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专访|丁之境老师——有追求、有厚度、有情怀
-教师节专访-
丁之境,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他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首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教学成果获广东省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多篇教学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著有《语文·生长》《语文之境:为生长而教》等。曾获广州市第三届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东省教育厅岗位排头兵,第六届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等称号,享受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1
顺应时代召唤——
投身新师范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主渠道,师范强则教师强,教师强则教育强。新时代须构建新师范教育,广东省启动新一轮“新师范”建设,明确提出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中小学教师走进高校课堂”。广州大学在“十四五”规划中聚焦新师范、提出“做特师范”“提升师范教育的影响力”等建设目标。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丁之境老师通过学校的强基计划被引进到人文学院工作,从中学教师转型到大学教师,投入到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师范生的培养工作中。教育是一门薪火相传的事业,丁之境老师认为,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师范生,将来走入中小学教育中去影响更多的孩子,将会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丁之境老师深刻地认识到,他改变的只是中学教师的身份,而始终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2
调整方法——
适应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
当谈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丁之境老师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阶段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三大方面。
中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学好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基础,而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则是为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做准备,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服务;在教育内容上,中学所教授的是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大学的课程内容则更精细化、专业化,信息量更多,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在教学方式上,中学教育相对封闭,老师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大纲组织教学,而大学教育相对开放,更多是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打开一扇学术之窗。“中学更多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大学是学生追着老师走。”丁之境老师分享道。
3
课程教学——
触类旁通,提高鉴赏能力
丁之境老师本学期开设了《文学经典分析与教学》这一门教师教育通识类课程,他注重从理论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理性地分析,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文本分析以及文学鉴赏的能力。他希望在课堂上教授关于文本解读的理论知识和微观的分析方法,让同学们拥有独立解读和分析崭新文本的能力,从读懂一篇文章到读通一类分章,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范例教学模式。“同学们不仅要自己读懂文本,更要懂得如何教授学生。”这是丁之境老师对师范生提出的期望。
4
文学教育——阅读与写作
丁之境老师认为文学教育指向精神、强调个性,同时联系着创意与审美,它不但孕育且滋养了过去、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国民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文学教育方面,丁之境老师认为学会阅读和写作是两大重点。
“要让阅读成为一件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事情。”丁之境老师认为,阅读能够使人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有思想的人。与此同时,他还强调,阅读并非仅仅局限于书本的阅读。作为大学生,更要读人、读事、读万物、阅天地,逐渐成为一个与世间万物深深契情、内心充盈的人。
“写作是一种塑造自我的方式。”在丁之境老师看来,写作不仅仅是记录生活感受的方式,更是检视自我深度的途径。他指出,应当让写作成为习惯,在写作中唤醒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带动表达欲望,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度。他还建议,我们应当把握美好的青春年华,常阅读、多写作,在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对文字的细腻雕琢中,使自己成为精神明亮的人。
5
未来规划——
从“实践者”转向“引领者”与“研究者”
谈到对未来教育之路的规划,丁之境老师也有一番见解。他认为,大学教师需注意教学与科研的并重,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专业、全面、创新的引导。因此,他从中学教育的实践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调整自己的定位,从“实践者”转向“引领者”与“研究者”。在此基础上,他计划根据语文教育目前研究的重点来确立研究方向,并利用自己在基础教育领域多年深耕的经验、资源、教研成果等优势,开展以素养为导向的职前、职后教师一体化机制的研究,在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联结中,探索卓越教师的培养机制,帮助同学们更快地进入到基础教育领域。
6
教师——
立德树人与育才兴邦神圣使命的承担者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丁之境老师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对教育专业的敬畏与尊重。教师需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立德树人与育才兴邦的神圣使命,真正认识到师范专业的价值,尊重与珍惜自己的专业,发自内心地立志成为“大先生”,做知识与智慧的引渡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学生幸福的奠基者,树立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标杆,怀抱远大追求,不断提升自己。
7
学生——
胸怀天下者,博学精进者,主动规划者
善于合作者,积极创造者
“生而逢盛世,青年大有为。”当谈及学生培养的话题时,丁之境老师对学子们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希望学生成为胸怀天下者,具有“大我”的情怀与家国意识,发挥引领他人与世界的作用。二是希望学生成为博学精进者,掌握丰富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学科或专业特长,做到博学与精进二者兼备。三是希望学生成为主动规划者,确立远大的目标,培养超前的意识,主动规划未来,“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创造未来,未来已来”!四是希望学生成为善于合作者,当下的时代强调合作共赢、乐于分享,仅仅只凭单枪匹马是不够的,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才能有大突破与大收获。五是希望学生成为积极创造者,思想需灵活多动,发展理性的批判能力和创造能力,永葆对世界的好奇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丁之境老师祝愿同学们成长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发光发热!
寄语祝福
采访渐入尾声,丁之境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朴实而有内涵的话:“苦练内功,锤炼专业,努力成为一个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有情趣的人!”
往期回顾: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