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疗温病,这是基本功!

吴文鹏 中医出版 2021-02-01

导读:今将笔者的心得及临床治疗经验,结合《黄帝内经》论述如下,抛砖引玉,同人探讨。

 推荐一本好书——《五十年行医心得》,作者是老中医吴文鹏。



吴文鹏先生1939年生于医学世家,河北省邢台地区南和县人,著名中医学家、教授,石家庄市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2009年被授予“石家庄市十大名医”称号,从事中医事业50余年。1960年医科大学毕业后,参加石家庄市、地区医疗队赴山区巡诊,曾两次荣获石家庄市模范青年医生称号。

吴文鹏先生自幼随父学习中医,承其家教,笃志杏林,在内、外、妇、儿及针灸科方面颇有建树,诊治疑难杂症经验丰富。虽已年过古稀,仍定期出诊,并为青年学子学习中医传道解惑。

吴文鹏先生编著的《新编针灸按摩挂图》《新编针灸按摩挂图指南》曾荣获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新书成果奖,多年来屡次再版,受到医学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温病无汗宜透汗,有汗宜养津 

      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温病忌汗,汗之不唯不解,反生他 患。”“病在手经,徒伤足太阳无益。病自口鼻而生,徒发其表亦无无益也。且汗为心液,心阳受伤,必有神明内乱,谵语癫狂, 内闭外脱之变。”此语于温热治法,实能独出手眼,其内有功于医学不少。

        温病虽不可发汗,但未尝不可透汗,透汗者,养津液以为汗出之原理。温病伤阴最速,而仍宜藉汗以为出路,热始渐退, 津液始渐流通,故养津与肺而表即解。杏仁、芦根、香豉、薄荷、沙参、麦冬、竹叶、连翘、绿豆、荆芥、牛蒡子之类,皆是良药,治温病切宜刻顾其津液。一用辛温升发,津则立涸,变症丛生。 

       人素体阴气先伤者,小便必不利,用药伤真阴,小便不利, 治须清肺养津,脏气敷布则小便自利,用药忌苓、术、泽、半等药。医者见病治病,误渗其津,则大渴而危,又热气壅于上,胸脘痞闷,大便亦多不利,非用开降之药,透达汗孔,津液不得流通,气机便不下行。诊脉洪而有力,舌苔渐厚,或绛而微黑,津少口干,渐渴而枯,急清肝胆脾胃,生津解热,用生地黄、天冬、麦冬、黄芩、金银花、石斛、石膏、知母、山栀子等药。头痛加薄荷,小便黄加车前子、滑石。 

       夫汗出过多者,里热熏蒸,损液伤津最速,舌黄而渴,伏邪在肺,舌无苔而亦渴,可用仲景白虎汤及竹叶石膏汤甘寒养津, 实降火滋液之妙品。热邪伤津,温疟有汗,舌苔变黑色,连翘、 天花粉、石斛、生地黄、麦冬,皆为生津涤暑之良剂。舌苔黄厚大渴,两关俱盛,六脉皆浮,唇干,小便短赤,大便闭结,下 证毕具,及热病初起,脉极洪实,神昏目红,二便俱闭,大热 大渴大汗,尤宜养津而佐以攻下之品,用白虎汤加生大黄、芒硝、贝母、石斛、天冬、麦冬、生地黄。舌干苔黑,加板蓝根、 黄连;苔黑生刺,加犀角(代)、羚角(代);痰盛,加竹沥、 胆南星。务期调其津液,养其肾脏真气,透汗以通其表里,滑降以速其下行,上焦开,津液降,胃气和,于温热治法,思过半矣。



这里有本书的部分目录。



(扫码下单)

推荐书:《五十年行医心得》。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五十年行医心得》,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吴文鹏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临证经验丰富,诊治方法独特。于此古稀之年,吴先生将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所得诊疗经验加以整理归纳,结合中医经典古籍相关论述编著成此书。书中精述了《难经》及经络、腧穴、津液理论等中医基础知识,并以临证医案之形式阐述了作者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经验,将医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融会古今,证治结合,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书可供中医师及中医院校学生、入门学习者参考阅读。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公众号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推荐书:《五十年行医心得》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博学慎思:《杏林问道——老中医五十年行医感悟》


名中医五十六年的妇科经验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