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2019民生示范工程” 评选投票(第七批)

关注☞ 民生周刊 2021-03-22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将于2019年12月下旬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一年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已收集了近千项民生工程案例,经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案例进行分批初审,评选一批民生工程案例入围“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


组委会将对这些候选案例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其中网络投票权重40%,专家评审权重60%),综合评出“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名单,并在第七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隆重发布。 


今天向您展示并开启投票的是第七批候选案例(第121—140号),请为您支持的民生工程案例投上一票吧!

 

注意:1.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民生周刊”(ID:msweekly)微信公号后进行投票。

        2.勾选您支持的候选案例后,下拉底部点击“投票”。

       3.第七批候选案例投票截止日期为12月23日23:00。




2019民生示范工程候选名单(121-140号)


121


兰溪“八有八无”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实施单位:浙江省兰溪市委、市政府


项目概况:


兰溪市委、市政府以“八有八无”村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三治”融合,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八有八无”村创建,即每个村建有村规民约、党员联系户、笑脸墙、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美丽家园创建基金、门前三包、荣辱榜等八项基层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无暴露垃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水面漂浮物、散养家禽、污水横流、裸露空地等八个目标,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老百姓成为基层治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受益者,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


“八有”是制度保障,“八无”是创建目标。在“八有”制度的助推下,村民踊跃参与农村环境治理,自觉清理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建设生态长廊、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兰溪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截至目前,全市324个村全部创建为“八有八无”合格村,成功打造兰芝、兰诸等多条风情线,培育秀美村85个、精品村16个、历史文化村落24个,实现“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


“八有八无”村创建还在持续推进,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的乡村治理体系,正在给村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兰溪市委书记陈峰齐在鸿城·铂兰湾小区检查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122


怀安第三堡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


实施单位:河北省怀安县第三堡村、怀安县第三堡杂粮加工厂、盛泰华业张家口大数据产业园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河北省怀安县第三堡村以特色谷子种植产业为基础,打造标准化种植、标准化加工、网络化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培育“怀安贡米”特色黄小米品牌,形成“特色种植+精深加工+电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发展的提质增效,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带动贫困户有效增收。


第三堡村有种谷子的传统,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多亩。为提升种植质量和增加效益,2017年初,县乡村领导共同谋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项目于2017年10月奠基,2018年12月19日投产运营。截止到2019年11月,已经收购谷子30万斤,生产优质小米2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万元。


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由村委会选择130亩土质比较优质种植区域作为谷子有机种植基地。制定了引导农户种植的优惠政策,为在示范区域内种植8311优质谷子品种的农户,免费提供优质种子、有机肥料以及种植过程中的全程指导。采用订单收购模式。按照示范基地标准种植的农户,都采取订单收购模式,在收购价格方面,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市场价+10%”订单收购价格,确保贫困户实现增收。


建立高标准杂粮加工厂。积极争取各方帮扶力量,加快建设高标准杂粮生产车间。先后整合涉农资金、市财政局、东西部协作等帮扶单位的200多万资金,启动了加工建设项目。高标准建设加工车间。在县审批局的指导,按照新《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和新《食品安全法》要求,车间规划设计洗手间、更衣室、操作隔离间、化验室、仓储室等空间,严格按照新“SC认证”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建立完善生产车间管理制度。由原村里老书记担任厂长,完善了生产车间流程、贫困户就业管理制度、计件考核和工资制度等。


培育产品品牌、扩大影响力。注册区域公共品牌。结合怀安县小米品质和悠久历史文化,注册了“怀安贡米”区域公共品牌。由县政府牵头成立“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工作领导,推动绿色食品种植标识体系建设,要求基地建设全程质量控制,强化生产技术规程走进企业,通过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提高当地农特产品的附加值。积极争取到电影频道星光扶贫活动助力,由成龙带队,邓超、蒋璐涵、张蓝心四大明星来到第三堡村,全程体验了“谷子变小米”的全过程,提升和扩大了“怀安贡米”的影响力。


搭建电商销售平台。由县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公司对接阿里和京东电商平台,在淘宝网设立怀安电商扶贫馆,在京东商城设立中国特产怀安馆,建立了网上销售平台和渠道。积极对接新兴网络媒体组织的各类扶贫活动,组织参加了字节跳动“扶贫训练营”、抖音“文旅扶贫计划”、阿里直播通“淘宝直播日”及快手扶贫“福苗计划”2019春季专场活动,提升了网络销售量而且提升了区域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借助电商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搭建农产品展销、农民网络主播、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村级O2O农产品销售平台。



△河北怀安县第三堡村电商服务站。



123


“德清嫂”助力德清基层治理


实施单位:浙江省德清县妇联


项目概况:


浙江德清是全国有名的道德高地,涌现了诸多道德模范。2012年以来,以本土女性道德模范为原型的话剧《德清嫂》多次进京汇演,展现了质朴善良、无私奉献的“德清嫂”精神。


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德清出现了一支突破性别、年龄、国界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积小善成大爱,积小安筑大安,让德清更加美丽、平安。

 

带头护美城乡。为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德清成立了“德清嫂桶管家”队伍,手把手教居民怎么正确分类。


“民嘴宣讲团”将垃圾分类编成快板,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居民宣传,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县里还开设“德清嫂”垃圾分类大讲堂、趣味课堂、游园会、专题文艺汇演等多场活动,吸引超2000人次积极参与。“德清嫂”垃圾分类“一对一”入户辅导指导家庭超过5万户。


“德清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专业特长,成功打造了一批“清洁美、整齐美、布局美、景致美、家风美、长效美”的“六美”庭院,并将美丽庭院概念延伸至菜园、田间,让原本的卫生死角成了农村新景。


如今,在德清全县各个乡村都可以见到风格多样的美丽庭院和美丽菜园。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德清嫂”也是河道边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她们认真开展河道巡查,成立“亲子护水岗”开展护水行动。“德清嫂”宋中梅还每年出资2000元自发设立巾帼治水奖,鼓励更多的人参与。


“德清嫂”还成立护水管家婆、护水先锋队、护河女子先锋队等工作队伍,带头落实家庭护水公约并推进家庭护水点建设,带动大家共同做好爱水、护水、治水大文章。


“德清嫂”发扬“整洁、爱美、细致”的特质,从垃圾、水质、庭院等身边细微处着眼,从身边人带起,积极投身美丽德清建设,让绿水青山更美。


助力平安稳定。护美城乡的同时,“德清嫂”积极参与平安巡防、调解和宣传,组建了“接地气、善沟通、爱管事”的“德清嫂”平安志愿者队伍,身兼治安巡防员、矛盾化解员、平安宣传员等多种身份,为平安和谐贡献力量。


德清组织了“德清嫂”平安夜巡,做到“围栏倒了扶一扶,踩踏草坪劝一劝,不文明遛狗讲一讲,平安大喇叭喊一喊”,发挥“德清嫂”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进家入户开展平安宣传。


通过全县广大“德清嫂”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勤巡查”,从“小家”走向“大家”,有力推动平安巡防的开展,德清社会治安更好了,问题隐患更少了。


同时,“德清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平安大宣传。德清组建了“民嘴宣讲团”,将平安创建编成了快板,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平安知识。


德清打造了蔡界姐妹快板队、枇杷花艺术团等特色“德清嫂”队伍力量,广泛开展单个宣传、组团宣传,让“德清嫂”志愿者成为平安宣传的麦克风、危险因素的预警器,使“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德清人人共享”的创建氛围更浓了。


“德清嫂”还充分发挥地点熟、人情熟、情况熟、有时间、有威望的优势,深入进行平安大调解。

 

弘扬社会新风。德清还通过“德清嫂”群体大力弘扬社会新风,充分发挥“热心肠、善持家、能干事”的品质,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延伸“德清嫂”的服务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弘扬积极向上正能量。


比如,立创业精神。“德清嫂”创建“麦芽阿姨”群、“枇杷阿姐”小分队、“烘豆阿嫂”组等创业帮带模式,创新推出“德清嫂·妈妈的味道”创业帮扶计划,开展电子商务、民宿管理等创业培训,以创业精神为引领弘扬了正能量。


又如,树最美家风。“德清嫂”坚持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做好家风宣传,并创新开展好家风主题活动,每年举办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德清嫂好家风进礼堂”活动,通过设立家庭草根奖,晒出最美家庭照片,开展慈母、孝女、贤妻、善邻和好婆媳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传承好家风,争做“最美家庭”,共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志愿者介绍“德清嫂”群防群治情况。



124


北京“好鲜生”社区生鲜售货机


实施单位:国筹(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好鲜生”社区生鲜售货机是基于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围绕“菜篮子工程”为主题,利用智能硬件、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创智慧社区、智慧生活。


好鲜生智能无人生鲜贩卖机在社区最后100米创建无人值守的新零售模式,通过搭建工厂到餐桌(F2C)的新产品流通渠道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营养、健康、可溯源的高价值营养美食,打造一分钟智能生鲜售卖体验。


“好鲜生”社区生鲜售货机民生项目始于2017年初,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人民币。团队由一支专业从事智慧社区服务和零售供应链创新经验的人才组成,基于大数据运营,建立优质生鲜食品进入社区的直通车,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化解决方案替代传统人力零售门店,构建一个“让生鲜零售更简单,让社区生活更便捷”的生鲜消费模式。


传统零售行业受制于场地租金、人力成本上涨、管理差异化等压力经营举步维艰,同时市场化发展很难提供大面积服务。好鲜生利用小、快、灵的特点快速覆盖市场,利用数据化、无人化经营特征减少管理成本,最终让利用户,以更便捷,更优惠的特点满足百姓高频刚需的消费需求;


目前国内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好产品受制于物流、仓储、渠道、零售的限制,不能走进社区,走进消费者餐桌上。好鲜生秉承全面提供好产品进社区的整体解决方案,利用智能售货机存储销售特征,利用社区电商,小区团购等手段全面打通从产地到餐桌的直通车,缩减中间环节让老百姓买的优惠,吃的放心;


社区年轻人群消费者饮食消费多是依赖于外卖或餐馆就餐,食品来源,加工流程,包装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的新隐患。好鲜生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食品溯源保障体系为居民提供便捷型食品菜品,包括净菜、便当、鲜奶、素食品等,同时提供营养膳食产品,为老百姓提供贴心、科学的饮食方案。


目前“好鲜生”生鲜售货机在北京投放数量近400台,覆盖120+社区,消费用户总量达40万余人,付费会员超7%,在北京地区市场覆盖规模排名领先。


目前“好鲜生”生鲜售货机获得了北京市商委、民政、社工委三家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并且“好鲜生”生鲜售货机与全国供销社、中农集团、正大集团、福成集团、京客隆商业集团、华天集团、新发地集团都建立了深度合作。


好鲜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依托全面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无人生鲜贩卖机触摸操控屏实现生活缴费(水电费、物业费、宽带费)政务宣传、健康讲座等贴合居民生活方面进行深度拓展,让居民日常生活更简单。



△“好鲜生”智能生鲜售货机让居民日常生活更简单。



125


巢湖“8个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实施单位:安徽省巢湖市城管局


项目概况:


巢湖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标,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覆盖,安徽巢湖市城管局创新了农村垃圾全域处理“三四五”工作法和“8个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该项目的主要做法为:创新运行体系。推行三次分类收集,即农户初分、保洁员再分、终端第三次筛分;四层分类处理,即按可烂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种类型分别处理;五定保障落实,即定点投放、定人收集、定时清运、定点处置、定责管理等“三四五”工作法。创新工作模式。推行“8个1”工作模式:


氛围营造一个调。各个试点村垃圾分类宣传做到一个标准、一个声音到底,要求刷写标语不少于5条、墙体画不少于10幅。


垃圾投放一组桶。在试点村每户投放一组蓝黄两种颜色的垃圾分类桶,蓝色桶投放可腐烂垃圾,黄色桶投放不可腐烂垃圾,村民根据垃圾分类投放。


垃圾集中一座亭。在试点村新建一座分类垃圾亭,亭内放置蓝色、绿色、黄色、红色4种240升标准分类垃圾桶,分别投放可烂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另设3只1100升可腐烂分类垃圾桶,为二次分类提供便利。


庭院三包一块牌。为每户制作一块“庭院三包”责任牌,明确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


村民承诺一面墙。每个村设置1面村民垃圾分类承诺墙,动员村民在承诺墙上签名,让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了“庄重承诺”。


废品回收一卡通。每个村可回收物实行便民服务一卡通,村民凭借一卡通将可回收物送至废品回收点,废品回收点对回收物做好日常登记。


人员责任一张卡。每位垃圾分类员制定1张责任卡,责任卡上标注监督电话、工作区域和联系电话,让垃圾分类员主动接受村民监督。

垃圾堆肥一条垅。每个村开挖1处可腐烂垃圾堆肥垅,每天垃圾分类员将村内可腐烂垃圾收集后运至堆肥垅堆肥沤肥,实现垃圾处理就地化、减量化。



△苏湾镇山戴村垃圾分类回收亭,按照可烂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分类。



126


茂名电白区精准扶贫


实施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委、区政府


项目概况:


三年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凝心聚力,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目前已实现稳定脱贫11507户26169人。


位于电白区观珠镇葛山村的土金养殖基地“肉鸽养殖”扶贫项目,目前进展顺利,该项目在珠海港控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于2017年投入100万元,今年又追加投入80万元,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入股分红,并为贫困户提供多个工作岗位。该养殖场负责人邓仕经介绍,2018年,发放到贫困户手中的收益达15万元,用投资分红的方式现实贫困户稳定增收。


据了解,电白区以实现贫困户增产增收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加大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夯实贫困户脱贫基础。


一是以点带面,推动各镇创建产业扶贫项目,全区投入扶贫资金27538.30万元,实施建设2个镇级产业项目,411个村级产业项目,554个户项


二是强化龙头带动,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项目合作方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三是拓宽扶贫资金渠道,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电白区与农信社,邮政银行、农行合作,按照“农户自愿、项目支撑”的原则,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农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动机制,鼓励农业企业吸纳贫困户贷款参股。


此外,还实施“旅游+扶贫”,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产业带,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电白区旦场镇楼阁堂村委会综合文化广场。



127


肥东民生搭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


实施单位:安徽省肥东县政府


项目概况:


肥东县实施电商民生工作中,以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发展主线,聚集电商产业资源和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开创电商就业创业新局面,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位于肥东县经开区,占地200亩,首期投资10.8亿元,2016年3月22日正式建成运营,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肥东县首个电商产业园。


目前,园区已入驻淘宝天猫最大的第三方服务商北京洪海龙腾合肥公司、中国第一生态案例平台正和岛智库合肥分院、国内率先提出互联网家装概念的新型装修企业有住信息技术合肥公司和以智能家电为核心的海尔全屋集成合肥公司等近200家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主营业务涵盖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智能机器人、高端农副产品、金融投资、研学游、教育培训等七大领域,搭建起区域龙头企业核心产业+专业完善服务链条+优质企业重点孵化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新模式,已建成200家小微型互联网企业垂直产业集群,形成以小家电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布局,在培育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数字商务企业,促进电商精准扶贫、消费升级,带动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成为肥东电商民生工程一张名片。2018年营业收入为43982万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纳税1000万元。


三年来,产业园已入驻创业团队5个,创业企业13家,吸引创业人才26名,创业导师10名,累计培育电商人才超过1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00人,通过天使投资基金、合资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为农村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投融资服务。在推进肥东电商民生工程中成效显著,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先后获得商务部“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科技部“星创天地”、安徽省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安徽省众创空间等众多荣誉。


2019年,肥东县巩固电商民生成果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园区内各种价值要素重构,推动人才、资本、信息、企业多维融合,推动园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业态聚集,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智慧生态园区,打造成知名数字经济新高地,让肥东民生搭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



△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已入驻各类创新创业主体200家,年网销额超过4亿元。



128


每日一淘助力精准扶贫


实施单位:每日一淘


项目概况:


每日一淘首创了“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即“打造一款特色商品,培训一支电商团队,帮扶一家龙头企业,受益一批贫困家庭”目前,每日一淘已经对接了300多个贫困地区,上线了200多款扶贫产品,扶贫销售额已高达8亿元。


在成立之初每日一淘深知我国偏远地区有很多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但是由于当地基础设施落后、路途遥远、流通成本偏高、市场产销信息不对称、品牌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存在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等问题所以导致销售难、好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做扶贫的初衷是希望这些优质的农产品能够被走进寻常百姓家,能够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过程中每日一淘通过前端的多元化布局和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挖掘最具市场潜力的产品,从而逆向深入到种植端、养殖端,在产品定位、包装和规格上提出优化建议,从根本上解决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的难题,从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更具性价比的农特产品。


每日一淘与江西安远县合作的甜心红薯,基于对用户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分析时,每日一淘发现消费市场对红薯这类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需求在增加,经过一系列的线下调研,与安远县达成了合作。并且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提升了商品品质,缩短产品流通链条的同时也让红薯的价格更加实惠。最终,安远甜心红薯在每日一淘上上线第一天便售出了30万斤。并且帮安远县在当季增收300万元,扶贫效应惠及494位建档立卡贫困户。


每日一淘与田园居合作“我的扶贫鸡”项目,是在安徽阜阳宁老庄镇枣树行村,精准扶贫,扶贫到户,扶贫目标200户,目前已经实现100多户,把120天左右的鸡苗送给当地农户,后期通过培训养殖技术,帮忙农户代卖母鸡和鸡蛋,每户送10只鸡苗,一只鸡一年产蛋量220枚左右,为贫困户年增收1600元。


今年7月,每日一淘接到陕西周至黑布林滞销的消息后,公司高层高度重视,组建应急小组,统一调配每日一淘平台的首页资源、直播、社群等资源,共同帮助周至果农解决黑布林滞销的问题。


目前陕西周至的黑布林两周共计售出了160万斤。其中每日一淘联手腾讯直播,深入产地,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带动了25万斤的黑布林销售。



△红河州彝族元江县甘庄镇,“每日一淘”帮助果农销售了35万斤沃柑,果农孩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129


临沧驿亭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实施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政府


项目概况:


蚂蚁堆乡驿亭新村安置点,概算投资4047万元,有住户168户618人,为蚂蚁堆乡属“六类”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是临翔区践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典型案例。


坐落于“214”国道边的蚂蚁堆乡驿亭新村,居住着从14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组易地扶贫搬迁而来的168户618名贫困群众,他们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实现易地搬迁建上了新居,发展了产业,荒田变新村,旧貌焕新颜。


驿亭新村是脱贫攻坚以来,蚂蚁堆乡结合乡镇规划、交通区位、资源利用等因素,按照“四避开、五靠近”“应搬尽搬”原则,着力解决农户原居住地道路不畅、就学就医难、创业致富忧的瓶颈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项目实施中,全乡始终坚持重“搬”更重“扶”的初心,统筹推进安居房、道路建设、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同时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精准锁定搬迁对象,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方式,建设的群众宜居乐业,环境优美,农业商贸、文化娱乐快速发展的美丽新村。


项目实施中,为了做实产业文章,保证易地后群众住得稳、有收入,蚂蚁堆乡在运用“海绵村庄”的建设理念,规模化发展“小微菜园”的同时,引进郑州海力特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引荐校友合作企业,由区供销社负责建设“云雾培”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配套建设生产景观设施、主题观光园和营销展示中心。项目计划建设半自动化温室大棚100亩,以订单模式发展特色南药和特色果蔬种植,建成后形成的固定资产量化到村集体,采取“村集体资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将大棚租赁给临沧绿源翔蔬菜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运营,每年按5%的比例定额分配给村集体,村集体按积分管理制度分配给贫困户。目前投入沪滇合作产业发展资金250万元,已建成温室蔬菜大棚6个。先进的设施和成熟的“云雾培”技术,让群众告别了低效传统的土培栽种,为果蔬种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成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移动的土地”。搬迁群众在项目地通过轮流管理和参与种植的方式解决就业务工问题。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天可接纳70名搬迁群众轮流务工,预计可为269名搬迁群众实现务工收入91万元。


为拓宽就业渠道,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蚂蚁堆乡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党建保障,狠抓社区治理,强化教育医疗服务,精准把握搬迁群众核心诉求。面向搬迁群众进行针对性公开招聘,累计组织招聘会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通过动员组织搬迁户进入本地施工队、统筹安排外出务工、招聘为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200人,确保每户至少1人务工就业,有稳定收入来源。2019年底,驿亭新村安置点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3.6万元,搬迁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


当下,走进驿亭新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安居房、宽阔平整的文化广场、干净整洁的入村入户路,搬迁群众实现了“住上好房子,拥有好院子、过上好日子”!



△蚂蚁堆乡驿亭新村安置点全貌图,展现了房屋、道路、活动场所、文体设施和沪滇协作“云雾培”等产业项目。



130


日照岚山区区域扶贫综合开发


实施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委、区政府


项目概况:


岚山区脱贫攻坚任务重,而重中之重的是位于西北部的偏远落后山区,该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贫困人数占全区的75%。


岚山区下辖9个乡镇街道、423个自然村、43.58万人,全区共有40个贫困村,其中省定贫困村10个、市定贫困村30个,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422户、6547人。


对于岚山区而言,如何让岚西北这一重点扶贫区域的群众实现脱贫,无疑关系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全局。


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必须把扶贫开发和区域发展统筹考虑,综合施策,全面解决道路、旅游、林、水等方面的制约问题。

 

“路一通致富就有了奔头”。据介绍,从2017年起,岚山区在原有村村通的基础上,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110亿元高标准、广覆盖打造1000公里“幸福公路”,不仅将原来村村通的路面标准从3.5米扩宽到6米以上,还用沥青代替了水泥,提升路面质量。


“幸福公路”的建设让也离此不远的岚山区黄墩镇陈家官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陈家官庄村同巨峰镇后崖下村,直线距离仅3公里。然而,两村间的一座山,几近阻断了山南山北的交流。“古盐道”幸福公路工程启动,政府投资3400余万元,打造了一条新路。


山南山北的交通改善,让陈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陈迎祥看到了希望。他说:“山南,后崖下是典型的茶叶村,种植面积1620亩,每到采茶旺季,苦于人手不够;山北,大量劳动力赋闲在家,绕到山南帮工,虽一天五六十元,但仍不划算。路一通致富就有了奔头。”

 

精准扶贫驱动区域发展。区域开发,规划先行。过去的几年间,岚西北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扶贫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逐步成熟。


据介绍,岚山区先后印发了《岚西北区域性扶贫开发规划方案》《关于强化政策措施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岚西北3个乡镇的旅游规划,编制了5个省旅游特色村规划、4个省级精品采摘园,推进了5处重点流域治理、3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


交通闭塞、缺水、土地贫瘠是长期制约岚西北地区贫困的自然原因。除了交通条件的改善,岚山区还积极实施水网、林网等配套工程建设。到目前已累计投资1.4亿余元,建设水利基础设施项目74个,发展高效灌溉面积4万亩,新建改造了3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8.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在基础设施改善的基础上,岚山区还在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给予贫困群众以重点倾斜。


教育扶贫方面,投资2.7亿元,建设幼儿园5处、操场2个、学校2处。扎实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共发放各项教育扶贫补助1022万元;卫生扶贫方面,扎实开展“八个一”工程,为贫困群众完成健康查体6800余人次,认真落实“两免五减半”政策,1000余名贫困群众受益,实现40个省市定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

 

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岚西北地处山区、库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恰逢日照市提出旅游富市发展战略,岚西北抓住机遇,掀起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热潮。


据了解,岚山区近年来积极实施“旅游+扶贫”模式,通过乡村游、民俗游,带动岚西北地区贫困人口实现就地脱贫。目前,该区累计建设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省级精品采摘园4个、开心农场2个,并串点成线,实现了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共同发展。



△乡村旅游的日渐兴起,带火了越来越多的农家小院。



131


容县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单位:广西省容县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近4年多时间,容县全县投入全域旅游的社会投资已超过50亿元,建起生态乡村旅游景区11家,其中沙田柚王国等8家景区获评为国家3A级景区,禹华农业观光园等5家景区获评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办起农业休闲旅游景点、农家乐等161家,其中获评为自治区星级农家乐45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容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2018年容县通过旅游产业带动脱贫人数为2897人,占全县脱贫总人数的28%。

 

乡村资源“旅游化”。容县以“旅游+”为路径,将乡村治理、生态建设、特色种植业等社会和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实现“旅游化” 发展,将乡村资源盘活,形成高附加值的现代乡村和旅游产品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 “旅游化”路径。


以都峤山风景区为例。在全域旅游建设中,容县引来社会投资数十亿元,把景区建设成为高品位的4A级景区,特别是都峤山玻璃桥对外开放后,犹如一块磁性超强的磁铁,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都峤山风景区旅游业的日益红火,为地处景区腹地的石背、秋风和旺枝、石脚等自然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据了解,容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有租赁转让的土地均由旅游项目经营业主与承包土地的农户签订租赁合同,每年每亩支付1300元左右的租金给出租土地的农户。

 

乡村环境“景观化”。近年,容县优先打造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水平、提高乡村环境质量,使乡村生态更加优良,乡村景观更加优美,整个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


走进自良镇龙镇村,青山绿水环绕,房屋错落有致,环境整洁优美,鸟飞鱼跃花香,犹如一个“大公园”。


2015年以来,该村坚持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以镇政府为主导、村民为主体,成立村民理事会。完善环保设施,配备专职保洁员;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行动,共同清理村屯垃圾、清理乱堆乱放;与村民立约“门前三包”制度和建立相关奖励机制,有力保障村屯保洁工作常态化,形成“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韵”的特色村屯。


龙镇村只是容县打造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环境质量的一个“靓影”。从今年开始,容县发出动员令,全县领导干部将积极开展回乡美化家园大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回乡美化家园,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不断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

 

乡村扶贫“多变化”。容县种植沙田柚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沙田柚之乡”。容县旅游业的发展对沙田柚等特色农业种植的拉动十分明显,大量贫困户因此脱贫。容县沙田柚种植面积超过22万亩,年产值超过25亿元。近年来,容县以果为媒,通过举办沙田柚旅游文化节等,打响了沙田柚知名度,推动价格节节攀升,批发价从前几年的一公斤4元涨到现在的10元,广大种植户获益。


容县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沙田柚王国为重心,在旅游景区、集镇周边建设观光休闲采摘果园,促进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与自然景观等资源有机结合,构建“农业+文创+旅游+康养”的发展模式,培育“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的休闲业态,推动乡村与城镇的互动、田园风光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以果促旅,以旅兴果”,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增收。农旅融合发展改变了乡村落后的面貌,也吸引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



△容州古城仿古建筑群



132


融水推进苗乡“电商”致富


实施单位: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2018年融水县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通过电商运营,让苗乡深处的农产品“飞”出大山,带动了上万贫困户增收。


近年来,融水通过财政扶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电商、微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组织(必须是按程序认定的合作伙伴)收购贫困户(包括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和贫困户个体)生产的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或者直接对外销售。经村“两委”审查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定,再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按其收购产品收购价的3%给予奖补。


据介绍,2017年11月,融水农产品电商中心成立,由融水农村淘宝农产品上行体系+融水生态农业青年创业协会+融水电子商务协会+融水杆洞乡青年创业协会四大团队的销售精英组建而成,主要与合作社采购为主,跟贫困户签约购销合同,以销定产,打造农产品从原产地开始就统一品质、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运营理念,从而可以使产品有源可溯,整个流程标准化。


目前与融水县83个农业公司和合作社达成签约共识,其中6个产品拥有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证书、两个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以及9个有机产品认证。


该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来,依托融水的生态扶贫产业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功能支撑,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渗透融合,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获得了广西区、柳州市及融水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成为融水农产品电商运营和精准扶贫的亮点单位。


一方面,该中心通过整合融水农产品资源,打造县域农产品电商运营服务平台,摸索出了一套党建+电商协会+第一书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主要通过电商运营、微信商城(公众号:融水县农产品电商中心)、淘宝店、社区团购等多种分销渠道,让农产品销路转型,农户增收。


另一方面,该中心微商代理团队运营以及淘宝店铺都实现数据化运营,通过数据预估周期订货量。实时掌握订单量,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此外,该中心把全县116种扶贫农产品全部上架融水农产品电商中心微信商城,实现游客用手机扫码,就能购买到所有的融水生态农产品。然后把电商中心商城二维码投放到融水所有景区及酒店的房间和饭店的包厢。让到融水游玩的游客随时都能通过手机扫码,了解并购买到融水生态农产品。真正做到了旅游产业扶贫的新模式。通过电商商城后台工作人员操作,直接把游客购买的产品通过邮寄到家中。让到融水的游客随时购买融水特色农产品,实现旅游+农产品电商的极致购物体验。



△融水县委书记杨恩维(左二)在县农产品电商中心调研。



133


天津蓟州区立体帮扶共奔小康


实施单位:天津市蓟州区委、区政府


项目概况:


绝对贫困,对于今天的天津市蓟州而言已不复存在,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帮扶好相对低收入群众,带领全区92万人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不掉队”,成为蓟州区的更高追求。

 

产业帮扶创新。靠旅游,一部分山区乡村已经富起来了,其他相对低收入的困难村怎么办?2018年以来,蓟州区统筹产业帮扶资金,打破镇村界线,通过村级“六步三要”、镇乡级“三重一大”议事程序,把资金统筹到区级平台上来。


据介绍,蓟州区将产业帮扶资金统筹起来使用,也是创造了天津市的一个先河。其具体做法是: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好项目、好产业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统筹资金收益,全区288个困难村同时享受同等待遇,即同时享受效益返还,解决帮扶成效差异化问题;项目资金注入后,项目实施主体向区平台上缴利润用于各困难村帮扶资金收益。上缴利润比例为:2018年先行上缴项目市补资金的3%,2019年上缴当年项目市补资金的6.5%,2020年起至以后均上缴当年项目市补资金的7%;统筹收益返还,区平台统筹产业发展项目返还的收益,按照2018年1万元、2019年4万元、2020年7万元的比例,对全区区统筹的288个困难村给予保底收益返还;对于结余的收益,平台进行统筹安排,用于二次分红、产业发展、困难村公共事业等支持困难村发展的各项支出;统筹固定资产和收益资金使用,区平台向困难村返还的收益,主要用于村内保洁、公益设施维修、公共水电费等村庄公共事业方面支出。同时,所有帮扶项目的固定资产归全区288个困难村共同所有。


目前,蓟州区统筹产业帮扶资金的最大重点项目是位于出头岭镇的双河湾食用菌产业园,该项目投入超过5000万元,流转土地340亩,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投入生产,当年即产生效益,如今项目已经全部建成,预计年可实现经济效益2000万元,可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400余人。

 

立体式帮扶。帮扶工作开展以来,640名驻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农村、艰苦工作,尽心竭力为农村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另外,蓟州区委、区政府还特别筛选出不满足五保、低保条件,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2600元的困难户7339户,要求全区1058名副处级以上在岗干部对口帮扶3户,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对口帮扶5户,加上社会慈善机构和企业的认领,实行滚动式帮扶,从产业和就业上进行帮扶,基本解决困难户的发展问题。


据统计,蓟州区新一轮帮扶至今,市区两级共投入帮扶资金17578万元,各帮扶单位共入村调研10560次,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4893件。通过6项帮扶任务“富、美、强、硬、理、文明”,达到让群众富起来、让村庄环境美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村级领导班子硬起来、让乡村治理好起来、让村民文明起来的目标。


在教育帮扶方面,蓟州区通过自身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实现了近13万在校学生、在园幼儿的零辍学目标。“目前,我们已经没有一例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事情发生,如果学生家庭确实有困难,我们也会根据相关政策,通过各项举措,包括社会资助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安心就学。”蓟州区教育局副局级调研员刘志奎介绍说。


为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蓟州区还创建了消费帮扶的模式,打造“蓟州农品”品牌,将所有蓟州特色农产品统一收购至蓟州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而其中农村困难户的农产品予以优先收购,有效解决了农村困难户农产品销路问题。



△天津市蓟州区出头岭镇的双河湾食用菌产业园。



134


天门用好“辩证法”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施单位:湖北省天门市委


项目概况:


“依托长江,立足汉江,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正确把握‘五大关系’,用好长江经济带‘辩证法’,推进高质量发展。”湖北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湖北省天门市相继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等称号,具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潜力。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湖北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说,天门将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湖北省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坚持“谨慎承诺、痛快兑现、新账旧账都认账”原则,进一步细化实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打好“组合拳”,让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困难,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天门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行政审批局长驻窗日,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精准服务,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政府一定要依法行政、诚实守信。”庄光明说。


“天门重化工业发展薄弱,没有太重的污染排放治理负担,这也正给我们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他说,“围绕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我们承接一些补链、强链的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


庄光明表示要“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他说,天门坚持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招商“请进来”“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节会招商、重资产招商、产业推介招商、“回归工程”招商,推动招商方式从过去“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拼服务、拼环境、拼质效”,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效。


天门将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按照湖北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战略发展布局,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引进先进产能、推动技术改造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承接长江下游地区产业转移、补链武汉“芯”产业集群,做好新兴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工作,促进特色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天门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高效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打好打赢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大保护留住绿水青山;全力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推动“一江三河”等重大项目建设,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



△天门市夜景



135


五粮液助力兴文百姓富起来


实施单位: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2015年以来的3年中,五粮液集团组建扶贫开发攻坚领导小组,选派得力扶贫干部挂职蹲点,捐资进行危房改造,安置贫困户就业,开办扶贫车间,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帮扶举措,让五粮液集团在百姓心中的口碑,像他们出产的五粮美酒一样,名传四方,情暖心田。

 

坚强后盾。2016年,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宜宾市委、市政府要求,五粮液集团成立了由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开发攻坚领导小组,确定定点帮扶兴文县,并推荐党群工作部部长杨韵霞到兴文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承担公司对口帮扶重任。


五粮液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作为国有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率先垂范,把扶贫作为五粮液回报社会的方式,列入公司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对四川省兴文县领导和挂职干部说:“只要是兴文县提出的帮扶要求,我们照单全收,不打折扣,全力落实到位。”


公司的重视成为杨韵霞做好扶贫工作的坚强后盾。五粮液集团领导多次深入县乡村调研,查现状、摸实情,制定科学有效的对口帮扶方案。当了解到兴文县范家村危房改造资金缺口大时,集团当即决定拿出200万元专项扶贫款,对该村100户危房进行改造。为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到位,公司领导多次深入范家村实地调研,根据范家村实际情况,与县、镇、村商定,分3批进行危房改建。


如今,100户危房改造已全部完成。此外,五粮液集团还捐赠了50万元用于范家村创建“四好村”。


范家村之外,落实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杨韵霞还推动了共乐镇毛村41户贫困户易地搬迁脱贫。

 

五粮液扶贫车间。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扶贫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脱贫,得解决贫困户就业和收入问题。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促进就业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通过调研,杨韵霞了解到,兴文县留守妇女多,就业机会少,增收渠道狭窄。如果能让贫困家庭有一个人稳定就业,就能解决一家脱贫问题。


根据这些情况,五粮液集团充分挖掘公司内部潜力,为兴文县量身开发了50个酿酒工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劳动力。“酿酒工年收入可达10多万,一人就业就能让全家走上脱贫致富路。”杨韵霞说。


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得想法让更多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就近就业。杨韵霞想到了“扶贫车间”,把村里闲置废弃的公用房屋利用起来,由公司和村里共建“五粮液扶贫车间”,既可作为村集体经济实体,又能使贫困户就地就业。


为了建设扶贫车间,五粮液集团拿出100万元,专门用来改建扶贫车间,捐赠300台套缝纫设备并提供技术培训、管理服务和订单支持,在兴文县12个行政村(社)启动“五粮液扶贫车间”建设。


目前,已有5个村(车间)投入生产。“五粮液扶贫车间”由五粮液集团提供原材料,产品加工后全部收购,有效带动了500名妇女在村里就业,每年可为当地增收1200万元。

 

振兴乡村 让百姓富起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下,五粮液集团的扶贫工作,注重将扶贫与乡村振兴结合,通过发展产业强县富民。


首先是依托“宜长兴”基地,抓好兴文高粱、玉米、富硒水稻开发,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到专业合作社务工,并将贫困户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把酿酒专用粮交由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方式,直接带动45个乡镇近5200户贫困户脱贫,每年可为当地增收6000余万元。


其次,狠抓农特产品外销。五粮液集团号召各党支部开展“扶贫帮困,见我行动”,发动党员职工带头溢价购买兴文农特产品,并携手举办了两场“情系苗乡·助推脱贫”的“农业+旅游”专场推销活动,兴文特色农副产品和旅游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贫困村山地乌骨鸡和土鸡蛋等价格普遍提升40%。


此外,五粮液集团还为兴文县开发旅游扶贫产品39度“兴文石海”酒,与兴文县签订旅游扶贫战略合作协议。


“为持续提供资金支持,助力脱贫,五粮液集团建立起通过审核备案的百亿级国内首家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围绕产业扶贫、基地扶贫、新村改造扶贫等方面提供持续资金支持。”杨韵霞说。



△五粮液在兴文县共乐镇毛村共建的“扶贫车间”。



136


盐城大丰区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实施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委


项目概况:


近年来,盐城市大丰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在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真功、出实招,让全区百姓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丰区按照“急需先行、受益面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兴办民生实事工程,仅去年就投资23.5亿元实施了18件民生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老百姓关注的饮水、出行、住房等焦点问题,得到全区百姓的广泛认可。


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基础上,建成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大丰支线,全区人民喝上了优质、放心的长江水。深入开展区域通高铁、镇镇通一级(公路)、村村通公交,新建普通农路1000公里、提档升级农路1000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桥1000座的“三通三千”交通重点工程大会战,盐通铁路大丰段快速推进,高铁站启动建设,圆了大丰人民多年来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高铁的梦想。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100%,创江苏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区百姓出行非常方便。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突出“一镇十村”示范试点,大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首批14个集中居住点新开工1054套、竣工766套。加快城市化进程,连片改造城区范围内的棚户区和危旧房,去年1188户居民喜迁新居。


为让百姓住得称心、舒心,高起点建设斗龙港生态组团,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城市绿肺——水韵龙湾城市森林公园一期开园,建有全国平原地区最长、装备最先进的空中玻璃栈道,成为市民休闲游憩好去处。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着力推进均衡化、现代化,15年一贯制大丰外国语学校正在建设,高考本科达线率在盐城居首,先后创成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3所,被授予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称号。


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正在创建三级综合医院。积极开展以服务包为载体、个性化签约为特征、多方付费为保障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大丰又一响亮品牌,并入选全国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


大丰先后建成公共就业网、就业创业APP等,开展常态化线上招聘和线下对接活动,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去年城镇新增就业22856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6%,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待遇水平,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将全区2.7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列为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对象。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在盐城各县最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位居苏北第一,社会保险便民快捷服务一卡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盐城市森林公园



137


榆林榆阳区主题教育惠群众


实施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委、区政府


项目概况: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聚焦群众多样化需求,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抓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带一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巩固深化主题教育。

 

解难题办实事。榆阳区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际行动检验党员领导干部初心使命,检验主题教育成效。镇川镇针对群众反映天然气缴费点距离远、不安全等问题镇党委协调中燃公司在该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代办点方便群众同时该镇依托“智慧镇川”党建平台,创新推出“晒学习、晒收获、晒为民办实事、晒评比结果”“四晒制度”,为主题教育插上“智慧翅膀”。区税务局在全市率先设立“税银e站”,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区财政局积极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统筹安排资金,清偿了所有剩余欠款。区教体局聚焦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大胆创新办学体制和人事制度,在市六中和芹河镇马家峁中学推行名校办分校试点改革,创新推出乡村薄弱学科专业教师走教制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薄弱学校,激活了要素,促进了均衡,带动了乡村教育,缓解了热点学校办学压力,探索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

 

强文化增自信。榆阳区坚持以文育人,践行文化自信,打造文化高地,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围绕不同主题常态化举办“榆阳小论坛•今天我来讲”沙龙活动,为广大群众搭建了互相分享、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建设文化强区注入新动力。


鱼河峁镇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发挥单位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作用,为梅家畔村脆骨症女孩梅海燕“圆梦人生”,筹集资金出版《海燕的梦——梅海燕诗文集》。区委党史办编印了《辉煌70年 榆阳谱新篇》图册、《播种绿色 收获希望》等作品集,强化历史教育和榜样教育。

榆阳区注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微视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主流媒体推送 《榆阳24小时》《绿水青山新榆阳》《我和我的祖国》和扶贫题材微电影《紫穗花开》《情暖山沟》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干事创业的豪情动力。

 

抓项目惠民生。榆阳区紧盯民生发展短板,立说立行、强力推进。9月28日榆林古城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三馆一中心”建成开馆,今年年底将再建一座当代榆林人文馆;9月30日榆林野生动物园一期建成并开园;10月10日10万只湖羊养殖示范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10月12日开工建设总投资22亿元的三科智慧农商城;11月4日榆阳高新区集中开工建设李宁体育小镇、榆林院子康养、高端能化研发与后勤保障基地、省运动会轮滑场等六大项目;11月11日鱼河蔬菜批发市场建成投用,农产品直达销售点,形成了个体联合、专业运营、产销一体化的产销新模式。


榆阳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建成开园二十九幼,新建十六幼、三十幼、三十一幼,着力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一个个惠民项目落实落地,实打实地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10万只湖羊养殖示范基地一期项目。



138


长沙县巡查监管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实施单位:湖南省长沙县食品药品安全专项巡查组办公室


项目概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沙县食品药品安全专项巡查组办公室按照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拿出对策的工作思路,采用“一单四制”的工作方式,全面加强食品药品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全年巡查食品药品安全达12大类22小项,涉及单位超万家,做到了年有规划季有稽查月有专报周有会议、日有巡查全年共编辑快报12份,督办函600余份,现场指导整改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达到万处,向部门提供案源线索300余起,约谈单位责任人500余人,有力地推动了各监管单位工作责任上肩,促进了企业诚信经营,让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县创建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规范管理提效率。今年上半年督查组更名为巡查组后,长沙县食品药品安全专项巡查组在原六个组的基础上,不提经费不加人,又新增加一个稽查组,形成了一办七组的工作格局做到了职能职责不变,人员不增,效率不减。


针对巡查工作实行“一单四制”工作模式,巡查组及时完善了办公室工作制度、巡查工作制度、交办函与评议制度、责任约谈、通报和信息联系制度,下发了《长沙县食品药品安全巡查工作“一单四制”制度实施办法》,从考核、激励、责任追究上加大了巡查工作的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了巡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转变作风严巡查。五个巡查组要求完成巡查任务10000每组每天至少要巡查完8家。有时遇一个重要的隐患,排除需要一天,甚至两天遇到更多的是经营者不配合,熟人讲情这是做好巡查工作最大的难题。巡查组采用铁的手腕对有案不报有线索不查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辜息。近年来,因此类问题,己辞退多人。另外采用的是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对完不成任务,责任心不强的,与年终考核挂钩与一年一聘的组长职位聘用挂钩形成了干事者有奖,不干事的受罚。全体巡查人员做到了履行职责,遵章守纪,发扬求实作风,做到了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圆满完成了县委、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食药安全巡查组检查指导农民工食堂的食品安全。



139


中蓝立合“循环经济”科技项目


实施单位:中蓝立合(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和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废钢铁的资源利用、回收以及应用受到国家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我国的废钢铁需求量也是逐年大幅增加,截至到 2018 年底,我国废钢产生量为 1.75 亿吨。中蓝立合(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百余家从事废钢铁交易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并发起制定“废钢铁交易流程”行业标准。


中蓝立合拥有一批软件科研精英约 170 人,深度学习发改委、工信部、财税部等相关文件(发改办环资〔2017〕1778 号、发改办环资〔2018〕502 号、财税[2015]78 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8 年28 号、工信部节〔2012〕493 号等),应对当前循环利用产业的问题,展开了多层次的剖析和人员重组,在客户终端、物流端、货场端、软件技术端、网银接口端等同时输出团队力量,根据整条供应链提出最佳方案。


中蓝立合曾为诸多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解决企业咨询服务、供应链服务等,例如:松下电子、周黑鸭、水星家纺、长荣股份、绿洲制冷、奥利达电梯、扬子地板、全柴动力、安马达、海太家具、南阳药业、春秋科技、新丽纤维制品、上上钢管等等, 中蓝立合专业的业务能力和服务口碑在行业内得到极高赞誉。中蓝立合总结如上案例,归纳创新后在循环经济行业得到解决方案如下:


建立SAAS 云平台,极大降低了各个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成本,并打通了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端,可以使终端用户(货车司机、过磅员、对账结算员等)方便使用系统并直接产生系统数据;采用全流程监控,视频和照片数据对应到每一批次的货物运输数据,做到对货物的来源、生产工艺、品质、数量等信息随时可以查看、监管。用AI和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不可篡改;中蓝立合的云平台和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平台将打通数据库,信息互联,提高运输、仓储进出库效率;中蓝立合团队已申请国家专利6项,正在公示中;已向工信部环资司申请废钢交易标准,并得到专家认可;已与中信、平安等商业银行达成一致,银企直联反应良好;已设立发改委旗下中国信息界研究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并有前废钢协会秘书长、冶金工业协会、绿色经济协会等专家领导主持,未来将成为行业标准的验证机构。



△废旧钢铁制成的艺术品。



140


重庆江北警方护航民营经济


实施单位: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


项目概况:


围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江北公安分局建立了警企联系长效机制。从局领导、牵头警种、基层派出所3个层面定点联系民营企业,建立定期上门走访服务、警企联席会议、互建联络员等制度,开展对口指导、对应服务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保持警企良性互动。

 

关键看治安。 九街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是江北区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不夜经济区”。该区以追求时尚、潮流、炫酷的年轻人为主要目标客群,发展以时尚餐饮、主题酒吧、文化娱乐为主的新兴消费业态,是重庆商业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特色夜市商业街区。


和如今的繁华景象不同,这里曾经治安案件频发。仅2016年全年,九街区域110接处警系统共接警2800多件,大部分为酒后打架斗殴、钱物遗失、摩擦纠纷。


结合九街经济环境和治安要素,江北公安分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巡逻防控工作,形成公安力量“动态巡”、社区力量“夜间巡”、警企力量“联合巡”、视频力量“补充巡”的全面覆盖重点巡逻的防控思路。


其中,发动辖区民营企业主动参与治安联巡,反哺社会治理,形成警企联勤机制,成为服务民营企业的一大亮点举措,成效立竿见影。


巡逻队伍成立以来,九街区域刑事警情环比下降38.5%、同比下降41.7%,切实保障了商家的正常经营。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治安。2018年,江北全区110刑事类警情6400余起、治安类警情2.3万余件,在2017年同比下降7.9%、11%的基础上又下降3.1%、18.8%。

 

当好“服务员”。发展急需、企业急盼、公安能办的实际问题,江北区公安分局推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等便企利企措施,致力于当好“服务员”。


事实上,自2017年8月重庆市公安局推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及增加的“新10条”实施以来,江北区公安分局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局党委班子的带领下,全局18个派出所和治安、经侦、刑侦、出入境、人口等相关警种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建立警企联系长效机制。


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江北区公安分局还致力于依法打击侵害企业权益的违法犯罪,有效维护经济秩序,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分局涉企案件共立案11起,破案7起。先后办理某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被合同诈骗案、重庆某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涉嫌职务侵占案等一系列涉企案件,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


其中,江北区公安分局通过缜密侦查,成功破获重庆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合同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


为最大限度地把企业所遭受侵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江北公安分局还坚持破案打击与追赃挽损并重。


今年以来,分局冻结涉案账户131个,累计金额1600余万元,对涉企案件全力开展追赃挽损,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40余万元。

 

变人腿跑为数据跑。江北公安分局设立重庆首个24小时警务自助便民服务区有效解决了窗口休息期间取证难、办证难问题,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服务区涵盖15项自助服务功能,满足企业及群众全天候、全时段服务需要,在出入境、交巡等方面为企业推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预约服务、绿色通道、免费照相等便企利企措施。


以“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为牵引,江北公安分局压减审批环节时间,借力现代科技优势,创新传统工作模式,变“人腿跑”为“数据跑”,持续推进审批等服务便民化,为企业发展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为了解企业需求,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举行警企座谈会。




勾选项目前的方框(可多选),点击底部“投票”即可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责任编辑:王迪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