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2023民生示范工程”案例推选投票(第一批)

民小生 民生周刊 2024-04-22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联合相关机构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定于2023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以来,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以及公开征集、单位推荐和自荐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数百项民生工程实践案例,经组委会对案例进行分批初选,推荐一批民生工程入围“2023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


组委会将对候选案例进行网络投票和专家评议,最终确定“2023民生示范工程”案例,并在第十一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发布。


今天向您展示并开启投票的是第一批初选入围的“ 2023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第01—15号),请为您支持的案例投上一票吧!


投票步骤:1.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民生周刊”(ID:msweekly)微信公号后进行投票。

2.勾选您支持的候选案例后,下拉底部点击“投票”。

3.第一批候选案例投票截止时间为12月1日23:00。


(注意:严禁候选案例及推荐单位在网络投票环节实施刷票等不正当手段,一经发现即取消推选资格并给予公告;对冒用主办单位及组委会名义,滋扰候选案例及推荐单位的网络刷票等机构,组委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23民生示范工程”候选案例(01-15号)


01


“在地安老” 构建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实施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办事处


项目概况:

亮点一:“物业+养老”,融合嵌入型养老服务

2023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作为北京市首批“物业+养老”型养老驿站试点单位,在市区民政局的支持下,选择在街道成熟社区—远洋天地家园社区建设“物业+养老”型养老驿站,街道工委通过党建引领,进行红色结对,社区党委、物业公司和养老驿站三方联动,今年9月,驿站正式对外开展服务,实现了民生服务和社区治理有机结合与高效联动,为破解大城市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一是充分发挥物业企业“人熟”“地熟”的“两熟”优势,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快速响应养老服务项目,以满足小区老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二是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物业员工充实基层养老力量,降低养老服务的总体成本。对于基层治理单位而言,将物业服务人员纳入队伍,增强社区为老服务能力;对于物业自身而言,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业务延伸、拓宽增值渠道,激活经济。


三是充分利用硬件资源,降低公有资产配给风险,充分借助物业公司的资产和资源优势,如用房,食堂等,大大降低公有资产配给风险。


亮点二:街道“全场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


2023年10月,北京市首家由市民政局直接挂牌成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八里庄街道“全场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正式启用。中心借助智慧终端的枢纽作用,“线下一站”(“全场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与“线上一台”(居家养老服务联合管理平台)实现交互联通,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全面覆盖。


线下一站:建设“全场景”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结合市民政局建设示范中心标准,八里庄街道在城市华庭社区城市广场3号楼底商(十里堡甲3号院3号楼1层103、104、105)建设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内部设有指挥调度厅、多功能厅、产品展示厅、服务总调度台、教学实验区及居民自助体检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不仅可以实现了传统驿站的服务功能供给,还实现了从业服务培训、智慧产品应用等功能场景。


在关注便捷、高效的服务产品输出时,街道也更加关注辖区为老服务资源挖掘,以此为示范中心提供更多的资源储备。自2021年开始,街道在辖区内成立了养老服务联合体,每年有60余家机构参与认证后,进入街道为老服务圈,其中,有20家餐饮单位加入,能够确保每一个社区内有一家为老供餐单位,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线上一台:联合打造街道线上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依托北京养老服务网、区级“获得”系统平台、街道云动数治中心、智慧养老联合体管理系统及北康养e家5套系统,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侧和供给侧融合发展,同时联合百度公司共同开发了“小度智能屏”,作为链接线上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一台)和线下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一站)的智能枢纽:


对于社区老人,可以通过小度实现线上订餐、管家呼叫、定制产品,日常娱乐陪伴;对于示范中心,可以通过小度实现线上巡视探访,关注重点人群,通知专项活动、心理疏导服务等;对于老人家属,可以通过小度实现喘息服务、老人监护、24小时应急呼叫等。小度还可以实现24小时应急救援服务,在老人一旦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联系老人家属。


“一站一台”的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效推动了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转变,实现了老人“在地安老,居家享老”的预期目标,为破解首都超大城市养老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八里庄经验”,答好了“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民生答卷。


△朝阳远洋天地家园社区“养老+物业”服务驿站正式营业。


02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赣州样板


实施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院赣州医院

项目概况: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全力做好“加减乘除法”,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同向发力,以优质医疗资源流动之“通”,破解广大基层群众看病之“痛”。


在资源共享上做“加”法


以党建+业务、主题教育宣讲、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推行“医师上讲台、党课下基层、群众听宣讲”活动。遴选高年资医护人员组成原籍专家团赴成员单位开展返乡帮扶活动。用好用活各类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市级以上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全院各科室定期赴成员单位开展交流活动,与成员单位一道同下“一盘棋”、共商“一件事”、合唱“一首歌”。


在优化流程上做“减”法


在医疗集团内部全面推广医联体信息化平台,同步推进医疗集团内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试点。搭建医联体通讯平台,医疗集团内部实现通讯录共享,为成员单位之间联络搭起“连心桥”,让数据活起来、信息通起来、医疗集团“联”起来。


在固本强基上做“乘”法


推行医师双向流动,赣州市人民医院安排高级职称医师赴医联体成员单位挂职帮扶,成员单位安排若干名年轻医师赴我院交流的双向流动机制,形成取长补短、“你来我往”的良性格局。设立博士工作站,一手抓成员单位薄弱科室,一手破解人才瓶颈。大力推进“门诊前移”,在成员单位开设“名医工作室”,鼓励高级职称医师 “走下去”“沉下去”。


在破解瓶颈上做“除”法


释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医保政策红利,省内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到赣州市人民医院,住院起付线合并计算。赣州市人民医院转诊至省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取消住院起付线。依托赣州市人民医院作为赣州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赣州市创伤急救中心的优势,建成辐射赣州市的航空医疗救护基地。依托赣州市人民医院正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四大中心”、“六大专科”的突出优势,积极打造上联南方医院,下联各成员单位,横向以技术为纽带与赣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形成紧密型的一体化专科联盟。


赣州市人民医院坚持以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加减乘除法”为抓手,让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释放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政策红利。以“加减乘除法”作为核心内容的申报案例荣获2022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指导、健康界主办第七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城市类)“百强案例奖”与“优秀案例奖”,以及由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指导、健康界牵头主办2022全国医院医联体建设实践案例大赛“城市医疗集团优秀典范单位”。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赣县院区揭牌仪式。


03


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

实施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人大常委会

项目概况:

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范围大力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简称“三化”建设),充分发挥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作用,助推解决了一大批民生微实事。

以“五个有”(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牌、有必要设备、有学习资料、有代表微信群)为标准,开展标准化建设,对全市570余个代表联络站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代表联络站功能更强。以站内信息“五公开”(代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开、年度计划公开、联系网格公开、履职情况公开)、组织管理“五到位”(代表进站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台账管理到位、经费支持到位)为抓手,开展规范化建设,着力提高代表联络站规范化管理运作水平,更好发挥代表联络站的功能作用。以活动开展“五定期”(定期学习交流、定期组织活动、定期接待选民、定期分类处理、定期述职评议)为基本要求,实现代表联络站常态化运行、代表活动常态化开展,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效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以来,清远市各人大代表联络站累计接待群众22000余人次,搜集整理督办群众反映意见建议近7000条,推动解决民生微实事5300余件,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人大代表在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群众、倾听群众心声。



04


二次创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实施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委、区政府

项目概况: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地处广州市北部,坐拥白云国际机场和广州北站,拥有潜力巨大的空铁联运优势,产业用地面积广州市最大,先进制造业和传统特色产业基础扎实,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平台,是广州实体经济的主要承载地;常住人口约170万,是广州北部最大的人口及公共中心,也是广州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承载地之一。


2022年,花都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770.8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509.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78亿元,实现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强区”,再到“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华丽蝶变。


花都区一座超过600年历史的塱头古村落正以“二次创业”的决心与姿态,描绘岭南乡村振兴新画卷。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正是花都区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以百年古村“二次创业”为契机,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次积极实践。像塱头村那样,花都区立足乡村资源禀赋,集中打造一批各具风情、各美其美的特色乡村。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不仅提升了村居环境,更激活了村里“沉睡”的资源和村民们创业致富的热情。


花都坚持智造立区、枢纽强区,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突出的枢纽能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汽车产业作为主心骨,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型发展,积极布局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光伏光电、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打造“两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为花都“二次创业”提供强大动能。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独一无二的“空铁门户”、广州北部生态屏障,花都区担起绿美广州任务总量的20%。花都区守望绿水青山,厚植生态底色,做活“林文章”,书写用绿“新答卷”,坚持“生态富民”,以“绿”生“金”,积极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着力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花都故事,为“二次创业”提供绿色支撑。


皮革皮具产业是花都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因此,在二次创业中,作为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皮革皮具产业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急先锋”。花都区积极推动皮具箱包产业提升发展能级,建设全国皮革皮具产业智造新高地,增强花都区打造广州发展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支撑,以建成千亿级“国际化、时尚化、数字化、绿色化”皮革皮具智造新高地为目标,在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创新研发、直播电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广州市花都区花都湖生态风光。



05


普惠性多元化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工程


实施单位:河北省威县民政局


项目概况:


近年来,河北省威县努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针对农村老人多、留守老人比例高,以及养老机构运营困难等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手段,强力实施扩容、升级、提档“三大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事业普惠性、多元化发展,养老机构总数、床位数、入住率均列邢台市第一、河北省前列,实现服务收费低(最低为每人每月700元),入住率高(常年保持80%以上),企业运行好(实现保本微利),被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赞誉为“发展迅速、充满活力、遍地开花”,做法在河北省推广。


强力实施机构扩容工程。实行公办民营,财政投资1.2亿元,建成公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900张,并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运营,目前入住率95%。创新民办公助,将闲置学校、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联建点”免费提供社会投资主体,建成养老机构13家、床位1200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民办养老机构供养特困老人,利用社会资金5000万元建成养老机构26家、床位1800张。加强财政补贴,对中度及以上失能老人,县财政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标准进行补贴,并对14家长护险定点机构,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护理险补贴,大大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强力实施模式升级工程。优化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党建+居家服务”新路径,设立居家养老关爱服务中心30个,低偿或无偿为2300余名低收入老人提供“六助(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乐、助急)”定制化服务。同时,坚持全民参与,探索“三集中”(集中居住、集中就餐、集中娱乐)村民互助模式,建成互助幸福院397家。依托全国文明村孙家寨,带动5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助老服务,发展“孝亲敬老村”470余个。


强力实施服务提档工程。抓好智慧监管,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发安心养老APP,将全县44家养老机构和407个站点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抓好星级管理,严格执行河北省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管理,将星级评定与运营补贴挂钩。目前,威县养老机构均达到一级标准,其中二级以上10家。抓好能力提升,通过委托知名院校、外聘行业专家,对威县养老机构负责人和护理员等520名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狠抓管理水平、照护水平提升。


△威县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实现农村养老事业普惠性、多元化发展。


06

“三园”建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单位:河南省平舆县委、县政府


项目概况: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面对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河南省平舆县作为全省最后一批脱贫的贫困县,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打破困境,既能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任务,又能推动乡村振兴走向前列,赶上全省、全国发展水平,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是平舆县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结合广泛的调查研究,平舆县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坚持把“县”“乡”“村”贯通起来考虑问题。从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中找方法、找思路,从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十大战略”中研究具体措施,突出市委提出的“593460”发力方向,聚焦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归、土地回位”四大乡村发展要素,认真思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立足“事有人管、活有人干、产业有基础、市场前景好”四个条件,决定“建三园、强工业”,创造性的提出了建设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三园”的发展思路,在持续巩固壮大皮革皮具、建筑防水、户外休闲用品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在19个乡镇(街道)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并延伸重组224个农业村扶贫厂房和部分农户加工点建设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探索“三园”同构发展模式,将产业链条延伸至乡村两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推动乡村振兴、县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是做大做强县级主导产业工业园,突出龙头带动。以平舆县开发区为载体,围绕皮革皮具、建筑防水、户外休闲用品等主导产业,按照“补链条、壮体量、促营销、优服务、创品牌”的思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优质企业培育,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借助入驻企业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式经济,通过“配套设施订单”“服务订单”等,分享产业链条收益,实现产业反哺乡村。2022年,县级主导产业园区入驻企业22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亿元,常年稳定带动3万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


二是做优做特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打造腹地支撑。根据各乡镇(街道)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明确各个乡村振兴产业园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外引内扶、政策扶持、项目支撑等措施,吸引本土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配套企业向乡级园区集中,着力培育打造“一乡一业”,壮大乡镇经济体量。目前,已初步建成西洋店镇冷链物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阳城镇木制品加工产业、东皇街道白芝麻加工产业、辛店乡汽车可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东和店镇防水产业等6个乡村振兴产业园,第二批15个乡村振兴产业园正加快推进建设。


三是做精做新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注重联农带农。积极整合现有的村级帮扶车间、藤编外协加工点和农户加工点,支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农村经纪人、致富带头人等,利用村内的闲置厂房、仓库、宅基地等建设共同富裕加工园,通过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开展生产加工,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已整合203个村级帮扶车间和336家藤编外协加工点、5380家农户加工点,建成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224个,入驻户外休闲用品小微企业115家、服装服饰加工企业49家、其他企业30家,带动近6万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


△河南省平舆县十字路乡前盛村的河南风行广告标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



07


打造智慧型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实施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民政局


项目概况: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60岁以上人口12.8万,占常住人口的19.29%,驿城区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解决老龄化问题,驿城区在12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成了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73个社区分别建成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智慧型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大中心”带动“小中心”。近年来,驿城区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民生保障内容,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驿城区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多层次、全要素养老服务体系。目前驿城区已建成并运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3个;社会办养老机构20个、升级改造敬老院11家、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务中心1家,城区中心敬老院1家,全区养老床位达到8300张,其中护理床位5100张,占比61.5%,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64.8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大带小”同步运营若干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使街道成为运营中心、社区成为服务单元、小区成为覆盖网点,串成链、连成网,实行网格管理、连锁运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休闲娱乐、托养照护、居家服务、智慧养老、家庭照护培训、养老需求评估等养老服务,形成了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仅人民街道办事处风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就覆盖周围2.7平方公里,服务老年人1100多人。


 “小食堂”服务“大民生”。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食堂都是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厨艺人员持证上岗,并配有自助间,家人可以自带食材为老人煮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还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送餐,全力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在保障老年人吃饱吃好的基础上,拓展老年食堂的服务功能,融入志愿服务、休闲娱乐等,把暖胃又暖心的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同时不断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搭建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助餐配餐服务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延长助餐点服务时间,让餐桌在非就餐时间成为“书桌”“茶桌”“会议桌”,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小小食堂承载着老年人满满的幸福,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暖意。住在东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对老年夫妇要求儿女今年的年夜饭要在养老服务中心度过。


 “大数据”展现“大舞台”。2022年驿城区在老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资建成了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开发养老智能终端、信息系统、App、微信公众号,把养老纳入网络化和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区、街道、社区、机构四级联网,让智慧科技“大数据”服务养老“大舞台”,实现了家庭、老人、社区、街道、医院等多级多口多点的信息互联互通,让老年人、老年人家庭、服务项目都可以通过智能便捷的信息实现共享,使智慧养老成为驿城区养老服务业的品牌。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已成新趋势。驿城区利用智慧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养老服务。



08


乡镇干部包村联户工作机制


实施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组织部


项目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全面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乡(镇)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服务基层,厚植基层干部群众立场、群众观念、群众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搭建包联体系。制定印发《阿勒泰地区乡(镇、街道)干部包村(社区)联户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干部包村全覆盖、农户包联全覆盖”的原则,建立“1+3+N”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即:1名包联领导统筹,与包联干部、村(社区)干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等3支力量进行混合编组,合理划分至网格内,每人包联N户群众),统筹4700余名乡镇干部,全覆盖包联28万余户农牧民群众,确保“村村都有干部包、户户都有干部联”,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


明确包联任务。明确宣传党的政策、规范组织运行、做好群众工作等8项重点任务,通过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模式,按月制定包村联户工作任务清单,每周下发工作提示单,采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模式,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销号管理,自上而下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运行机制,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见效,最大限度争取民心、凝聚人心。


强化为民服务。聚焦党的群众路线,包村联户干部自觉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念,通过普遍访、重点访、常态访等相结合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惠农利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单60万余份,推行“群众困难诉求接诉即办”机制,逐户逐人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解决困难诉求4.5万余件,办实事好事3.8余件,捐款捐物及慰问金165万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8万余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切格斯加依勒玛村包村联户干部在群众家中召开家庭联系会议,收集群众诉求。



09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施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政府


项目概况: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地处赣东北、信江中下游,是一代伟人毛主席赋诗深情颂扬过的热土,也是近代文化旗手邹韬奋的故乡。辖有11个乡镇、2个街道、2个场,总人口40万;有义务教育学校44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97万人,专任教师2736人。


一直以来余江教育发展受制于经济水平,教育均衡起步较晚。2016年前,余江的办学条件较差,在江西省排名倒数,大校额、大班额学校普遍存在。近年来,余江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小财政办大教育”的办学思想,推出大规划、大投入、大改革的硬核举措,让余江教育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坚持加大投入促均衡。为加快学校建设,该区创新经费筹措办法,在保障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的基础上,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5.35%,生均教育事业费年增长11.99%,并将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同时,用好用足国家政策,通过银行融资、PPP项目和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上级教育项目资金等举措筹集资金18.6亿元。


坚持完善设施促均衡。先后投入3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50余所,全面消除了“大校额”“大班额”。并为余江区所有学校教室、功能室、教师办公室、学生食堂宿舍等安装了空调;为学生宿舍配备了淋浴、饮水等生活设施,实现学生住宿公寓化;科学探究室、创客教室、智慧教室、机器人教室、VR教室等装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坚持优化师资促均衡。拓宽教师补充渠道,通过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公开招录、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1100余名,其中紧缺学科教师200名。大力实施教师“国培”“省培”计划,培训完成率达100%。建立名优教师的种子引领机制,组建42个“名师工作室”,带动各学段各学科优质发展,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坚持改革创新促均衡。强化“县管校聘”改革,实行竞聘上岗、统一调剂,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余江区共有2450余名教师参与“县管校聘”改革,465名教师发生了岗位变化,538名优秀教师从城区学校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实现了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师资的均衡。


坚持五育并举促均衡。大力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开设体育、美术、游泳、音乐、书法、舞蹈、戏曲、影视等特色课程20多项,创建“一校多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30多所。投入180万元在20余所学校建设劳动基地,开发烹饪、手工、种植、园艺、科技、非遗等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组织体验劳动实践活动。


△余江先后投入3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50余所。图为2017年建成的余江六小。



10


“爱尚沂南,红色之旅”四好农村路


实施单位:山东省沂南县交通运输局


项目概况:


山东省沂南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近年来,该县举全县之力精心打造了一条文化层次高,时代特色鲜明的四好农村路——“爱尚沂南,红色之旅”。道路是沂南县红嫂纪念馆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一条环线。道路全长59.6公里,路面宽度9~12米,穿越孟良崮,跨汶河,经北大山、寨子水库等山区(库区),由垛马路、沂蒙生态路、铜鲁路、常石路等组成环线,辐射京沪高速、205国道、313、336省道,葛岸公路、常石公路、泉重公路,沿途旅游景点众多,有4A级景区4处, 3A级景区2处,有2个全国十大最美乡村


“爱尚沂南,红色之旅”道路,经过几年来的深耕打造,特别是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现场会召开观摩之后,省内外交通运输系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有游客赞叹“红色之旅”是沂蒙山区一道最美的景观,如今这条路已成为了沂南县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加快了全域旅游发展。“红色之旅”的建成打通了26个村庄与外界的联系通道,沿线建起了4处4A级景区,串联起2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沿线开办的农家乐饭店堪比县城火爆,沿线20万群众从中受益。曾经被世界粮农组织德国粮援项目考察专家曾经确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三山沟村,如今已成为乡村特色旅游示范村。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孟良家园成为2020年网红打卡地。


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沂南县积极引导沿线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目前,“红色之旅”沿线建成以现代农业采摘园为代表的农业观光园区20个,3万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如今双堠镇西瓜、黑山安樱桃、孙祖镇有机小米、常山庄梨等已成为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


促进了农村物流业发展。农村公路畅通快捷,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目前,沂南县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上注册的中小企业达1500多家;上线泉润、圣福记等品牌产品100多种;邮政买卖惠平台注册农村超市零售商1200余户。

带动了城乡客运服务。借助便捷的农村公路,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成了交通客运中心,在县城新开通了6路公交客车,在岸堤镇、双堠镇开通了3条镇村公交客运线路,在“红色之旅”全线开通旅游公交专线,极大地方便了山区群众和游客出行。


△沂南县书堂村。风光旖旎,路畅人和业兴。



11


党建引领“微网实格” 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


实施单位:四川省大邑县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项目概况:


四川省大邑县推动党建+治理两网合一。按照城市社区网格与居民小组基本重合、涉农社区网格不破居民小组原则,整合一般网格422个、微网格6761个、专属网格252个,开展网格党组织建设回头看,优化设置一般网格党组织381个、微网格党小组1415个、专属网格党组织292个,全面理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微网格党小组+专属网格党组织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网格、治理网格两网合一


建强“多元+共治”网格队伍。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下沉网格常态长效机制,将政法、市监、综合执法等部门派驻镇(街道)的482名干部纳入微网格统筹使用,优选小区党员、退役军人等1500余人充实网格队伍,微网格长平均年龄同比下降2.4岁。出台微网格长管理考核办法,逐级评选优秀微网格长、优秀微网格党组织书记320名,9名微网格长因表现突出被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17名专职网格员纳入“两委”后备干部。


集成“智治+共创”赋能系统。创新开发“微光粒”评价激励系统,构建“需求发布—任务领取—评价积分—消费兑换”激励管理闭环机制,上线以来,专项行动响应率达95%,兑换资金117万元。全覆盖绘制147个村(社区)管理服务边界,组建“县—镇—村—网格—微网格”五级微信群6022个,采集核验人房关系数据52万余条,为“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应用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提供“为民+共享”精准服务。建立以党组织为引领,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健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和协调共治机制,动员网格力量参与防汛减灾、防毒禁毒等安全隐患排查20余次,发现并解决小微问题700余个,开展线下警示教育、宣传活动100余场,摸排8类特殊关爱人群信息2.7万余条,提供物资配送、就医转诊、困难群体社区助餐等服务近2.3万余人/次。


完善“组织+运行”一套机制,凝聚上下联动体系。成立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工作专班,印发《关于下沉部门资源做强网格责任的通知》,明确17个县级部门责任分工。出台“微网实格”治理考核办法,制定《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行动方案》等“1+N”制度性配套文件22个,编制2套“工作指南”,建立微网格长微信群管理等15项工作规范,提升为民服务实效。


大邑县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新模式受到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同志多次肯定,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获评成都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最佳创新案例。今年8月,成都市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调研现场会在大邑召开。


△微网格长和家庭医生点对点联系患基础疾病的居民,每周检查病人身体。



12

返乡创业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单位:四川省无根山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无根山房文化艺术科技产业园是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 年)》重点推进项目,项目位于崇州市怀远镇,目前已聚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书画家、音乐家、艺术家,开创全国性的书画文化艺术产业集群,已成为艺术家居家创作的天堂、后代学子们的艺术殿堂,书画爱好者与收藏家获取书画作品的市场。未来将真正打造一个完整的书画产业生态发展平台,建成国内书画产业全产业链运营的标杆、国内生态文旅特色融合的典范,打造以文化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成都模式。


发挥本地文化底蕴和自然禀赋,吸引人才。无根山房书画艺术产业园现已形成崇州乃至大成都范围文化高地的雏形,近年来,怀远镇党委与无根山房双管齐下,已引入100余名全国知名画家入驻,吸引500余名知名画家到来,与300多名知名画家达成意向合作,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文件精神,引导无根山房基地提档升级为集书画作品交流交易、艺术培训、文创产业孵化、文旅康养、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等为一体的全国性文旅商农产业综合园区。


搭建城乡社区文化交流通道,深度融合。通过与城市社区联动,把本地的艺术文化、本土文化、乡村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匠人文化等以多种形式如书画展、文化进社区、赏花节、儿童书画教学、公益拍卖、文化讲座等各类特色活动,围绕主题文化、田园体验、生态文旅等多个方面,把崇州的人文、自然、风情等宣传出去,吸引城市社区居民入村,现在无根山房基地已成为了助力怀镇乡村振兴的破题示范基地。


拓宽拓深文化产业链并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文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聚集效应,吸引多个院校机构入驻基地,联合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打通市场渠道,初步形成农商文旅体的格局。


接下来将搭建以无根山房文化艺术科技产业园为基础的全国性书画艺术交流交易平台,不断壮大艺术村的艺术家队伍,不断延伸传统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结合“怀远三绝”“道明竹编”“街子古镇”等有一定知名度的IP,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崇州市的大文化名片,以无根山房所在地黎店村为点辐射周边,为怀镇提供近3000个不同的就业、创业岗位,预计实现年营收超3亿元,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在党建引领下,艺术家们与返乡创业代表一起跟党创业。



13


尧治河村废弃矿洞开发利用


实施单位: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

项目概况:


近年来,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全力推动矿业经济绿色转型,突围发展“矿洞经济”,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是矿洞变景区。坚持“山区建成景区、矿区建成景区、老百姓生活区建成景区”的“三区融合”发展战略,关停15个露天开采矿点,投资2.8亿元进行生态治理,生态恢复率达到96%,森林覆盖率达到92%。投资2.2亿元,将村核心区全长约2.7公里、总面积1.8万平方米的矿洞建成三界洞天景区,利用7D高科技互动影院、高清激光工程投影机、4K动态3D影片等,打造69个神话故事场景。景区开业以来,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达到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


二是矿洞变农场。创造性将大棚式的香菇种植引入废弃矿洞,利用2个矿洞建成3个“菌菇农场”,种植鸡枞菌、海鲜菇、鸡腿菇等6个品种、150余万棒菌包,四季连续采摘、供应稳定。每批代料蘑菇可采摘7茬,综合产量较常规大棚食用菌提升约30%,年产值超8000万元、利润2000余万元,解决老弱群体30余人就近就业。


三是矿洞变酒窖。依托当地成熟的白酒制造产业体系,挖掘培育了洞藏酒产业,建设尧治河洞藏白酒基地,设置8个主题藏酒区,集藏酒、品酒、经销和文化体验于一体,运用声光电技术,打造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中国酒文化展示体验区。创新销售模式,客户既可直接购买公司窖藏的年份白酒,也可在18个品类原酒中选购洞藏,按存储时间交管理费。截至目前客户存酒储量已达200万斤,管理费收入2000余万元。 


△创造性将大棚式的香菇种植引入废弃矿洞。



14


克拉玛依市第十六中学改善教学条件项目


实施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项目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六中学综合楼项目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目的,使学校的基础建设达到教育部、住建部规定的学校建筑标准要求,给学生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游戏、学习环境,切实满足教育和发展的需要。


综合楼项目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2023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优化乌尔禾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缩小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保证少年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乌尔禾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科学的义务教育理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辖区人民,为辖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克拉玛依市第十六中学综合楼项目外部全景



15


“小文艺家”美育实践普及普惠


实施单位:中国儿童音乐学会

项目概况: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文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打造青少年儿童普及普惠艺术实践平台,创建形成“小文艺家”优秀少年儿童艺术素养专业展示活动品牌。


“小文艺家”美育实践普及普惠工程先期已投入200余万,含舞蹈、歌唱、演奏、演说、表演、书画、非遗等七个类目,以“兴趣激励、全面发展;艺术实践、普及普惠;专业引领,赋能成长;文化传承,增强自信”为指引,助力青少年儿童文艺素养全面提升,让青少年儿童更健康、更阳光、更自信、更热爱生活。本项目2022年10月首次在文化和旅游部通过批准立项(官网公示登记证号:51100000500016826C );2023年1月,再次获批备案立项并发文(文旅部办公厅【2023】6号文件)。当年8月初在北京大兴区星光影视园举行全国总展演,来自江苏、山东、浙江、四川、辽宁、江西等10多个省(市)的近千名青少年儿童参加了才艺展演和艺术文化交流活动。活动分才艺展演、大师讲座、主题研学、闭幕典礼四个环节,组织井然有序,规格高、专业强、参与广,受到了参与师生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原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魏银久评价,“小文艺家”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素质提升、才华展示、个性发挥的重要舞台,体现新时代少年精神风貌,是“双减”政策下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提升美育水平的重要实践。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北京雏英青少年文化艺术院共同主办的“小文艺家”少年儿童艺术全国总展演2023年8月在北京星光影视园举行。



勾选项目前的方框(可多选),点击底部“投票”即可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