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咖啡馆+城市考古,当咖啡馆成为景点

上海旅博会 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 2023-11-11

在上海遇见咖啡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维也纳的咖啡馆文化(Viennese Coffee House Culture)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形容成这样一个地方:

咖啡馆是一个“消耗时间和空间,但账单上只列出咖啡”的地方。

一些咖啡文化发达的地区,如维也纳、巴黎、伦敦、布拉格,一些历史悠久的著名咖啡馆被收录到当地旅游手册中,成为游客打卡之处。
近年来,随着“咖啡文化”在上海的深植,咖啡已不止于一种经济指标、文化符号,更成为人与人、文化与文化的链接和产业枢纽,播散出城市的温情与风尚。8月初,随着“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的开幕,街头巷尾的咖啡香,让漫步城市的人们闻香而动。
在这篇文章中,小编试着探索为什么一些著名的咖啡馆能为城市带来活力,以及吸引游客流连。

维也纳的咖啡馆文化
作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维也纳咖啡馆文化的传统特点是非常特殊的氛围,典型元素包括大理石台面小桌子、索奈特椅、壁龛、报纸桌和历史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细节。1956 年,维也纳传统咖啡馆和创新咖啡馆联盟成立了维也纳咖啡馆业主俱乐部“Klub der Wiener Kaffeehausbesitzer”。该协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咖啡馆推广文化项目。

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维也纳咖啡馆文化 | 图源:UNESCO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么描述维也纳咖啡馆:“相当于某种民主俱乐部,以便宜的价格,向每个人开放。每个人都能点一小杯坐好几个小时,聊天、写作、玩牌、收邮件,最重要的是,消耗掉大量的报纸和杂志。”直到今天,这种咖啡店的室内装修,不少还保留着装订在老式木报夹上的报纸,供客人翻阅。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匈帝国的许多重要学术人物,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塔、哈耶克、熊彼得等,都曾流连于维也纳的咖啡馆,这里造成了一种亲切、温和的学术环境。

中央咖啡馆 Café Central 

位于老城显著位置的中央咖啡馆 | 图源:cafecentral.wien
“一位革命家(托洛茨基)、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几位作家和诗人(包括波尔加、茨威格和阿尔滕贝格)和一位建筑师(卢斯)走进一家咖啡馆。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但这是大约在1876年Café Central每天发生的事情。伴着咖啡、蛋糕和奇怪的雪茄,一些最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和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齐聚在维也纳最具吸引力的咖啡馆。”这是中央咖啡馆对自己的描述。许多名人将这个宁静、动荡、雪茄、咖啡、国际象棋和台球的地方视为他们的家,他们在常客餐桌上展开激烈的争论。

至今保留着维也纳咖啡文化 | 图源:cafecentral.wien
位于老城显著位置,中央咖啡馆的建筑过去是银行和证券市场大楼,今天以其建筑师的名字命名为费尔斯特宫。纳粹占领时,这里被迫改名为“咖啡馆”,或者“咖啡”,1982年,咖啡馆重新开业,旧名也拾起重用。咖啡馆提供早、中、晚餐,每天下午3:30-8:30,这里还有现场钢琴演奏。


咖啡博物馆 CAFÉ MUSEUM

咖啡博物馆 | 图源:cafemuseum.at

咖啡博物馆最初由现代主义设计先驱阿道夫·卢斯(Adolf Loos)于1899年设计,这也是他的第一个重要的项目。弯曲木椅子的简单装饰与当时常用的绒面家具完全对立,并引发了咖啡馆设计的真正革命。这样的设计引起了公众的负面批评,但艺术家们蜂拥而至并将其提升到了“必到之处”。卢斯和其他艺术和建筑大师是这里的常客,如“现代维也纳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象征主义代表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著名轻歌剧《风流寡妇》的作曲家弗朗兹·莱哈尔(Franz Lehár)等。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咖啡博物馆是无数艺术家的家园。

人文气息深厚的咖啡博物馆 | 图源:cafemuseum.at
咖啡博物馆历经多任经营者。1931年,由于卢斯的设计已经被磨损,建筑师Josef Zotti又进行了重新的设计,部分当时的家具还被保留在维也纳的家具博物馆当中。到了2003年,新的经营者恢复了卢斯时代的装修,但顾客并不买账,致使咖啡馆在2009年倒闭。
2010年,新接手咖啡馆经营的家族请建筑师 Hans-Peter Schwarz重新设计,使用了1930 年代最初的 Josef Zotti 风格的银色球形灯具,和原来的索奈特椅和红色卡座。

朗德曼咖啡 Café Landtmann 

优雅的咖啡厅 | 图源:landtmann.at


这家咖啡店最早于1873年开业,几经转手,目前仍保留着奥匈帝国时代的家具和优雅的装饰氛围。因为地理位置处在市政厅、议院和国家剧院旁,所以还吸引过不少政界名流与演艺界人士,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茜茜公主的扮演者罗密·施奈德都曾是它的常客。

古典与现代并存 | 图源:landtmann.at

前几年,奥地利的建筑事务所Wehdorn Architects将室内建筑进行改造,用一个玻璃阳光房与原本的德式新艺术风格对比互衬,显得更是精致上流。星期日,还有现场钢琴伴奏。

咖啡馆也是新闻发布和招待会场所| 图源:landtmann.at

目前,这里还是维也纳的传统新闻发布会场所,有一间可容纳50人的新闻发布厅和一间适合新闻发布会和独家采访的Biedermeier风格的独立舒适房间。还有一间经常举办学术庆典后的招待会的房间。

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
巴黎的咖啡馆之所以全球闻名,原因之一是因为塞纳河左岸的很多露天小馆是世界名流们的聚集场所。海明威、高更、莫奈、萨特和波伏娃,这些著名的艺术家、哲学家都曾在巴黎的咖啡馆啜饮过精致的法国咖啡。因为人物的传奇,像花神咖啡馆、双叟咖啡馆也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打卡圣地。

花神咖啡馆 Café de Flore

植物装饰的花神咖啡馆 | 图源:O'Bon Paris
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lore)是巴黎塞纳河左岸著名的咖啡馆,创办于1887年,以罗马女神flore为名字命名,flore在意大利语中代表“花”的意思,因此咖啡馆被称作花神咖啡馆。装饰着绿色植物,舒适的长椅,镜墙、桃花心木护壁,组成温馨柔和的咖啡馆场景。

花神咖啡馆室内 | 图源:O'Bon Paris
花神咖啡馆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而闻名于世。1913年,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来到花神咖啡馆,在他的投资下,一楼成为文艺杂志《巴黎之夜》的大本营,在这里,他率先提出了“超现实主义”一词;毕加索曾把这里的墙涂成蓝色;萨特被戏称为这里的“广告代理商”;罗伯特 · 德尼罗爱上这里的三明治。
花神咖啡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关于萨特和波伏娃的爱情,因为花神一度是他们的办公场所。至今,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讲述西蒙·波伏娃和让·保尔·萨特这对以“契约婚姻”方式创造的爱情神话的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以及伍迪艾伦的《午夜 巴黎》,都是讲述在花神咖啡馆里发生的爱情故事的经典电影。

著名旅游打卡地 | 图源:Instagram
中国人对这家咖啡馆也并不陌生。年轻的周恩來,在巴黎时常来这里;在徐志摩的散文里,也能找到花神咖啡馆的踪迹。

双叟咖啡馆 Les Deux Magots

双叟咖啡馆 | 图源:lesdeuxmagots.fr
双叟咖啡馆的名称“Les Deux Magots”来源于店内两尊身穿清朝服饰的华人雕像,又译双偶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的前身是1812年一家卖着稀奇古怪东西的商店,后迁来塞纳河畔并于1873年扩建,1885年变为了咖啡馆。现在装饰咖啡馆的两尊雕像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

店内两尊身穿清朝服饰的华人雕像 | 图源:lesdeuxmagots.fr
1933年,双叟咖啡馆开始在巴黎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创立了 Prix des Deux Magots 奖,从而确立了其文学使命。

塞纳河畔的咖啡馆是文学策源地 | 图源:lesdeuxmagots.fr
毗邻花神咖啡馆,双叟咖啡馆也是塞纳河左岸著名的咖啡馆之一。众多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经常光顾,如 André Breton主持下的超现实主义者,以及萨特和波伏娃周围的存在主义者。著名画家毕加索在双叟咖啡馆一见钟情了朵拉·琦尔;而著名作家海明威,在双叟咖啡馆的写下了旷世巨作《太阳照常升起》,至今咖啡馆里还留着一张“海明威之椅”,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上海的咖啡文化

截至2022年6月底,上海有咖啡馆7857家,数量远超纽约、伦敦、东京等,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其中精品咖啡馆数量占45%。其中,在咖啡馆最聚集的黄浦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咖啡馆38.5家。
一咖啡 | 图源:乐游上海
上海的咖啡馆也在见证着这座城市迈向国际化的脚步。无论是上世纪20年代来上海避难的犹太难民,还是左联的进步文艺青年和鲁迅先生,都曾在上海的咖啡馆里推动文化的发展。今天,上海街头的大大小小咖啡馆,也正作为公共空间促进文化和商业的交流交流。

一些咖啡馆见证了上海的近现代史 | 图源:乐游上海



在8月13日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上海咖啡之夜上,发布了“2022年上海TOP100咖啡店”榜单,高德地图上也将展示这些咖啡店,游客可以在上海的各处与精品咖啡店相遇。

*请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榜单


作为城市的一道风景,咖啡馆也将承载更多的城市记忆。




  点击【阅读原文】

  免 费 领 取 门 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