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将于2019年12月下旬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一年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已收集了近千项民生工程案例,经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案例进行分批初审,评选一批民生工程案例入围“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
组委会将对这些候选案例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其中网络投票权重40%,专家评审权重60%),综合评出“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名单,并在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隆重发布。
今天向您展示并开启投票的是第五批候选案例(第081—100号),请为您支持的民生工程案例投上一票吧!
注意:1.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民生周刊”(ID:msweekly)微信公号后进行投票。
2.勾选您支持的候选案例后,下拉底部点击“投票”。
3.第五批候选案例投票截止日期为12月16日23:00。
实施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项目概况:
项目以移民安置社区为承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毛绒玩具为主导,建设“新社区工厂”,实现楼上住人、楼下就业,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就业容量大,入职门槛低,带动脱贫效果显著。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所辖9县1区都是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4个。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让安康成为陕西省易地搬迁的源发地。从开始的避灾移民搬迁到生态搬迁再到后来扶贫搬迁,安康累计建设易地搬迁安置区1364个,搬迁群众26.84万户、9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303万)31%,占全省搬迁总人数35%。
为了让广大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安康市从2012年开始,抓住东部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在全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计划、按步骤地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意见》,先在平利、白河等县试点,鼓励各类企业利用移民搬迁社区配建商业用房、社区空置门店等生产辅助用房,创办生产加工型工厂(分厂)或加工车间,开始手套、衣服、鞋子等来料加工。2017年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新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2018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 打造安康新兴支柱产业的意见》,明确将毛绒玩具、电子产品、纺织加工、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加工作为新社区工厂发展的五大重点。2018年制定和颁布了全国首个《新社区工厂地方标准》,在新社区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与居住楼相对分开,以保证安全、减少扰民、便于管理。如今,新社区工厂在安康已经遍地开花,走出了一条“兴办社区工厂、助推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取得了农民就业、工厂发展、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
截至2019年11月底,安康市已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553家,覆盖百户以上移民搬迁安置社区458个,覆盖率达到92%,吸纳就业20472人,其中贫困人口6740人。特别是毛绒玩具已经成为新社区工厂发展中的主导力量,毛绒玩具文创企业已投产244家,吸纳就业994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629人,累计实现产值达11.9亿元,出口创汇6096万元;带动就业人数、实现产值、工资发放总额均占全市新社区工厂总额的40%以上。
“安康新社区工厂”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和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创新做法得到刘鹤副总理批示。
今年以来,先后有十余批次国外客商来安康考察验厂、投放订单、洽谈业务,毛绒玩具打开了安康与世界对话的窗口。目前,安康正在抓紧衔接,组织毛绒玩具企业参加德国纽伦堡国际玩具展,推动安康毛绒玩具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促进“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向前发展。
△安康市汉滨区松坝缘毛绒玩具厂,社区居民正在新社区工厂进行毛绒玩具加工。
实施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项目概况:
去年以来,成都市金牛区全面落实市四套班子金牛区“现场办公会”精神和中优“三减三增”部署,在获得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摄影艺术之乡”——沙河源街道新桥社区,针对过去人员构成复杂、社会治安混乱、矛盾纠纷突出的“三乱”问题,创新实践“社区+产业+生态+商旅”模式,实现了从“低端市场区”向“国际化公园社区”的华丽转身。
做优品质社区“形态”
扎实推进社区发展治理路径化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打造配套齐全、服务完备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优化生活服务配套。精准布局中加国际幼儿园、社区青年篮球场等基础配套和熊猫驿站、社区影院等商业服务项目。提升公园社区品质。借力“增花添彩”、街区美化等项目,大力实施店招打造、道路黑化、绿植补裁,精准实施社区“微更新”、环境“微提升”和特色彩绘行动。营造类海外生活场景。依托售楼部和周边建筑,运用“成都黄”创新构造地中海风貌街区,大力植入酒吧、餐吧等国际化元素和时尚化消费业态。开设“国际居民服务台”,推出双语网络服务终端,设置双语导视牌,营造国际范生活消费场景。
做活美丽社区“生态”
积极抢抓锦江绿道建设契机,有机融入摄影文化,将“三乱”问题突出的金府钢材物流市场片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府河摄影公园。打造公园城市重要节点。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在锦江绿道三环路内的门户起点。营造游憩休闲重要空间。将传承摄影文化与回应群众美好追求有机结合,以“摄影”“花卉”为主题打造童梦花园、风情花院等5个园中园,建成最美观景彩虹桥,形成“四季有景、生态摄影”的绿色休闲空间。塑造摄影文化重要载体。将人文场景与生态场景、消费场景、生活场景渗透叠加,有机植入相机造型、场景板式以及社区老照片100余张、老物件13件,形成成都摄影历史记忆打卡点,构建“城园相融”的和谐景观。
做强活力社区“业态"
坚持市场化逻辑和商业化手段,在府河摄影公园旁打造3万平方米的摄影文创主题特色街区,重新擦亮“全国民间摄影艺术之乡”金字招牌。招大引强做足国际范儿。引进全国影印龙头“特想集团”西南区总部、世界著名摄影大师萨尔加多艺术中心、超级摄影画廊PARK艺术交流中心、国家非遗“林窑·雅烧”等国际顶级摄影文创项目。丰富业态提升街区品质。鼓励周边金韵、华美达等星级酒店打造摄影主题酒店,引导街区餐饮、幼儿园等植入摄影元素。创新立体反哺社区。做优资源反哺社区,借力特想集团等企业机构丰富的全球资源开展外事活动。
做精人文社区“文态”
按照“三城三都”建设要求,深入挖掘现当代摄影文化,通过引进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等国际顶尖摄影团队,落地打造成都当代影像馆,形成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摄影文化基地和网红打卡“新地标”。搭建世界顶级艺术家展示舞台。依托原中加水岸售楼部打造总面积达7500平方米的成都当代影像馆,合理布局7个专业展厅、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和多个公共教育空间,吸引了布列松、弗孔等世界名人名作竞相参展。构建优秀摄影爱好者交流擂台。依托我市“熊猫"文化创新设立“金熊猫摄影艺术奖”。创建社区居民家门口学习平台。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打造藏书近2万册的中外文影像图专题图书馆。
做亮和谐社区“心态”
综合考量国际化公园社区建设需求,提档升级原本面积狭小、功能单一、设施老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府河摄影公园旁建设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服务更加完善、社区环境更加优美。是以场馆更新回应群众品质需求。按照“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理念,运用国际化公园社区美学设计理念打造影像艺术馆、生命教育馆等“七馆一站一场”。以服务革新回应群众体验需求。秉持“四兴”理念、传承“七邻”文化,有机整合党建、政务、便民服务等功能,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只跑一次”改革,将服务窗口下移到社区。以机制创新回应群众享受需求。实施“党建引领多元参与”行动,依托多家家社会组织和自组织,开展“金石一家亲·扶贫影像展”等活动,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新桥社区“打通”特色项目,努力探索形成以摄影特色、公园社区为主的“社区+产业+生态+商旅”的国际化社区发展新模式。
实施单位: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阿里巴巴坚持“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推动脱贫工作与阿里巴巴自身目标及业务的深度融合。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不断整合技术、产品、运营等方面的资源及优势,推动脱贫工作成为业务创新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业务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在兴农扶贫探索中,阿里巴巴提出“亩产一千美金”概念,这是全国首次以经济收益来定义农产品的单位价值,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现代化服务,推动产业、货品、营销、科技、人才、全球化的全面升级。
除了电子商务之外,阿里巴巴集团还在健康脱贫领域开展了全新探索。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公益、蚂蚁金服保险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以全透明、全跟踪、全覆盖的模式,实现“互联网+精准脱贫”。
2019年4月,蚂蚁金服宣布:在过去三年中,5亿支付宝用户通过蚂蚁森林在地球上种植真树超过1亿棵。在此基础上,蚂蚁森林从“生态保护”升级为“生态脱贫”,依托技术与模式创新,用生态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找到“靠山吃山”的新方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阿里巴巴脱贫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互联网+脱贫”模式。
在工作策略上,阿里巴巴聚焦于脱贫工作长效机制,在做好农产品的销售与提升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帮助贫困地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模式、培养人才梯队、树立市场品牌,真正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并培养自我造血能力;在工作方式上,阿里巴巴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每一个脱贫项目设计初期即考虑社会力量的参与入口与协同方式,充分带动爱心企业、公益机构及普通公众的力量,打造脱贫攻坚社会协同的枢纽型平台,成为脱贫攻坚领域的社会创新试验田;在工作成效上,阿里巴巴通过脱贫样板县探索出了多种脱贫工作模式,并通过脱贫经验的“开源共享”实现脱贫致富的“百花齐放”。虽然每个贫困县域都有不同的致贫原因与脱贫瓶颈,但无论是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还是针对贫困户建立健康保障体系,阿里巴巴及生态伙伴都可以提供多种实现路径,每一个贫困县都能进行模式的自由组合,以制定适合自己的脱贫方案。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正式启动。脱贫工作已成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性业务,这项业务的行动宗旨是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计划。未来5年,将持续投入100亿元。
实施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
项目概况:
“西城家园”定位为西城区十能型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平台,要始终突出以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造成西城区委区政府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的统一平台。
吹哨报到,在原社区通两级吹哨报到(居民->社区->街道)的基础之上进行纵向扩展,实现居民-社区-街道-区事件中心的三级贯通,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疑难杂症全区协同的格局。
百姓办事,在原社区通百姓办事服务包(只能浏览不能在线办理)的基础之上进行横向打通,提供网上预约申报线下办理、部分事项网上直接办理等不同模式的百姓办事服务,助力提高政府服务事项办事效率,降低百姓办理成本的同时提升人民获得感。
惠民服务,依托西城区惠民资源、地理时空及大数据居民画像三位一体的信息融合能力,送西城区公益活动、免费门票、优惠劵、周边便民设施等惠民工程到真正有需要的用户手中,做到服务千人千面,百姓有福可享,有惠可依。
公众评价,以“七有五性”评价体系为基础,结合居民在百姓办事、吹哨报道等日常服务体验中的效果和评价为依据,对社区、街道进行分级画像,用数据反应街道、社区的整体情况,及时发现社区短板,为社区下一步优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进千门走万户,为西城区党员干部提供走访采集服务,党员干部通过拜访百姓和企业,记录企业和百姓问题。本次将进千门走万户升级,从问题记录升级至解决问题,将拜访记录的问题形成事件,通过事件处置流程进行处置,完成自上而下的服务。
资讯服务,汇聚西城区新闻、专题、北京西城报、都市阳光、视频、期刊、美图公共资讯资源,根据用户年龄、位置、喜好、阅读行为等特征精准推送,实现公共信息全民看,普惠信息分人看,社区信息居民看的良好隐性互动格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政策为引导,聚焦“传播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主流价值、培育文明习惯、共享文化成果、倡导文明新风”六方面工作。贯彻以上工作,搭建一个自上而下服务、自下而上主动服务的全闭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地和项目管理单位、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所(站)与居民连接起来,形成群众点单、机构接单、平台派单、政府奖单的工作模式。居民通过面对面点单、电话点单、平台点单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上报需求,基地和项目管理单位、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所(站)接收居民的需求,根据需求为居民进行服务,服务结束后,居民可以对服务进行评价。结合奖励机制等手段,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结对,释放公益服务效能。
公益服务,搭建一个群众与群众沟通协同的平台,结合奖励机制等手段,促进群众间的互帮、互助,群众能力标签化,群众需求标签化,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结对,释放公益服务效能。
沟通服务,建立群众咨询、投诉、举报、意见建议一窗式沟通渠道,群众的诉求就是政府的“知识”,通过全新的自学习和智能问答机制增强百姓的获得感。
“西城家园”的建设既努力创新又尊重历史,西城区现行的诸如社区通、健康西城等特色应用与服务将统一集成至“西城家园”,逐步打造西城一个品牌、一个平台、一个入口、一套服务的目标。
△纵向同力,横向同心,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西城家园治理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实施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经开区工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项目概况:
为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创新探索出贯穿着自上而下的党建引领机制和自下而上的群众动员机制的《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指导指标体系》。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作为成都“东进”战略桥头堡、“中优”战略重要地以及重要的产业功能区,正处于主导产业加速升级、城市形态加速转型、城市品质加速提升的时期,具有产业聚集、经济发达、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路径,自始至终贯穿着以党组织为核心的自上而下引领机制和自下而上动员机制,最终形成了《指导指标体系》。实现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由实践向理论升华、分散向系统集成、短期向常态推进的根本性变革,切实推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更具活力、更加高效、更有质量。
《指导指标体系》分为区、街道(乡镇)、村(社区)三个层级。区级层面侧重规划指导和机制建设。在党建引领方面强调顶层设计,主要从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和机制引领四个维度出发。街道(乡镇)层面侧重制度推进和指导检查。乡镇(街道)层级的指导指标体系则是在区级5大维度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推进,对组织引领、思想引领、形态发展、业态发展、民生诉求、示范建设、便民服务等20个二级指标进行系统化的明确。村(社区)层面侧重工作落实和治理实效。村(社区)层级的指导指标体系是在乡镇(街道)20个二级指标的统筹下,对社区规划、组织体系、书记挂帅、支部落实、社区基金、社会企业、自治组织提能、自组织增量等38个三级指标进行详细规范。
在规划设计上,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指标体系的主线。在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偏标签化、空洞化的问题。
在指导指标构成上。区级指标重在定性,确保引领方向正确,保障机制健全;街道(乡镇)级指标为半定性半定量,明确工作推进目标,有效指导检查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村(社区)级指标以定量为主,在指标的达成目标上可与街道(乡镇)有效互动、灵活制定。
在指导指标维度设计上,强调空间与时间并重。空间上对区、街道(乡镇)、村(社区)三级进行工作推进,贯彻分类治理的理念;时间上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加强了《指导指标体系》的深度、广度与前瞻度。
在指标设计原则根据上,遵循了广泛性、灵敏性、可测性和联系性四大原则。
在实际应用的规划方面,兼具标准性、规范性、指导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基层治理探索出了有效方法和路径。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指导指标体系》发布会。
实施单位:贵州初好农业
项目概况:
贵州初好农业紧跟国家西部振兴的战略,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政策,以扶贫助农、脱贫攻坚为己任,引进国际标准化生产、重科研创品牌、扩市场放福利,致力于走出一条独具初好特色的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脱贫攻坚 砥砺前行
贵州初好农业坚持市场导向,采取“政府+平台公司+生产加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选择符合六盘水地质条件、带动快的刺梨产业,以刺梨鲜果深加工为核心进行全产业链延伸,引进刺梨、猕猴桃等综合果蔬加工线,以生产刺梨清汁、刺梨原浆为主,同时可加工多种浆果类、核果类果蔬原浆和清汁,打造六盘水市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以满足六盘水市各种农产品深加工需求。
坚持精准扶贫的正确方向,承担了水城县38.9万亩及周边区县的刺梨收购任务。据统计,2019年水城县刺梨鲜果应收尽收保收工作,自2019年7月29日开秤收购至9月29日收购结束,涉及水城县及钟山区24个乡镇96个村、3个合作社、1个基地,总共收购刺梨鲜果1792.13吨,已向县林务公司支付刺梨鲜果收购款840万元。自8月5日开始压榨至9月30日完工,产得刺梨原浆358.82吨,浓缩汁315.78吨,综合出汁率69%。公司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政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扶持和发展水城县农业产业,有力推动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种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重科研 创品牌
初好农业立足贵州特色山地资源,与中科院地化所、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行业引导型科研单位合作,就刺梨种植、培育、果汁深加工,植物VC、单宁、SOD中间体提纯等领域进行研发,凸现院企领域优势,深度开发刺梨系列产品。目前已取得相关业内自主研发专利14项,其他专利20余项,自主研发出初好吉梨到、冰点汽泡水、植物类刺梨维生素能量饮料、初好原浆、初好S0D口服液等一系列品牌产品,深耕刺梨资源,不断提升刺梨的附加值。
扩市场 放福利
采用“互联网+传统营销”的营销模式,在发展本地市场同时不断开拓省内外市场。产品远销大连、青岛、成都、重庆等地。在大连市场,初好产品借助消费扶贫的东风,率先迈开市场化运营第一步入驻世界便利店“三巨头”之一的 “罗森便利店”;在重庆市场,初好刺梨产品为80%火锅店常驻产品,深受重庆消费者喜爱;在山东深耕烟草渠道,拓展产品销售空间;在攀枝花市场,进驻大学获得广大年轻学生的青睐……
企业自主建设扶贫福利小程序,面向六盘水市所有工会会员限量出售刺梨产品,分享扶贫产业的成功果实。
贵州初好农业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致力于产业发展研究,深耕刺梨资源,打造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为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民生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9年8月,在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乡,收购刺梨场景。
实施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委、区政府
项目概况:
近年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固原市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贫困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为解决精准扶贫中“三农”发展资金不足和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原州区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产业、扶贫等政策的叠加效应,探索建立了“产业引领+能人带动+财政支持+金融帮扶”的新型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建立扶贫产业基金、橇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实践,有效破解了信贷资金落地障碍。
截至2019年11月,累计向599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0256笔256,504万元,贫困户贷款余额107,060万元,贷款覆盖80%,户均5万元,贷款逾期率0.2%,有效解决了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和无技术、无资金无产业、无劳力贫困户的发展问题。先后形成“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蔡川模式”,“涉农企业+贫困户”的“张易模式”,供销社“供应链融资模式”、孙家河村“互助担保基金模式”、田堡村“订单农业模式”、石羊村“合作社+农户模式”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不足问题。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建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强了贫困户的信用,降低了贷款门槛、缩短了申贷时间、延长了贷款期限、提高了贷款的便利度和获得率,扩大贷款覆盖面、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实施。
创新了资金的投入使用机制。创新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机制,使财政资金能够循环周转使用,重点支持、滚动发展,解决了以前资金投入分散,管理条块分割,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效益。发挥财政扶贫、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政策的叠加效应,提高了精准度,推动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投入方式由“普雨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资金使用方式由“撒胡椒面”向“集中财力打歼灭战”的转变。
转变了群众的发展观念。激发了群众利用信贷资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使扶贫方式由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变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三方互动格局,有力推动了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
截至2019年12月,原州区已有24833户95156人脱贫,110个贫困村销号,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0.68%。
△固原市工商银行工作人员为原州区三营镇鸦儿沟村建档立卡户办理扶贫贷款。
实施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项目概况:
郫都区坚持党建引领,实施“社区合伙人”项目,培育一批社区商企合伙人、社群合伙人和个体合伙人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现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用、多元服务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持续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推向深入。
社区合伙人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争取区域内外所有符合社区发展治理原则的个人、团体、组织、商业体,以资金、人力、场所、信息数据等资源与社区共建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具品质的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社区服务,激发社区公益活力,营造“人人参与公益,人人享有公益”的良好氛围的一种模式。“社区合伙人”模式高度重视资源整合和公益循环,让公益服务跳出保基础、低层次、低品质的通俗印象,积极满足居民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需求。
2019年7月,郫都区委社治委出台了《规范“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机制,优化社区发展治理结构。目前,郫都区已聚集各类“社区合伙人”800余个,筹集社区公益基金1200余万元。
“商企合伙人”,盘活社区闲置空间资源
“商企合伙人模式”是指商家或企业以契约形式使用社区资源,用商业逻辑提供公益服务、低偿收费服务、市场化经营服务,收益进入社区基金反哺社区公益事业,或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与社区进行公益合作,达到互惠双赢的效果。一是空间换资源,引导商家以契约形式租用盘活社区闲置空间资源,开展附加公益、低偿收费等商业运营活动,共同打造新消费场景。二是空间共使用,商企合伙人将自己的生产营业空间提供给社区居民使用。三是商企做公益,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定期向社区基金池进行资金或物资的直接捐赠。
“社群合伙人”,盘活社区群团组织资源
“社群合伙人模式”是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大专院校、驻区单位、居民自组织等单位组织或社会群体,和社区共驻共建。一是发挥高校力量,探索项目化的公益创投和公益合作方式,发挥19所驻区高校和驻区企事业单位优势,协同构建社区居民公共生活服务体系。二是发挥社群力量,引导各类社团社群充分发挥作用,和社区一起开展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社区公共生活营造等共驻共建活动。
“个体合伙人”,盘活社区优秀个体资源
“个体合伙人模式”是指愿意参与社区公共活动且愿意提供志愿服务的优秀个体。一是发挥乡贤力量,找出社区中各领域的优秀人才,通过定期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活动,带动居民共同规划并参与社区建设。二是整合社区匠人,通过共同打造公共空间,为社区匠人提供进入小区、院落开展服务的平台。三是调动居民志愿者积极性,引导居民志愿者成为社区合伙人,深度参与社区建设,营造“人人参与公益,人人享有公益”的良好氛围。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社区合伙人模式可持续
深入实施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规划,结合“社区微更新”建设一批社区综合体和公共空间,深化社区公共空间换社会资源模式。坚持引导合伙人参与社区公益,各社区结合实际制定《空间运营与管理办法》及《合作协议》,规定合作方要认同社区治理理念,将总收入按一定比例捐赠到社区基金,并承担空间日常开支,确保空间和公益的可持续性。建立社区基金,郫都区已有双柏、三观、东街等17个社区相继通过这一模式建立了社区基金,加强社区“造血”功能,使社区文化、自治组织、扶贫济困等公益项目实现参与主体更多元,资金来源更广泛。
△社区合伙人以“公益+低偿”的模式,在社区公共空间中举办插花艺术培训,为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高品质社区服务。
实施单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解决消费纠纷,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有效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景宁畲族自治县全省率先出台《景宁畲族自治县农家乐民宿小额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办法(试行)》,从民宿农家乐行业的先行试点乡到全县范围内的辅开,从单一农家乐民宿行业到今年全县放心消费单位全面推行预赔付保障金制度,使景宁县的消费投诉量较前年减少了30%。
在深入开展 “满意消费长三角”“放心消费在浙江”的行动中,景宁县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带动、整体推进”工作思路,从全面推行消费纠纷预赔付制度入手,有效整合运用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力量,扎扎实实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建设。
民宿行业消费纠纷先行赔付从一个乡镇扩大到全县,是景宁县放心消费工作的突破口,这一制度不仅对景宁县其他行业放心消费提供了样本,也为全市各地消费纠纷预赔工作的实施树立了信心。2018年,从民宿农家乐行业的先行试点乡到全县范围内的辅开,2019年,从单一农家乐民宿行业到全县放心消费单位全面推行预赔付保障金制度,自办法实施以来,共筹集先行赔付基金10万元,累计完成先行赔付53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39万余元,同时消费投诉量较前年减少了30%。
社会共建主导
放心消费成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后,景宁县遵循社会共治原则,形成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协调,农办等部门参与,乡镇政府配合协作的纵向和横向合力创建格局。市场监管部门与县农业农村局、文广旅体局、公安消防等部门,实现资源整合。通过“四个平台”建设,整合力量、优化配置,构建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方便群众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在检测平台使用中,通过加强对民宿餐饮加工食品、食用农产品等检测力度,开展食品监督抽检与快速检测。运用基层食品安全平台,群众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四个平台”及时反映情况,市场监管平台执法人员快速受理并及时回复,保障广大游客“舌尖上的安全”。通过各维权平台和渠道广开言路,搜集放心消费提升意见,不断提升放心消费工作。鼓励公众参与放心消费示范区建设,定期组织消费义工与相关代表对放心民宿区和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进行消费体验和消费评价活动,从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优化服务等方面为放心消费示范区创建和发展提意见。
宣传引导工作精细化
放心消费运动是引导市场主体和消费者自觉参与、提升消费水平的一项工作,景宁县深入宣传发动,通过宣传引导,鼓励更多经营者参与到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建设中来。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县经济户口进行实地走访,在申报群体中建立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微信群,通过发布信息、交流学习,形成你争我赶,比产品、比经营、比服务的良好氛围。通过培训指导提升经营者自我管理水平。如开展多样化的行业管理教育,从源头上助力放心消费,对全县1000多家餐饮业主及90余家民宿业开展集体约谈,签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定期对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农家乐民宿业主开展培训,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等。狠抓“精细化”管理。将“细致化”作为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关键,力求细节完美。通过这些“细节”的改造,实现餐饮单位的全面提升。
△上海游客于2018年12月1日入住至景宁大漈乡一民宿,因该民宿卫生间地面有水打滑,滑倒导致右脚关节眼部位受伤,共花医药费200元整,电话投诉致景宁市场监管局,后由该游客提供银行账号进行先行赔付。
实施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临洮县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提升服务“三农”能力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政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依靠内生机制推动,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通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担任村级富民产业合作社、村级供销合作社、村农金室负责人,形成了一个涉农协同高效的服务机制,破解了农村产业发展生产、销售、融资体制障碍。截止目前,全县有154个村通过法定程序实现了“一肩挑”,有444名村“两委”负责人兼任富民产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金室负责人,为农民和各类产业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把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创新为农服务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数字平台”。县委、县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建设“三位一体”数字化工程合作协议,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通过 “钉钉”平台,将农资、技术推送到10.4万农民手机终端,群众通过平台淘宝链接手机下单,供销社统一配送农资累计11298户2040.1吨;农业、金融、供销联社通过“授课学堂”、在线问诊,将农业技术微视频和图文课件推送给农民,由农民自主选择模块、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随时进行咨询,有效解决了信息、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供销体系、电商平台,以“临洮珍好”区域名品,直销配送百合等特色农产品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53万元,其中仅“双11”天猫狂欢节临洮百合销售量达1.9万多斤。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注入产业发展的“金融活水”。县委、县政府与阿里巴巴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浙江网商银行三方合作,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临洮县域专属授信模型,开展了临洮普惠旺农贷业务,已向全县授信4.1亿元,授信人数5.8万人,当期贷款6275万元。引导县级商业银行开展“背包银行”评级授信贷款业务,一次授信3年有效,群众可通过手机银行APP在授信额度范围内自主贷款、自主还款,自2019年9月起,县农商行、邮储银行已向18个乡镇40个村授信1475户,发放贷款2800多万元,充分发挥了“信用”的桥梁支撑、输血造血作用,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9月21日,临洮联合阿里巴巴、《奇妙的超市》电商节目组举办直播活动,临洮县委书记石琳推介农产品,借助新媒体电商拓宽上行销售渠道。
实施单位:北京学魁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学魁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由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联合创建,定位于“学霸带学生、一帮一带”的教学视角,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将名校学霸的成功经验和技巧传递给全国初高中生激发学习潜能,调动学习兴趣,提升成绩。
该平台充分发挥在线教育效率高、更便捷、普及更广、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响应国家教育公平号召,助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2015年12月,由具有教资的清华北大学子、重点中学和示范高中的一线骨干教师以及中高考命题人和阅卷人等自主创建了学魁榜线上教育平台,在传统教育的情景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了网络的效率更高、更便捷、普及更广、教学资源更丰富的优势。基于这个多元化、多视角的综合学习平台,运用全新的“分享式教育”平行教学方式,颠覆传统的“教师带学生”的垂直教学方法,依托先进网络科技,将清华北大学生的高效学习方法和经验模式带入课堂,以“学霸教学生、一帮一带”的教学视角激发学员学习潜能,有效打破地域、时间、师资、年龄限制,促进教育均衡化。搭配科学的“老-中-青”教研教学队伍能够准确把握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特征,以“高效自主学习,助力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传播更优秀的学习管理能力,凝练融汇教材知识助力学习的同时,渗透传承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觉醒与自知添砖加瓦。
截止到目前,学魁榜教育学员已覆盖全国32个省市、直辖市及自治区,最大限度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教育的便捷及资源优势,将学习信息随时随地共享,目前已经帮助数百万名中学生实现学习上的突破,走进理想院校,推动教育均衡化进程。此外,学魁榜坚持教育公益事业,不忘初心,帮助并捐赠三四线偏远地区孩子们学习课程,让他们感受知识的魅力,学习的乐趣。
学魁榜将在k12领域深耕教育,秉承初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实现“人人都可以学习,人人都可以受教育的权利”而持续不断地努力,不断突破,用热忱之心普及更优秀的教育,助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学魁榜清北教研团积极探讨更有价值的教育及学习方法,依靠线上平台助力教育均衡化。
实施单位:宁夏青铜峡市委、市政府
项目概况:
近年来,青铜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发展,积极响应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和要求,持续发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环卫市场化改革成为全市最“亮眼”的一项惠民、为民工程。
经过多方调研,细致论证,2017年8月,青铜峡市率先在吴忠市实施农村环卫市场化改革工作,通过公开竞标,引进宁夏区内专业城乡环卫服务企业“宁夏康洁为民环卫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农村环卫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等工作。两年来,康洁为民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补足环卫设施设备短板,采购了密闭式侧装垃圾清运车10台,自卸清运车5台,环卫督查车5台,装载机3台,240升铁质镀锌垃圾桶8100个,配备了上千套各类环卫装备工具。建立起一支由保洁员、清运司机、管理人员组成的722人的专业农村保洁队伍,所有一线作业人员均为青铜峡各乡镇、村本地人员,实现了大量农村低收入人群在家门口长期、稳定就业增收。
两年中,在青铜峡市住建局的领导支持下,循序渐进开展了“大干30天 提高环境标准”“精细化打造 建美丽新农村”“洁净城乡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全域无垃圾”“净巷道清堆放美家园”等9期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三大堆治理难、偷倒垃圾无人管、连村路不净、村周边垃圾堆多、房前屋后及巷道垃圾点等突出问题。实现了镇区、核心村生活垃圾密封收集,日产日清、直收直运不落地的新模式,环卫作业效能大幅提高,卫生质量大幅改善,环境标准大幅提升。实现了队伍专业化、作业精细化、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考核常态化,被新华社、宁夏日报、吴忠电视台等多家区内外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青铜峡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请专业的队伍做专业的事,有效提高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干管不分”的问题,把乡镇干部从组织带领村民整治环境、保洁卫生的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同时,不断完善对服务企业的监督考核,建立市、镇、村三级督导检查机制,企业内部四级考核,每天自查,村组巡查,乡镇随机抽查,市级主管部门现场调度,月度测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卫考评监督体制。
在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取得一定成效后,青铜峡市支持康洁为民公司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住建厅提出的“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垃圾治理模式,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的探索与研究,本着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广,2019年8月在陈袁滩滨河新村建设垃圾分类试点,完善分类流程及末端处理,为后续大规模推广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了较为完整的、可复制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新治理模式。
△青铜峡市农村垃圾清运车辆。
实施单位:四川省彭州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项目概况:
彭州市以党建为统领,紧紧围绕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融合共生,全力构建集体经济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发展与治理双轮驱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决参与度不够难题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实施“精织细补”和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等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围绕社区经济发展,创新成立区域党委,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统筹区域发展治理,探索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的共建模式,通过组建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股+个人折资入股”,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引导居民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治理好社区。
调动党员力量参与。依托“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支部手拉手”“技术下基层”等活动,调动党员积极性,党员带头访民意、摸实情,充分发挥党员在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当好群众致富的主心骨。
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头雁孵化”基础性工程,集中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干部队伍“精准体能”行动,细化干部政治表现正向评价标准,每半年对干部队伍开展1次综合研判。探索建立“五户联助、三级联动”共治方式,实现矛盾纠纷梯次化解、精细解决。
夯实专业人才支撑。强化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岗位化管理,与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社区发展治理顾问9人。实施“群雁还巢”计划,成功回引102名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常态化搭建交流集聚平台,合理挖掘、开发、培养本土人才队伍。
解决积极性不高难题
政府部门政策支持。坚持在政策与服务方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制定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社会企业培育扶持、社区微基金设立和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等政策。出资1.708亿元鼓励支持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给予2.98亿元社区发展治理保障激励资金支持,让社区能够有效运转和自我造血。探索实践农户自愿有偿腾退宅基地的工作机制,让社会业主有“恒产”,破解解决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问题。
金融机构主动介入。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彭州“农贷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汇聚17家金融机构70种金融产品,促进资金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并陆续推出“果蔬贷”“农产品仓单质押”“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融资”等系列农村特色金融创新产品,有效覆盖农业全产业链。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事业引人”“感情引人”“服务引人”等招引方式,成功引进策划、规划、运营、民宿和旅游等领域专业人才100余名,参与指导社区的项目策划、顶层设计、商业运营、业态营造等,带动和激发社区居民的思想觉悟和发展意识。
解决持续性不足难题
共享社区集体收益。坚持“全域推进、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探索实践“股份合作+分责营运”“保底收益+投资分红”“让利企业+定期增比”“定值定量+产权转移”等多种利益分享机制,丰富社区经济发展路径。强化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做到收益公开透明、分红公平公正。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召开坝坝会、夜会和入户交流,在产业发展、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听民声、解民惑,进一步统一群众思想、坚定群众发展决心和信心。践行“发展靠群众、发展为群众”的思想,打造“今天我当家”“微孝行动”“爱心超市”等社区特色服务品牌,建设有温度的暖心社区。
重塑社区文化品格。重新构建社区“熟人社会”,新制定村规民约,凝聚“共建美好社区、共享幸福生活”的社区共识。深度挖掘家风家训,开展“文明家庭”“道德之星”“红黑榜”系列评选活动等,将文化认同转化为良好社区风气,以优良的乡风推进产业发展。挖掘和展示村落文化内涵,实施“美丽院落细胞工程”,合理改造传统村落、林盘聚落等,打造现代亲情乡村。
△彭州市小鱼洞镇渔江楠新型社区,整合3个行政村资源,创新“区域党建+集体经济”发展治理模式,让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金、荒滩变公园。
实施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委组织部
项目概况:
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所辖10个区县都是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较深,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为有效激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确保按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该市出台《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工作意见》,被国务院扶贫办收录为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市级典型案例转发全国推广。进入决战之年,该市又从政治教育引领担当、选拔任用引导担当、容错纠错推动担当、激励褒奖促进担当、“关键少数”带动担当等5方面深化拓展“1+5”关怀激励机制,落细落实关怀激励。
加强政治教育引领担当作为。加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政治教育,引导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以极高的政治站位、极深的民生情怀、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投身脱贫攻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近年来,共举办省内外培训班580期,培训干部91.36万人次(其中举办260期新时代大讲堂,线上线下培训干部90万人次),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加强选拔任用引导担当作为。对表现优秀的脱贫攻坚一线人员,按照组织程序优先提拔重用、优先招录招聘、优先转任调任,拓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培养路径和渠道,形成有为才有位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521人,办理公务员调任156人,对58名实绩突出的村干部任期内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
加强容错纠错推动担当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甄别研判方式和容错认定机制,进一步细化容错情形、明确主体程序、强化结果运用,着力营造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良好氛围。50余名受到组织处理的干部因工作努力、表现优秀,在影响期满后被重新提拔使用。14名乡镇党政正职在脱贫攻坚中存在错误被“悬帽攻坚”,又因及时改正纠错被重新任用。
加强激励褒奖促进担当作为。围绕尽锐出战、全员出战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先进获奖励、优秀得表扬的鲜明导向,从待遇保障、荣誉表彰、人文关怀等方面细化完善激励褒奖具体措施。1095名脱贫一线干部受到表彰,109名干部获省级表彰,对112名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或特殊疾病的干部给予救助或一次性补助。
加强“关键少数”管理带动担当作为。市级领导和部分区县党政正职等“关键少数”带头担当,按照深度贫困地区“1+2”定点包干联系村制度,主动联系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各区县党政班子成员、乡镇党政正职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最后深度贫困堡垒。
△2019年9月4日,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木树镇石花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与驻村帮扶干部座谈,详细了解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实施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委、区政府
项目概况:
温江区坚持以“邻里”为基本单元,建设“家庭与家庭之间、楼栋与楼栋之间、小区与小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市民与城市之间”的大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构建城乡社区健康邻里关系,夯实城市发展根基。
地处成都平原腹心的温江区发展迅速,即将步入“双地铁”时代,成长为接近百万人口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市民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熟人社会的邻里关系逐步被打破,邻里之间相见不相识的现象日益凸显。
自2017年9月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以来,温江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安排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紧紧扭住居民小区这个基本单元,以小区边界为红线,按照“红线内健全治理机制、红线外补齐公服短板、红线内外增强工作力量”的思路,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努力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
温江区在全力构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同时,把塑造健康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目标,并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面向全区118个村(社区)推广“社区八件”,充分动员居民投身发展治理、议决社区公约、谱写社区之歌、创作社区LOGO,有力促进了健康邻里关系建设。
同时,积极打造邻里交往交流空间。完成11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亲民化改造,打造邻里会客厅、市民聊吧、社贤调解工作室等邻里交往和协商议事空间近1400个,以及运动健身、文化交流、心理辅导等主题特色空间360个,为市民提供相识相熟、互动交流、生活互助的空间载体。
此外,温江区还举办了首届“社区多元力量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研修班,策划系列邻里主题文化活动,每年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各类邻里活动超过2500场次,成功打造了温江半程马拉松、海科红娘会、企业邻里节等一批邻里活动品牌,引导市民按地缘、业缘、趣缘,成立生态环保、爱心传递、助老助残等组织,不断传递“进取、自信、诚信、包容”的温江城市精神。
在前期实践、探索基础上,该区编发了全国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温江区城乡社区邻里关系白皮书(2017-2019)》。白皮书立足于温江区2017年9月以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初步探索,较为系统地回顾了城乡社区健康邻里关系建设的基本路径、主要做法、初步成效等,力图为新时代塑造健康邻里关系,深化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和范本。
△“城乡社区健康邻里关系塑造分论坛”在温江区恒大城·蓉城驿站举行。
实施单位:河南省武陟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武陟县推行了以“支部建设、平安法治、党风廉政、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五类示范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创引领、三治联动”工作模式,构建了“德治、法治、自治”有机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多数在外打工无暇参与村情事务,留守在家的乡贤老人不仅阅历多、威望高,而且了解村情、掌握民意、号召力强,武陟县通过“五创引领、三治联动”工作模式,各村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围绕五类示范村创建,引导本村67岁以上有能力的老人分别成立5个监督组,一个支委带1—2个组,为老人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事务监督搭建了平台,让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一家人带动一片人。
武陟县通过推行“五创引领、三治联动”工作模式,不仅激发了老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也倒逼村“两委”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有效解决了“干部干、群众看,一头热、一头凉”的问题,“三治联动”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党建引领支部先行;群众自治意识强烈;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形成了大抓党建、抓大党建的生动局面。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保障“五创引领,三治联动”工作模式高效运行,武陟县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两委干部联组、农村党员联户”的四级网格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了“访民情、察民意、听民生、解民困”活动,构建了县、乡、村、户四级有效联动、高效互动网络。
△武陟县木城街道办事处东关村群众工作站,史广忠(中)在调解村民矛盾。
实施单位:扬州市民政局
项目概况:
扬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将城市社区“三社联动”的成功经验引入农村,在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引入多方协同治理、规范“三资”管理、优化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一核四化”服务的扬州样板,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核心、推进服务能力专业化、社会服务项目化、群众参与多元化、综合治理系统化,不断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夯实“三社联动”工作根基。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按照“群众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跟到哪里”的原则,把党支部和党小组建到各类社会组织之中,形成了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多元治理机制。通过建立村(居)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民情恳谈会、民主评议会等群众协商议事机构,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形成了以五议(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工作法为基础的协商议事流程,建立了村民参与协商民主的长效机制。
以培育农村社会组织为依托,搭建“三社联动”载体平台。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农村治理,能够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一方面大力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构建市、县(市、区)、镇、村四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网络,对枢纽型、支持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在活动场地、经费、能力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落户农村。针对农村地区社区社会组织总体不多的现状,在积极培育本土社区社会组织的同时,指导各地引入成熟型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农村治理,重点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引领和带动本土社会组织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以建设农村社工队伍为支撑,提升“三社联动”专业水平。作为社会协同和社会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社工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不断壮大专业社工队伍。出台政策鼓励村(居)两委成员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对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按不同等级一次性给予1000—4000元奖励,同时相应增加月基础工资100—200元,并优先向组织推荐提拔。探索建立社工师工作站(室)。发挥独立持证社工的专业作用,通过专业方法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回应居民服务需求,并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下策划组织相应的服务项目。逐步建立“社工+义工”双工服务模式。依托专业社工机构和社区持证社工,积极招募群众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参与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活动。
以开展农村项目化服务为探索,创新“三社联动”运行机制。以村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实施公益创投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引导有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了治理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制定《农村社区公益创投及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指南》,指导农村规范化开展公益创投和政府购买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扬州市微公益创投(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专题)活动,征集了农村社区协商流程的标准化实践、原住民融入城市新生活等14个治理和服务项目。目前各试点农村已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项目52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撬动农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初步实现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转型升级。
△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扬州市民政局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举办农村治理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实施单位:北京草本便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药便利)
项目概况:
“国民科学合理用药及便民服务”项目,根据《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通知》规划推进的“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通过“国民科学合理用药及便民服务”促进全民科学合理用药。
该项目把“便民”“科学用药”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以“便民、服务、智能”为原则进行整体的规划,综合考虑到非处方医药的发展契机以及市民的科学合理用药需求和服务,提升基础医疗服务的一环。
药便利通过互联网技术结合优质的三甲医院专家(协和医院药剂科),打造专业药学服务解决方案。药便利会提供数千个“科学用药视频”,由协和医院专业临床药剂师把控每个药品的用药说明及建议。每一个视频对应一个二维码,贴在药店的货架上,进店的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一分钟用药视频,店内店员也可以观看视频学习药品知识。用户在家也可以通过扫药盒上的69码进行观看该药品的用药视频。视频讲述的内容包括药品治疗的症状、药品的服用的剂量、用法、禁忌的事项等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和提醒。
“国民科学合理用药及便民服务”项目打破长期以来药学服务无法延伸到C端的痼疾,为百姓提供精准到人、精准到病症的一对一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聚焦服药期间的健康解决方案,满足百姓的康复健康诉求。
从根本上解决门店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欠缺的困扰,为门店从业人员提供适合商家需求的,操作便利、随时使用的药学服务工具,快速提高专业水平,达成“用药咨询专业清晰,用药交代安全合理”的服务目标。
为医药连锁、电商、大众提供用药安全知识,指导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避免不合理用药带来的伤害。
通过本项目在落地深圳、杭州、佛山、廊坊、贵阳、西安、唐山等地。在24小时自动售药机、药店货架、用户家庭里都可以通过“用药便利”小程序获取用药视频专业内容,把安全用药、科学用药的基层用药服务扎实地落地,惠及群众。
△用户可以在药店用微信进行扫对应药品的二维码,观看该药品的用药视频,也可以扫药盒69码进行观看。
实施单位:山东省郓城县民政局
项目概况:
郓城县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高效便捷服务,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购买服务,专业人干专业事
经多方考察比较,与北京大成泓宇集团签订了委托服务合同。第三方按照服务协议要求,出资110余万元定制服务车辆12辆,组建了包括技术、行政、服务、后勤等专业人员的10人管理团队,确定了全县6000余名服务对象名单及个人信息,制作了服务对象卡片。
利用5天时间对招聘的60名服务人员集中开展了业务培训,让每位员工熟练掌握医疗体检设备、管理软件、服务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服务的规范化流程。三是定制开发服务监督管理软件。依托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定制开发了集服务对象个人信息采集、电话服务呼叫、服务跟踪监管、服务质量评价于一体的服务监督管理软件。
规范流程,专业优质服务
服务对象信息被首次录入系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二维码服务卡。开展服务时,由2名服务人员一块到服务对象家中,使用手机APP扫描服务对象的服务卡二维码,与服务对象沟通服务内容,服务项目全部完成后,再次扫码结束服务。服务内容共包括生活服务、家政便民服务、健康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等5个方面30项。服务结束后,服务对象按照服务标准对此次服务进行语音评价,并由服务人员拍照证实服务对象身份后提交系统。
严格监督,完善监管机制
创新“互联网+”思维,研发了服务监管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运用先进的通信及定位手段,随时掌握服务人员的位置、状态及服务情况,并对服务内容及服务质量进行监管、评价。
第三方公司组建专门稽查部门,对服务车辆、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进行核实,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及时进行处理。三是政府监督。县民政局按照协议要求适时组织专人从老人满意率、服务时间准确率、服务项目完成率、有效投诉结案率、服务档案的完善等对服务实体进行服务质量评价。
以点带面,扩大服务范围
在服务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基础上,郓城县将依托正在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这一养老服务网络,借助12349养老服务平台,采取有偿服务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一方面为低保高龄老年人提供送医就诊、生活照料、适老化改造、困难临时救助服务;另一方面为生活困难失能老年人进行医疗、康复、日间照护服务;三是为空巢老人、留守老年人予以上门了解生活是否困难、谈话谈心等精神慰藉服务。
△郓城县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社会化服务全体员工,是一支技术能力过硬,责任感强、充满爱和乐于奉献的团队。
实施单位:中国三星
项目概况:
中国三星在贫困地区通过合作社的形式高效整合乡村资源,采用高端民宿旅游、农产品电商等产业手段,为村民带来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推动贫困地区乡村的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实现真脱贫、不返贫。
专业顶层设计
以民宿产业村为例,一是客观选村:村庄选择设置3轮考察评审和1轮现场答辩终极PK,重点考察村庄的区位状况、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村集体领导力、村民积极性等方面。二是合作社搭建:搭建合作社凝聚村庄全体成员,让农户拥有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合作社收益5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乡村公共事业或帮扶弱势群体;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帮扶其他乡村。三是专业建设专业运营:市场化招标选择设计方、施工方、运营方。民宿设计对原有村里废弃老房进行改造,修旧如旧,让客人真正深入乡村,体味乡村原本的味道。专业的民宿运营团队进行运营管理,打造民宿品牌,并优先使用村里劳动力,村民参与“民宿管家”等实际工作。
最早完工并运营的河北涞水南峪村,已于2018年末全村脱贫,村民平均收入达到7,000余元。
做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
中国三星“分享村庄”的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南峪村和白岩村的成功实践,获取了大量产业扶贫经验。为将这些经验快速并有效的扩散,中国三星创新的将南峪村和白岩村作为脱贫培训基地,复制其成功模式,快速扩大脱贫村规模。白岩村是西部基地,与东部的南峪村基地遥相呼应,承担起面向全国贫困村干部提供培训的责任。
关注人,改变人
中国三星13扶贫村的带头人,是三星重点的关注对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村民战胜贫困的决心和精神面貌,是中国三星着力要发掘和培养的。除日常的定期培训,2019年8月,三星专门安排帮扶村的村长们访问韩国,并完成了10多项专题学习。而他们得到的,远不止课程本身,更多的是观念的改变。通过和韩国的专家以及村长的直接交流,中国村长们对村内现有的资源利用有了更多思考,他们对于带领自己的村庄走上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信心。
△贵州雷山县白岩村,被誉为梯田托起的村庄。三星项目每年将为村民带来数百万元收入,项目被博鳌文创论坛评为“扶贫最美乡村”。
勾选项目前的方框(可多选),点击底部“投票”即可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责任编辑:刘烨烨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