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重威严,典雅温润!90岁的总办公厅历久弥新
一、毓秀钟灵 应需而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历任校长及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交通大学发展渐入佳境,享有“东方MIT”的美誉。
黎照寰校长(1930-1944年在任)
1930年、1931年,学校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1937年改为理学院)与管理学院,设立在上院、中院,两幢教学楼里的教室及实验室不敷使用。为了把上院、中院的校部行政用房腾出来,学校拟在体育馆北面建造一幢办公用楼。时任校长的黎照寰请上海著名建筑师、曾在交大任教过的庄俊提出方案和设计图纸。
庄俊(1888-1990),浙江宁波人, 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1910年考取庚款公费留美。191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工程系,成为中国第一位接受西方建筑教育并获得学位的建筑师。同年回国,任清华学校讲师兼驻校建筑师。1925年辞去清华教职在上海创办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并设计了上海金城银行、大陆商场等沪上著名建筑。1927年,庄俊与范文照(徐汇校区执信西斋的设计者)等建筑师发起成立了上海建筑师学会,并当选为首任会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建筑设计院、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上海金城银行(今江西中路200号交通银行)
庄俊接受此案后,设计并提交了100多页设计书,图文并茂,而且是中英文两种文本。学校于1932年1月16日召开工务委员会会议进行了审议,并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4月28日,学校向当时的主管部门铁道部申请筹款国币10万元,在体育馆北面建筑总办公厅。5月17日,铁道部批复应予照准,同时要求学校将建筑图样、报价单等详细呈报。另外,校内土木工程学院李谦若院长等教授也参与建筑方案的修改,共提出14点意见,仔细修正了设计。
庄俊建筑师订《上海交通大学建造总办公厅做法说明书》(1932年6月)
庄俊绘制的总办公厅正面立视图
《申报》(1932年8月4日)上刊登的上海交通大学建造总办公厅招标通告
1932年8月1日,学校在《申报》《新闻报》《晨报》上连续5天登载招标通告。最后,由张根记营造厂中标承造。总办公厅电气设备和冷热水管及卫生设备也于9月底开标,得标者分别为信昌公司和安美公司。随后又特地在国外定制了门锁,非常考究。合计下来,学校确定总办公厅建筑费及设备费总共约需15万元。
二、 中西合璧 礼敬先贤
1932年11月,总办公厅奠基仪式举行。铁道部部长顾孟余题奠基石字样。
1932年9 月,总办公厅破土典礼纪念(右四为校长黎照寰)
学校办公会就新办公厅的命名问题进行了讨论,决议为纪念留学界先驱容闳博士,定名为“容闳堂”,以弘扬开放创新精神。
容闳(1828-1912),广东中山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
容闳铜像
1936年4月8日学校40周年校庆时,黎照寰校长在总办公厅二楼举行容闳先生铜像揭幕礼。铜像系雕塑家滕白也所作,该铜像和纪念碑现陈列于校史博物馆,这是交大建筑文化和开放精神的体现。
工程进展堪称神速,庄俊亲自督阵。1933年3月初已峻工,建筑面积2121平方米,为钢骨水泥结构,共三层楼,有大小62间房。整个建筑采用严谨的西方仿古典主义式样,以赭红色为主色调,天际线舒展而又平稳。建筑分为三段式,下部勒脚墙基,采用素混凝土斩假石的做法,稳定而坚实;中部赭红色毛面墙砖上,开出二段式拱券窗洞,再配以灰绿色实腹细料钢窗,虚实有序;短小的古典出檐上覆盖着平缓的四坡屋顶,透出中国传统韵味。整体建筑形象简洁端庄,充分体现出行政办公楼应有的厚朴勤谨的风格,也代表了当时的建筑潮流。
新落成的总办公厅
新落成的总办公厅在两个大门(东门和北门)上分别刻有“容闳堂”和“总办公厅”两个楼名,前者由交大主管部门铁道部部长顾孟余题写,后者系胡汉民的手笔。胡汉民为辛亥革命元老、书法家,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东门上刻有“容闳堂”楼名
北门上刻有“总办公厅”楼名
1933年3月30日上午9时半,落成典礼在总办公厅门前举行。校乐队奏乐,管理学院钟伟成院长报告建筑经过,庄俊建筑师授钥,容闳家属代表剪彩,最后是黎照寰校长讲话。黎校长阐明容闳堂命名的由来,指出本校创办初期,一切经费由招商局、轮船局提供,两局的事宜正是容闳所竭力主张的。其人品学问无一不足为后辈模范,故以学校办公厅纪念容公,以资景仰。
1933年3月30日,校长黎照寰在总办公厅落成典礼上讲话,门上方悬挂着两只彩灯和一个交大校徽,左边是容闳堂的英文名称“YUNG WING HALL”。
三、行政中枢 会客之厅
总办公厅(容闳堂)落成之初,一楼设有事务部、训育部办公室,注册处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驻校办事处。二楼则有校长室、教务长室、秘书室、文书室及交大研究所各研究室等机构。作为学校的行政中枢,从黎照寰校长开始,历届校领导均在此办公。同时,它还接待了不少社会精英、中外嘉宾,许多国内外科学家、学术团体都造访过这里,留下过珍贵的历史影像记录。
1933年3月30日,总办公厅落成典礼当天,也是学校举行37周年校庆暨工业及铁道展览会的第一天。从4月1日开始,学校在总办公厅会议室连续三天召开特约专家会议。前校长叶恭绰及茅以升先生等分别主持了会议。群贤毕至,共有10余位专家学者、政界要人如王正廷、叶恭绰、茅以升、赵祖康等在会上宣读论文,发表演说,探究专门学问,畅谈治国方略和发展大计。
1933年工业及铁道展览会时,校长黎照寰(前排右四)与中外来宾合影
1933年12月,无线电发明家、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勋爵夫妇在周游世界途中,来到中国。7日抵沪,8日下午市内14个学术团体假座总办公厅会议厅,举行茶话会,欢迎马可尼夫妇。著名教育家、交大前校长蔡元培先生主持了欢迎仪式。
1933年12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无线电之父”马可尼来交大讲学
1935年,交通大学科学学院全体教职员在总办公厅前合影
1937年,交通大学两广同学会奖学基金委员会在总办公厅前合影
1937年,中国斐陶斐励学会第四届大会在总办公厅举行(前排中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总办公厅还见证了交大学生爱国护校的事迹。1947年5月13日,交大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护校运动。为维护交大的生存和前途,反对停办航海、轮机两科,学生代表周盼吾、周寿昌、吴增亮等和吴国桢、宣铁吾、蒋经国等国民党政要在总办公厅前面对面进行了谈判。最后,交大师生自驾火车赴南京请愿,迫使教育部签字答应了交大师生的护校要求。
1947年5月13日,护校学生自行驾驶火车晋京请愿
这些斗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交大学生的士气。从此,交大人更是站到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前列,以血肉身躯和不屈斗志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主堡垒”。
新中国成立后,总办公厅东门上的楼名“容闳堂”更换为“总办公厅”( 疑似被水泥覆盖),与北门上的楼名一致,只是东门上新换的“总办公厅”四字是从左往右写,而北门上原有的“总办公厅”四字是从右往左写。“容闳堂”三字从此也隐入了历史背后。总办公厅作为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及校部机关的办公场所,主要使用功能未做大的变更。
改革开放后,王震副总理兼任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曾在这里主持上海交大校务委员会;朱镕基市长曾在这里听取学校工作汇报;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交大时曾在这里受到热情接待……
1981年9月2日,交大校领导与美国前总统卡特(前排左四)在总办公厅前合影(前排左二为上海交大顾问朱物华,左三为上海交大校长范绪箕,左五为上海市副市长杨堤,左六为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邓旭初)
四、历久弥新 生生不息
自建成后,总办公厅经历过几次修缮工程。1948年9月15日,进行了屋顶修漏工程。1996年4月交大百年校庆期间,1941届校友蒋光照捐资进行会议室内部修缮工程。2005年,学校在总办公厅的东门和北门门前各安放一对汉白玉石狮,为整幢建筑平添了几分威严。2014年,学校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总办公厅进行了保护修缮,包括室内装饰施工、部分结构加固、添加必要的安装工程和环境整改。修葺一新的总办公厅保持着庄重典雅的姿态,还散发出含蓄温润的气韵。2019年10月16日,总办公厅等16处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被列入全国第八批文物保护建筑。
总办公厅正面
总办公厅北立面
总办公厅二楼大会议室
总办公厅二楼贵宾接待室
总办公厅二楼休息区
总办公厅一楼北侧主楼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今,虽然学校中枢机构已向闵行校区转移,但总办公厅依然是学校行政机关重要的办公地点,承担着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和公务接待等各类功能。
总办公厅前,威严的石狮子,绚烂的海棠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家馨拍摄)
作者:贾彦兴 章玲苓
参考资料: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专著系列之《老房子 新建筑——上海交大110年校园》、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馆藏、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曹永康编著《南洋筑韵》、视觉交大等
编辑:张雯敏 宋文然
责编:叶 璐
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微信:sjtu_archives
电话:021-54740138
地址:上海东川路800号
校史 ¦ 档案 ¦ 文博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