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校友寻访|刘晓琳——练就一颗强大的心脏,去面对生活中一切的未知
暑期实践
SUMMER INTERN
-寻访优秀校友-
校友介绍
刘晓琳,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11级本科生、2015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团委团干、班长等职务,曾获国家奖学金,校十佳学生等荣誉奖项。
2018年毕业后任职于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师的工作,曾获区少先队优秀辅导员、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曾获第三届广州市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称号。
专业学习:探索兴趣,提高自己
结束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的学习后,刘晓琳师姐成功保研至本校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提起中国古典文献学这个专业,师姐分享了该专业的学习概况,即主要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献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与编写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师姐表示,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众多学科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兴趣点出发,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首先,认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慢慢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并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接着,把从中收获的方法与经验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充分发挥“迁移”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大学经历:积攒经验,锻炼自己
回忆大学时期的生活,刘晓琳师姐分享道,担任校团委团干以及班级班长的工作经历,让她收获颇丰,也为当下教师的工作积攒了许多理论学习之外的经验,如担任班主任时如何组织和管理学生,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师姐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师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但这种能力在书本上是很难学习到的,而大学时期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恰好弥补了书本的不足。师姐在这段工作经历中逐步摸索,不断尝试,提升了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为师姐之后的教师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师姐表示,不论未来我们是否成为一名教师,大学时期的社团经历都会给予我们许多启发,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添上不一样的色彩。
除积攒实践经验外,师姐还建议我们应该保持阅读的习惯,多阅读与教师工作相关的书籍,并了解其中的教育案例,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职业选择:勇敢尝试,挑战自己
研究生毕业后,刘晓琳师姐投身教育行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采访的过程中,师姐谈到,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初步规划,同时,面对职业选择要勇敢尝试。
一开始,师姐的就业方向是留在大学担任辅导员,朝着这一目标,师姐从大三就在校团委实习,并一直坚持到研二。在实习过程中,师姐萌发了尝试其他工作的想法。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师姐在研二时获得回母校代课的机会。代课结束后,师姐将大学辅导员和中学语文教师两份工作进行了对比,师姐认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更符合自己的就业选择。在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挑战自己,回到母校担任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工作:充满信念,发展自己
关于教师的意义,刘晓琳师姐认为,教师不仅能促使学生变得更优秀,而且在教书育人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中,自身也可以收获满满,从而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谈到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班级时,师姐分享了她的独特见解,首先需要找准优秀班级的定位,绘制优秀班级的蓝图,然后确定发展的目标,以终为始,充满信念地去建设班级。另一方面,师姐认为一个班集体可以有不同的品质,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如果一个班级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那便可以避免许多歪风邪气。
在管理学生方面,师姐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当遇上较难管理且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时,师姐会采取与学生拉近关系的策略,肯定学生的优点,告诉学生班集体需要一个领导力强的人,请他/她担任班长,协助老师共同建设一个团结一致、活泼好学的班级;在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认知时,把老师的期待注入其中,并通过正面反馈的模式强化。师姐认为这是管理此类学生的一个有效方法,即通过班长这一职务的“束缚”,使学生在老师的期许下,为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努力。
步入社会:适应落差,调节自己
当我们离开校园,步入复杂社会后,也许会产生一种落差。刘晓琳师姐告诉我们,这种落差主要是由我们的心态决定的。无论学校还是社会,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外在环境,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师姐认为,要适应这种落差,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自觉转换身份,从校园中接受知识的学习者转变成社会中贡献才能的奉献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创造自己的价值。因此,步入社会后,主动找准自己的定位,学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师姐寄语
采访的最后,刘晓琳师姐勉励师弟师妹们,在学校学习时应脚踏实地、认真刻苦,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练就一颗强大的心脏,去面对生活中一切的未知!
往期回顾: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