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匠人 | 林成洪:以刀作笔,缘法自在心中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纪录片《大国工匠》
夏日午后,虫鸣在雨后显得越发清脆。林成洪的菩琂工作室坐落在充满岭南风情的翠宝园之中,此刻仿佛也染上一丝禅意。
翠宝园
初见林成洪,第一印象是少语、沉静,只有说到玉雕时语速会稍微加快,略带兴奋。出生于1982年的林成洪十六而志于学,学玉雕,浮浮沉沉二十三年,而今亦已年近不惑。学徒时,林成洪玉石雕刻挂件、手玩件、摆件,小件要求的精细和大件要求的布局和整体都对日后林成洪个人玉雕工艺产生了很大影响。
林成洪研读佛经
林成洪钟情于佛像作品,半生创作,也以禅意题材居多,听佛音梵唱,耳濡目染。佛菩萨的无边慈悲所传衍下来的一切善法深深吸引着他,对于以玉石为媒介,与佛教之间建立起探索的桥梁的工作更是乐此不疲。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心中逐渐也起了一大愿:以具象的玉雕演绎抽象的佛经。
林成洪玉雕新作品《玉观音》
在他看来,在广义的语言表达系统里,文字只是表达方式的其中一种,绘画是一种,以色彩;舞蹈是一种,以动作;雕刻也是一种,以刀作笔,刻写心中的千形万象。
“恰如经书,那是一字一句的在书写和阐释佛法,而在我们手艺人这里,则是一刀一刻的在理解和表现佛法。”
新作品《玉观音》也许是林成洪在不惑之年给自己的答案。在某次读《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章时,他读到无尽意菩萨以遍身财宝供养观世音菩萨,起初不解,细思后方懂得无尽意倾其所有,是出于其虔诚,而观世音以悲悯之心接纳供养,这未尝不是一种成全。
《玉观音》的创作在行业内是少有的。从最初萌生念头,到选料子时的力排众议,再易稿十数次后,才与蒋红兵老师二人合力,前前后后总共费时近半年,一刀一刻地创造出来。这种脱离传统的创作方向,在他看来,未来可能成为平洲玉器珠宝小镇的又一创作风向。
林成洪对于平洲这个地方有着别样的感情。在他看来,平洲产业基础好、位置好,是块不可多得的福地,但是人才才是平洲目前最需要关注的。不仅是雕刻的人才,还有营销、策划、文案方面的人才,只有更多人才走进平洲,整个产业才能焕发生机。
此外,林成洪还认为平洲的特色在于文化。“天下玉,平洲器”的招牌要不断打磨,擦亮,推广到全国,如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这是最有效的路径。“人们可能会说某某地方的玉最便宜、种类多等等,如果我们把品牌打响了,那人们提到平洲可能就会说平洲玉是最有文化的。”
平洲玉器珠宝小镇
“这半年,为它废寝忘食过,为它争论不休过,也为它愁眉不展过。为它,千千万万遍。千刀万刻之后,它成佛,我亦功成。一刀一刻,都是修行,于它,于我,于众生万物,都如此。我以手中刀渡它,它以庄严宝相渡我,渡有情众生,渡供养者。菩萨,善哉。”
平洲玉器珠宝产业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林成洪对此充满期待。
福建莆田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大师。师从玉雕名家李国忠,并拜佛山美协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学习国画,陶塑,书法,曾进修于欧武人体雕塑研究班,兼通多艺,作品被众大博物馆收藏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出版著作《林成洪玉雕》,翡翠佛经雕刻创始人。以当代的视觉,以玉石为载体,以佛学为思想,师古人之心实地游学于中外各大古名迹,石窟,糅合了多种造型元素,成功的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