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42微克/立方米!
文章导读
2019年经过北京市共同努力,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气象条件较常年整体有利的情况下,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明显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并连续三年浓度达到个位数。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来源:京环之声
2019年经过北京市共同努力,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气象条件较常年整体有利的情况下,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明显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并连续三年浓度达到个位数。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01 2019年空气质量总体情况及特征
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浓度分别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其中,PM10、NO2首次达到国家标准(7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SO2稳定达到国家标准(60微克/立方米);PM2.5仍是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20%。
2019年四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及达标情况
2019年,北京市优良天数为240天,占比65.8%,其中一级优天数为85天,二级良天数为155天;2019年重污染日4天,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全年无严重污染日。
2019年空气质量各级别分布情况
从月度变化上看,2019年四项主要污染物仍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特征。其中,2019年5-9月PM2.5平均浓度基本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相当,8月月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是PM2.5开展监测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2019年四项污染物月均浓度变化情况
从空间分布上看,2019年PM10、PM2.5和NO2仍呈现“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特征,SO2全市均处于较低浓度水平。其中,2019年密云区、怀柔区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4、35微克/立方米,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9年四项污染物空间分布及变化
2019年“粗、细颗粒物”改善均有所突破。细颗粒物方面,PM2.5一级优的天数显著增多,达187天,占比首次超过50%,是2013年的2.6倍;粗颗粒物方面,截至11月底,北京市累计降尘量为6.0吨/月·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下降22.1%。
02近年来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
2019年与2013年相比,北京市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SO2、PM2.5、PM10、NO2分别下降85%、53%、37%、34%;其中SO2下降幅度最大,连续三年浓度达到个位数。
2013-2019年各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
2013-2019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显著增加,2019年达标天数为240天,较2013年多了64天。重污染天数逐年减少,从2013年的58天下降到2019年的4天,减少54天。
2013-2019年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分布
2013-2019年,北京市PM2.5污染天逐年显著减少;2019年连续280天未发生PM2.5重污染,远超2013年的87天。
2013-2019年PM2.5空气质量级别日历图
月度特征变化显示,北京市PM2.5波动逐年变窄。2013-2019年,PM2.5全年最高月均浓度及最低月均浓度分别下降66.8%、62.2%,最高月均浓度和最低月均浓度差值由2013年的99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019年的30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PM2.5月均值及差异变化
虽然全市月度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但秋冬季污染仍然较重,PM2.5平均浓度较其他时段高出33.3%,2019年的4天重污染全部发生在秋冬季。
2019年PM2.5日浓度变化情况
空间特征变化显示,北京市PM2.5逐步均匀化。南北差异由2013年的63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019年的23微克/立方米。
2013-2019年PM2.5空间分布及变化
但是,与城市非交通环境相比,交通污染问题仍较突出。从年均值来看,2019年交通环境NO2、PM10、PM2.5分别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8.6%、8.8%、9.5%;从日变化来看,2019年交通环境NO2各时段较全市高出约17~21微克/立方米。
2019年交通环境情况分析
1998年以来,北京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现持续下降特征。从各项污染物达标情况来看,2004年SO2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9年PM10和NO2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目前PM2.5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仍将是长期性的过程。
1998年以来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常住人口、能源消耗总量、机动车保有量与各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03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整体概况
2019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PM2.5治理为重点,以“一微克”行动为主线,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坚持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并重,持续聚焦移动源、扬尘源、生产生活源等重点污染来源,综合施策、科学施治、精准治理,持续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区域兄弟省市协同共治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深化“一微克”行动 全面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成立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专设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小组,强化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市领导带头当好“施工
市党政主要领导深入一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双调研”。在区委书记点评会上点评各区和街乡镇空气质量情况。围绕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部署、调度。
全市上下全面落实责任
市级各部门分工协作,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健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月通报、季报告”制度,通报情况细化落实到乡镇(街道);蓝天保卫战落实情况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综合施策 推动大气污染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提前实施国六(B)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国三柴油车淘汰补助、纯电动出租车更新鼓励、新能源货车优先通行等政策,调整扩大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范围。印发《北京市扬尘管控工作意见》,细化明确扬尘管控职责和管理要求。完善“煤改电”居民采暖季电价优惠政策,巩固“无煤化”成果。
法规标准更加健全
京津冀协同推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为强化移动源排放管控提供法律保障。发布实施“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地方标准,倒逼生产生活领域深度治理。
督察力度持续加大
紧盯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推进第一轮市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将乡镇(街道)履职不力的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部门。
严管移动源 实现二氧化氮首次达标
重型柴油车管控力度持续加大
将20.5万辆超标车纳入“黑名单”闭环管理。实时远程在线监控2.8万辆重型柴油车排放情况。全面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对江淮汽车涉嫌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形成严厉震慑。
车型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全市域禁止国三柴油货车行驶,累计淘汰国三柴油货车4.27万辆。截至11月底,新增纯电动车6.8万辆,累计推广新能源车达30.2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占比超过50%。
运输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以“公转铁”方式,提升商品车、砂石料、水泥等大宗生产生活物资铁路运输量。依托平谷马坊站等发送商品车16.8万辆、同比增长36.2%;开设矿建材料铁路进京专列,通过铁路运输进京砂石料等205万吨,约为2018年的20倍。
精治扬尘 助力PM10首次达标
全市降尘量继续下降
落实《北京市扬尘管控工作意见》,加大扬尘管控力度,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齐抓共管形成扬尘管控强大合力。1-11月,全市降尘量均值为6.0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2.1%。
科技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依托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共享实时监测数据,实现精细管理。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完善非现场执法科技手段。每月对平原地区255个街乡镇1700条道路进行道路尘负荷监测。
扬尘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修订《绿色施工管理规程》,推进搅拌站绿色生产和密闭化升级改造,减少生产工序扬尘排放。因扬尘污染问题停止37家企业在京投标资格30-90天。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城市道路“冲扫洗收”新工艺作业覆盖率达到91%以上。
绿色发展 推进生产生活排放减量化
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开展
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9家,累计动态摸排、动态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93家。
重点行业实施深度治理
组织对59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52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深度治理;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组织开展汽车制造、食品制造等行业排污许可证申领核发工作,并加强证后监管。
生活领域积极推进减排
完成4.1万农户“煤改清洁能源”。落实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完成1.8万余家重点餐饮企业改造。加大建筑类涂料和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监督抽查力度,累计抽检384组。
差别管理 空气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
重污染应急更加有效
在生态环境部统一组织下,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按照“减排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差别化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我市的重点行业进行重点管控,形成差别化的企业应急减排清单。根据企业治污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对重点行业实施绩效分级管理,采取不同的减排措施,杜绝“一刀切”。
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
连续两年无PM2.5严重污染日和持续3天以上的重污染过程,污染峰值明显降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生频率明显减少。
铁腕执法 震慑大气类违法行为
移动源执法保持高压态势
聚焦进京口、市内重要道路开展24小时路检路查,共检查290.5万辆次,是全年任务量的1.9倍,处罚22.9万辆次。对超标频繁企业开展精准入户抽查,累计检查21.3万辆次,同比增长67%,处罚1.3万辆次,同比增长1倍。
扬尘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加大扬尘类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累计立案3.2万起,罚款1.5亿元,各行业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扬尘执法量排名通报下沉至乡镇(街道),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在媒体公开曝光178处存在严重扬尘问题的工程。
固定源执法持续精准发力
开展重点行业“滚动式”专项执法检查,立案查处固定源大气类违法行为2859起,处罚金额5852余万元,实施查封、移送拘留等五类重大案件885起。聚焦热点网格高值区、空气质量落后的乡镇(街道),开展七轮次“点穴式”执法,精准发现涉气类环境问题2083起。
持续发力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继续攻坚
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联合国环境署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认为北京的治理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和城市借鉴。但也须清醒看到,北京市空气质量距离国家标准仍存在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从科学规律和发达国家大城市治理历程来看,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随着大规模工程治理任务完成,减排空间大幅压减,减排速度减缓,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精细化管理和社会共治的攻坚阶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十三五”规划的全面收官之年,北京市将继续以PM2.5治理为重点,聚焦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领域、重点污染物,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尽最大努力推动全市空气质量继续改善。
近期热文
“中国大气网”公号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汪女士:18813070911。
责编 | 汪茵 统筹 | 谷林