三官(法官、检察官、警官)一律师”法律诊所工作模式,大力推广品牌调解室、阳光议事、院落协商制等创建项目。


以多元化为导向构建一张公共服务网


依托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指挥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发相应功能程序,实现了社调、在线举报、志愿者征集、全民换“金豆”等功能。盘龙区金沙社区推行集“警务雷达、金豆兑换、卫星布防”为一体的警务模式,发展金豆志愿者1000余名,整合“金豆兑换商家” 100多家,社区警情下降了60%,案件下降了42%。


以常态化为抓手构建一张法治宣教网


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和“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精心打造法治主题公园(广场),开通互联网+法治功能,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教育网。在“掌上盘龙”开设“依法治区”栏目、在“昆明盘龙发布”开设微话题、在新闻媒体客户端开设专题报道。打造盘龙法治大讲堂,以线上法治e课堂等方式,形成“百名专家上讲坛,千场活动进社区,万名群众共普法”局面。相继建成法治主题公园4个、法治广场1个,法治文化示范点3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个。





013


麦子公益“健康徒步+环保”


实施单位:麦子集团


项目概况:



麦子公益是麦子集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因,更是麦子集团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麦子公益环保项目,致力于传递环保中国的公益态度,坚持亲身参与的行动方针。结合时下流行的健康徒步方式,秉持“触手可及”的理念,以家庭、朋友、情侣为单位,通过一次公益徒步和垃圾分类游戏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让每一位参与者收获一份快乐、成就感和责任感,从而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和身边的朋友。


麦子公益环保项目由麦子集团鼎力支持,于2018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正式启动。截至2019年11月1日,该项目已累计举办了81场活动。环保项目从全国21个城市出发,去往了64个目的地,累计参与人数3740人,共捡拾垃圾约6525公斤,累计徒步清洁距离约387.5km,清洁范围遍布山峰、沙漠、河岸、峡谷、海滩和城市绿化带等。


麦子公益,在环保公益的卓越表现,一直深受参与者的喜爱和好评。从最初的每场十几位参与者,到每场上百位热心志愿者踊跃报名。麦子公益带动几千名参与者风雨无阻,认真做公益。同时借助参与者的分享和传播,播撒出了一颗又一颗环保公益的种子。


同时,麦子公益环保项目也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包括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消费报,腾讯,网易,搜狐,今日头条等在内的百余家媒体。他们深度报道了麦子公益环保项目,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麦子公益环保项目除了收到环保爱心人士和媒体的关注外,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8年11月荣获《中国企业报》授予的“2018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贡献金融科技企业”荣誉称号。2019年5月,麦子金服荣获2019中国金融科技论坛颁发的 “2019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社会责任奖”。


此外,麦子公益联合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开展公益环保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普及环保和垃圾分类知识。该项目入选塘桥党委”两新”党组织的党建品牌。为社区环保提供了新的普及思路,有力助推社区垃圾分类的执行。





014


南京市构筑网格化便民救助体系


实施单位:南京市民政局


项目概况:



效率高


2014年,南京市以栖霞区尧化街道和江宁区东山街道等为代表,抓住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契机,开展了社会救助受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其推出的“一门受理”,是对原来由民政、人社、计生、残联等部门行使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科学整合,将具有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职责的科室集中办公,将所有社会救助服务事项集中在中心统一办理。


 “一门受理”彻底打破了以往一人只负责一项工作、只办理一项业务的传统方式,经过系统培训和岗位实践,使每一名窗口人员都成为“全科社工”,熟练掌握全部社会救助政策和业务流程,能承接所有的社会救助等服务事项。


经民政部门统计,社会救助服务新探索在试点街道的实施,使其相关工作人员减少70%以上,居民办事时间节约84%以上,工作效率提升77%以上,政务服务空间节约85%以上。

 

救急难


为了主助困难群众,强化“救急难”能力,南京市民政局进行了“一张网”排查。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街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下沉网格,“划分责任田、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事”,全面摸排、梳理、收集民生诉求,及时、主动发现责任区内群众“急难”,打通了社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


南京市民政局还提供“上门式”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坐诊”与“出诊”相结合,提供人性化社会救助服务。如江宁区东山街道参考“赤脚医生”上门看病的模式,以街道全科业务办理系统平台为基础,开发了智能移动服务终端,让工作人员可以带着移动设备走进老百姓家中办理业务。对老弱病残孕人员,如果有需要办理的业务,可以通过电话预约,让工作人员上门办理,实现无缝对接。对网络员发现的“急难”对象,及时通过服务终端代为办理救助申请。


不仅如此,南京市栖霞区开发社会救助服务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实现部分服务事项的“不见面”办理,初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015


彭水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助脱贫


实施单位:重庆市彭水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今年是彭水脱贫摘帽年,彭水坚持在统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上下功夫,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途径。


 “彭水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彭水县委书记钱建超表示,必须实现脱贫工作和生态保护双赢,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有效途径和方式,让更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脱贫攻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旅游产业,让旅游产业为脱贫工作插上翅膀。未来,彭水将加大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发展一批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扶贫农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当地实施旅游开发后,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家开起农家乐,各类民宿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景区旅游业态,还推动了彭水全域旅游发展。


彭水要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把产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健全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每个村均有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


蚩尤九黎城、摩围山度假区是彭水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区。近5年来,九黎集团以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造血能力为根本,以支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助其获取经营性收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助其获取工资性收入、支持贫困人口发展种植养殖助其获取配套性收入、流转贫困户土地林地助其获得财产性收入等路径,多渠道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彭水坚持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注重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扎实开展脱贫稳定性排查工作,加大精准扶贫档案培训和业务指导力度,加快建设长效机制,为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016


渑池县中医院缓解群众就医难


实施单位:河南省渑池县


项目概况:



渑池县中医院组建于1982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并重发展的集医疗、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医院于2018年9月28日顺利搬迁至韶州路并已投入使用,总投资1.6亿元,占地70亩,建筑面积42884.21平方米,批准床位350张,开放床位500张。现有职工400人,其中专业技术251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6人。


该院致力于打造“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的特色品牌形象:新增1.5T核磁共振、128层CT、16排CT、悬吊DR、全数字乳腺机X光机、数字胃肠机、迈瑞M9系列星钻彩超、全自动生化流水线和血液分析流水线等先进诊疗设备;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渑池工作室现已在我院正式成立;与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心病科、脑病科、康复科、颈肩腰腿痛专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周围血管病科七个共建专科,七名省级专家下沉我院;特邀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胸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专家团队每周定期到医院坐诊手术;透析中心、康复理疗中心、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等也正在积极创建中。


医院二期工程将往西侧扩展60亩,预计投资6.39亿元,用于医养结合中心建设,医院东侧的自然沟也将进行绿化,建设康养游园。





017


盐亭县用好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治理


实施单位:四川省盐亭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盐亭探索新乡贤理事会基层治理新模式,大力弘扬新乡贤文化作用。


一是广泛凝聚乡贤力量,搭建多元参与平台。里成立新乡贤联谊会,各乡镇、街道成立新乡贤理事会320个,推选新乡贤5340余名、收录优秀在外新乡贤9700余人次,县里每年召开一次新乡贤大会,新乡贤理事会每年召开一到两次大会,通过坝坝宴、座谈会等方式,为新乡贤搭建认识、相聚、思乡、话发展的平台。


二是宣传展示新乡贤文化,提炼新乡贤精神。探索建立新乡贤会馆,大力宣传展示新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力量。增强情感认同,增强荣誉认可,增强价值认同,定期开展道德讲堂、乡贤故事会、新乡贤送家训等活动,讲好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乡贤故事,推动更多人学习新乡贤,成为新乡贤。


三是完善政策机制,引导新乡贤回归。盐亭出台《盐亭县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治理实施方案》,制定了5章25条理事会章程。按照3年选任制,通过党员和群众代表选举产生一名会长、3至5名副会长,“一村一会”全覆盖成立新乡贤理事会。


引导杰出乡贤、经济能人、村社区两委干部、公益热心人等社区能人,参与乡贤组织竞选。出台帮扶礼遇政策,关心新乡贤工作生活,对做出突出贡献并有需求的新乡贤,提供医疗、养老、生活等社会公共优惠服务。特别是在新乡贤回乡创业方面给予高质量服务,帮助降低创业成本,充分调动新乡贤回迁兴业积极性。





018


雅安市“医防融合”护卫老年人健康


实施单位:四川省雅安市卫健委


项目概况:



雅安市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把健康融入各项政策,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雅安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可享受政府补贴,自今年5月实施以来已完成体检34517人,将逐步覆盖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315132人。


一、健全政府主导、三方筹资、部门协作“三个推进”机制,构建“医防融合”新格局


一是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成立市政府副市长衡彤任组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将项目实施纳入县(区)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市、县(区)人大统筹开展项目监督检查。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体检资金由政府、医疗机构、个人三方共同筹集,标准为每人500元,针对60—79周岁和80周岁以上两个年龄段,明确三方分担比例。三是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县(区)政府办公室综合协调宣传卫生健康财政部门工作职责,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努力把“老年人重点疾病检查项目”做成政府为民办实事品牌。


二、落实全域推进、绿色通道、宣传引导“三个到位”,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


一是确保政策到位。项目开出60岁以上老年人消化系统等八大系统重点疾病检查清单,卫生健康部门加强技术指导等工作,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二是确保服务到位综合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及服务能力等因素, 合理布局定点医院同步开通体检绿色通道组建专家团队,解决“体检难”问题确保服务到位三是确保宣传到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强化宣传力度,多角度宣传解读政策,群众知晓率、参与率100%


三、统筹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医养结合“政策叠加”,打好“医防融合”组合拳


一是构建双向转诊+医防融合新机制。通过医联体建设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位一体重点疾病防治机制,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构建上下联动、功能明确、责权清晰分级诊疗新格局。


二是构建急慢分治+医防融合新模式。设立健康管理站,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99.4%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82.02%79.8%


三是构建医养结合+融合新体系。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办雅安市人民医院为契机推进川西医养中心建设,打造“天府之肺、康养雅安”品牌,总投资100亿元包装储备21个康养项目。构建“互联网+大数据+医养”雅安养老智慧平台,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019


人大附中“校长国培计划”教育扶贫


实施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


项目概况:



教育部从2019年9月启动了利用“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平台帮扶连片贫困地区凉山州教育发展的项目,人大附中联合总校作为“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13个培养基地中唯一一所中学基地,依托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有26所优质成员校,以及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班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基地8位名校长工作室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对凉山州冕宁县教育进行深度帮扶,解决各类难点问题,整体改善冕宁县教育落后面貌。


输出优秀师资。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基地输出26名一线资深教师,根据冕宁县5所受援校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将教师分派到各个学校,派出教师深入各校教育教学一线,从各校学校管理、教学、教研、课程建设、教师培训等多层面对各校进行帮扶,解决各校发展中的软实力薄弱的问题,切实提升各校办学质量与水平。


校校牵手结对帮扶。在输出优秀教师的基础上,5所受援校与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基地8所学员校结对帮扶,建立深度帮扶关系。将通过受援校派出干部、教师赴支援校跟岗学习,名校长把脉诊断、指导受援校办学等方式,推动受援校内涵式发展。


专家团队组合式帮扶。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培养基地的8位名校长都建立了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团结了该区域众多优秀的校长与教师。8个校长工作室都在冕宁县全县范围内开展帮扶活动,如带领优秀名师开展示范课展示,组织名校长论坛,开展全县范围的校长座谈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


丰富资源助力发展。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拥有国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1+1慕课资源、国家一级学会——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等各类资源与平台,同时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每年都组织两次教科研年会,对教师进行培训,丰富的资源全面向

冕宁县全体学校开放。


 



020


“恒基崇学奖”助学帮扶


实施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恒基建设集团


项目概况:



“恒基崇学奖”是恒基建设集团董事会主席吕德坤在家乡桐乡市凤鸣街道联庄村、中群村设立的崇学奖励项目。该项目针对部分农村家庭忽视教育、青少年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及部分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等现象,以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具有社会责任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弘扬尊师重教的新风尚,设立“恒基崇学奖”。每年奖励两村当年度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农村学生。2009年至今,连续11年开展此项目,已先后发放53万元奖励金及200多万元学习、生活支助,580多名新入学高中生、大学生获得奖励。


表彰先进,助学帮扶。在乡村,多数贫困孩子具有优秀的品质,勤俭节约、正直善良、刻苦自律。“恒基崇学奖”项目,帮助他们逐渐摆脱自卑的阴影,帮助他们获得一种直面困难、战胜困难的无形力量鼓励引导他们进步,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自信,从贫困中走出美丽的人生,造福社会。


联庄村俞雪英同学是第一个得到“恒基崇学奖”帮助的学生。她成绩优异,但从小因为失去父母,被其他孩子瞧不起,小学时,曾因交不起12元的暑假班费,只能回家。在第一届“恒基崇学奖”颁奖仪式上,她泛着泪花接受了资助,迎来了新的希望。


截至目前,有60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恒基崇学奖”的支助下,顺利入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他们都曾因交不起学费差点辍学,也都因得到“恒基崇学奖”帮助,走进高等学府,改写了人生命运。


“恒基崇学奖”以精准的奖励和帮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生尚学、崇学的认知,表彰优秀学生,激励农村青少年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项目的开展,在家乡形成尊重老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更好地引导了学生家长建立重视教育、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从而树立崇尚学习的良好村风、民风。





勾选项目前的方框(可多选),点击底部“投票”即可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责任编辑:王迪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