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苹果镀成金果果,看延安富县是如何富起来的?

关注☞ 民生周刊 2021-05-18


在红色底蕴上,绿色的富县让群众摆脱了贫困、迈上小康,正稳步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时值4月下旬,延安富县五指塬上,30多万亩苹果花开得正盛。《民生周刊》记者一行驱车穿行苹果花海,见塬上农家,正在果园里忙碌着,用勤劳的双手,耕耘一个丰产季节。





延长产业链,把小苹果镀成金果果



在这个不到4万人的镇子里,种植了7.3万亩的苹果。“最贵的时候能卖到6块钱一斤,现在也能卖三四块一斤,算下来一年能净赚两万多。”里村村支书任海洋告诉记者。


陕北黄土高原因独特地理和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大,苹果皮红肉脆汁多,甜度在13度左右,深受当代都市消费者欢迎。


从1989年苹果产业兴起至今,富县苹果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多次变革。


为提升苹果质量、产量,当地发明了“梅花桩减法”,即扩大果树间距,降低亩植株密度,让果树更好地接受光照,让果枝更舒展生长。


“过去,一亩地种40棵树,不见产量有多高,现在,一亩地,控制在20棵左右,施40斤有机肥,不仅产量上去了,质量也大大提升,亩纯收入能达到3万元。”


之前,由于羊泉镇没有冷库及果业加工条件,果农主要靠苹果采摘季节在田间地头售卖原果,附加值低 ,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为了延长苹果产业链,2019年,富县吸引陕西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羊泉镇投资,建立富县现代苹果科技产业园。预计今年8月投入使用。


羊泉镇党委书记李龙告诉记者:“羊泉镇富县现代苹果科技产业园区,总投资3.08亿元。建成后,可储存各种水果5万吨以上。”富县现代苹果科技产业园,是一座用互联网技术赋能的大型冷链加工联合体,可以对各种水果进行分级加工、包装、储藏、进出库等全链条管理。有了这个产业园,就等于给普通水果镀了一层金,苹果的附加值将大大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强。为富县苹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为全县乡村全面振兴,铺就一条“金路”。


富县现代苹果科技产业园区投产后,不仅可以解决本县水果产业的生加工课题,还可以辐射周边县市区,把富县打造成延安地区水果集散中心。


产业园区虽能提升水果附加值,但抵抗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上,也有力不能及的时候。于是,一项惠农助农利农的“苹果保险”应运而生。


“苹果保险”即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中的价格保险。2019年以来,富县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连续两年实施了苹果“保险+期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项目,助力果农实现稳产稳收,帮果农穿上“防护服”。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果农穿上这件“防护服”,种苹果的积极性更高了。


△苹果丰收




绿色生态,陕北也出好大米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富县西部直罗镇。毛泽东说,直罗镇战役,粉碎了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直罗镇战役,让富县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富县的红色文化、革命基因,代代传承,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每年吸引数万游客。


在红色底蕴上,绿色的富县让群众摆脱了贫困、迈上小康,正稳步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素有“五谷杂粮遍地有,九州不收鄜州收”美誉的富县。直罗镇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水稻面积15000多亩。近年来,他们和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水稻品种、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其中,1000多亩稻田通过了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富县“直罗贡米”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直罗镇乡村振兴最重要产业之一。


红色文化滋养下,直罗镇绿色生态产业和红色文化融合,诞生了直罗镇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就在胡家坡村。这里也是“直罗贡米”原产地。传说“直罗生长颗粒小而圆润、晶莹透明的大米,曾经让历史上一位皇帝神奇地恢复健康”而得名。


“短圆饱满、清白透亮、粥油浓稠、油润爽弹”是消费者对“直罗贡米”的印象。地处黄土高原,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子午岭山系丰沛的水资源,造就了质量上乘的大米。谚语中说的“陕北高原出大米”,说的就是“直罗贡米”。


“我们村有1000多亩稻田,还办起了大米加工厂,成立了‘小江南’水稻专业合作社。村里还将稻田打造成旅游打卡地——稻梦空间,不仅有水稻收入,还吸引了各方游客,实现了农旅融合。”胡家坡村综合服务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直罗镇烈士陵园就在一公里外,直罗镇战役就是在我们村附近地区打的,稻梦空间旅游又和红色文化实现了有机衔接。村民收入稳步增加。乡村振兴思路已经清晰,产业基础已经打好。”


除了直罗贡米,直罗镇还在大力发展秦直贡酒、鄜州蜂蜜、野生木耳、羊肚子菌等产业。


直罗镇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全面小康也已实现,正迈上全面振兴乡村新征程。直罗镇镇长吉振峰说,依托优良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交通区位优势,直罗镇将坚定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集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田园民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高质量完成全面振兴乡村任务。




社区治理,“六心”服务办实事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为民宗旨、服务群众的最近平台。


近年来,富县依托城乡居民社区抓社会治理,创新出不少好用管用的社区发展经验。如羊泉镇乡村智慧社区智能系统、城郊马坊社区的“两说一联”制度等等。


富县鄜城街道开元社区是一个面积5平方公里的万人大社区。居民有机关人员,也有企业职工,还有农转居人员,等等,这类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复杂,要做到居民都满意,困难很大。


该社区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大党委”作用,以联席会议制度、资源共享制度、主题党日联办制度,着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社区工作“共驻共建共享”。


为了及时掌握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愿,社区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化解群众办事不方便、服务居民不精准、物业服务不到位的“三不”问题。


据开元社区党群服务工作站主任陈芳霞介绍,他们根据居民需要,推行独有的“六心”服务。即政务服务顺民心、红心聚力连民心、文化活动聚民心、志愿服务暖民心、养老服务应民心、物业管理赢人心。


社区以“438”为抓手,突出政治引领、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努力打造“魅力开元,和谐社区”。


“438”即打造党员、业主委员会、社区干部、志愿者4支队伍;实施两说一联、四委两长、网格服务3项社区治理措施;落实便捷、文化、管家、托管、代办、跟踪、承诺、一站式共8项服务,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社区管理和服务始终,真正做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开元社区着力解决“邻里不相识、信息不相通、民情不相知”的“三不”邻里关系。通过‘网格化管理’,及时有效解决居民难题,实行横到边、纵到底,信息到户到人全覆盖,实现“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陈芳霞说。


“六心”服务温暖社区居民。居民说,生活在开元社区,“三感”特别高。社区服务好,也拉动了这里的房价年年涨。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原文刊载于2021年第10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延安富县:春风吹灿五指塬

□ 《民生周刊》记者:郭鹏   

□  实习记者:曹辰、李奕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李杨诗宇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